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油画。780厘米×350厘米。创作于1937年。现藏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出身于西班牙南部小城马拉加的美术教师家庭,后成为法国著名的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并参加了法国共产党。他从小就表现出超凡的绘画天赋,堪称神童,十六岁获得国家美术展的荣誉奖,十七岁就进入马德里皇家美术学院高级班学习。1901年他第二次访问巴黎,并定居在那里,与贫穷的艺术家们一起生活。西班牙人民进行反***斗争时,毕加索回到西班牙,为西班牙人民阵线积极活动。他就任普拉多美术馆馆长,保护了许多艺术珍品。1950年他因为画作《和平鸽》而获得国际和平奖金。
毕加索的创作道路复杂而矛盾。由于受到在巴黎的窘困生活的影响,他早期的作品几乎全部采用忧郁的蓝色调,并致力于描绘他身边的社会底层人民,这被称为他的“蓝色时期”。但他早期的优秀作品多出现于他的“玫瑰色时期”,使他成为新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进入老年的时候还尝试学习版画和制陶,并且写过电影剧本和诗歌。他是人类历史上最高产的艺术家之一。
毕加索的主要作品有《亚威农少女》《镜前的少女》《三个乐师》《舞蹈者》等等。
1937年4月,***德国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有2800余名百姓无辜身亡。以这次轰炸为描绘对象,毕加索绘制了举世闻名的巨幅油画《格尔尼卡》,控诉和揭露了***的暴行,表达了他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格尔尼卡》是毕加索最杰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整幅画描绘了五个成人、一个婴儿、一头牛、一匹马在德军飞机轰炸下挣扎呼号、无助死去的悲惨情景。画面背景为深色,突出了底色上形态各异的人物、动物形象。画中,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表现出种种惨状,从画面左边开始,画家一一进行描绘。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号哭的妇女,犄角尖尖的富有攻击性的公牛,肢体不全、死不瞑目的男人,被刺伤的受惊嚎叫的马,高擎油灯的女人,还有在燃烧的窗口走投无路的、仓皇奔逃的形象。在这幅画里,毕加索采用了他自《亚威农少女》开始使用的惊世骇俗的立体主义变形手法,图像平面,色调简单,黑白分明。这样的处理加上怪异而夸张的形象,给观者以强烈而直接的感官艺术刺激,营造出节奏强烈、凄惨悲壮的画面氛围,具有史诗般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这不仅仅是一幅写实地反映历史事件的画作,在它几何图形和符号一般的形象构造中,显露出的是深刻而丰富的象征和寓意。在西方人的传统思维中,公牛是暴力、邪恶、强烈侵略性的代表,受伤的马寓意惨遭迫害、张皇无助的人民,将头探出窗口的女人手中的油灯指向画面顶部一个既像灯、又像太阳、又像眼睛的形象代表着真理与正义,以及人民和画家本人对真理和正义的不懈追求。这幅画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了轰动,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显示出画家与***斗争的决心。但这幅画反映出毕加索先进的社会政治观点与他的形式主义艺术原则的矛盾,他的一些画作,尽管包含着高尚的反***和坚持人道主义的内容,却由于形式的不易理解而难以被接受,从而降低了这些画本身应该得到的肯定。
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应该关注悲欢激烈的事件,从各个方面来作出反应。
我要按照我的想象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
立体派主要是描绘形式的一种艺术,当形式实现后,艺术便在形式中生存下去。
当我描绘那幅将称之为《格尔尼卡》的画时,我清楚地表明了对把西班牙沉浸在痛苦与死亡的海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
艺术不是美的法则的实际运用,而是在一切法则之外的为我们的天生本能和大脑所接受的东西。
见仁见智
毕加索的吸收才能证明,他在处理各种联系和灵感方面,天生具有革命性。(勒内·沙尔兰)
《格尔尼卡》不向人类无法改变其路线的命运屈服,而是肯定反抗命运的人类的伟大。(康维勒)
人们长久以来称之为现实“变形”的现象,相反却是某种可能性的形成,它不再是根据外部世界法则,而是根据作品的内在法则(这些法则形成作品的有机整体,并要求线条的高度张力、形的高度完整,以便暗示一种人的存在,而不是暗示一个野蛮的偶像)——毕加索决没有仅仅局限于讲述存在的事物;这事物没有他,也会因存在而满足,他表现的是运动、生命和预示未来的对神话的超越。这就是毕加索向我们指明的在我们本身之外的事物,而且重要的是读出他每一作品之外的东西,无论是像一幅拜占庭圣像,还是像一个非洲面具,它都不是一个图像,而是一个符号、一个超越的预示物。佛教的一句格言说“指月会心,明心见性"。毕加索的每一激烈行动都向我们呼唤着这种超越、这种希望的青春。毕加索的探索与发现为现代美术的各个流派都提供了依据,他可以被称为是欧洲现代美术开创性的一代大师。他受过各种流派的影响,也对各种流派的产生和发展都造成过影响,但他自己并不局限于任何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