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浮沉暗宋之临御
22717200000028

第28章 使辽(四)

耶律洪基说:“这比较国力之论,不要只持有一面之词,国力兴衰还在多方面因素。延禧此番回来可有收获?”

“回禀父皇,儿臣打了一只野鹿回来,已交至膳食房,为父皇补身子。”

耶律洪基点点头,说:“这天色已晚,你给下人吩咐,好好安置蔡大人。”

蔡卞起身拜谢,从辽国宫中出来,来到已被安置好的地方。辽国的上京此时正准备着皇帝的四时捺钵,蔡卞问了当地的住户,了解到这四时捺钵其实是一种皇家游猎,逐水草,避寒暑,这已经成了定制。

蔡卞忖度着自己的使命几乎完成,关于辽国与,大宋和西夏的协议都已谈妥,而且这一路的风土人情也见识了不少。这辽国也不胜当年,国势已见衰微,太子耶律延禧也不是明智之储君,所以若辽国不加革新,必被外族所灭。

蔡卞刚回来不久,又听见窗户外面的一阵脚步声。原来是辽国派来的使者,拿着耶律洪基新颁的圣旨,说:“宋国使者蔡卞为三国出力甚多,故朕命蔡卞四时捺钵随行,以示恩宠。”

蔡卞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辽皇耶律洪基会这样对自己器重,四时捺钵可是辽国的决策中心,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应不应该去,若顺从命令,说不定会给自己带来私通敌国的误会,若不去,又会遭来杀身之祸。

正当犹豫不定时,宣旨使者说:“蔡大人受此恩宠,勿要多疑,这是陛下的一番好意。”

蔡卞附声说:“外臣一定按时到。”这样一来,蔡卞归途无期,但是受制于人,不由自己,站在空屋外,连连叹气。

辽国上京皇宫内的耶律洪基在准备着开春捺钵的事宜,韩资让把所有要随行的人员都一一汇报。此时一个宫人进来禀告说道:“据我国边境的密探来报,这西夏梁太后在上次与宋军作战败绩后,而今似乎又想蠢蠢欲动。”

耶律洪基于是对着韩资让说:“你召耶律燕哥速来觐见。”

韩资让不敢耽误,找来了耶律燕哥,耶律燕哥是辽国宗室,此时为西京留守。

耶律燕哥进来知道这件事情后,说:“陛下是担心西夏边境局势有变?不如陈兵夏国边境,以武力弹压。”

耶律洪基说:“不可如此,此时再开战端,只会火上浇油,西夏方面梁氏窃取实权,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只要除掉梁氏,就可以平定此事。”

耶律燕哥恍然明白,说:“除掉梁氏虽然有些难度,但是臣多派几个杀手,或者买通西夏那边的人。”

耶律洪基说:“你去办吧,不管多大的代价都要除掉梁氏,把政权交给西夏国主李乾顺。”

几日后,耶律洪基带着皇亲贵戚开始春捺钵,蔡卞在耶律洪基的马队前陪同,首先去西山,西山是辽国宗室打猎之地,也是春捺钵的重要场所。这里初春的景色宜人,流水时不时就能映入人眼,向山上走时,密林遮日。

泉声未遇而入耳,耶律洪基对着左右的重臣说:“听说这里野兽出没频繁,记得朕幼时就随着先皇狩猎于此,那时一只熊罴从隐蔽丛中出来,我用尚未健壮的手臂射了一箭,不料射中了熊眼,未毙其命。”

耶律洪基讲得很兴奋,又说:“虽然朕当时膂力尚不足,但还是受到先皇嘉奖。”

蔡卞对于契丹族的英勇善战也是深有体会,听耶律洪基这么一说,对于辽国曾经兴起就不言自明。蔡卞正在想着,一只野鹿冲了出来,耶律洪基依旧老当益壮地一箭中的,耶律燕哥祝贺地说:“陛下之箭术令臣不甚钦佩之至。”

耶律洪基说:“朕知道你这是溢美之词,不过也不错,朕从幼年开始学习骑射,心怀平定天下之志。这箭术精湛,都要依仗旧时之功。”

那野鹿被几个侍从捆绑到耶律洪基的面前,耶律洪基说:“昔日,汉武帝狩猎麒麟,并改元元狩,昭示天下一统,是祥瑞之兆。如今观此鹿也有些奇状,体态非凡,也是祥瑞之兆啊。”

众人看去,的确此鹿形貌不同凡响,众臣都纷纷祝贺。夜幕来临时,这个被所谓称贺的野鹿被做成了鹿肉,除了耶律洪基自己尝外,还分给了几个重臣,包括蔡卞。

蔡卞闻着这鹿肉之香,却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汴京朝廷。自己出行多日,这异国他乡的政治都映入眼帘,而汴京的事宜他却毫不知情,而且这样下去也不是常理。晚上耶律洪基命人扎营在西山脚下外面点燃了几堆篝火,他与众臣都围坐在旁边。

耶律洪基一边吃着鹿肉,一边看着篝火晚会,所有的人看起来都是神采奕奕,只有蔡卞眉宇紧锁,望着火堆似乎神情恍惚。一向老成的韩资让看了出来,在耶律洪基旁边悄声说道:“陛下,这宋国使者似乎有愁容,不知何意?”

耶律洪基看了蔡卞一眼,又对着韩资让说:“你觉得他是怎么回事?”

韩资让说:“臣觉得蔡大人是思国了,这宋国使者出境多日,如果一直在此,那些宋国的大臣们免不了猜忌,依臣看,应该是让宋国使者回国了。”

耶律洪基听后点点头说:“宋使蔡卞的确是宋国之忠臣,我对其不薄,他却始终不忘自己的身份,冲这点就让他回去吧。”

于是韩资让做到了蔡卞的旁边,蔡卞看到后,很恭敬地说:“韩相有何事所说?”

韩资让也很谦让地说:“我见蔡大人好像是无心在此,是想归国了吧。刚才陛下已经遣我告知你两日后,你就不必随驾了。”

蔡卞眼里还有些疑惑,韩资让就点了点头,随后离开。蔡卞此时才感觉到辽皇的宽厚大义,对于一个外臣有如此高的待遇已是不易。耶律洪基要不是辽国式微,说不定也是一代雄主。然而自己已经注定是大宋之臣,这是难以改变的。此次在辽国的出使也让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算是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