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洞悉人性:读这本就够了(套装共4册)
22763100000005

第5章 我的世界容不得半点瑕疵——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把双刃剑

法国著名足球运动员齐达内曾经说过:“在那些枯燥的训练生活中,正是那种不断完善自己的欲望,让我最终坚持了下来。”齐达内所说的其实就是一种完美主义,而正是这种完美主义的要求才使得他不断地去与自己做斗争,一次次地去挑战人类的极限,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来。

实际上,完美主义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使人不断奋发向上时,若是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遭遇到困难,完美主义者的病态心理就会呈现出来。而且,如果完美主义者不能在这个时候果断地抛弃追求完美的心态,那么很多完美计划之外的现实状况,就会使这些完美主义者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对于完美主义者,心理学家划分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被称为适应型的,另一种被称为适应不良型的。

TIPS: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这样一种能够如愿以偿的完美主义,感觉上就像一个人本性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自尊的基石。

TIPS: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者

一个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在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者中,个体对自己的要求跟对自己表现的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更容易自责,也更容易感到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慢半拍的根源:完美主义在作怪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总是去追求一些很难达成的事情,但是在他们的心里,却一直认为离自己的远大目标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一旦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也就是所谓的成功没有达成时,他们就会马上陷入失望与茫然之中。这个时候,无望的他们只好通过无限期的拖延来逃避这一切,想要抹杀掉自己失败的事实。其实,这就是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只是他们自己可能完全还没意识到。

完美主义者都十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和反应,有着十分强烈的社会认同感,也抵触那些对他而言消极的评价。为了避免他人的批评和指责,他们对自己要求十分苛刻,尽量要求自己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完美而漂亮,甚至是无可挑剔。这样一来,他们的压力也会激增,远远大于常人。然而,在实际做的过程中,他们因背负着重压,内心往往很着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找不到合适的办法完成。接着,他们为了很好地释放自己这种压力,就可能会通过逃避来排解,这种“逃避”之法表现出来就是所谓的拖延成性。

对一般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认识到自身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内心深处那些从幼时甚至是婴儿时期就培养起来的、追求完美的愿望却并没有变淡,甚至越来越强烈。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在工作上,都力求能够做得足够完美。很多的拖延者在追寻他们完美的生活时,都希望自己所做出的每一次决定、所走的每一小步都是毫无瑕疵的,因此他们对于很小的细节都十分慎重,他们不得不拖延开工的时间。终于有一天,有限的时间要结束了,他们才被迫考虑是不是该开始计划了?这个计划是否要继续完成?或者干脆放弃好了,反正我也做不好了。

这样看来,拖延者好像是为了他们的完美生活而拖延,“拖延”仿佛也成了他们力求完美的一种表现而已。“失败”两个字对于完美主义者而言是无法忍受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宁愿让别人觉得他不过是因为没有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无法顺利完成任务,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因为无法面对失败所带来的恐惧,拖延在完美主义者心里就成了避免失败的最佳理由。他们会想只要我开始认真工作,就一定会获得成功。他们会对自己说:如果可以再多给我一点儿时间,我一定可以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在这些人心里,他们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失败是不可饶恕的,不做也罢,但是不要失败!

很多完美主义者在失败之后,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沮丧却是无法传达给别人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最害怕的其实是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

有一位女大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的学习生活: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以来都很好。有一次,临近数学奥林匹克选拔赛了,我为了这次选拔赛很早就开始做准备了,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参加选拔赛的众多人员中脱颖而出。所以,我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去做大量的习题,但是我还是很担心自己最后是否能够顺利通过选拔。如此一来,我的心理负担变得十分沉重,开始严重怀疑自己的实力够不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时,我变得因为紧张而不再关心数学学习的事情了。

一方面,我总是在想,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只要我努力地去冲刺,肯定可以把全部的内容都复习到,在考试中应该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另一方面,我又担心自己最终不能顺利地脱颖而出,甚至是名落孙山,但是我的成绩一向都名列前茅,如果不能通过比赛,那就太没面子了,同学们肯定都会瞧不起我的。直到最后,我都拖延着,一直不学习,直到选拔赛考试前,我终于因为没有复习完所有的题型,而选择放弃比赛。在那时,很多人都为我的举动感到惋惜,数学老师也很遗憾地跟我说,“你是最有可能晋级市里比赛的人选了”。当时,我自己也觉得十分悔恨,都怪拖着不学习,导致我没有去参加选拔考试,现在再回头看,才认识到其实根本不是拖延的问题,而是害怕被淘汰!

人人都害怕失败,害怕失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去拖延时间,这样可以不用想结果,也不用去面对努力过后的失败。这个女大学生小时候的事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断被翻版、复制,很多时候我们都宁愿与机会失之交臂,也不愿意去面对那些机会带来的风险。只是因为拖延了,没有实际去努力、去做,这样就算失败了,我们还有理由有借口去说服自己和他人,至少我们的聪明才智和光辉形象不会因此而倒塌,如果一旦去努力又造成了失败的结果,那么就直接证明了我们的失败和无能。

毕业论文迟迟不能完成的学生,工作永远留到明天的公务员,计划报告难以完成的白领,与deadline做斗争的作家……生活中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但是严格来说,大部分人的拖延还算不上一种“症”,因为他们都还没到“病”的程度。

其实,无论是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还是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都没出现过“拖延症”的名字。但在实际生活中,拖延确实给相当多的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拖延症又似乎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人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其实,“完美主义”才是造成他们拖延的根源。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说的:“完美主义等于瘫痪。”

完美主义的信念:只有更好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就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的完美主义不但体现在他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上,甚至从他的作品近乎完美的一字一句中都可以看出来。三岛先生十分看重与他人的约定,不管是在创作哪一部作品的时候,他都会在与编辑约好的截稿日期前完成。在其他方面,他对时间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在生活中他要求自己从来不迟到,也从来不让别人等候自己超过15分钟。

当三岛先生还是一个单身汉的时候,有一次,他约了一位女子吃饭,但是对方迟到了。这时候,三岛先生留下一张字条就离去了,字条上写着“请慢用”三个字,而且他在离开饭店之前,把这顿饭钱也付清了。可见,三岛先生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于那些不遵守约定的人,也是抱着一种十分蔑视与讽刺的态度。

一次,三岛先生与作曲家黛敏郎一起进行歌剧创作。但是,黛敏郎先生却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完成作曲。他在仓促之中向三岛先生道歉,并且告诉三岛先生自己已经申请了延迟上演的时间,但是三岛先生并不领情,选择了直接取消作品的上演。这件事发生后,俩人的关系也决裂了。

每一件事情,如果没有按预期的计划进行,那么三岛先生宁愿放弃,也不会有任何的妥协。最后三岛先生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能也与完美主义的心理不无关系。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越高,实际上往往也就越难以达到目标。这一群人往往有他们所不可动摇的一些信念,这些信念在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操纵着他们,这些信念看似很好,实际上却一步一步瓦解着他们的生活。那么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信念呢?

一、绝对拒绝平庸

对完美主义者而言,平庸是绝对无法忍受的。每一件事情,他们都想做得非常出色,都能够完美收官。在生活和工作上,他们希望自己的家庭生活井井有条,具有理想的事业和人际关系;在个人能力上,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是才华超群,应该写得一手好字,各种手工熟练,语言能力超强,等等。

但是,一旦人们期望自己的日常表现都能达到所谓理想的境地,其实结果往往是,不论做什么,跟理想相比都是平庸的。因为你会贬低平常与常规的表现,以轻蔑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表现。实际上,人无完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错误和差池在所难免,要达到绝对的完美简直是妄想。

二、自己是优秀的,努力是不必要的

一个完美主义的大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一旦他们觉得不能马上解决某个问题,就会感到自己很愚蠢。因为他们自认为对那些概念和公式都理解得很透彻,而自己又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所以应该能马上找到答案。失败时,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十分失望,为了逃避这种无助的失望,他们就会选择看电影或者玩电子游戏。

完美主义者往往相信:对一个优秀而出色的人来说,事情再困难也应该是手到擒来的。创新的主意应该层出不穷!学习应该是一种理智上的享受!决策应该是斩钉截铁!

然而,想要把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际上必须花去很大的精力。如果他们想要依赖自己的优秀智力而不愿意多付出,便往往会陷入这样的窘迫处境,也多半会感到自卑。接着,他们通过拖延来回避应有的努力,长此以往,他们对优秀才能的渴望却往往使他们变得无能又无知。

三、我可以,一切都应该自己来

完美主义者觉得任何向他人的求助都是软弱的表现,一切事情都自己来做才是完美的。有些时候,他们也许对自己手头的工作一无所知,或者所知甚少,但是他们不会承认这一点,因为他们坚信我可以。同时,他们也不认为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有人共事可能会更有意义。

本来,求助他人可能会让事情完成得更有效率更完美,他们宁愿在隔绝孤单中做事和受尽折磨,甚至引以为豪。直到最后,任务没有如期完成,负担逐渐加重,拖延就成了获得喘息的机会。

四、我全力以赴,就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办法

有一家人想要从小城市搬到大城市去居住。他们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于是,他们决定自己要做这件事。紧接着,他们列出了搬到大城市居住的一长串好处与坏处,但是对于在大城市是否能够适应生活、工作与孩子能否面面兼顾等问题他们无法百分之百地确信。因此,一拖再拖,几年过去了,他们一直都没有搬迁。好像只要他们推迟做出是否搬到大城市生活的决定,他们就能够继续生活在这样一种幻觉中:再等一等,总会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我们肯定能做出一个完美无比的决定。

这就是完美主义者最喜欢的观念之一。他们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解决办法,而他们的职责便是找到这个办法。在确信自己找到这个正确的解决办法之前,他们一直等待,而不愿意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他们觉得与其冒险做出错误的决定,还不如什么也不去做。他们害怕,一旦做出错误的决定,不但自己会小看自己,别人也会对自己进行批评和指责,最后可能会因无法忍受而后悔。

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完美的办法,那就只能是上帝,因为那需要他们能够也应该是无所不知的:能够看透未来或者确保事情的结果。但他们并不是上帝,结果,他们往往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既不是全知的,也不是万能的。

五、我只是没有那样去尝试,我并没有失败

一个单身汉时常对别人吹嘘说,要是他有时间打电话和出去约会的话,他也会有很多浪漫的伴侣;一个总是推迟学习的学生说,他的考试和论文分数低仅仅是因为别人都作弊了,而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如他人。

表面上看,很多拖延者都不是争强好胜的,因为他们喜欢拖拖拉拉,以致工作都不能按时完成,这种焦虑又经常使他们不在状态。比如,单身汉不出去约会,学生不努力学习。所以,看上去他们似乎与世无争。但实际上是一种“自残”的生活方式。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意去尝试,实际上他们就是“选择失败”的人,以至于他们可以让自己所选的“失败”万无一失。同时,他们还是可以幻想:要是我尝试,我一定能赢。

六、零或者一百

“零或者一百”便是“要么全部要么没有”这种二元对立的生活观念,在拖延的完美主义者那里是十分常见的。

完美主义者经常说:“它不是黄金就是垃圾。”所以,在完成事情之前,出于失望而放弃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对他们来说,事情在没有完成之前等于零。这种观念会影响到一个人如何制定目标,会让他想要一下子做好所有事情,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就是失败,是不能够被忍受的。

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

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电影《黑天鹅》,其实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完美主义者悲剧的故事。

影片中,芭蕾舞演员妮娜作为领舞,被选拔饰演《天鹅湖》的天鹅王后,但是天鹅王后必须要同时表演出纯洁无瑕的白天鹅和妖艳魅惑又充满邪恶的黑天鹅。妮娜是一个有洁癖的人,所以在她的白天鹅表演中,她的表现可以算是无可挑剔。

但是,她始终没有办法把黑天鹅完美地演绎。这时候,总监托马斯告诉妮娜,要想演好这个角色,你必须完全地释放出自己,可以通过了解性的喜悦来体验这个角色。但是,有洁癖的妮娜对亲身体验性的快乐,有着很强的抵触感。她的内心很纠结,因为她更想完美地完成自己的角色。

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加完美地演绎“黑天鹅”这个角色,妮娜不断地折磨着自己,甚至濒临崩溃的边缘。她不断地节食,身体变得越来越瘦削。为了像总监说的那样,可以完全地释放自己,妮娜开始吸食大麻,甚至放纵于肉欲之中。可想而知,这些举动带来的后果都是恶性的,她的精神变得十分错乱,最后陷入了充满幻觉的世界之中。

影片中的妮娜属于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但是完美主义并没有促使她走向好的方面,反而让她更加的消沉和堕落。

为什么,有时候完美主义可以促使人走向成功,有时候却反而驱使人们走向失败呢?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曾经对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进行过观察。在研究人们如何面对失败的时候,她观察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mindset),另一种是成长心态(growthmindset)。

德威克在一群小学生身上做“如何应对失败”的研究。在实验中,她先给孩子们出一些特别难的字谜,然后观察他们的反应。本来,她事先设想了孩子们可能出现的两种反应:第一种,拒绝自己的失败,丢开那些字谜,或者假装对字谜一点儿也不感兴趣;第二种,坦然承认自己的无能和失败,十分冷静地去接受自己解不出答案的现实。

但没想到的是,有些孩子做出了第三种反应,他们兴高采烈地做着这些解不开的难题,并且开心地说:“太棒了!我喜欢挑战。”或者说:“我真是大长见识!”

其实,这就反映出在人们身上两种不同的心态,即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德威克预想中的都是固定心态,而新出现的便是成长心态。

固定心态:能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

有一家银行的经理,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成功人士。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位深爱着他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女儿以及一个舒服的家。

但是,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他总是感到自己处于失去所有的险境之中。他的工作领域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做决策、管理部下、计划预算、召开会议等,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可能不能胜任这些工作,害怕不能在工作的每一个领域里都保持出色的表现,那样他可能被解雇。

于是,在这种压力下,他开始不断拖延,该完成的工作不去处理,该联系的客户不去联系,会议的准备也一拖再拖。这样的拖延让他沮丧,无心做事,只得先去喝一杯。同时,他也害怕他的拖延被人发现,并最终导致被解雇。

这是证明一个人如何从完美要求最终走向完全失败的例子。

如同这个银行经理一样,固定心态的人总是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具有这些优秀的能力,证明自己是聪明的、有才干的。

一旦具有了这种固定心态,他们就不容许自己在任何情况下出现任何的错误,因为错误是失败的证据,错误推翻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他们认为,一旦一个人具有了聪明和才能,不管什么事情,自然而然能够完成,没有必要为此而努力;如果需要自己尽全力去努力,那就是不够聪明的证据。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失败的恐惧其实是从固定心态衍生出来的,它又是导致拖延的导火线。当事情变得寸步难行时,有着固定心态的人开始退缩并丧失兴趣,他们才不愿意去证明自己毫无价值。拥有这种心态的人,拖延便将他们从可能会发生的失败中保护起来,其实他们不知道,在别人眼中,他们已经是一个失败者了。

成长心态:能力是后天的,可以提升

作家梅?撒尔顿曾经写过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午夜时分,往事历历,纷至沓来。其中不尽是美事:痛苦、错误、未尽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伤的种种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但是一切,无论好与坏,痛苦与欢乐,都描绘进了丰富的人生画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粮食和进步的动力。”这段话便是形容成长心态的。

具有成长心态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后天具有的,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这种心态的核心信念便是:能力是可以提升的,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可以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在拥有这样心态的人看来,表现自己不仅不能反映自己的个人价值,也不是自己所关心的重点。在他们看来,重要的是自己通过这件事收获到了什么,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情或者实现某个目标。事实上,做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或者通过漫长的努力来实现目标会让自己更满足。因为在学习与做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并从中学习到许多知识。他们喜欢挑战,寻求挑战,他们以此来充实和提升自己。

失败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伤心和失望,但是他们认为暂时的成败并不证明自己能力的大小。反而,失败是一个让自己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自己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

在他们看来,能力不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是可以变化和提升的,没有什么需要证明。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最好如卡罗·德威克提的问题那样问问自己:“成功到底是为了让自己学习和进步,还是为了证明自己聪明?”

完美主义者和强迫症

完美与强迫:完美主义者容易陷入嗜癖行为

正如前一篇所提到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些患有强迫症的人:他们关门离开后总是要再三回头检查门有没有锁好;手机充电如果不到100%绝对不会拔下;电话通讯录里面的人必须按地区、姓名分好类;所有的圆珠笔必须按颜色由浅至深摆放在文具盒里;房间里的东西必须摆放得整整齐齐,桌子上不能放任何东西,每次需要用电脑或者台灯的时候,才从箱子里拿出来……他们强迫着自己做每一件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

据研究统计,有1%—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会出现强迫症,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有2.5%的人都曾在他们生活中的某段时间患过强迫症。而对于强迫症,男女的发病高峰年龄是不一样的,男性比女性偏早,男性的发病高峰期在6—15岁,女性为20—29岁。

一般而言,男女性的发病率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对于洗手强迫症或者清洁强迫症而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而对于检查强迫或者执着缓慢,男性则较多。

TIPS:执着缓慢

执着缓慢是指要求过分彻底的行为,例如花两个小时穿衣服,确定每一个步骤,使衣服完美地穿在身上。

很多完美主义者都十分容易陷入嗜癖行为,如暴饮暴食、疯狂工作、反复呕吐、沉溺减肥、自虐或虐人、酒精依赖,等等。在这些嗜癖行为的背后其实便是为了忘记完美主义带来的压力,现实生活中他们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便会有不断反复的行为开始在身体里作怪,他们也就会渐渐陷入病态性的强迫反复中,做出一些让他人难以理解的极其异常的行为。

1997年,在日本涩谷圆山町的情人旅馆街,发生了一起双重生活女子被杀的事件。在这起凶杀案中,被害者是一名企业的高级白领,她白天是职场女性,收入较高,但是到了晚上,她就会站在街头拉客。

这名女子是从庆应义塾女子高中毕业的,之后就直接进入了庆应义塾大学,这是日本十分有名的私立大学,后来就进入了东京电力公司。虽然在她上大学期间,她的父亲因病去世了,但是她的母亲对她的教育一直都很严格,而且她的成长家庭背景也是十分优良的,应该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在等着她。

但是,从几年前开始,她就开始了卖淫活动,到任何地方招揽客人,从来不管对方是谁,是好是坏。这样一来,不久她就在她经常活动的那一带小有名气了,每天从下班之后到末班电车发车之前的几个小时,她平均会接待四位不同身份的客人。而且,工作之外的休息日,白天她会去情人旅馆做卖淫女,到了晚上又会站在圆山町的街头去招揽顾客。她几乎从来不休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卖淫的活动。

最初,她要求客人给自己的价钱从2.5—3万日元。但是,在她被杀之前的那段时间里,居然突然降到了5000日元,甚至是3000日元。在她的行为里,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是能招揽到客人,她不管价钱高低,不管顾客的好坏,她都会同意奉献出自己的身体,并且带顾客进入神泉车站前的蔬菜店里进行交易。

作为高级白领,这名女子的收入可观的,所以她卖淫的目的不在于金钱。平时,她花钱也特别节省,买一瓶罐装啤酒都会要求别人给她付款。有时候,她也会去居酒屋,捡一些啤酒瓶换钱,还会把情人旅馆里赠送的优惠券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以便集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以兑换礼品。

她卖淫不是为了钱,难道她是传说中的色情狂吗?并不是,因为据探案者的调查,她在做爱时没有明显快感的,甚至都不会发出丝毫的声音。因此,探案者推理这名女子只是为了排遣白天工作中因为完美主义带来的压力,她并没有把卖淫当作一份用来谋生的手段,她只是沉迷于卖淫女这项“职业”中。

完美与强迫:为了满足愉悦还是减轻痛苦

完美主义者常常为了证明他们自己是优秀的,所以力求自己做到与自己能力相差很大的事情,认为要达成他们的远大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经常对自己有这些不现实的要求,所以一旦现实中的不符合对他们造成打击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不知所措。所以,他们拖延是因为对自己的要求过高。

强迫症患者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不停地排列其好处和坏处,以致最终他们一事无成。造成这种拖延的结果,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重演,他们的大脑陷入了一个无法停止的程序运行中。

对正常人而言,当大脑的一部分产生对错误的担忧时,另一部分便会以增强焦虑感做出反应——事情不妙,需要做些什么以防止事情的发生。还有另一个部分是当危机解除后负责换挡,回到正常状态。而对于强迫症患者,他们的大脑无法产生解除危机的信号,没有自动换挡的能力,所以他们不能打破那些思想、行为不断重复的怪圈。

从某个方面而言,完美主义可算是强迫症的一种美化或者是简单化,几乎每个完美主义者都会有一定的强迫倾向。但是,完美主义者强迫的对象是自己能够接受的东西,或者说是为了达到自己某种理想的愿望,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虽然这些行为如果严重反复可能会使自己无法控制,一旦结果出现,他们会感到满足和欣慰,甚至可能因此对过程也乐此不疲。所以,与强迫症相比较而言,完美主义者没有那么多因焦虑而产生的痛苦,更多的是享受的喜悦。

简而言之,完美主义者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强迫症是不断地重复做一件对自己而言没必要的事。

适度完美,改善拖延

完美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在完美主义者看来,完美的事物对于他们其实是一种美的享受。完美主义者欣赏的是彻底的、极致的美,这种美必须是完整的,所以,完美主义者的审美心态可以说是一种十分极端的心理约束。完美主义者想要拥有的是一种审美上的满足感,完美的事物,也就是那些没有任何瑕疵的事物。

可以说,完美主义并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产物,而是一些人因强迫性地去反复追求某事物才产生的。对于完美主义者而言,他们最大的目的,也就是他们生活中的最大满足,就是能够实现与计划相同的结果,并且这种结果是丝毫不差的。而为什么为了这个结果,要去反复地强迫自己呢?其实这一点,对他们而言一点儿也不重要。反复去追求同一个事物,才是完美主义者内心的根本冲动。

当你跟一群小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小孩子其实是特别喜欢反复去做同一件事情的。但是,如果反复地去做同一件事,其实对于大人而言是很没意思的事,却能给小孩子带来快乐的满足感。还有,世界上那些广受欢迎的童话故事,其实它们的结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千篇一律,但是小孩子对这些故事还是百听不厌,会一遍又一遍地要求读给他听。可能在人类的本能中,就有反复做同一件事的冲动,在反复做的过程中,人们能够体验到舒畅和愉悦。

在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同一事物的永恒轮回是事物的终极真理。在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的彼岸》中也提到“反复冲动”其实与性欲一样,属于人类具有的基本冲动之一。

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理性会教会我们逐渐去放弃这些强迫性的反复行为,开始用发现的眼光去探索更多的事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但是,在生活中,一旦我们面临很大压力的时候,那种原本平衡的状态就会被打破,本能中的反复冲动便会卷土重来。而完美主义,其实可以说是一种超越反复冲动的,向更高层次去追求的升华形态,也就是一种上升型的反复冲动。当这种被完美主义驱使的追求一旦偏离了正常的方向,那么其中属于基本性的强迫性冲动便会凸显出来了。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完美主义的倾向,其实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应该看到完美主义者有着众多的优点,比如,严格自律、意志坚定、执着、考虑周到、组织性强,这些优点只要发挥得当,不要只重细节而忘了主要目标,完美主义者绝对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出色员工,拥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工作上的压力。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完美,那些完美只不过是存在于完美主义者的理想中而已。更多的时候,这些完美反而成了美好的敌人,阻碍着我们的进步,所以,我们应该力求适度的完美,改善那些因过度追求完美而造成的拖延习性。

一、细化任务,增加成就感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看起来十分庞杂而无处下手的任务。面对这类任务时,我们会产生畏难心理,选择暂时不去做,转而去做几件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但是,那些庞杂的任务并没有因为我们的逃避而消失,反而会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倍感压力。

所以,细分这件任务吧,把它分成好几个部分,把它变成一系列的小任务。如此一来,就会减少你的心理压力与畏难情绪,会促进你着手去做。

二、迎难而上,先难后易

碰到枯燥的任务,我们可以先将其放在第一位。

如此一来,每日清晨我们首先就可以把最难的最讨厌的问题解决掉,那剩下来的时光就会显得十分美好了。

三、该放手时且放手

完美主义者在做每一件任务的时候,都希望能够完美地完成,都想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我们总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害怕自己在某个地方犯错误而迟迟不敢动手,如此一来,事情就被耽搁了。

这种时候,我们就应该退一步想想,如果我们就是那么不完美,任务的结果究竟会坏到什么地步?先做最坏的打算,然后,坚定地去做,每天都给自己在这个任务上分配一些时间,尽我们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当我们已经开始偏离最初设定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做得足够的完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果断地终止任务,放手交出任务,而不是继续让它们留在我们的日程表上。

总而言之,预防拖延的最好方法便是有效的时间管理。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实际能力合理地分配时间,在每段时间中都按时完成任务。如此一来,每天结束时,我们都能收获满足,第二天到来时,我们也会有足够的信心踏上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