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探寻恐龙的足迹
2323800000018

第18章 奇情妙想——恐龙绝技后的探秘(3)

恐龙公墓很少,而一经发现,立即就会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恐龙公墓是恐龙时代留给今天的最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之一。

比利时伯尼萨特禽龙墓

比利时伯尼萨特有个煤矿,1877—1878年,矿工在地层深处挖掘坑道时,发现了一些巨大的动物的骨骼化石。经比利时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鉴定’属植食恐龙—禽龙的化石。

在煤矿里发现恐龙化石已经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了,更令人惊奇的是,禽龙的数量很多,竟有39只!其中有许多骨架保存得相当完整。人们花了三年的工夫,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些化石从地下挖出,然后送到博物馆进行研究。后经科学家研究,推测禽龙墓是这样形成的:

1.4亿年前,伯尼萨特曾经有一个又深又陡的峡谷。生活在附近的禽龙,有时会被突发的山洪冲下深谷摔死并被沉积物掩盖,然后变成化石。这些禽龙不是在同一时间跌进峡谷的,所以它们死亡的时间不同。这个公墓是经过较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

1985年在加拿大的“恐龙之乡”阿尔伯达的地方,竟有数百只尖角龙(角龙的一种)的骨骼化石埋在同一处,其中各个年龄段的尖角龙都有。它们是同时死亡并被埋葬的。

在白垩纪末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这么多恐龙同时遇难?

一些古生物学家分析:8000万年前,一大群尖角龙扶老携幼,浩浩荡荡向远方迁徙,去寻找新的食源。谁知在它们过河的时候,山洪突然暴发,河水水位猛涨,波涛翻滚咆哮,一泻千里。尖角龙惊恐万分,你推我挤,互相踩踏,许多弱者被淹死在河中,并很快被泥沙掩盖,千百万年后变成了化石。

这种情况在今天的地球上并不鲜见。1984年,加拿大魁克就发生过4000只驯鹿淹死在洪水突发的河流之中的事,其状惨不忍睹。

美国古斯特的腔骨龙墓

1947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叫古斯特的农场,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恐龙化石“万龙坑”,里面竟有数百只腔骨龙化石骨架,它们横七竖八、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

这些腔骨龙有上了年纪的,也有年轻和年幼的,它们显然是一个群体(腔骨龙过的是集体生活)。它们是同时死亡并被埋葬在古斯特这个地方的,一定是某种突发性灾难(例如洪水)使这些恐龙死于肖命的。

中国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墓

1977年,在自贡市郊的大山铺发现了一个化石点,面积约17000平方米,现发掘了不到1/6的面积,出土了大量的侏罗纪中期的恐龙类及其他共生的脊椎动物化石,因而大山铺就有了“恐龙墓”之称。

大山铺恐龙墓不是只有一种恐龙,而是有多种恐龙,还有其他动物。恐龙中以蜥脚类为主,也有鸟脚类,肉食龙和剑龙。其他动物有鱼类,龟鳖类,蛇颈龙,翼龙及鳄类等。

这些动物的化石骨骼有完整的,有零散的,它们重叠堆积,交错横列在一起。这个“墓”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动物的尸体多数是从别的地方被水“搬”到埋藏之地的,但搬动的距离不是很远,否则就不会有较的化石骨了。

关于这个恐龙墓的形成,学者们认为可能是这样的:1.6亿年前,大山铺一带生活着大量的恐龙及共生的动物。当时出现了干燥炎热的天气,生活环境变得非常恶劣,缺水少食,致使恐龙大量死亡。久旱之后往往是洪灾,洪水一来,恐龙的尸体就被冲到一个相对低洼的地方沉积下来,这个地方就是大山铺。

除了四,内蒙古也有恐龙墓地。

现在,在中国的辽宁义县发现的恐龙化石和同时代的生物遗迹,已经超越了世界任何地方的化石资源,其中包括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以及比德国始祖鸟要早很多的孔子鸟,中华龙鸟的化石,以及在河省丰宁县义县组发现的唯一一只处于恐龙和鸟类过渡阶段的生物化石一金凤鸟龙的化石,体形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的鸟类,但是在最后的生物学分类中还是归类到了恐龙,因为它的骨骼结构和解剖学发现更接近恐龙,这也间接证明了鸟类是从恐龙进化而来的。

中国“恐龙的墓地”位于四川自贡。

从1913—1915年,一位美国地质学家在四川自贡地区荣县考察,偶尔采集到一节食肉恐龙的股骨和几颗牙齿的化石,并将它们偷偷地带回了美国,消息便在美国传开了,于是引起了美国科学家的注意。

1935年,美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甘颇,开始研究这些存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古生物陈列馆的恐龙化石。随着他的研究成果的公布,自贡恐龙化石便在世界上声名鹊起。

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与甘颇合作,于1936年在荣县东门外采集到一具不完整的巨型蜥蜴类恐龙化石,被定为“荣县蛾眉龙”。

又过了多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地质部第二地质大队科技人员黄建国等人,在自贡大山铺的公路旁散步时,在路边裸露的岩石层中发现了一处异常的岩石,他们仔细地观察,发现这些特殊的石头是一种奇异生物的化石,这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自贡恐龙化石。

后经挖掘勘查,于1977年10月,完成了我国第一具40吨重的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此后,自贡地区的恐龙化石不断被发现,使自贡这个名字在地球上名声远扬。

尤其是1979年在自贡的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那是一个石油作业队在自贡迤西的山坡炸石修建停车场时,一幅惊心动魄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恐龙化石重重叠叠堆积一片……一座巨大的恐龙群族“殉葬地”被发现了。

经初步挖掘,在大山铺出土的恐龙化石300多箱,恐龙个体200多个,比较完整的骨架18具’极其难得的头骨4个。

这些珍品引起国内外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纷纷赶来进行实地研究,希望能解开恐龙生死存亡的千古之谜。

从恐龙墓地层室的正门进人洞中,你就好像跨人了另一个世界,就像跨人了亿万年前的龙宫群窑。

埋藏厅现场展现了半个足球场大的化石发掘地,这仅是约1700平方米化石埋藏面积不足1/6的部分,凭栏俯瞰,交相横陈的化石堆十分壮观。恐龙非正常死亡的景象,酷似惨遭杀戮与被活埋的“万龙坑”。

现已从这里采集到较完整的恐龙骨架30来具和数以百计的生物化石,近20个属种。

一些考古专家和学者们认为,自贡之所以成为恐龙的王国,其原因是2亿多年前的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印支运动)后,使从海水中隆起的四盆地形成了极适宜恐龙栖息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从大山铺恐龙化石来看,恐龙并非都是庞然大物。

此地当时有长20米、重40吨的“蜀龙”,也有仅长1.4米、高0.7米的鸟脚龙。它们无论大4都不显得笨重,而且精力旺盛,行动敏捷。

恐龙的智力也比较发达:剑龙类的“脑量商”平均值为0.56,角龙类为0.7—0.9,属肉食性的霸王龙和恐爪龙则超过了5,因为要捕食素食性恐龙,没有较高的智力是不行的。

尽管恐龙的体温比现代哺乳动物要低些,调温机制要差些,但它们不冬眠,没有羽毛,活动速度超过每4、时4.8千米。所以科学家们认为它们是热血动物,而不是像蛇、蜥蜴一样的冷血动物。

在大山铺恐龙化石挖掘现场2000平方米的地面上,四凸不平的岩石上,半裸着不同类型的恐龙个体。

它们或身首分离犬牙交错,或肢残骨碎,甚为壮观。

据测算,这些恐龙都是在1.6亿年前因地壳的突然变化而被埋藏在这深山地层里,在缺氧条件下,经泥沙、岩石的固结、充填、置换等石化作用,而形成了现在所见到的样子。目么,是什么原因使恐龙集体死亡于此呢?

这次大的地壳运动使四川盆地在原来的位置上继续隆起,浅浅的山丘开始出现,大地的干裂使水枯林竭。

幸而自贡地区地势低洼,是一处大的汇水池,使恐龙漂集于此,直至死亡。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整个地球发生广泛性寒冷,日夜温差增大,季节出现。习惯热带环境的恐龙,不能像蛇、蜥蜴那样进行冬眠,又不能像毛皮动物那样躲进山洞避寒,因而这些地球霸王们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

还有人认为,是天外一颗超行星爆炸后,其强光和巨大的宇宙射线引起恐龙的遗传基因变异而致灭绝。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人地球的大海之中,使海水升温,并掀起5千米高的巨浪,使恐龙被埋人泥沙之中。

另有专家认为,大山铺恐龙化石里砷含量过多,可能是恐龙吃了有毒的植物而暴死。上述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成百上千的恐龙死在一起,这却是一个谜。

尽管当今世界各地都不断地收到一些发现活“恐龙”的消息,但在恐龙之乡的自贡市,却永远也不会有活着的恐龙存在了!因为这里的山丘,不再是恐龙适宜生存的场所,而只是一个埋葬1.6亿年前恐龙遗体的坟墓。

目前,在这里,人们也只能寻找到更多的恐龙化石。

自贡恐龙化石的发现,在对恐龙为什么灭绝的研究上,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因而美国以及一些国际的地质和古生物学术代表团的专家们,在考察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后说:“这是近10年来世界恐龙发掘史上最大的收获。”他们称中国是“恐龙财主”。

嘉荫县是黑龙江流域的一个边境小县,在哈尔滨市东北方向为500千米处。黑龙江从县城边沿缓缓流过,茂密的森林将全县紧紧包围。

如果没有10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嘉荫县也许至今还不为人们所知。

1902年,俄国的一位上校军官偶然在嘉荫县的龙骨山上发现了一些动物骨骼化石,感觉很特别,于是将其掘出并带回俄国。

这些化石一经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些古生物学家的关注,经过反复研究鉴定,化石最终被确定为恐龙化石,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恐龙化石。此后,嘉荫县先后出土了10具恐龙化石,这里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恐龙之乡”的美名。

时间到了1991年的夏天,3被任命为嘉荫县副县长的原黑龙江省地矿厅工程师刘春山在离县城100千米的乌拉嘎镇调研时,听人说当地的农民在挖沙子时挖出了一个大骨头堆,样子很是吓人。

那人还说,骨头堆的发现地有20多米高,地层一层层的非常清晰,而骨头化石就在地层中部地带埋藏着。听到这些信息,刘春山心里一惊,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马上意识到这些“骨头”有些不寻常,于是立即赶赴当地进行实地勘察。

在采沙坑上,刘春山看到了一些露出地层的巨大骨骼化石,目些露出头的骨骼非常特别,巨大、黑褐,不像以往看到的任何普通化石。他马上联想到了恐龙骨,感到这些东西至少是有研究价值的,于是马上叫人对这一地区进行保护,并向当时的黑龙江省地矿厅作了汇报,请求上面派专家进行研究。

黑龙江省地矿局地质博物馆馆长邢玉玲就是最早被派往乌拉嘎地区的研究人员之一。

她和其他两名专家赶到乌拉嘎化石现场后,认定这些化石是一些脊椎动物的化石。此后5年里,邢玉玲等多次到当地查看地层剖面,研究地质沉积年代,进了化石样。

据邢玉玲介绍,目个时候,拖拉机已经把上面的一层砾岩推掉了,在地表拿锤子一挖,化石就露出来了,有肩胛骨的、肋骨的和腿骨的等。由于化石比较碎,她就从中取了几块,拿到中国科学院的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请专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就是恐龙化石。

随后,当时的黑龙江省地矿厅又请来了国际著名恐龙学家董枝明,经他进一步鉴定后认定,这些化石是鸭嘴龙的化石。

嘉荫县发现了恐龙化石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但由于当时恐龙化石发掘的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地矿部门决定暂缓发掘’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动。

2002年7月,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局地质博物馆派出于庭相、余福林、海树林、周忠立等四位工程师,再次对乌拉嘎地区进行深人调查,并决定对当地恐龙进行发掘。

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专家小组清理了两个总共约40平方米的长方形化石坑,部分已露出地表的黄褐色的恐龙化石密密麻麻地交错、堆积如山。专家们被眼前壮观的情景深深震撼住了。

这个恐龙“墓地”以鸭嘴龙为主体,化石中既有它们珍贵的头骨、椎骨和大量肢骨,又有霸王龙类的精致细小的牙齿,还有甲龙类的骨骼和皮甲的印记化石。

大的股骨化石有1米长,骨头特有的纹理清晰可辨,小的牙齿类化石只有几厘米。在化石堆里还散落有一些长约20厘米的恐龙下颌骨化石,一道道的牙床的印痕历历在目。

专家们认为:这里至少堆积着二三十具恐龙的尸骨化石,在这么一小块地方发现如此密集的恐龙化石,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

从许多化石的大头向下、小头朝上的堆积方向可以看出,应该是受到了某种外来力量的作用而形成的,所以可以推测,当时这里很可能发生过大洪水,其巨大的漩涡使恐龙的尸骨如此列。

由于部分骨骼化石被风化得比较厉害,专家对所有已暴露出地表的化石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用石膏和胶水为其涂抹了保护层。

他们还对与恐龙化石同时发现的大量植物化石和一些水生动物化石也进行了细保护。据悉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已决定,2003年年底将把这些恐龙化石掘出地层,以利保护和供科学家研究之后,还将在周边范围内进行更大规模的发掘行动,以图更大的新发现。

2002年9月,一项预计为期四年的世界性前沿研究课题在黑龙江省嘉荫县展开,这里的地层连续性、完整性较好,古生物化石丰富多样,来自中、美、英、俄、德、日、韩7个国家的世界优秀科学家,将利用几年时间,对这里的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情况进行实地研究,以寻找一部能详细记录恐龙灭绝前后生物演变发展的“不缺页史书”。

他们试图在这里弄清6500万年前地球生物大灭绝前后古生物群在变化的地球环境中是如何突然灭绝和复苏的。科学家们还将在200多米厚的地层剖面中寻找只有几厘米厚的白垩纪与第三纪分水岭即“K—T”界线,这条线是那次生大的时间。

它能完整记录恐龙和其他古生物物种突然灭绝的原因,其后一些生物物种迅速复苏的过程,以及这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的地球环境背景等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详细了解6500万年前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恐龙复活的联想

一般所见到的恐龙蛋化石,它们的外壳和蛋腔都已经完全石化。1993年初,河南郑州一位收藏家所收集的一枚化石却十分特殊,这是从河南省西峡县发掘出来的晚白垩期C型恐龙蛋化石。

它的外壳坚硬,扁圆形完整无裂隙,直径9厘米。这枚恐龙蛋化石,在一次意外中被摔成了两半。收藏者从破碎处发现,在硬邦邦的外壳内,包裹着一种灰褐色絮状的软物质,而且显得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