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每天在累与困中无助的重复着,很快就到了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五姨婆家宗族祠堂里“挂灯”的大日子。小村的人们,对传宗接代的大事——添丁,相当的重视。宗族里各家各户头一年新添的男丁,在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祠堂“挂灯”、放添丁炮、祭拜祖先、宴请乡亲的活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整个村子比过年还要热闹。收到请帖的族人,不管你是外出打工的,还是在外经商的,或者是已经在其它城市定居的,无论你在外混得好不好,有钱还是没钱,有权还是没权的,请帖所到,必会尽力回乡。二月初二,回乡下赴添丁宴,是小村族人由来已久的习俗。所有平时不在村子出现的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小村。只要你是属于这个大宗族的人,只要你在这个祠堂里“挂过灯”、放过添丁炮、祭拜过祖先、宴请过乡亲,你就是小村宗族的一分子。不论你去到哪里,你的根永远在小村里。祠堂就是你的根,小村就是你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在祠堂里“挂灯”、放添丁炮、祭拜祖先、宴请乡亲的隆重活动,是小村宗族里每年新添男丁的特定待遇,新生的女孩子是没有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小村一年里生到儿子的女人扬眉吐气的一天。在这一天里,女人们什么也不用干,只需抱着自己的儿子,接受亲朋戚友的祝福。在这一天里,所有曾经没生到儿子的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得到完全的释放,从此以后,再也不用低眉顺眼、小心翼翼地夹着尾巴做人了。笑,可以肆无忌惮地放声大笑;说,可以无所顾忌地大声说;行走在小村的村道上,可以昂首挺胸;见到同宗族的族人,不用再畏畏缩缩。有了儿子在背后撑腰,不用再担心被族人睢不起。在公公婆婆的面前,不再受到白眼和嫌弃,也有了做人的底气。后继有人,儿子将会撑起家庭明天的希望。小村族人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由来已久,“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观念深深渗透到每一个族人的骨髓里。这种“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观念,让每一个嫁入小村还没生到儿子的媳妇备感压力。特别是在现如今一孩的生育政策下,每个没生到儿子的女人都焦虑无比。时代在变化,生育政策也在变化,但小村的族人却固执的坚守着“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观念,在一代一代的香火传承中坚守传统。或许,它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女孩子长大了是要外嫁的,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嫁入了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女人长大外嫁,是减法,小村的人口就会相应的减少。男人娶妻生子,是加法,既娶来媳妇又生下孩子。减法是亏,加法是赢。宗族的兴盛发展还是要靠宗族里的男人,撑起一个宗族的传承。
小村的祠堂只有一个,村子里同年出生的小孩可不止一个。所以,按出生的时间顺序决定谁可以在祠堂摆宴席就是最公平的。每年中第一个出世的男孩子,就可以在祠堂摆添丁酒宴请亲朋好友。而且,放添丁炮时也是按出生顺序第一个先于他人放的。其它同宗族人家的小孩,添丁酒就只能在家里摆了。这是小村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从未有人置疑过。今年,小叔子的小儿子也要在家里摆添丁酒。五姨的婆婆和家公一早就写好请柬,把所有的亲戚都请上了。二月初二一大早,五姨的婆婆就备好各种祭品,用一个大竹篮提着,带上小婶子和她的二儿子,到祠堂祭拜祖先了。进入祠堂,烧过香,拜过祖先,再放上一串大红炮仗,就要离开祠堂,把位置让给等在旁边等着祭拜的其他族人。拜完祖先,还要来到村头竹林边的社坛祭拜土地公公,让土地公公保佑孩子平平安安。等婆婆带着孙子和小婶子祭拜回来,家里的宴席就可以开始了,宴席从午宴开始,到晚宴结束。十几桌的酒席,就在院子里摆上了。自己备好各种食材和烟酒饮料,买好酒席上的各种用品,再去祠堂里借些桌椅台凳的,在院子里临时砌上两个大灶,请上几个乡厨来家里现炒,再请上一些本家兄弟婶母的打下手帮忙,宴席就热热闹闹的摆好了。
午宴开始前,陆续有赴宴的亲友上门。小婶子抱着她几个月大的二儿子,站在院子的大门外迎接客人。五姨的婆婆站在旁边,接过亲友的礼物,满面笑容地与亲友打招呼。两个外嫁的大姑姐也回来赴宴,在一旁帮忙倒茶递水,招呼客人入坐。而亲友们也无须主人家陪着,各自找到位置坐下聊天,彼此都是亲人,自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家常话。小村的这一天,会有很多户人家同时摆宴席。小村在这一天里,会比一年中所有的节日都会热闹。不仅是小村,附近的村子,还有镇上,都会热闹无比。镇子上的饭店,也会早早就被人订好了酒席。迟了,只能在自己家里摆宴。平时难得一见的外出亲友,在这一天里能见到很多。在宴席上,没有某某局长的称呼,也没有某某老板的称呼,也不是某某公司员工。局长的称呼是某某叔的儿子,某某老板是某某伯爷的儿子,某某老师是自己的堂大哥,某某银行行长是自己的堂叔,某某公司员工都是自己本家的兄弟。坐在宴席上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小村长大的人,不论你在外的身份是什么,回到小村,都只有一个身份——某某家的儿子或是女儿。小村的添丁宴,因为都是本村的同宗兄弟亲人,所以有些亲戚会同时收到几份请柬,为了不怠慢主人家,就会备上几份礼物分别上门送礼。跟主人家分别打过招呼,吃饭时就在这家吃点,再到另一家吃点,几家宴席都会上门的。这种现象在农历二月初二的添丁宴上是很普遍的,主人家都能理解。小村其它的宴席,就很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吃过午宴,住得近的亲友就会先回自家休息,等晚宴开始前再来。住得远的外地亲戚,像小婶子的娘家亲戚,十几个人坐满了客厅聊天,等着放添丁炮和晚宴。添丁炮从下午三点左右开始放,按顺序从每年第一个出世的男丁开始放。放添丁炮的地点在小村外面的稻田里,收割了稻谷的田地还没种上作物,泥土干爽。小村当年所有家里新添了男丁的人家,就会把备好的一大串大红的炮仗,兴高彩烈地拿到指定的放炮点等候。放炮点早有村中的族人搭好了高高的竹架,长长的炮仗在竹架上绕了好几圈,亲戚朋友们都会赶去看热闹,或许碰巧能捡到个“炮头”,沾沾喜气也是挺好的。开阔的稻田里围满了看热闹的族人和亲友,人们纷纷在议论谁家的炮仗长谁家的儿子排最前谁家的彩头最大。还有谁家外出的儿子赚到大钱,谁家的孩子有出息当了官,所有的家长里短都会成为人们见面的谈资。开始放添丁炮,人们的注意力才会转移到长长的炮仗上来,“炮头”在添丁炮放到最后时,会随着最后一个炮仗爆开弹到半空,再落下地,落地时人们纷纷一拥而上,争相捡拾。捡到“炮头”的人除了沾了喜气之外,还能向主人家讨要预先准备好的彩头,彩头就是大红包,里面都是些吉祥数字的大额现金,无论是谁捡到“炮头”,主人家都会高兴的把彩头给他,并邀请他到家里赴宴。捡到“炮头”的都是眼光好,身手敏捷的年轻小伙子。运气好的小伙子,还会捡到不止一个“炮头”。添丁炮一一放完后,满地都是厚厚的炮仗纸,红得耀眼,彩头也被捡到“炮头”的人一一领走,人们纷纷回到各家宴席上开始晚宴。
据说,小村二月初二放添丁炮的习俗由来以久,从小村立起家族祠堂开始,就传承至今。每年家族里新添的男丁,都要放添丁炮、祭拜祖先、再依族谱辈分排名取名字录入族谱,以示家族人丁兴旺,后继有人。小村的宗族祠堂,从建立至今,几百年来历经风雨,几经修缮,至今依然是族人摆宴席的首选之地。古老的祠堂里摆过无数的宴席,既有喜庆的婚宴、寿宴、添丁宴,也有送别亲人的丧礼,青砖灰瓦的祠堂默默地耸立在那里,见证了小村一代又一代无数生命的生死轮回、悲欢离合和人情冷暖。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很多次宴席,五姨和丈夫每年都会回来好几次参加宴会。人丁兴旺的小村从来都不会缺乏在祠堂摆酒宴的理由,仅仅是考上大学的升学宴,在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的时间里,小村几户人家轮着在祠堂里摆了几天的升学宴。古老的祠堂在宴席的热闹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喧嚣的人群仿佛就像是祠堂重新焕发生机的血脉,酒宴中的祠堂变得充满朝气。
吃过晚宴,亲友们拿着五姨婆婆备好的回礼各自回家了。酒席散去,送走亲朋好友,剩下的是整个院子里十几桌的酒席需要人收拾,各种锅碗瓢盆到处都是,吃剩下的饭菜也不少,五姨望着这些等着人收拾的东西,头都大了。五姨看看婆婆,婆婆却是一脸的高兴。整天都在招呼亲朋戚友,忙活了一天,虽然很辛苦,婆婆依然满面笑容。看得出来,五姨的婆婆对小婶子又生了一个儿子是相当的满意。五姨在婆婆脸上仿佛看到婆婆在心里说:“小媳妇连生两个儿子,旺夫益子,真是家庭的大功臣。家里后继有人,辛苦也是值得的。”婆婆开心,公公也开心,小叔子一家更是高兴。人逢喜事精神爽,婆婆和公公的脸上乐开了花,两张老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莲花。五姨望着开心的小婶子一家,心里只有羡慕的份了,五姨心想,老天爷真偏心,净给小婶子好运气,人家连生两男,那是好事成双、喜上加喜,那叫一个锦上添花。而自己却是连生两女,堵上添堵,名符其实的雪上加霜。五姨看丈夫那一张脸,面对亲朋戚友时满面笑容,谈笑风生,转头看见自己抱着二女儿,立马拉长一张黑脸,变脸变得比战斗机还要快。五姨在丈夫的脸上,似乎看到他在心里说:“结婚那么多年了,等到脖子都长了,什么时候才轮到我摆添丁宴?我有了儿子,我一定大摆宴席,请上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喝酒,一定要搞得比今天的酒席还要热闹。只是,这个扬眉吐气的时候不知要等到何时。这么多年,都是吃别人的添丁宴,看别人放添丁炮,什么时候,祖宗保佑,也轮到我了。都是这个不旺夫益子的女人,净会添堵,生了二胎,还是女儿,看到都觉得心烦!”五姨想着想着,心情实在是糟糕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