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道缘正鉴
22803400000058

第58章 州野农妇家常饭 西天行僧五毒心

王宝旦不俱生,但在外客面前也知道规矩,被亲娘一番说教后,收起性子坐在王右文对面的木案边上,自顾自扒拉起身前的饭菜。

从娘胎里出来时,王宝旦整个后背生满了暗疮,外加五脏六腑时不时总犯毛病,家里人都说他活不长久。郊外的看病先生不靠谱,王宝旦的父母又请不起城里的大夫,好不容易来了一位义诊的游方郎中,也只说是难以调治的病症,惹得王宝旦的母亲崔氏日日以泪洗面。

有一天,崔氏正在院子里晒铺盖,碰见个满身补丁的落魄行者在她家门口讨饭吃,崔氏便下了碗阳春面给他。

后来,这位行者每日酉时、一连七天准点出现在她家院门口,崔氏也不嫌弃地煮了七天面条给他。问起他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那人只答“不知道”。

到了第八天,却再没见到他人影,反在院门口找到一盒牙色丹匣,匣子上还贴着一张纸条。

崔氏不识字,但恰逢王家第六房共五个人搬来邻舍的平屋。嘉荫城内外,几乎家家户户都听说过王氏这一房的遭遇,崔氏自然也知道隔壁的龙凤胎读过书、学过字。

但人家再落魄也是主子,平日里见到男主人时仍要唤一声六爷、女主人则唤作六奶奶——何况自己一家人与王氏一族签了奴契,哪敢轻易拿着丹匣和字条去请教是什么意思。

直到王齐贞、王齐亨姐弟俩串上门来问好,又见这一家毫无贵族架子,与邻里各户处的十分融洽,崔氏才敢请长姐王齐贞过来。王齐贞看过字条后,竟说“丹匣有仙药,可治世间一切病症”。

这下却把崔氏吓了一跳。

她知道王氏第六房的夫人卧病在床好几个年头了,如今让亲女儿瞧见“包治百病”的丹药,崔氏暗想着这丹匣肯定要被拿走了。一想到这盒药丸子原本能治好她儿子,崔氏心里便如刀绞,但她怎样也不敢以下奴的身份对主子说“不”。

“可是您道怎么着,齐贞小姐真是良心和天一般大。她看完纸条,只轻轻地放在一旁,嘱咐我赶快给儿子吃了……你说说,多好的人,怎么就能被嫁去给……”正说着,压低声音打抱不平道:“怎么能嫁给两个呆子呢!”

崔氏本就极善闲谈,是远近闻名的八卦婆子。早些时候正在外间忙活着,见一位善面可亲的年轻道士杵在隔壁门前,若有所思地打量着王氏第六房如今的居所,于是大着胆子走上前去,说了些“趁晌午一起吃个饭”的话,便一腔热情地拥进自家小屋子里来。

王齐贞结亲的日子定在六月初六。而蓟州在泉州的正南方,说近不算近,说远却也不远,从嘉荫城过去,不紧不慢得要三日的车程。所以原定王齐贞并王家的婚仪队伍、外加各房亲戚和三驾马车的嫁妆,明日清早一齐出发,往蓟州封氏的大宅去。

右文本想在王齐贞出发前与她见上一面,至于见面后作何打算,她心里虽然有两三个不同的打算,但终归得和王齐贞亲自聊过后再做定夺。

右文于是循着书伯的指引,这日早晨来到王齐贞、王齐亨姐弟在嘉荫城外郊的平房,等了一会却不见屋子里有任何人影。正要嘱托书伯去嘉荫城内探个究竟,就被隔壁崔氏拉着坐到她家的饭桌前,未想这位妈妈开了口便刹不了闸:

“话说那盒药是真的灵光,我家儿子吃完第二天便见好了;不到一周就活蹦乱跳的,完了长成如今这副胖小子的模样……自那以后呀,虽然泉州这儿不闹饥荒,但只要让我瞧见有谁饿肚子的,或者是哪位道长路过,我都乐意张罗着请他吃一顿咧。欸,道长您别光听我说,赶紧吃、赶紧吃……”说着便把饭碗朝右文身前推。

右文客气着推辞了两句,笑问道:“请问崔大娘,隔壁怎么没有人呢?”

崔氏只道王右文是他乡而来的游士,当下又把王家第六房的境遇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而后深深叹了口气,摆手道:“这不是明日就要起驾往蓟州去了么。王家大老爷早在一个月前,就派人将六老爷、六奶奶、齐贞小姐还有那个叫香兰的丫鬟一并接到城里的宅邸了……”

话没说完,崔氏俯着身子,双手按在桌板上,凑到右文跟前悄声道:“也就是明面上的说法。这儿附近谁不知道,大老爷是担心齐贞小姐离家出走,才将她们一家子接到嘉荫城里面了呢……话说回来,齐亨少爷至今都被关在泉州大牢里,也是上面呐……怕有人闹事……”

言毕,摆出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不等右文接话便继续说道:“得亏道长您碰到我了,如今还有一件秘闻,我只敢说给外人听,邻里间都太熟悉了,万一传开了,对谁都不好……”

只顾埋头吞饭的王宝旦突然一个激灵,打岔道:“娘,你都对牛生、大虎子、小棒的阿娘说了好几遍这事儿了。我那日还听见你和宣姨、明姨,还有武哥哥也说起这事儿呢!前日来的那两个和尚,八成也知道了吧!”

崔氏一把揪住王宝旦的耳朵,将他薅起来扔进了侧室,道:“去去去,吃完了就去写字!不许出去玩儿!小孩子懂什么,一个劲儿得惹人烦……诶……就说这个事儿吧……”

右文表情一肃,止住崔氏的话头:“前两日有和尚来过这里?”

崔氏小鸡啄米般点头道:“有有有……道长可问对人了!我是记得明明白白呀,咱们东洲没什么和尚,我却真真正正瞧见了一老一少两个人从我家门口路过。就在大前天,批着袈裟、顶着光头,走路一摇一摆的,手里攥着指甲盖大小的珠子,一开口就念叨什么艾米多佛的,可不就是西天来的和尚么!”

不用右文多问,崔氏接着说道:“我当然就赶忙拦住他们,问,要不要趁晌午一起吃个饭呀,老的说不了,可是小的贪吃,老的又宠着小的,我就给他们一人做了一碗阳春面,完了我跟他们说……”

右文苦着脸摆手道:“崔大娘,他们有说自己是哪里来的,来干嘛的了吗?”

崔氏呵呵笑道:“和尚么,到哪里都说是化缘的。我就问呐,你们化什么缘的?哎哟喂,道长你是不知道,那个小和尚嘴皮子利索得呦,与我唠了许久……哎,道长呐不是我抱怨,你说说如今这男人们,哪个能认真和妇人家说话;要是长得嫩一点儿的还好,换作我这个老婆子,谁稀罕呢……还比不上一个小和尚唠得即自在、又畅快……”

只听右文清了两声嗓子,崔氏才回过神来,呵呵笑道:“对了,对了,呃……和尚说是来化缘的,但到底是化什么缘……哎,他们说的那些菠萝菠萝蜜的,我又听不懂。末了他们也问起隔壁六爷家的近况,我就一股脑地给他们说了,说完了又细细问了许多六奶奶的事……”

闻言,右文心里疑惑道:西天来的和尚为什么关心六爷家的事?又为何会着重在意王齐贞的母亲?

想起片刻前崔氏所提及的“秘闻”,王右文追问道:“您刚才说有件秘闻……不知道是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