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绝对洁净的世界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爱干净到不能容忍儿一点灰尘;从来不碰别人碰过的任何东西;每天必须要洗头、洗澡,否则就难以入睡;客人坐过的沙发,要拆下沙发套不停地搓洗。
很多时候,我们如果见到一个人十分认真地对待洗手这件事时,心里就会赞叹他说:“这个人真讲卫生啊!”但是,如果我们几乎每次见到他时他都在洗手,我们是不是就对他产生怀疑?这到底是爱干净还是有洁癖?
洁癖通俗而言就是一个人太爱干净,其实这本来只是个人的卫生习惯而已,但对一部分人来说,“爱干净”的习惯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破坏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爱干净与洁癖
每次去外地出差,豆豆都会带上一个大拉杆箱,箱子里有她整套的行头。即使将要入住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她还是会带全自己的那套行头。当别人对她的行为表示不解时,她总是说:“我有点儿洁癖,外面的东西多少有些不干净。”旁人想想她的话,觉得也对,这年头,酒店宾馆的卫生状况确实堪忧。于是,一些同事也习惯了她的做法,并且还效仿起豆豆来,美其名曰“既环保又卫生”。
但是,还有一种“爱干净”,就令人难以接受了。
有一位中年大姐,十分爱干净,她总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所有的摆设都井井有条,一丝一毫都不差。整个房间找不出一样物品是多余的,家具看起来也一尘不染,亮得可以照出人的影子。虽然朋友们每次去她家的时候,都会对于其家里的整洁赞叹一番。
去她家,客人要穿鞋套,用一次性马桶垫,甚至沙发上还铺着一条大毛巾,等客人一走,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毛巾撤下去洗涤、消毒。后来,越来越多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就再也不愿去她家做客了。
一个人如果不讲卫生,那肯定不招人喜欢,适当地爱干净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于注重清洁,就是属于“洁癖”的范畴了。其实这个“过于注重”有一个简单直接的评判标准:那就是其爱干净的程度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一般而言,当你爱干净的行为令自己都感到反感,或者是被大多数人认为有些出格,那就需要注意了。
历史上那些有洁癖的名人
洁癖自古就有。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有名的人都患有洁癖,下面让我们来瞧瞧这些名人的洁癖都有些什么表现吧。
宋代的大书法家米芾曾被称为“米癖”,他的这个“癖”就指的是洁癖。
关于米芾的洁癖,史书上都有过很多的记载。米芾十分爱洗手,他无论去哪里都要随身带着一个仆人,并带着专门制作的长柄银壶,让仆人拿着银壶的柄给自己洗手,洗手的水盆他是绝对不会用的,洗完手之后也不用毛巾擦手,只是双手拍打水,让它自然晾干。
对于普通人来讲,当时名声显赫,身居高位的米芾,已经足够排场与讲究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烦躁与胆战心惊?
米芾不仅爱洗手,对别人是否碰过自己东西这件事也十分在意。在意到什么程度呢?《思陵翰墨志》中有记载,曾经有个人无意中摸了米芾的朝靴,他回家就把自己的朝靴洗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靴子洗烂。
大家可以想一想要把一双靴子洗烂,到底要洗多少遍呢?即便是现代社会,把靴子扔进洗衣机洗,也不知要洗多少次,才会洗烂一双靴子呢。米芾洗靴子肯定是自己亲手洗,不可能让别人洗,这样他才放心,那么他这种把靴子洗烂的表象背后,到底是有多大的“恐惧”在推动着他呢?
米芾给女儿挑选的夫婿,也是因为对方的姓名“干净”。他女婿姓段,名拂,字去尘。他看到这个名字时,说道:“既拂矣,又去尘,真不愧是我的女婿呀。”
米芾的洁癖已经不仅仅是强迫自己,甚至让自己感到痛苦。由于十分爱干净,米芾甚至不惜丢弃了自己的心爱之物。有一次,他得了一方好砚,认为是“天地秘藏”,十分喜欢,于是便邀请好友周仁熟来共赏佳砚。周仁熟对这块砚也是赞赏不已,说道:“这么好的砚,不知道它磨墨的效果怎么样?”米芾就命人取水来,但是水还没取来,周仁熟因为一时心急,便用手指沾着自己的唾沫磨起墨来。米芾看到后,大惊失色,说:“现在砚石已经脏了,我不能再用了,你把它拿走吧!”后来,周仁熟过意不去,几次都想送回砚石,都被米芾拒绝了。但是把这方好砚送给他人,米芾心里确实在滴血。
除了米芾外,明代山水画家倪瓒也是因洁癖出名的。史料上记载,倪瓒“为人有洁癖,盥濯不离手”,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不停洗手的人,需要一个仆人端着洗手盆子整天跟在他的后面。
有一天,一位姓徐的朋友来访,刚好碰到倪瓒的仆人从山中担着泉水回来。倪瓒用仆人担的前桶的水来煎茶,而后桶的水却拿来洗脚。看着倪瓒这么认真,徐姓朋友也感到十分奇怪,于是便问他原因,倪瓒说:“后面那桶水很脏,因为被担水仆人的屁气弄脏了,所以只能用来洗脚了。”
紧接着,这位徐姓朋友还见识了倪瓒的香厕。这个香厕仿佛是一座空中楼阁,里面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上土,中间铺着雪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这种脑洞大开的厕所,在高科技的现代,恐怕也是难以发明出来的。
徐姓朋友可能在倪瓒家里喝多了酒,晚上就在他那里住下了。但这样一来,倪瓒又感到寝食难安,他甚至在半夜光着脚下床,跑到徐姓朋友住的那间房子的窗户下偷听。当他听到朋友咳了几声的时候,他难受极了,觉得胃里正在翻江倒海,差点儿没吐了,因为他认为朋友的咳嗽会弄脏他的床铺。
第二天早上,这位朋友去茅房了,倪瓒就赶紧让自己的仆人去那间屋里看有没有痰渍的痕迹,仆人没有找到但害怕挨骂,于是便随手捡了一片叶子,跟倪瓒说发现上面有一些痰渍。这个时候,仆人再看倪瓒,发现倪瓒捂着鼻子、闭着眼睛,让这位仆人把那片叶子扔到了几里之外。
倪瓒还天天给自己院里的一棵梧桐树洗澡,以保持树的清洁。可想而知,树的下场是十分悲惨的,它迅速地为倪瓒的洁癖而殉难了。还有书房里的物品,他都要求两个仆人不停地打扫灰尘,就差没让人一根根笔毛地进行清洗画笔了。
还有一次,他去别人家做客,天晚了就住了下来。那家的女婿听说家里来了位画家,十分高兴,就赶紧出来拜见他。没想到只说了几句话,倪瓒就生气了,他举起手来,就打了对方一巴掌。那巴掌下去之后,声音十分清脆,把一边的朋友吸引了过来,奇怪地问倪瓒为什么要打自己的女婿。
倪瓒这时候并不回答他,而是先去仔细地洗了几遍手,才慢条斯理地说:“因为他脸不干净,说出的话也不干净,打他真是脏了我的手!”
因为倪瓒爱干净,所以,在女色上,他也十分克制。有一次,他看中了一位年轻美貌的歌妓,趁夜把她约来。但是,倪瓒心里其实很害怕,怕这位歌妓身上不干净,于是就叫她先去洗澡。这位歌妓洗完澡上床,还需要经过倪瓒严格的检查,倪瓒认为她还是没有达到自己干净的标准,于是让她再去洗,洗了几遍后,歌妓有点洗感冒了,天也快亮了,于是,这良辰美景也就作罢了。
后来,倪瓒被抓进了大牢里。有一天,一位狱卒给他送饭,他就要求狱卒把装饭的案子举过自己的眉眼。狱卒听了之后就乐了,说你搞什么鬼,你让我和你举案齐眉?其实,倪瓒是害怕他的唾沫星子会不小心掉进饭碗里。狱卒知道原因之后,气得要用铁链子把倪瓒拴到厕所边去吃饭。幸亏众人开脱,倪瓒才躲过此劫。不然,倪瓒也许那时候就被恶心死了。
或许由于洁癖所显示出的孤高,也令倪瓒丧失了很多朋友。讽刺的是,史书记载他死时患有痢疾,所以“秽不可近”,甚至还有说法是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了。
看了上面两位历史上有名的洁癖患者,我们也许会觉得好笑,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人吗?答案是有的,这样的人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
洁癖和严重洁癖
一位网络作家常常调侃自己有“道德洁癖”,因为他每天都会扪心自问内心是否“阴暗”,以此来维持自己道德的高尚;有一对夫妇,结婚三年还不孕,究其原因,竟然是妻子一直不愿有性生活,因为她固执地认为性是污秽的,这便是“性洁癖”;有的人在自己生活中,保持一种“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的状态,这其实是一种“交友洁癖”。是的,洁癖的表现多种多样,洁癖的程度也有轻有重,重的洁癖被称为严重洁癖,被严重洁癖困扰的人是十分痛苦的。
受严重洁癖干扰的人生
英国前选美皇后韦特便有着严重洁癖。她因为担心自己身上不时会沾有污垢、细菌,所以每星期会花近30小时来做家务,甚至每天还会用“吸尘器”来吸自己的身体,虽然这听起来让人觉得瞠目结舌。
35岁的韦特大约是10年前开始有这个症状的。她从患上洁癖以后,每天都要使用漂白水刷洗浴室6次,清洁洗手台4次,然后再开始逐间地打扫房间。她十分怕弄脏厨房,所以拒绝在家里做饭,在她家的厨房是看不到任何炊具的。她习惯于在外吃饭,如果她在餐厅吃饭,她会自备清洁剂和湿纸巾等物品。在开饭之前,她会拿这些东西一遍遍擦拭餐厅的桌子和碗盘餐具。
韦特还透露,在被选为英国小姐后,她本来有机会担任亲善大使前往乌干达,去帮助那里患艾滋病的小朋友。但她并没有去,因为她始终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十分不干净,有许多的细菌。因为这个原因,她受到了很多非议。至今为止,她还没在外工作过,因为她认为人群里实在有太多的细菌了。
无独有偶,一位50多岁的陈阿姨,十分讲究个人卫生,每次出门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换下衣服去洗手。几十年来,她的这种习惯并没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多大的困扰,因此,只是被当作一种正常的“卫生习惯”。直到几年前,陈阿姨退休在家,生活重心突然之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她一时无法适应,感到十分空虚、焦虑,又找不到正确的排解方式,于是她便开始在家不停地做清洁,不停地洗手。有时候,她明明知道地板已经被自己擦得非常干净了,但她还是忍不住地擦。最后到医院就诊时,她的双手已经被洗褪一层皮了。
还有一位年轻女性,刚刚嫁入婆家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得很干净。因此,婆婆也十分喜欢她,认为她勤快。但时间一长,丈夫及婆婆便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了,她每天不停地翻检家里的各个角落,哪怕是沙发下的一点儿渣滓,她都会弄出来扔掉,洗过一次的碗也会再洗第二次、第三次……因为她控制不住自己想洗涮的行为;她还要求下班回家的丈夫,每天必须洗澡更衣后才能进入他们的卧室。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她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了。
严重洁癖的标准
如果说较轻的洁癖仅仅是一种不太好的习惯,那么,严重的洁癖则属于心理疾病了,属于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严重洁癖属于强迫症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表现一般要符合以下4个标准:
第一,“怕脏”的观念十分严重,会反复洗涤各种东西,包括自己和身外的事物。
第二,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必要的,甚至是很过分的,但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三,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到给自己的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带来影响,形成很大困扰。
第四,是一种重复性的行为,时间较长,一般至少持续两周以上,或者更长时间。
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几个月前,因为报表上的数据出了错,领导批评了张佳。之后,张佳便总是担心自己会出错,每次工作完成后都要反复检查,有时复查时,发现了一点点儿错误,她就紧张得不得了,以至于要复检几遍才放心。她心里十分清楚,其实这些报表并不需要检查这么多遍,只要复查一遍就可以了,但是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不检查心里就会不舒服。这样一来,她的工作效率开始下降,经常要加班到很晚才能完成每天的工作。
不仅如此,张佳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变得特别爱干净。她十分担心被细菌污染,所以每次回到家,她都认真地洗手,有时会洗上十几遍,而且每天都要洗澡,每次洗澡都要花去一个多小时。每次洗衣服,也要连洗三四遍才满意。
后来,她每天要花上四五个小时去做家里的清洁,为了不把家里弄脏,她开始尽量避免出门,因此,她没有办法好好去上班了,只好请假在家休息。张佳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她自己也知道这些行为是没有必要的,但就是不放心,必须不停地清洗,才能使自己稍微感觉舒服一点儿。
半年后,张佳已经不能单独出门,甚至连家务也做不了了,整天只能待在床上,命令丈夫按她的要求去做家务。
上面例子中的张佳,第一,她自从报表出问题后,就开始由强迫症而形成了“怕脏”的观念;第二,她能清楚认识到自己这种反复做清洁的事情是不好的,甚至是不情愿的;第三,最后她不能出去工作,甚至不能下床,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生活;第四,她这个行为持续的时间很长,长达半年多。所以,张佳的行为是一种严重洁癖的表现,是需要入院治疗的。
洁癖和强迫症
人人都有强迫症
有一位大学教授,他每次都会去固定的超市买一种固定的5元钱的方便面,每次都一定要不多不少要买9包。他的家里有3个冰箱:一个冰箱全放饮料,一个冰箱全放蔬菜,一个冰箱全放水果,而且绝不允许混放。更可怕的是,放饮料的冰箱中,啤酒一定要是偶数,奇数是不被允许的。若是他发现冰箱中有5瓶啤酒,他必会把多余的那一瓶拿出来喝掉或者扔掉。甚至他有时候会从噩梦中惊醒,半夜爬起来去检查冰箱中的啤酒瓶数是否是偶数。除去方便吗和冰箱外,教授家里的东西都是摆放有固定规矩的,他家的沙发必须呈一条直线,他经常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反复调整沙发的位置,直到他认为沙发已经完全摆成一条直线。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很多人是不是都会在出门后,心里反复想着“煤气是否关掉了?”“刚刚有关紧门窗,大门有反锁吗?”这些行为,并不算是精神障碍级别的强迫症,而只是一种强迫行为,属于“强迫症状”。但是一旦类似行为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甚至对日常的工作、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的时候,就会被称作“强迫症”。
还有一种叫“强迫人格”,它可以理解为是强迫症产生的性格基础,如有的人过分追求完美,他们不仅要求自己的行为完美,还会这样去要求他人。这样性格的人,在平时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强迫他人做一些看似毫无道理的事,但他本人却觉得理所当然,即便自知也无法自控自己的行为,这就是“强迫人格”了。
强迫症与强迫症状针对的是患者个人的行为与思维,不牵扯患者与他人的关系。强迫人格则是要求他人无道理地反复重复某一行为,或者要求他人需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事。当一个人的强迫人格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被认定为“强迫人格型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其实是强迫症的人格基础,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根,而强迫症便是大树的那些枝叶,强迫症是强迫人格的外显症状。据统计,患有强迫症的人,其实往往都具有的强迫人格,重叠率在70%左右。
TIPS:强迫症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焦虑症的一种。患者总是被一种入侵式的思维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这些都会令患者感到不安、恐慌,从而进行某种重复行为。患者自知力是完好的,心里清楚这是没必要的,而且也为此感到痛苦,但无法摆脱。强迫症在最常见精神疾病中排第四位,其病发率跟哮喘、糖尿病一样普遍。
洁癖:强迫症的一种表现
洁癖有轻重之分,轻的洁癖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可以通过脱敏疗法、认知疗法来纠正;严重的洁癖便是强迫症的一种,应向心理医生求助。
一个人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清洁的维护上,就没有办法正常地学习与工作,还会感到特别劳累。
洁癖可视为强迫症表现的一种,患者能够在主观上感到被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所支配,他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些观念和情绪都是不应该的、无意义的,但如果不照做,内心又会感到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所以必须要采取一些行为来安慰自己。
卫生的目的本来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但如果把“卫生”当作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那就不对了。洁癖的做法看上去好像很卫生,但自己却感受不到幸福,让人们感到焦虑和痛苦,甚至对身体健康带来损害。想一想,如果你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要用来花在洗手这件事情上,该是多么得令人恐惧!
洁癖更多源于遗传吗
洁癖的很大部分原因,其实来源于遗传,在洁癖患者中有七成的人都是具有强迫性人格,这种人格是洁癖的内在心理基础,除此之外,社会心理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有些人在强迫型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呈现洁癖的症状。当一些人进入青少年期的时候,生理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会感到自己与社会的交往有些不适应,也可能导致症状的出现。还有一些人,是由于外界的不良刺激,诱发了洁癖,如长期的精神紧张,工作、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工作过分紧张、严格。此外,还有些严重的精神创伤容易诱发洁癖,如近亲的突然死亡,突然受到惊吓,或者遭遇严重的意外事故等。
家庭教育对诱发以及加重洁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有些患者之所以患病,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具有强迫型人格,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一些患者所受的家庭教育十分严格、古板,甚至可以说是冷酷,于是患者就会显得谨小慎微,过分注意琐碎细致,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显得古板、固执,缺乏人情味及灵活性。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时会过分要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总之他们要让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不然就会焦虑不安。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卫生要求过高,他们时常逼着孩子反复洗手,这种强烈的暗示作用,一旦遇上一些有神经质倾向、敏感内向的孩子,其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
有一位30多岁的陈先生,他幼年时患过甲肝。当时,他的母亲告诫他说:“你之所以得这个病,是因为不讲卫生引起的。”从此之后,陈先生就记住了母亲的话,开始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卫生。看到孩子开始爱干净,母亲也表现出欣慰和赞赏,这种赞赏也加强了陈先生的洁癖行为。渐渐地,他每天要洗几十次手才肯罢休,每摸一件东西,他就想着要赶紧去洗手,而且每次洗手都要打三四遍肥皂,不然就总怀疑自己没洗干净。
在电影《黑天鹅》中,那个最终得了强迫症的女孩,其实与她永远穿着一袭黑衣,永远一副禁欲者的表情,永远想着以爱的名义控制女儿的母亲有着莫大的关系。
早就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父母管教孩子太严,孩子是很容易患上洁癖的,在孩童时代如果受到家长的严厉管制,但又不轻易表达个人喜怒哀乐情绪的人,就会很容易形成洁癖。对于外部因素而言,比如,家庭的搬迁、亲人的突然亡故、父母或自己的离异、性生活的不和谐,等等,都是诱发洁癖的原因,因为这些会引起他们心理的紧张、情绪的波动。据研究,大部分洁癖患者,都能说出在他症状加剧或诱发前,他们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一位中年工程师陈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他说自己好像患上了一种“怪病”,他老是觉得自己身上感染上了病菌,甚至可能已经患上了癌症。因此,他每天都要多次、长时间地反复洗手、洗澡,为此,他感到非常痛苦,身边的人都称他为“洗手狂魔”。
心理医生经过了解发现,陈先生所以发病完全是因为8年前的一件事情。8年前,他的一位要好的朋友突然死于癌症,当时他感到很悲痛,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当陈先生知道这位朋友去世的半年前曾在他家的床上睡过一次午觉时,他开始担心自己也会因此染上癌症。当即他把自己家里床上的被褥拆下来大洗了一遍。但他还是觉得不放心,时常感到身上沾了一些致癌的细菌,于是他开始每天反复洗手、洗澡。
陈先生的这种担心日益加重,发展到在路上见到穿孝服的人,就会联想到对方家中死了人,就会觉得对方身上必定带有细菌,而且可能在擦肩而过的时候把细菌传给他。回家后,他不但反复洗手、洗头,还要把刚刚穿的那件外衣扔掉。渐渐地,他不敢出门了,也不敢听别人谈论癌症或死亡的事,甚至不敢到医院看病,因为他觉得医院中有各种病菌。妻子和女儿觉得他变得十分古怪,都不理解他,因此他们时常发生争吵,家庭关系十分紧张。
陈先生的洁癖其实便是因为突发的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他的好朋友的患病突然离世便是其洁癖的最终诱因。
据研究,洁癖患者的性格特点在洁癖的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洁癖患者都有着特殊的性格,他们大多数都十分爱干净、顺从懂事、严肃认真,也十分固执、刻板,时间观念相对较强,遵守纪律和制度,遇事时过于谨慎、优柔寡断,而且其中不少人都很迷信。这种性格的人,在一些内部因素或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患上洁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