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路决定出路
22647200000004

第4章 不会改变难成功,创新产生奇迹

在旧观念中沉湎

在一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员工都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叮嘱。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员工,总经理对新员工又交代了同样的话。

“为什么?”这时有个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

“不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答道。

回到岗位上,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叮嘱,其他人便劝他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瞎操心,听总经理的,没错。但年轻人却偏要走进那个房间看看。

他轻轻地扣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里面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这时,同事们开始为他担忧,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去,大家替他保密。但年轻人却直奔15楼的总经理办公室。

当他将那个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从现在起,你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把这个纸牌拿来了?”

“没错,我已经等了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自信地说。

果然,上任后,年轻人把销售部的工作搞得红红火火。

像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勇于走进某些禁区,你会采摘到丰硕的果实。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正是开拓者的风貌。

思路突破:要勇于突破自己

有个顽童无意间在悬崖的边鹰巢里发现了一颗老鹰的蛋,他一时兴起,将这颗蛋带回父亲的农庄,放在母鸡的窝里,想看看能不能孵出小鹰来。

果然如顽童的期望,那颗蛋孵出了一只小鹰。小鹰跟着同窝的小鸡一起长大,每天在农庄里追逐主人喂饲的谷粒,一直以为自己是只小鸡。

某一天,母鸡焦急地咯咯大叫,召唤小鸡们赶紧躲回鸡舍内,慌乱之际,只见一只雄壮的老鹰俯冲而下,小鹰也和小鸡一样,四处逃窜。

经过这次事件后,小鹰每次看见在远处天空盘旋的老鹰身影,总是不禁喃喃自语:“我若是能像老鹰那样,自由地翱翔在天上,不知该有多好。”

而一旁的小鸡总会提醒它:“别傻了,你只不过是只鸡,是不可能高飞的,别做那种白日梦吧。”

小鹰想想也对,自己不过是只小鸡,也就回过头,去和其他小鸡追逐主人撒下的谷粒。

直到有一天,一位驯兽师和朋友路过农庄,看见这只小鹰,便兴致勃勃要教会小鹰飞翔,而他的朋友则认为小鹰的翅膀已经退化无力,劝驯兽师打消这个念头。

驯兽师却不这么想,他将小鹰带到农舍的屋顶上,认为由高处将小鹰掷下,它自然会展翅高飞。不料小老鹰只轻拍了几下翅膀,便落到鸡群当中,和小鸡们四处找寻食物。

驯兽师仍不死心,再次带着小鹰爬上农庄内最高的树上,掷出小鹰。小鹰害怕之余,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了一段距离,看见地上的小鸡们正忙着追寻谷粒,便立时停了下来,加入鸡群中争食,再也不肯飞了。

在朋友的嘲笑声中,驯兽师这次将小鹰带到悬崖上。小鹰锐利的眼光看去,大树、农庄、溪流都在脚下,而且变得十分渺小。待驯兽师的手一放开,小鹰展开宽阔的巨翼,终于实现了它的梦想,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如同小鹰一般,曾拥有过翱翔天际、悠游自在的美妙梦想。有趣的是,这些伟大的梦想,往往也就在周围亲友的一句句“别傻了”、“不可能”声中逐渐萎缩,甚至破灭。

就算侥幸遇上一位懂得欣赏我们的驯兽师,硬将我们带到更高的领域,往往我们也会像小鹰回头望见地上争食的鸡群一般,再次飞回地上,加入往日那个不敢梦想的群体里。可悲啊,那些在陈旧观念中安于现状的人们。

所以,我们要勇于突破自己的局限。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切莫在老的观念中沉湎,切莫让自己失去向上发展的勇气和动力。

墨守成规阻碍成功

研究行销管理的专家们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竞争会造成限制。意思是说,一般人习惯用“硬碰硬”的方式与人正面竞争,但是这种短兵相接的方式并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制胜之道,反而会限制成功。因为当你正面去竞争的时候,你也就完全认同这个游戏,并愿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规则与观念,你的思想就会受制于某一个框框,反而阻碍了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绝大多数人宁愿相信,遵守既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如果人人都想打破规矩,岂不是天下大乱?然而,管理专家强调,这只是一种鼓励突破思考的方法,让你更精确、有效地达成目标。换句话说,“要打破的是规则,而不是法律”。通常情况下,具有突破性思考特征的人,他们和旧式的行业规则格格不入,对每件事都产生质疑,不喜欢墨守成规,偏爱自由游荡。

专门从事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变游戏规则》中指出:“在运动场上,很多选手创造佳绩,都是因为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比赛方法。”杰出的运动选手普遍具有这种“改变游戏规则”的特征。

根据罗伯特·克利杰的结论:突破思考是一种心态,可以鼓励人不断学习,不停地创造。所以,如果你想改变习惯,尝试新的挑战,那就突破规则,改变游戏方法吧!

所谓改变游戏规则,就是要掌握主控权。要改变规则不难,关键在于有没有求变的决心。一般人遇到没有把握的状况常常会犹豫,所以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通常情况下,你决定“变”还是“不变”的标准是,如果你从以前的经验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做最坏的打算——可以赔多少?只要赔得起你就做,更何况你可能会赢。

是否求变,还有一个规则:愈是有许多人说不,就愈该改变。在1993年美国大选中,克林顿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而布什总统却说:“我有丰富的经验!”也许布什落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思路突破:创新有回报

世界充满了那些追随者、依附者、模仿者,他们喜欢循行旧的轨道,喜欢以他人之思想为思想。但是社会所需要的却是那些有创新的人,能够离开走熟了的途径,而闯入新天地的人——那些离开了先例旧方而医治病人的医师,那些用别出心裁的方法办理讼案的律师,那些把新的理想、新的方法带进教室的教师等。

不要害怕你自己成为“创始人”。不要仅仅做一个人,而要做一个新的人,独立的人。不要想去抄袭仿效你的祖父、你的父亲、你的邻居,这就像紫罗兰花要模仿玫瑰花,菊花想要效颦向日葵一样的可笑。

要知道,没有人能够因仿效他人而得到成功。成功是不能从抄袭、模仿中得来的。成功是个人的创造,是由创始的力量所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勇于去做成功路上的创始者。

日本的“电子之父”松下幸之助,就是这样一位富有智慧、善于洞察未来的成功人物。每当人们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淡淡一笑,说:“靠的是比别人稍微走得快了一点。”

1917年,松下幸之助在确立自己事业的方向时,靠的就是在自己智慧基础上形成的强烈的超前意识。严格地讲,松下幸之助同电器结下不解之缘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他的祖上经营土地,父亲从事米行,而他进入社会首先是涉足商业,所有这些都与电器制造相隔甚远,况且有关电的行业在当时只是凤毛麟角。然而,他深信电作为一种新式能源,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欲望;灿烂的电气时代如同电灯一样将会照亮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投身电器制造,也一定会前途灿烂。尽管在创业伊始,他就受到挫折和打击。然而,这种超前意识使他有了坚强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正是由于“稍微走得快了一点”,使得“松下电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又恢复了新的和平。遭受战争创伤的人民,在新的和平环境里又重新燃起了生活和工作的热情。睿智的松下幸之助又“超前”地看到“新文明”将带来世界性的家电热。对于“松下电器”,这即是一次发展壮大的难得机会,又是一次艰巨而又严峻的挑战。松下幸之助正是凭借着“稍微走得快了一点”,大刀阔斧地进行机构调整和技术改革,从而使“松下电器”在新的挑战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问美国和西欧时发现:欧美强大的生产力主要基于民主的体制和现代的科技,尽管日本在上述方面还相当落后,然而这一趋势将是历史的必然。松下幸之助正是把握住了这一超前趋势,在日本产业界率先进行了民主体制改革。政治上给予产业充分的自主权,建立了合理的劳资体制和劳资关系。经济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资制,使职工工资超过欧洲,接近美国水平,并建立了必要的职工退休金,使员工的物质利益得到充分满足。劳动制度上实现每周5天工作日,这在当时的日本还是第一家。松下幸之助认为:这一改革并非单纯增加一天休息,而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产品的质量。好的工作成就产生愉快的假日,愉快的假日情绪又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生产才能突飞猛进,效益才能日新月异。

“时势造英雄”,被改变了的环境就是一种新的时势,新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地理环境、交际环境,还是职业环境、人文环境,每一次改变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恐龙族”的改变之痛

一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体积硕大的恐龙。后来,地球上发生变故,恐龙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直到现在,科学家还不能确定究竟当时发生了什么,唯一能确定的事,就是恐龙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变故,而遭致绝迹的下场。

能变通者才能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准则,不仅适用于上古时代,同样也适用于科技文明的现代社会。不论是生物学家还是经济学家都承认,在一场激烈的竞赛中,凡是不能适应者,都会被淘汰。

商场如战场,刀枪本无情,如果一个人在作战的中途倒下,则显示其生存的条件不够。不幸的是,在各个工作场所中,我们可以看到仍然有太多的“恐龙式人物”存在。这些“恐龙式人物”的特征大致如下:顽固、严苛、立定不前、缺乏弹性。

在工作上,“恐龙族”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适应环境。在他们周围有许多学习新技术、继续深造、更换职务、创新企业的机会,但是他们往往视而不见,根本无心寻求新的突破。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新技术不断被引进,新的任务被交付,新的同事、新的老板……这些改变,也许微小,也许剧烈,但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态重新适应。

面对改变,意味着对某些旧习惯和老状态的挑战,如果你紧守着过去的行为与思考模式,并且相信:“我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尝试新事物就会威胁到你的安全。

“恐龙族”不喜欢改变,他们安于现状,没有野心,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工作热忱,不设法改进自己,不让自己有资格做更好的工作。

“恐龙族”不肯承认改变的事实。他们不愿为自己制造机会,而情愿受所谓运气、命运的摆布。因为不相信自己能掌握命运,所以会选择错误,不是在平坦的道路上蹒跚前进,就是一辈子坐错位置。

不再成长,使得“恐龙族”过去所有的优点,逐渐都变成缺点。譬如,对工作的野心转变为勾心斗角、玩弄权术,对公司的忠诚转变为对上司逢迎拍马,对下属粗率无礼。他们让自己受限于困境,恐惧局限了他们的眼界,当然也降低了他们行事的能力。

“恐龙族”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就,就看他是不是愿意标新立异,敢于尝试。乐于冒险,喜欢试验,能变通,这些才是获得成功的途径。

思路突破:变化是最好的适应法则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比赛,自负地以为一定可以夺得冠军,却不料在最后的赛场上,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皆竭尽了全力出招攻击,搏击高手发觉,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的防守。

他愤愤不平地回去找到师父,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对打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父看,并央求师父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

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划了一道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的前提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苦思不解,最后还是放弃思考,请教师父。

师父在原先那条线的旁边,又划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较之下,原先的那条线看起来变得短了许多。

师父开口道:“夺得冠军的重点,不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要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正如原先的那条线一般,也就无形中变得较弱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

天才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意识与自我创新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努力中逐渐形成的。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最好的适应和生存法则便是创新和变化。

最大的危险是不冒险

利奥·巴士卡利雅说:“希望就有失望的危险,尝试也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不尝试如何能有收获?不尝试怎么能有进步?不做也许可以免于受挫折,但也失去了学习或爱的机会。一个把自己限于牢笼中的人,是生活的奴隶,无异于丧失了生活的自由。只有勇于尝试的人,才拥有生活的自由,才能冲破人生难关。”

这正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小时候,人们常常告诫他,一旦选错行,梦想就不会成真,还告诉他,他永远不可能上大学,劝他把眼光放在比较实际的目标上。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不但上了大学,还拿到了博士学位。当他决定抛弃已有的一份优越工作去环游世界时,人们说他最终会为此后悔,并且拿不到终生教职,但是,他还是上了路。结果,他回来后不但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还拿到了终生教职。当他在南加州大学开办“爱的课程”时,人们警告他,他会被当做疯子。但是,他觉得这门课很重要,还是开了。结果,这门课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不但在大学中教“爱的课程”,还被邀请到广播、电视台举办爱的讲座,受到美国公众的欢迎,成为家喻户晓的爱的使者。他说:“每件值得的事都是一次冒险。怕输就错失游戏的意义。冒险当然有带来痛苦的可能,可是不去冒险的空虚感更痛苦。”

事实上,无论我们选择试还是不试,时间总会过去。不试,什么也没有;试,虽然有风险,但总比空虚度过丰富,总会有收获。这里有一个让我们能鼓起勇气来尝试的思维方式,即: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

柯德特在纽约市一家公司里有一个舒适的职位,但是他想当自己的老板,到新罕布什尔经营自己的小生意。他问自己:如果失败了,最坏的事情是什么呢?他想到了倾家荡产。然后他继续问自己:倾家荡产后最坏的事情是什么?答案是他不得不干任何他能得到的工作。之后,最坏的事情可能是他又厌恶这种工作,因为他不喜欢受雇于别人。最终,他会再找一条路子去经营自己的生意,而这一次,有了上一次失败的教训,他懂得了如何避免失败,他就会成功。这样想过之后,他采取了行动,去经营自己的生意,并真的获得了成功。他总结说:“你的生活不是试跑,也不是正式比赛前的准备运动。生活就是生活,不要让生活因为你的不负责任而白白流逝。要记住,你所有的岁月最终都会过去的,只有作出正确的选择,你才配说你已经活过了这些岁月。”“艰苦的选择,如同艰苦的实践一样,会使你全力以赴,会使你有力量。躲避和随波逐流是很有透惑力,但是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识到:随波逐流也是一种选择——但绝不是最好的一种。”

只有当我们选择尝试时,我们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并冲破人生难关。

思路突破:冒险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不论何时,只要尝试做事的新办法,人们就要把自己推向冒险之途。假如你想致力于改良事物的现况,就不得不欣然冒险。用罗斯福总统夫人伊莲娜的话说就是:我们必须去做自以为办不到的事。

成功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想用新的点子做实验及冒险的意愿。进取的人和普通人最明显的差别就在于:进取的人在态度上勇于冒险,且具新观念,能鼓舞他人去从事一无所知的事物,而非尽玩些安全的游戏。他们之所以敢于冒险,是因为有冒险力的驱动。如果做事怕冒险的话就没办法把事情做好了。而要冒险,一定要有足够的勇气及资本。所谓的资本是指冒险力。光凭着第六感觉或运气是没办法安然渡过大大小小的风险的。如果一切都在计划之内、意料之中,也就算不上什么冒险了。冒险力就是在无法确定的复杂情势下,发挥它的神奇魔力的。

说到冒险精神,人们就会联想到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了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自然,许多自以为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嘲笑他的意见。他们觉得,他想向西方行驶而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吗?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路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去实现这个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成功,但一连空等了17年,还是失望,所以,他决定不再向这个“理想”努力了。因为使他忧虑和失望的事情太多了,竟使他的红头发也完全变白了——虽然当时他还不到50岁。

灰心的哥伦布,这时只想进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过后半生。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却怂恿西班牙皇后伊莎贝露帮助哥伦布。教皇先送了65元给哥伦布,算是路费;但他自觉衣服过于褴褛,便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匹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露,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皇后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为难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走。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捉住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另一方面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并许诺他们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罪恢复自由。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3艘船,开始了一次划时代的航行。刚航行几天,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他们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他亲自拨开海藻,才得以继续航行。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两手,总算说服了船员。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队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料到附近可能有陆地。果然,他们很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当他们返回欧洲报喜的时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风暴,船只面临沉没的危险。在十分危急的时刻,他想到的是如何使世界知道他的新发现,于是,他将航行中所见到的一切写在羊皮纸上,用腊布密封后放在桶内,准备在船毁人亡后,使自己的发现能够留在人间。

哥伦布他们总算很幸运,终于脱离了危险,胜利返航了。无须赘言,哥伦布如果没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新大陆”能被早日发现吗?

哥伦布的探险成功了。

哥伦布那种无畏、勇敢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真值得作为我们的模范。当水手们畏惧退缩的时候,只有他还要勇往直前;当水手们“恼羞成怒”警告他再不折回,便要叛变杀了他时,他的答复还是那一句话:“前进啊!前进啊!前进啊!”

看看哥伦布,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修正自己,以便建立起敢于打破传统框架、勇于去冒险的坚定信念。然而,可悲的是,固守传统观念的中国人,崇尚“稳中求胜”,认为“凡人世险奇之事,绝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已明显落伍。常人的机遇,常人的成功,往往存在于危险之中,你想要美好的机遇吗?你想要事业的成功吗?那就要敢冒风险,投身危险的境地,去探索,去创造,不要瞻前顾后,不要惧怕失败。

免费午餐的背后

从前有一个帮人杀牛的屠夫,不但技术高超、工作认真,而且为人忠厚老实,长相也相当俊俏,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真是人见人爱,即使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也属于优秀青年。可由于他家徒四壁,又有个常年卧病在床的老母,小伙子到了成家的年龄,却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大家都替他着急,纷纷给他说亲。

一天,有个稀客来找屠夫的主人,说是要给屠夫提亲,对方是县太爷的千金。主人听了惊喜万分,当即把屠夫叫来。

“我身体有残疾,恐怕配不上县太爷的千金。”屠夫面无高兴之色。

“你根本没啥残疾啊!”主人感到甚是奇怪,可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作罢,请来人转告县太爷,回绝了这门亲事。邻居听说这件事后,都觉得不能理解,为屠夫感到可惜,都说屠夫不知好歹。

“你们以为这样的好机会,我愿意放弃啊?当然是有原因的呀!”屠夫一脸无奈。

“到底啥原因啊?”有好事者追根问底。

“他的女儿肯定丑得没人敢要。”屠夫答道。

“你又没见过,何以晓得?”有人问。

“依我多年杀牛的经验!每天我一拿到牛肉,就会分出哪些是上等牛肉,哪些是次等牛肉,哪些是下等牛肉,而往往上等牛肉早就有人预定了,最后只剩下那些次等牛肉和下等牛肉没人要,只好贱卖,甚至在每天收摊时白送给别人,不然只有丢掉。所以我推测县太爷的千金一定是长得奇丑无比,不然的话,这样的好事怎么会有我这样一个屠夫的份呢?”众人感到有理,无不佩服屠夫的眼光。

真的应该为屠夫叫好,为他没有落入县太爷的圈套而庆幸。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便宜的背后肯定是伪装的陷阱。在每个人事业发展的道路上都遍布这样的陷阱,因而要打破坐等免费午餐的观念和想法,需知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自己付出惨痛的代价,最终导致一无所获。

思路突破: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

成功来自积极的努力,它从不自动上门。有些人以为只要想想机会就会降临,这其实是误区,其结果是很糟糕的。

一位成功者,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他一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

牛顿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当有人问他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发现时,他诚实地回答道:“总是思考着它们。”还有一次,牛顿这样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总是把研究的课题置于心头,反复思考,慢慢的,起初的点点星光终于一点一点地变成了阳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样,牛顿也是靠勤奋、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才取得巨大成就的,他的盛名也是这样得来的。放下手头的这一课题而从事另一课题的研究,这就是他的娱乐和休息。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对公众有什么贡献的话,这要归功于勤奋和善于思考。”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开普勒也这样说过:“只有对所学的东西善于思考才能逐步深入。对于我所研究的课题我总是追根究底,想出个所以然来。”

英国物理学家及化学家道尔顿(1766~1844)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天才,他认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奋点滴积累而成的。约翰·亨特曾自我评论道:“我的心灵就像一个蜂巢一样,看来是一片混乱,杂乱无章到处充满嗡嗡之声,实际上一切都整齐有序。每一点食物都是通过劳动在大自然中精心选择的。”

突破思维定式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因为它们自幼小无力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木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木桩对幼象而言,实在太沉重,当然动也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力气也变大了,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这就是思维定式。长成后的象,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存至长大,所以它习惯地认为(错觉)“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从人类来看也是如此——虽被赋予“头脑”这一最强大的武器,但因自以为是而将其搁置一边,于是徒然浪费“宝物”,实是愚蠢之人。由此可知,不只是动物,人类也因未排除“固定观念”的偏差想法,而只能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没有那样的才能”,终于白白浪费掉大好良机。除了这种静止地看待自己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外,用僵化和固定的观点认识外界的事物,有时也会带来危害。比如,通常我们都知道,海水是不能饮用的,可是如果抱定了这种认识,也可能犯下严重的错误。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9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活命。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都口渴得冒烟,水成为了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谁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9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

他们等了很久,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渐渐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8个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海水发现,这儿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的。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于是创造力丧失了,想象力萎缩了。思维定式已经成为人类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碍。

思路突破:标新立异能突破思维常规

标新立异者常常能突破人们的思维常规,反常用计,在“奇”字上下功夫,拿出出奇的经营招数,赢得出奇的效果。

亨利·兰德平日非常喜欢为女儿拍照,而每一次女儿都想立刻得到父亲为她拍摄的照片。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诉女儿,照片必须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从照相机里拿下来后,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药品显影。而且,在副片完成之后,还要照射强光使之映在别的像纸上面,同时必须再经过药品处理,一张照片才告完成。他向女儿做说明的同时,内心却在问自己:“等等,难道没有可能制造出‘同时显影’的照相机吗?”对摄影稍有常识的人,在听了他的想法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哪儿会有可能?”并列举一打以上的理由说:“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但他却没有因受此批评而退缩,于是他告诉女儿的话就成为一种契机。最后,他终于不畏艰难地完成了“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的作用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同时,兰德企业就此诞生了。

亨利·福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直到40岁,他的生意才获得成功。他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在建立了他的事业王国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制造八缸引擎。他把设计人员召集到一起说:“先生们,我需要你们造一个八缸引擎。”这些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们深谙数学、物理、工程学,他们知道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行不通的。他们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看着福特,好似在说:“让我们迁就一下这位老人吧,怎么说他都是老板嘛。”他们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释八缸引擎从经济方面考虑是多么不合适,并解释了为什么不合适。福特并不听取,只是一味强调:“先生们,我必须拥有八缸引擎,请你们造一个。”

工程师们心不在焉地干了一段时间后向福特汇报:“我们越来越觉得造八缸引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福特先生可不是轻易被说服的人,他坚持说:“先生们,我必须有一个八缸引擎,让我们加快速度去做吧。”于是,工程师们再次行动了。这次,他们比以前工作得努力一些了,时间也花多了,也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但他们对福特的汇报与上次一样:“先生,八缸引擎的制造完全不可能。”

然而对于福特,在这位用装配线、每天5美元薪水、T型与A型改良了工业的人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之说。亨利·福特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着大家,说:“先生们,你们不了解,我必须有八缸引擎,你们要为我做一个,现在就做吧。”猜猜接下来如何?他们制造出了八缸引擎。

给自己一个好的改变

下面一个故事,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动物园里新来了一只袋鼠,管理员将它关在一片有着1米高围栏的草地上。

第二天一早,管理员发现袋鼠在围栏外的树丛里蹦蹦跳跳,立刻将围栏的高度加到2米,把袋鼠关了进去。

第三天早上,管理员还是看到袋鼠在栏外,于是又将围栏的高度加到3米,又把袋鼠关了进去。

隔壁兽栏的长颈鹿问袋鼠:“依你看,这围栏到底要加到多高,才能关得住你?”

袋鼠回答道:“很难说,也许5米高,也许10米,甚至可能加到100米高——如果那个管理员老是忘了把围栏的门锁上的话。”

在过往的岁月中,相信您一定非常努力地追求过很多东西,比如财富、名望、爱情、尊严……

你得到了吗?得到之后,幸福与快乐是否也随之而来?而你是否真的快乐?

问题可能在于我们的出发点是否正确。大多数人都认为:“先让我得到,然后再为快乐操心。”而当他们耗尽心血,使尽手段,终于爬到成功顶峰时,环顾周围,却蓦然发现,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竟已被踏在底下,而自己是如此的孤独与不快乐。

或许这时你不禁要问:“我哪里做错了,怎会如此?”而一些从未成功过的朋友,也一直都喜欢问同样的问题。故事中袋鼠的回答应是最好的答案:如果不将栅门锁好,围栏加得再高也是枉然。

每一个人现在所处的境况,正是以往自己所抱的想法造成的。所以,如想改变未来的生活,使之更加顺利,必得先改变此时的想法。坚持错误的观念,固执不愿改变,即使再努力,恐怕也体会不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思路突破:人生的精彩在改变中

一个平凡的上班族迈克·英泰尔,37岁那年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放弃薪水优厚的记者工作,把身上仅有的3块多美元捐给街角的流浪汉,只带了干净的内衣裤,由阳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车与陌生人的好心,横越美国。

他的目的地是美国东岸北卡罗莱纳州的“恐怖角”(Cape Fear)。

这是他精神快崩溃时做的一个仓促决定。某个午后他“忽然”哭了,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会后悔吗?答案竟是那么的肯定。虽然他有好工作、亲友、美丽的同居女友,他发现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下过什么赌注,平顺的人生从没有高峰或谷底。

他为了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

一念之间,他选择北卡罗莱纳的恐怖角作为最终目的,借以象征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惧的决心。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他的“恐惧”开出一张清单:打从小时候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飞、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却又似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这个懦弱的37岁男人上路前竟还接到奶奶的纸条:“你一定会在路上被人杀掉。”但他成功了,4000多里路,78顿饭,仰赖82个好心的陌生人。

一路上,他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他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还碰到不少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终于来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给他的提款卡(他看见那个包裹时恨不得跳上柜台拥抱邮局职员)。他不是为了证明金钱无用,只是用这种正常人会觉得“无聊”的艰辛旅程来使自己面对所有恐惧。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并不恐怖。原来“恐怖角”这个名称,是一位16世纪的探险家取的,本来叫“Cape Faire”,被讹写为“Cape Fear”,只是一个失误。

迈克·英泰尔终于明白:“这名字的不当,就像我自己的恐惧一样。我现在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害怕做错事,我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生命。”

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到了一个和自己的想象无关的地方,他得到了什么?

得到的不是目的,而是过程。虽然他绝不会想要再来一次,但这次经历在他的回忆中是甜美的信心之旅,仿如人生。

真的,人生真不过如此了。当你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沉湎得太久时,一切都已成定势,你只是顺着生活的惯性在走路,心中已没有了追求事业和成功的热切渴望。所有的东西都静如止水,进入接近真空的状态,曾经的棱角和锐气被磨平。这样的人是悲哀的,注定在事业上庸庸碌碌,一无所成。

由此,明智的做法应该从是改变自己做起。一个人只有勇于去改变,才能让事业和生活的轨道脱离原来的固有模式,朝着新的方向驰骋。给自己一个好的改变吧,这是你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生对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