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
22647200000003

第3章 心态成就一切

冷漠是堵心墙

一位建筑设计大师一生杰作无数,阅历丰富,但他最大的遗憾,正如人们批评的那样,就是把城市空间分割得支离破碎,楼房之间的绝对独立加速了都市人情的冷漠。过完70岁寿辰,大师意欲封笔,而在封笔之作中,他想打破传统的楼房设计形式,力求在住户之间开辟一条交流和交往的通道,使人们的生活充满大家庭般的欢乐与温馨。

一位颇具胆识和超前意识的房地产商很赞同他的观点,出巨资请他设计。作品果然不同凡响。

然而,大师的全新设计叫好不叫座。社会上炒得火热,市场反应却非常冷淡,乃至创出了楼市新低。

房地产商急了,急命市场调研。调研结果出来,让人大跌眼镜:人们不肯掏钱买房的原因,是嫌这样的设计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但邻里之间交往多了,不利于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动空间大了,孩子们却不好看管;还有,空间一大,人员复杂,对防盗之类的事也十分不利……

大师听到反馈,心中痛惜不已:我只识图纸不识人,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我们可以拆除隔断空间的砖墙,但谁又能拆除人与人之间坚厚的心墙?

心墙不除,人心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枯萎,人会变得忧郁、孤寂。爱是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爱是心灵得以健康生长的沃土。爱,以和谐为轴心,放射出温馨、甜美和幸福。爱把宽容、温暖和幸福带给了亲人、朋友、家庭和社会。无爱的社会太冰冷,无爱的荒原太寂寞。爱能打破冷漠,让尘封已久的心重新温暖起来。

在与人交往时,将你的心窗打开,不要吝啬心中的爱,因为只有爱人者才会被爱。当你孤独时,你会获得许多关于爱的美丽传说;当你陷入困境时,你会得到许多充满爱心的人的关怀和帮助。有两个重病人同住在一间病房里,房子很小,只有一扇窗子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病人的床靠着窗,他每天下午可以在床上坐1个小时,另外一个人则终日都得躺在床上。

靠窗的病人每次坐起来的时候,都会描绘窗外的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可以看到公园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人们在绿草如茵的地方玩球嬉戏,头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夏装……病友的诉说几乎使他感觉到自己亲眼目睹了外面发生的一切。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他心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外面的风景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而且越是这么想,就越想换位子。这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想着自己的心事,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进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他感到同伴的呼吸渐渐停止了。第二天早上护士来时,那人已经死去,他的尸体被静静地抬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他,将他换到了那张床上,他感觉很满意。人们走后,他用肘撑起自己,吃力地往窗外望……

窗外只有一堵雪白的墙。

如果这个人不起恶念,在晚上按铃帮助另一个人,他还可以听到美妙的窗外故事。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他看到的是什么呢?不仅是自己心灵的丑恶,还有窗外的白墙——一堵冷漠的心墙。几天之后,他在自责和忧郁中死去。一个人只有心存美的意象,才能看到窗外的美景。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灿烂的星星。

思路突破:与人分享幸福和快乐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有充足的理由去抱怨他的不幸的话,这个人一定是海伦·凯勒。海伦出生时便是聋、哑、盲者,她被剥夺了同她周围的人进行正常交际的能力,只有她的触觉能帮助她把手伸向别人,体验爱别人和被他人所爱的幸福。

但是,由于一位虔诚而伟大的教师向海伦伸出了友爱之手,这位既聋,又哑,又盲的小姑娘终于成了一个欢乐、幸福、成绩卓越的女性。海伦小姐曾经写道:任何人出于他的善良的心,说一句有益的话,发出一次愉快的笑,或者为别人铲平粗糙不平的路,这样的人就会感到欢欣是他自身极其亲密的一部分,以致使他终身追求这种欢欣。

海伦·凯勒正是同别人分享了优良而称心的东西,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快慰。与别人分享的东西愈多,你获得的东西就越多。

曾有这样一个小孩,他实在是一个极为孤独而不幸的小孩。他出生时,脊柱拱起,呈怪异的驼蜂状,而且他的左腿弯曲。

这个孩子的家庭很穷。在他还不满1岁的时候,他的母亲辞世了。他慢慢长大,但别的孩子都避开他,因为他身体畸形,而且他无法令人满意地参加孩子们的活动。这个孩子名叫查理·斯坦梅兹,一个孤独不幸的儿童。

但是上天并没有忽视这个儿童。为了补偿他身体的畸形,他被赐予了非凡的敏锐和聪慧。查理5岁时能做拉丁语动词变位,7岁时学习了希腊语,并懂得了一些希伯莱语,8岁时就精通了代数和几何。

在大学里,查理的每门功课都胜人一筹。在毕业时,他用储蓄的钱租用了一套衣服,准备参加毕业典礼。但在消极心态的影响下,人们常常考虑不周,这所大学的当局在布告栏里贴了一个通告,免除查理参加毕业典礼的资格。

这件事使查理不再努力让人们尊敬他,而去努力培养同人们的友谊。为了实践自己的理想,他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查理四处寻找工作。由于其貌不扬,他多次受到冷遇。最后,他终于在通用电气公司谋到了一份工作,当绘图员,周薪12美元。除了完成规定的工作外,他还花很多时间研究电气,并努力培养和同事之间的友谊。

查理工作努力,成绩显著。他一生获得了200多种电气发明的专利权,写了许多关于电气理论和工程的书籍和论文。他懂得做好了工作便会得到赞赏,也懂得作出了贡献,便会使这个世界更有价值。他积累财富,买了一所房子,并让他所认识的一对青年夫妇和他同享这所房子。这样,查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99%的烦恼其实不会发生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过杞人忧天的经历。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有一天早晨起得太晚,你不禁心想:糟糕!起得太晚了,一定会碰上大塞车,上班铁定会迟到。如果到得太晚,老板肯定会对我不满意;要是他气炸了,说不定会要我走人。万一我失业了,房屋贷款、还有一大堆等着支付的信用卡账单该怎么办?要是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的话,不但信用破产,房子也会被查封。房子如果没了,我住哪儿去?没钱又没地方可去,我一定得挨饿,搞不好还会横死街头呢!而这些都是因为今天这么晚起床!

也许你会觉得这一路推演下来未免太夸张了点,没错,是稍夸张了点,不过,类似这样的杯弓蛇影的事情你绝不会没有经历过。

为了明天会更好,每个人都战战兢兢地过活,谁都害怕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明天会幻化成泡影,所以,恐惧感就油然而生了。

适当的恐惧感可以促使我们奋发向上,没有了它,大多数人就失去了激发自己向上的原动力,也就没了奋斗动机。但是,过度恐惧却也并不可取,它只会让我们成天忧心重重,久而久之成了习惯,甚至内化成个人的性格,让你变得无事不忧、无事不虑,畏首畏尾,让你什么事也做不了。

如果凡事能够退一步想,不要那么汲汲钻营,忧虑就会减轻不少。就上面的例子来说,虽然迟到了,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不定赶着上班的人今天都起早了,一路都畅通无阻。万一塞车了,老板可能也还没到。就算被他逮到了,顶多也是被批一顿,没什么事的……

反正对于未知的事,所有猜想都是几率问题。以统计学来说,最坏和最好的情况出现的几率都是微乎其微的,同时它们的机会也大略相等,所以你不必担心。更何况,如果最坏的结果真被你料到了,你又能怎么办?你的担心能够改变它吗?所以说,与其一颗心七上八下,倒不如及早规划一下如何亡羊补牢,甚至是另谋解决之道。

思路突破:莫把忧虑藏心中

黄昏时刻,有一个人在森林中迷了路。天色渐渐地暗了,眼看夜幕即将笼罩,黑暗的恐惧和危险一步步移近。只要一步走错,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可能。还有潜伏在树丛后面饥饿的野兽,正虎视眈眈地注意着他,一场狂风暴雨般的恐怖正威胁着他,侵袭着他。万籁无声,前方对他来说是一片死前的寂静和孤单。

突然间,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位也在赶路的流浪汉,他不禁欢喜雀跃,上前探询走出的路径。这位流浪汉很友善地答应帮助他,于是他们两人一起上了路。但很快,他发现这位陌生人和他一样迷茫。于是他失望地离开了这位迷茫的流浪汉,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线上来。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个陌生人,那人肯定地说他拥有一张精确的地图,于是他再跟随着这个新的向导,终于,他发现这是一个自欺欺人的人,他的地图只不过是他自我欺骗的工具而已。于是他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他曾经竭力问他们有关走出森林的知识,但他们的眼神后面隐藏着忧虑和不安,他知道,他们和他一样迷茫。他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路的惊慌和失误,使他彷徨、失落,进而恐惧。无意间,他把手插入口袋,却找到了一张正确的地图。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来它始终就在这里,只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就行了。从前他太忙,忙着询问别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在自己身上寻找。

如同这位流浪者,你天生具有一份内在的地图,指引你离开忧虑和沮丧的黑森林。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情绪性的恐惧是多余的。假如有人告诉你不是这样,那他一定没有找到他自己。

消除恐惧的办法是始终存在的,但是我们一定得靠自己的能力去解除自己的恐惧,不能随便听信他人,不要因为他自称知道解决的办法,就放弃自己的追寻,甚至委屈了自己。只要我们不断地追寻,甚至于“绝望”本身也能够帮助我们。如保罗·泰利斯博士所言:“在每个令人怀疑的深坑里,虽然感到绝望,但我们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依旧不停地存在。不要放弃自己,而去依赖别人,纵使别人能解除你对真理的焦虑。不要因诱惑而导入一个不属于你自己的真理。”

所以,尽管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但只要你善于把握自己,并明白以下几点,就可以战胜困难:

——不要把忧虑和恐惧隐藏在心中。许多人感到忧虑与不安时,总是将此深藏在心底,不肯坦白说出来。其实,这种办法是很愚蠢的。内心有忧虑烦恼,应该尽量坦白讲出来,这不但可以给自己从心理上找出一条出路,而且有助于恢复头脑的理智,把不必要的忧虑除去,同时找出消除忧虑、抵抗恐惧的方法。

——不要怕困难。人遇到困难,往往是成功的先兆,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可以战胜忧虑和恐惧。

自卑是成功的大敌

大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吟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何等豪迈的气势!心理学家读到此句的时候,肯定还会再加上一句:这是何等的自信!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同时也常有机遇,尝试成了现代人相当时髦的人生信条。每当人们走向新的挑战之前,总会向挑战者或竞争者显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次胜利非我莫属!但是,在人生舞台上,有些人却低低哀叹:天生我材……没用。这种自卑的“自白”与自信者产生了强烈的反差:自信者相信自己的力量,竭力去做人生舞台上的主角;自卑者则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只适合当观众。自卑是个人由于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其他各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表现在交往活动中就是缺乏自信,想象失败的体验较多。自卑是影响交往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直接阻碍了一个人走向群体,去与其他人交往的积极性。

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栏,每个人都必须成功跨越才能到达人生的巅峰。

当你还是孩童的时候,“自卑”这个神秘的怪物就开始跟随着你,一步一步地侵蚀你的勇气和信心。具体说来,你会忧虑同伴看不起你,存心隔离你、孤立你;当你读书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总觉得自己的能力逊人一筹,虽经不懈努力,成绩还是不能拔尖,于是你就自暴自弃,放任自流,你开始害怕见到老师,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渐渐地你变得孤僻、不合群;当你步入社会时,你会无端猜测别人对你不怀好意,埋怨领导对你不器重,感叹世态炎凉,缺乏社交勇气,见到陌生人就脸红、心跳、惶惶不安,以至回避社交,不敢见人;当你出来工作的时候,你会觉得处处有压力,样样不顺心,面对困难你会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当你恋爱时,你会过分关注你自己的表现,你会很在乎对方对你的评价,你会怀疑自己的魅力,担心被对方抛弃,害怕错过你所爱的人;等到你步入婚姻的殿堂,你又会莫名其妙地怀疑起自己的性能力和生育能力。

自卑常常在不经意间闯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有所决定、有所取舍的时候,向我们勒索着勇气与胆略;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自卑会站在我们的背后大声地吓唬我们;当我们要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候,自卑会拉住我们的衣袖,叫我们小心地雷。自卑会让你面对一次偶然的挫败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将自己的一切否定,你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窝囊至极,甚至会掉进自责自罪的旋涡。自卑就像蛀虫一样啃噬着你的人格,它是你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它是快乐生活的拦路虎。

思路突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克服自卑的最好方法是建立自信!因为只有自信才能释放人的各种力量。自信的人胆大,自信的人英勇,自信的人坦诚,自信的人开朗,自信的人乐观,自信的人豁达,自信的人热情,自信的人热爱生活,自信的人容易接受自己的缺点,自信的人较客观,自信的人对自己较负责,自信的人较易接受现实,自信的人更富同情心,自信的人更具爱的能力,自信的人人际关系更深刻,自信的人更民主。

自信是人格的核心力量。

我们要从哪里找自信呢?其实,我们不用像唐僧到西天取经一样历经无数的劫难,我们的自信就在自己的体内,自信是一种天赋,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力量,它与自我实现同属人性最伟大的潜能。

其实,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

莫小米先生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很耐人寻味。说的是有位同事总是管不好自己的钥匙,不是丢了,就是忘了,要不就是反锁在门里边。他的301办公室就他一个人,老是撬门也不是个办法,于是配钥匙时便多配了一把,放在302办公室,这下无忧无虑了好些时日。有一天他又没带钥匙,恰好302室的人都出去办事了,他又吃了闭门羹。于是他在303也放了钥匙,多多益善。最后就变成这样:有时候,他的办公室,所有的人都进得去,只有他进不去。

以上故事说明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实在不少。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自我追求和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那自卑就会随时来压迫你,迫使你归入生活的阴暗里面去,最后变成一个毫无价值的人。可见失掉自信是人生重大的损失。

还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在画旁放了支笔,并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作记号。”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这位画家不受他人的操纵,充满了自信。正像林润翰先生所言,他“自信而不自满,善听意见却不被其所左右,执著却不偏执”。

上面两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前者过高地估计了他人而过低地估计了自己,没有认识到自己拥有的能力和可能性,越是这样越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不行,就必然要依赖他人,受他人的操纵。后者因为用正确的观点评价别人和看待自己,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迷失,都会有完全的自信,永不会受他人操纵。

都是懦弱惹的祸

懦弱的人害怕压力,因而他们也害怕竞争。在对手面前,他们往往不善于坚持,而选择逃避或屈服。懦弱者对于自尊并不忽视,但他们常常更愿意用屈辱来换回安宁。

懦弱者常常害怕机遇,因为他们不习惯迎接挑战。他们从机遇中看到的是忧患,而在真正的忧患中,他们又看不到机遇。

懦弱者不善应对冲突,因而他们也害怕刀剑,进攻与防卫的武器在他们的手里捍卫不了自身。他们当不了凶猛的虎狼,只愿做柔顺的羔羊,而且往往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懦弱总是会遭到嘲笑,而遭到嘲笑,懦弱者会变得更加懦弱。

懦弱者经常自怜自卑,他们心中没有生活的高贵之处。鸿图大志是他们眼中的浮云,可望而不可及。

懦弱通常是恐惧的伴侣,恐惧加强懦弱。它们都束缚了人的心灵和手脚。

懦弱者常常会品尝到悲剧的滋味。中国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性格懦弱,终于没能逃脱沦为亡国之君、饮鸩而死的悲惨命运。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肆无忌惮、得寸进尺地威胁欺压南唐。镇海节度使林仁肇有勇有谋,听闻宋太祖在荆南制造了几千艘战舰,便向李后主奏禀,宋太祖是在图谋江南。南唐爱国人士获知此事后,也纷纷向李后主奏请,要求前往荆南秘密焚毁战舰,破坏宋朝南犯的计划。可李后主却胆小怕事,不敢准奏,以致失去了防御宋朝南侵的良机。

后来,南唐国灭,李后主沦为阶下囚,其妻小后周常常被召进宋宫,侍奉宋皇,一去就得好多天才能放出来,至于她进宫到底做些什么,作为丈夫的李后主一直不敢过问。只是小后周每次从宫里回来就把门关得紧紧的,一个人躲在屋里悲悲切切地抽泣。对于这一切,李煜忍气吞声,把哀愁、痛苦、耻辱往肚里咽,忍无可忍时,就写些诗词,聊以抒怀。

李煜虽然在诗词上极有造诣,然而作为一个国君,一个丈夫,他是一个懦夫,是一个失败者。

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弗兰克说:“如果你是懦夫,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是勇士,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于胆怯而又犹疑不决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总是担惊受怕的人,就不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恐惧、忧虑包围着,看不到前面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风景。正如法国著名文学家蒙田所说:“谁害怕受苦,谁就已经因为害怕而在受苦了。”懦夫怕死,但其实,他早已经不再活着了。

思路突破:冒险有时也值得一试

敢为别人所不敢为,你就有可能成为强者,成为幸运儿。

幸运可能会使人产生勇气,反过来勇气也会帮助你得到好运。当然,“大胆”不同于“鲁莽”,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你把一生的储蓄孤注一掷,采取一项引人注目的冒险行动。在这种冒险中你有可能失去所有的东西,这就是鲁莽轻率的举动。如果你尽管因要踏入一个未知世界而感到恐慌,然而还是接受了一项令人兴奋的新的工作机会,这就是大胆。

J·保罗·格蒂是石油界的亿万富翁,一位最走运的人。在早期他走的是一条曲折的路。他上学的时候认为自己应该当一名作家,后来又决定要从事外交工作。可是,出了校门之后,他发现自己被俄克拉荷马州迅猛发展的石油业所吸引,那时他的父亲也是在这方面发财致富的。搞石油业偏离了他的主攻方向,但是他觉得,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外交生涯延缓一年,他想试试自己的运气。

格蒂通过在其他开井人的钻塔周围工作筹集了钱,有时也偶尔从父亲那里借些钱(他的父亲严守禁止溺爱的原则,他可以借给儿子钱,但是送给他的则只是价值不大的现金礼物)。年轻的格蒂是有勇气的,但不是鲁莽的。如果一次失败就足以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的话,这种冒险的事他不会去干。他头几次冒险都彻底失败了,但是在1916年,他碰上了第一口高产油井,这个油井为他打下了幸运的基础,那时他才23岁。

是走运吗?当然。然而格蒂的走运是应得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错。那么格蒂怎么会知道这口井会产油呢?他确实不知道,尽管他已经收集他所能得到的所有事实。“总是存在着一种机会的成分的,”他说,“你必须乐意接受这种成分,如果你一定要求有肯定的回答,那你就会捆住自己的手脚。”廉·丹佛说:“冒险意味着充分地生活。一旦你明白它将带给你多么大的幸福和快乐,你就会愿意开始这次旅行。”

别跟自己过不去

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就会发现,在宁静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亲切的,富有爱心的,充满宽容的。如果你犯了错,而且真诚地请求他人的宽恕,绝大多数人不仅会原谅你,还会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使你再次面对他们时一点愧疚感也没有。

我们这种亲切的态度对所有人都一样,没有人种、地域、民族的分别,但就只对一个人例外。谁?没错,就是我们自己。

可能有人会怀疑:“人类不都是自私的吗?怎么可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的,人总是会很容易原谅自己,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饶恕而已,在深层的思维里,我们一定会反复地自责:“为什么我会那么笨?当时要是细心一点就好了。”或是:“我真该死,这样的错怎能让它发生?”

如果你还不相信,请再想想自己有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如果想得出来的话,那你一定仍在耿耿于怀,并没真正忘了它。表面上你原谅了自己,实际上你将自责收进了潜意识里。我们可以对他人这么宽大,难道自己就没有资格获得这种仁慈的待遇吗?

没错,我们是犯了错。但除了上帝之外,谁能无过?犯错只表示我们是平常之人,不代表就该承受地狱般的折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正视这种错误的存在,在错误中学习,以确保未来不会发生同样的憾事。接下来就应该获得绝对的宽恕,然后就得把它忘了,继续往前行进。

人一生中犯的错误很多,如果对每一件事都深深地自责,一辈子都背着一大袋的罪恶感过活,你还能奢望自己走多远?

犯错对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个人遭受打击的时候,难免会格外消沉。在那一段灰色的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就像拳击场上失败的选手,被那重重的一拳击倒在地上,头昏眼花,满耳都是观众的嘲笑和惨败的感觉。那时,你会觉得已经没有力气爬起来了!可是,你会爬起来的。不管是在裁判数到10之前,还是之后。而且,你还会慢慢恢复体力,平复创伤,你的眼睛会再度张开,看见光明的前途。你会淡忘掉观众的嘲笑和失败的耻辱,你会为自己找一条合适的路——不要再去做挨拳头的选手。

思路突破:找个理由干杯

法国影片《野鹅敢死队》里的男主人公简·德斯,因筹划“野鹅行动计划”而与昔日的老搭档佛克曼谋面时,曾说了一句看似无可奈何实则深思熟虑的话。

佛克曼:“我们已经有9年没有见过面了吧?”

简·德斯:“不,10年了!”

佛克曼(若有所思地):“我们那些伙伴……”

简·德斯(打断他的话):“噢,别提他了——来,我们来找个理由干一杯吧!”

两个老朋友久别重逢,不由得抚今追昔,缅怀故人,感慨生命与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是啊,找个理由干一杯!——即便毫无干杯的理由!纵然危在旦夕,人,也不能让烦恼和忧愁把自己憋死!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拒绝所有的不幸和痛苦,但我们却同样没有任何义务去承受任何忧伤和悲哀。让烦恼和忧愁统统见鬼去吧!——我们来找个理由干一杯!

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更是丰富多彩而又艰难曲折的。苦乐忧欢、钟情失意、坦途坎坷、成败荣辱、花前月下、落日西风……对谁都一样;盘根错节、繁杂纷呈、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绝不像傍晚听音乐那样舒畅陶然,轻松愉快,也不像夏日喝啤酒那样可口可乐,开心惬意。马克·吐温说得好:“谁没有蘸着眼泪吃过面包,谁就不懂得什么叫生活!”世界不给贝多芬欢乐,但他却咬紧牙关扼住命运的咽喉,用痛苦去铸造欢乐来奉献给世界。他们都找到了干杯的理由——为写作生命和人生的诗与歌,为弹奏痛苦与欢乐的主旋律,干杯!

因此,干杯吧,哪怕仅仅就为了迄今为止,我们都还活着!

钢琴有黑键有白键。人生有时想来,也好比钢琴,你不能只触黑键不触白键。所以,真正精彩的人生,就好比经典的围棋棋局,黑白交错,互相打入,互相侵削,互相渗透。在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的人生中,人们尝过痛苦也享过快乐,从自己、从他人、从同辈、也从前辈那儿悟出了一些滋味来。其中之一是: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坦率地说,来到世界的每一个人智力虽有高低但都差不了很多,成功重在毅力。这世上有那么多美丽的诱惑,因此,终生踏踏实实地追求一个人生目标,就成了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了。特别是今天,选择的机会太多太多,像满天的星斗。这当然是好事,让社会充满了竞争和选择的活力。但太多的机会又何尝不是美丽的陷阱?它们一个个分散了你有限的生命,也使人有了更多一事无成的可能。

朋友,别跟自己过不去,我们应该感谢生命,珍惜生命。人在旅途,应该为他人、为社会、为自我尽些心力。让别人觉得你不是可有可无的人,你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不管有没有理由,我们先来干一杯!

欲望可有不可纵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一个神奇的洞,里面的宝藏足以使人终生享用不尽。但是这个山洞100年才开一次。

有一个人无意中经过那座山时,正巧碰到百年难得的一次洞门大开的机会。他兴奋地进入洞内,发现里面有大堆的金银珠宝,他急忙往袋子里装。由于洞门随时都有可能关上,他必须动作迅速,并且要尽快离开。

当他得意洋洋地装了满满一口袋珠宝,愉快地走出洞口后,却发现帽子忘在里面了,于是他又冲入洞中,可惜时刻已到,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故事很简单,却耐人寻味。

贪婪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边,贪婪无边。

贪婪的人,常怀有私心,一心算计,斤斤计较,却最终一无所获。

古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能没有欲望,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人也不能贪婪,因为贪欲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人类欲望本身并没有贪欲,如果一个人从烟雾迷漫的城市来到一个松林里,呼吸清新的空气,谁也不会说他消耗氧气是过于贪婪。贪婪是从一个人的需要和另一个人的需要发生冲突开始的,是由于必须用武力、狡诈、盗窃,从他人手中把快乐和满足夺过来而产生的。”

一个贫穷的人会缺很多东西,但是,一个贪婪者却什么都会缺!

贫穷的人只要一点东西就可以感到满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东西也可满足,但是贪婪的人却需要一切东西才能满足。所以贪婪的人总是不知足,他们天天生活在不满足的痛苦中,贪婪者想得到一切,但最终两手空空。

有一则寓言: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们爬得和蛇一样快。

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它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要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看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劈哩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这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任何事物都不是多多益善,蜈蚣因为贪婪,想拥有更多的脚,结果却适得其反,脚成了束缚它行动的绳索,代价可谓惨重。

如果你得到的是整个世界,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那么,你也得不偿失。因贪婪得来的东西,永远是人生的累赘。贪婪轻则让人丧失生活的乐趣,重则误了身家性命。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这或许便是贪婪的代价。

思路突破:贪婪可以克服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而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贪婪是可以改正、克服的,具体方法如下:

·“20问”法

这是一种自我反思法,即自己在纸上连续写出20个“我喜欢……”,写的时候要不假思索,限时20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自己做较深层的分析。例如,有一个贪财的人在纸上连续写下“我喜欢钱”、“我喜欢很多的钱”、“我喜欢自己是个有钱人”、“我喜欢有许多财富”、“我喜欢过有钱的生活”……他写完之后,就要思考一下,自己对钱是否有一些过分的欲望,为什么许多举动都与钱有关。接着往下想,人的生活离不开钱,但这钱应来得正,不能取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走,贪婪之心最终会阻碍自己的发展。然后分析自己是否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是不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知足常乐法

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失缺,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格言自警法

利用格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不要过于贪婪。

嫉妒是很多错误的根源

《三国演义》中,有位英才盖世、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叫周瑜。这位当时很了不起的美男子,年纪轻轻就执掌江东(吴国)的统兵大都督要职,在赤壁之战中,更显出叱咤风云、谋略高人的政治军事奇才。他居然以少量兵力,取得大破曹操83万大军的辉煌胜利。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绝唱的赫赫声名。据说,此人不仅披挂上马,能征善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文韬武略堪称上乘,是位难得的英俊奇才,而且,他还熟谙音律。有传闻说他听音乐演奏时,若谁奏错一个音符,他便即刻能耳辨明详。因此,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当后人对周瑜其人褒奖盛赞之际,人们也同时看到了这位英年早逝者的两大致命弱点,那就是他的量窄和嫉才。

周瑜一生度量狭窄,人人皆知。比如,在取得火烧赤壁大战成功后,竟容不下与他共同抗曹的诸葛亮,并密令部将丁奉、徐盛击杀诸葛亮。不料孔明早有准备,密杀不成。为此,周瑜万分气愤。如此不能容人的周瑜,密除同盟,过河拆桥,实在让人心寒并为之可悲。

周瑜为什么容不下诸葛亮?原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周瑜一筹,尤其在关键时刻,事事想在周瑜之前,且能将周瑜内心活动看得入木三分。这使得周瑜妒嫉得寝食难安,并随时想除掉才智高于自己的诸葛亮。而孔明总于周瑜谋害前就有了防备,这更使周瑜一次比一次气憋于心。嫉才的结果,反把周瑜自己给活活“气死”。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周瑜在临死之前,非但未能悔悟自己的致命弱点,反而含恨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可见其量窄嫉才之心,到死也不肯更改;怨天尤人之气,到盖棺也不肯丢。

所以,后人都评说周瑜是因量窄害了他自己。用今人的话说,他是心胸狭窄,心理不健康,甚至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周瑜心胸狭窄、嫉才、妒能、害人而最终害己的惨痛教训,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尤其是嫉妒之心,这个人类心灵上的毒瘤,不知伤害了多少人!

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它常对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危害。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嫉妒的对象常常是一些与自己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人。比如:对方的一篇论文获奖,人们都过去称赞和表示祝贺,自己却木呆呆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由于心存芥蒂,事后也许或就这篇论文,或就对方其他事情的“破绽”大大攻击一番。对方再如法炮制,以牙还牙。如此恶性循环,必然影响双方的事业发展和身心健康。

《浮士德》中写道:“嫉妒是来自地狱的一块嘶嘶作响的灼煤。”嫉妒其实是一些人心态不平衡的表现。有嫉妒之心者,也往往自高自大,认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从而看不起别人,置别人的成绩于不顾,贬他人的才干如草芥。而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他的心理便会失去平衡,总要千方百计地给那些优于自己的人制造种种麻烦和障碍:或打小报告,无中生有,唯恐天下不乱;或做扩音器,把一件小小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嫉妒者还终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只有别人降到了与他一样的或更低的位置,他们才认为这样可以理所当然地消除妒气了,从而偃旗息鼓。这也正应了“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一说,嫉妒别人者当也属于小人之列。

当嫉妒心理很强烈时会产生报复心,把嫉妒对象作为发泄的目标,使其蒙受巨大的精神或肉体伤害。青年的嫉妒心理出现以后,如果不能直接用某种嫉妒行为达到目的,就可能会转而等着看嫉妒对象的“好戏”,稍有一点挫折或失败出现在嫉妒对象身上,他们便幸灾乐祸,鼓倒掌、喝倒彩,以此挖苦对方,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嫉妒心理需要。如果嫉妒对象遭受到比较大的挫折,他们更是乐不可支,不给予半点同情和安慰。实际上,嫉妒心理及相应的嫉妒行为除了暂时地平衡他们的心理之外,毫无可取之处。一方面,身受其害的嫉妒对象会远离这个“作恶多端”的嫉妒者,旁观者也会对嫉妒者的小人行径不满,嫉妒者以前建立的一些人际关系也可能由此而失去和谐,变得紧张起来。另一方面,嫉妒者也不是一个胜利者,他们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在以后的交往活动中也会裹足不前,不敢与那些条件优越或有很强能力的人交往。所幸的是,严重的嫉妒心理在大多数人那里找不到生长的温床,只有心胸狭隘得容不得别人比自己有半点的超出的人才会这样。

思路突破:嫉妒心理可以合理利用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是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化解嫉妒心理的良方是:

·胸怀大度,宽厚待人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演奏钢琴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见贤思齐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思想纯正的人,一个能积极进取的人,当他发现有人比自己做得好、比自己有能力时,从不会对别人心生不满,而是从别人的成绩中找出自己的差距所在,从而振作精神,向他人学习。这样,便有可能在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下,迸发出创造性,赶上或超过曾经比自己强的人。这就是古人说的见贤思齐。

·有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

当嫉妒之心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要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当认清了自己后,再评价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调整心态

嫉妒是由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能对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做必要的调整,便会发现嫉妒别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对别人的嫉妒,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有人看见别人日子过得比自己好,便气不打一处来,说人家的钱来路不明;有人见别人打扮得漂亮一些,便不由得在心里骂一句“臭美”;人家添置了新家电、装修了房子,便议论人家“烧包”。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嫉妒心理在做怪。这样做对别人丝毫无损,只能自己惹自己生气。如果能调整一下心态,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也许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

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是说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就正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来,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何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靠人来调整。

·少一分虚荣就少一分嫉妒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它意味着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两者又紧密相连,相依为命。所以克服一分虚荣就会少一分嫉妒。

猜疑是人生大敌

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拦路虎。具有猜疑心理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猜疑,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或是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带着这种成见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虽然猜疑心理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只是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具有猜疑心理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苦恼的心态中,对别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也产生怀疑。

猜疑心理往往导致心理偏执。这种人常常敏感固执,谨小慎微,事事要求十全十美。这样不仅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

赵君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年轻而英俊潇洒,搞公关很有一套,办事能力强,公司经常派他出差在外。这却使其妻颇费心机,生怕帅气的老公在外被别的女人勾引了去。于是,每逢赵君出差,妻子都要对他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天长日久,赵君见妻子一点也不体贴自己,还怀疑自己有外遇,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地在外奔波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不由得火冒三丈。于是,二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大吵了一番。

事后,二人陷入了冷战,长时间冷眼相对,家庭的温馨荡然无存,婚姻大厦眼看岌岌可危。

类似因猜疑造成的人间悲剧,在我国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从很多历史剧中可知,自古至今,从宫廷争斗到民间小事,猜疑这个罪魁祸首制造了多少血淋淋的故事,它给我们个人、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多么大的精神折磨和财富的损失呀!

我们必须认识到,猜疑是中华民族心理上的劣根。猜疑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管里,如果不采取手段,它就会像毒品一样把我们整个民族推向“窝里斗”的水深火热之中,哪里还有精力去搞发展呢?猜疑是“窝里斗”的祸根,猜疑是化友为敌的障眼帘,猜疑是造成自杀和他杀的毒品!

思路突破:把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这是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必定处处神经过敏,对他人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消除猜疑心理呢?

第一,优化个人的心理素质。拓宽胸怀,来增加对别人的信任度和排除不良心理。

第二,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只有摆脱错误思维的束缚,走出先入为主的死胡同,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和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第三,敞开心扉,增加心灵的透明度。猜疑往往是心灵闭锁者人为设置的心理屏障。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增加心灵的透明度,才能求得彼此的了解沟通,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获得最大限度的谅解。

第四,无视“长舌人”的流言。猜疑之火往往在“长舌人”的煽动下,才越烧越旺,致使人失去理智、酿成恶果。因此,当听到流言时,千万要冷静,谨防受骗上当。

第五,当我们开始猜疑某个人时,最好能先综合分析一下他平时的为人、经历以及与自己多年交往的表现,这样有助于将错误的猜疑消灭在萌芽状态。

抑郁是一种失落

美国医学协会曾发起一项对1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3.8万人的调查活动,结果显示,平均有5%的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25~30岁之间,其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来自美国的资料显示,抑郁症病人中有2/3的人曾有自杀观念,其中有10%~15%的人最终自杀,所有自杀者中有70%的人有抑郁症状。我国20世纪90年代对7个主要省市的调查表明,约有27‰的人患有精神障碍(其中抑郁症位居首位),一半的病人在20~29岁发病。

沮丧只是一时的情绪失落,但抑郁不同。专家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常常我们最梦寐以求的东西,却再也不存在了,我们最心爱的人,再也不能回到我们身边了。每当这些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体验到悲伤、痛苦、甚至绝望。通常,由这些明确现实事件引起的抑郁和悲伤,是正常的、短暂的,有些甚至有利于个体的成长。但是,有些人的抑郁症状并没有十分明确、合理的外部诱因;另外一些人,虽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负面事件,但是,他们的抑郁症状持续得很久,远远超过了一般人对这些事件的情绪反应,而且抑郁症状日趋恶化,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是这样,那么很可能,他们患了抑郁症。

抑郁就好像透过一层黑色玻璃看事物。无论是考虑你自己,还是考虑世界,任何事物看来都处于同样的阴郁而暗淡的光线之下,“没有一件事做对了”、“我彻底完蛋了”、“我无能为力,因此也不值一试”、“朋友们给我来电话仅仅是出于一种责任感”。当你工作中出了一点毛病,或思想开了小差,你就认为“我已经失去了干好工作的能力”,好像你的能力已经一去不回了。回想过去,你的记忆中充满着一连串的失败、痛苦和亏损,而那些你曾经认为是成功的事情,以及你的爱情和友谊,现在看来都一文不值了。你的回忆已经染上了抑郁的色彩。一旦戴上这副黑色的滤光镜,你就再也不能在其他的光线下观察任何事物。消极的思想与抑郁相伴,情绪低落导致消极的思想和回忆,同时,消极的思想和回忆又导致情绪低落,如此反复下去,便形成一个持久而日益严重的抑郁恶性循环。

思路突破:豁达是一种人生态度

幸福的人只记得一生中的满足之处,不幸的人则只记得相反的内容。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

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也无需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只要自己的季节没有严冬,哪怕寒风凄冷,哪怕大雪纷飞。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这种洒脱的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洒脱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是一种目光的超前。有洒脱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有洒脱才不觉得人生太压抑。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悲观挡住了阳光

悲观态度或乐观态度,是人类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两种倾向。

悲观者和乐观者在面对同一个事物和同一个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是两个见解不同的人在争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希望是什么?

悲观者说:是地平线,就算看得到,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是启明星,能告诉我们曙光就在前头。

第二个问题——风是什么?

悲观者说: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藏在大海深处。

乐观者说: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个问题——生命是不是花?

悲观者说:是又怎样,开败了也就没了!

乐观者说:不,它能留下甘甜的果。

突然,天上传来了上帝的声音,也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一直向前走,会怎样?

悲观者说:会碰到坑坑洼洼。

乐观者说:会看到柳暗花明。

第二个:春雨好不好?

悲观者说:不好!野草会因此长得更疯!

乐观者说:好,百花会因此开得更艳!

第三个:如果给你一片荒山,你会怎样?

悲观者说:修一座坟茔!

乐观者反驳:不!种满山绿树!

于是上帝给了他们两样不同的礼物:

给了乐观者成功,给了悲观者失败。

同样是人,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会造就截然不同的人生风景;同样是人,会因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美国医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患者服用安慰剂。安慰剂呈粉状,是用水和糖加上某种色素配制的。当患者相信药力,就是说,当他们对安慰剂的效力持乐观态度时,治疗效果就显著。如果医生自己也确信这个处方,疗效就更为显著了。这一点已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悲观态度由精神引起而又会影响到组织器官,有一个意外的事故证明了这一点。一位铁路工人意外地被锁在一个冷冻车厢里,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出不去,就会冻死。不到20个小时,冷冻车厢被打开,他已经死了,医生证实是冻死的。可是,人们仔细检查了车厢后发现,冷气开关并没有打开。那位工人确实死了,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下,极度悲观会导致死亡。一位乐观主义者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已经有了85%的成功把握。而悲观主义者在行动之前,却已经认定自己是无可挽救了。

思路突破:克服悲观的10个方法

其实,悲观的心态并不可怕,只要你决定调整自己的心态,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

越担惊受怕,就越遭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相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

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你就不会放弃努力。你越乐观,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越会倍增。

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轻松地克服恶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

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

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都要努力去发现有利的因素。过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到处都有一些小的成功,这样,自信心自然也就增长了。

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你失望情绪的缓冲器。乐观是希望之花,能赐人以力量。

失败时,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如果有10个问题,你做对了5个,那么还是完全有理由庆祝一番,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解决了5个问题。

在闲暇时,你要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通过观察,乐观的火种会慢慢地在你内心点燃。

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就像人类的其他态度一样,悲观不但可以减轻,而且通过努力还能转变成一种新的态度——乐观。

如果乐观使你成功地克服了困难,那么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