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2326900000038

第38章 发育评定(4)

(1)KeyMath算术诊断测验(KeyMathdiagnositicarithemtictest)是美国教育博士CounollyNachtman和Prichett于20世纪70年代初编制的单科成绩测验,也是美国数学能力诊断最早的一个成套标准化测验。适用于学前—12岁儿童。KeyMath包括14个分测验,分为数量、操作、应用三大栏目。数量栏目:包括计数、分数、几何学与数学符号三个分测验;操作栏目:包括笔算加、减、乘、除及心算、数学推理六个分测验;应用栏目:包括文字题、缺乏因素的判定、货币、则量、时间五个分测验。KeyMath共有测验项目209个。根据被试者的总分可以得出其相应的年级等值。如果被试者的年级等值低于同年级等值两个标准差以下,则考虑有数学能力障碍;根据各分测验的原始分,可画出被试者各分测验成绩的剖面图,对进一步教育干预提供具体目标。KeyMath测验的重测信度0.92,有较好的效度。该测验在20世纪90年代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发育行为儿科研究室进行了修订和标准化。

爱因斯坦学习技能测验属综合成就测验,适用于学前—小学阶段儿童。该成就测验按年级水平排列,每一年级水平的项目组成一个独立的量表。每个量表中由语言/认知、识字、朗读、阅读理解、听觉记忆、算术、视觉一运动综合能力七个分测验组成(学前水平仅有五个分测验爱因斯坦学习技能测验的特点之一是随着年级水平的提高,各分测验内容难度逐渐增加,各年级水平测试自成体系,不集中时间作同一类型的分测验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其二为与其他综合成就测验相比,分测验涉及的面较广,提供的信息较多,如WRAT量表,仅由拼写、算术、阅读三个分测验组成。

学科成就测验作为一种评估被试者学习能力的方法,能够给医生和教师提供有助于诊断或制订合适干预计划的准确信息,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学习是一个复杂、累积和交互的过程。与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气质特性和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对儿童的学习能力进行评定时,除了选用适当的学科成就测验外,还需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家族史生长发育史过去和现任教师对儿童在校情况的观察资料同学的观察资料。通过对以上数据的综合分析,产生出有价值的评估信息。

(第四节)青少年发育评定儿童心理学将青少年期分为少年期与青年初期,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这个年龄阶段,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这是从儿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一个阶段。青年初期是指从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一般相当于高中阶段。青少年期是人生在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上接幼儿及儿童的阶段而继续发展,准备进入青年期,接着进入成年阶段。青少年阶段不仅生理上发展迅速而特殊,心理上也急速成长,但常常存在生理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表现形式

(一)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发展

1.青少年感觉能力发展的特点

(1)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区别各种颜色和色度的精确性明显提高。同时,青少年的视觉灵敏度已经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

听觉感受性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区别音高的能力明显增长。

运动觉和平衡觉也在不断地发展,使得青少年能够完成一些更为复杂的动作和活动。

2.青少年知觉能力发展的特点知觉的有意性、目的性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比较稳定地、长时间地知觉事物。

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

知觉的逻辑性增强。

(二)青少年注意能力的发展

1.注意的目的性增强越来越能将自己的注意力集

中于所完成的活动上。

2.注意的稳定性迅速发展13—15岁注意稳定性发展迅速,且女生的注意稳定性高于男生。

3.注意的选择性提高11—13岁的青少年在有意注意的情况下显示出更明显的注意选择性。

4.注意的转移能力增强在整个小学阶段以及初中阶段发展迅速。

5.注意能够进行灵活的分配13—14岁以后才能做到既注意到课程的讲解,又能抄写笔记。

(三)青少年注意能力的发展

注意发展的水平和儿童的神经系统发展密切相关。到了学龄儿童则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注意的质量(特性),如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范围和转移等日臻成熟。对学龄儿童的注意力进行评定,对保障学业有重要的意义。

1.中小学生注意力测验是目前国内惟一的成套注意力测验。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陈国鹏、金瑜等根据国内外现有的注意力测验,结合国内对注意现象的普遍看法在1995年编制,1996年建立了全国常模。该测验适用于6—17岁儿童。共分为六个分测验,测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注意的持续性等四种特征。根据测查结果,还可得出被试儿童的注意等级。

2.持续性操作测验(CPT)适用于6—15岁儿童。可以测量儿童视觉注意、听觉注意、视听觉注意、冲动性及反应能力。测量指标有:错误数、遗漏数及反应时间。该测验已由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常模。

(四)青少年记忆能力的发展

1.意义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在少年期,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能力处于均衡的发展水平,而到了青年初期,意义记忆超过机械记忆而开始明显占优势,即对自己理解的内容记忆比较牢固。

2.有意记忆在记忆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

3.记忆能力进入鼎盛期,青少年期是一个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发展的鼎盛期的时期。

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随年龄增加而增长。

(五)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

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在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地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同时,从少年期开始,已有可能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到青年初期则基本上可以掌握辩证思维。

(六)青少年想像能力的发展

1.有意想像占主导地位在中学阶段,许多学习活动都需要有意想像的参与才能完成,初中二、三年级是空间想像力发展的关键期。

2.创造性想像日益占优势地位青少年想像中的创造性成分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提高。

3.想像更加现时化青少年的想像是从具体性发展到概括性,从幻想性发展到现实性,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

(七)青少年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随着个体进入青少年期,个性倾向性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学龄期的新特点。

1.青少年需要的发展

(1)友谊的需要青少年结交朋友的需要迅速增加。

(2)独立的需要成人感迅速增长。

(3)理解尊重的需要青少年有非常强烈的希望被人理解、认可、尊重和信任的需要。

自我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绩动机上。

2.青少年兴趣的发展青少年的兴趣十分广泛。青少年初期,学生的兴趣可达70多种,兴趣几乎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到青少年末期,兴趣减少到20多种。青年初期兴趣又变广泛起来。

二、青少年的发育评定

青少年的发育评定应包括智力发育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及个性发展等。

(一)智力发育评定

应用由美国心理学家D.Wechsler编制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进行评定,适用于6—10岁。该量表分为言语和操作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由测量相同智力结构的若干分测验组成,题目按难度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测验结果以离差智商表示,除能计算全量表智商外,还可分别计算出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以及各分测验的量表分。上海、湖南等地分别对韦克斯勒系列智力量表进行了修订和标准化。

(二)行为习惯评定

CBCL量表(Achenbach’schildbehaviorcheeklist,CBCL)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为问卷,可以检测出儿童及青少年在行为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儿童及青少年产生影响的程度。CBCL从多方面测查被试者的不良行为反应,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行为量表之一。

CBCL量表由美国心理学家丁.M.Achenbach及C.Edelock编制,于1983年正式出版了使用手册。分为父母报告、教师报告和自己陈述量表三种表格。我国自1988年开始应用此量表,由上海和西安分别对4—16岁和2—3岁的CBCL量表进行修订和标准化。

4—16岁的CBCL所评估的内容包括社会适应情况和行为问题两部分。社会适应情况包括活动情况、社会情况和学业能力三项内容,旨在用以评定被试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为问题项目由113个条目组成,经主成分分析提取8—9个因子,即:内向、外向、分裂样、抑郁、不合群、躯体诉述、社会退缩、多动、攻击、违纪、不合群等。测查结果以丁分和百分位表示。任何一项因子T分超过70或因子粗分超过第98百分位即提示行为异常。

(三)情绪状态评定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hescreenforchildanxietyrelatedemotionaldisorder,SCARED)该量表由Bimaher于1997年制定,1999年修订为41个项目,适用于9—18岁儿童及青少年自评焦虑障碍。分为以下分量表: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将41个项目得分相加则得到总分。2002年由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SCARED进行了修订和标准化,建立了国内常模。结果判定:常模总分第80百分位作为划界分,即总分>23,其中13—16岁儿童>24,得分大于此即有焦虑障碍的可能,各分量表以均数±1.5s作为划界分。

(四)学习适应性评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高级需要逐渐增加,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初中阶段明显增长,到高中阶段占了主导地位。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绩动机上。接受正式的教育过程是青少年的主要课题。是否掌握学习技能,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完成学业有重要意义。

1991年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编制了“学习适应性测验”,并建立了国内常模,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用。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学校环境、同学关系、独立的态度、毅力、心身健康等相应条目。根据评估结果,可发现被试者学习适应能力方面的缺陷,有的放矢地指导青少年掌握提高学习积极性、制订和实行学习计划、学校环境的利用、改善同学关系的方法。

(五)个性评定

1.艾森克个4生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PQ)艾森克个性问卷是从Eysenck以往几个个性调查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完成于1975年,分为成人和儿童用两式,分别测定16岁以上成人和7—15岁儿童的个性类型。内容由88个题目组成,包括精神质(P)、情绪的稳定性(N)、内外向(E)、掩饰(L)四个量表,测验结果以各分量表个分表示。由湖南、四川在1983年完成了全国常模。

2.儿童十四种个性因素问卷由美国R.Porter和R.Bcattell编制。适用于8—14岁儿童。内容共140道题目。每一种个性因素由10个测试题目组成。十四种人格因素为: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恃强性、轻松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充沛性、世故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测验结果:由每一种因素的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在量表的剖面图上连成曲线,即可得出评定人格特征的剖面图。如果将标准分代入次级因素计算合成,可诊断并预测其他的各种人格特征。我国由华东师范大学修订了该问卷,于1990年完成了全国常模。

(杨玉凤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