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2326900000039

第39章 访谈(1)

访谈又名接谈或面谈,其英文原文为interview。顾名思义,访谈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人见面交谈和当面交流。有效的医生和病人交流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这种交流是不能被实验室检查、心理学测验和体格检查所代替的。精神科访谈的目的不仅在于搜集信息以便建立可能的诊断,而且在于建立医生和病人之间亲善和睦关系以便提供治疗性干预。与病人建立尊重、真诚、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是访谈成功的重要因素,好的沟通技巧可促进访谈。与儿童少年进行访谈是一项有挑战性、但意义巨大的工作。通过与儿童少年访谈,临床工作者可以对儿童少年发育及精神状态进行直接评估,可以了解儿童少年对现存问题的理解;通过与家长或其他成人和教师的访谈,临床工作者可获得补充信息。

(第一节)精神科访谈的特点

访谈是精神卫生工作中至为关键的一部分工作,它是有效评估的基础,是干预中最常用的工具。医学各科在诊断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分类,而精神科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长期以来遵循病因学分类的方向以外,大部分精神障碍因为病因不明,只能主要依据症状表现进行诊断。与其他临床医学类疾病不同,精神科疾病的诊断缺乏有效的客观标准,如实验室检查结果或影像学报告来帮助确认或排除诊断。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更多程度上依赖临床访谈。

精神科访谈必须对病人的羞辱感敏感。虽然很多病人对到医院就诊抱有矛盾心理,一方面想得到专业帮助,另一方面又感到恐惧,而精神障碍病人及其家属对不得不求助精神科专业帮助常常抱有更多愤怒、受挫及羞辱心理。因为文化和社会的偏见,精神疾病常被认为是一种“丢脸”的病,是会给家庭带来“耻辱”的病,因此心脏病病人或糖尿病病人的羞辱感程度通常要明显轻于抑郁障碍病人或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科医生在访谈时应该做这样一种假设,寻求精神科专业的帮助对所有病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沮丧而且充满矛盾的事件。

精神科访谈可能需要分次进行。异常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举止及表情表现出来,然而对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异常的深入了解常常需要通过语言交流。许多精神障碍病人由于存在大量幻听、妄想,以至于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及对访谈的理解能力。例如:一名有着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会认为访谈的医生是绑架她的主谋,因此病人大喊大叫拒绝交谈或者谎话连篇。处于精神障碍急性期的病人,可能不能忍受仔细和长时间的访谈,临床医生应学会中断访谈,待病人病情改善后再继续访谈。强迫病人忍受不舒适的访谈是徒劳无益的。

精神科访谈需要辅助来源信息。家人、朋友均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医生应该仔细评估这些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病史人可能缺乏精神病专业知识,接触病人可能有局限性,可能带有主观或某些偏见,可能较多提供情绪和行为异常而忽视病人思维和内心体验的异常。病人交流功能受损越明显,访谈医生的观察就越显重要。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可传达潜在信息。当临床工作者走进诊室,发现了一个走来走去,旁若无人,眼睛经常斜盯着电风扇,时不时用手在眼前晃一晃的小男孩,尽管小男孩还未说一句话,临床工作者就已经发现了很多可以帮助诊断的信息。

精神科访谈比其他临床医学访谈更复杂。医学访谈都包含下列主要内容,如发现了解现病史和系统回顾。但精神科系统不仅包含行为、情感、认知、智能和逻辑判断能力,也包含性格、人际交往关系,满足需求的能力,适应模式和心理防御。精神科访谈不仅关注访谈内容,也关注访谈过程,关注未在访谈中谈及或缺失的信息。

(第二节)儿童少年精神科访谈特点

儿童少年精神科访谈与成人精神科访谈相比存在3个特征性差别。

(一)儿童少年处于持续而且迅速发展的时期

儿童少年的认知和言语能力没有完全发展成熟,这些能力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儿童少年的理解水平、语言能力、注意持续时间与成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别,婴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别于儿童,同样,儿童的发展水平亦有别于青少年。同年龄段儿童少年的发展水平有差别也很常见。因此儿童少年精神科访谈对临床工作者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有效的儿童少年访谈必须是充分考虑发展水平的访谈。对儿童和少年访谈而言,在访谈过程中恰当使用媒介物,例如画画材料、木偶、玩具、黏土、沙盘等可促进儿童少年与医生之间的交流。这些媒介物的使用会提高评估的深度及准确性。

(二)大部分来参加访谈的儿童少年是“非自愿的来访者”

儿童少年即使处于很大的麻烦中亦很少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大部分的儿童少年是被家长、教师及认为他们有问题的其他成人带至门诊。因此,全面的儿童少年访谈应包含家长访谈、教师访谈及与儿童少年面对面的访谈。

(三)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相比更易受家庭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家庭是儿童少年适应外界社会的小社会。很多研究证实,分离及有问题的家庭关系对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同样,学校、文化及社区对儿童少年亦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证实,学生的行为在具有高比例学业问题及行为问题学生的学校中会有恶化倾向。因此在与儿童少年访谈时应考虑儿童少年环境系统。

(第三节)访谈内容形式及步骤

一、访谈内容

作为取得信息、解决问题及传递建议的一种人际交流方式,精神科访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评估目前问题

目的在于了解疾病的起始及其发展、演变史;了解目前的一般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了解既往与之有关的诊断及治疗情况;了解既往所患疾病史,如传染性疾病、外伤、药源性过敏等,了解家族史,如家庭背景、家庭功能、家庭特殊事件、家族疾病及精神疾病史等;了解个人史,如母孕期及生产情况,儿童的发育史、喂养史等;了解学校史,如儿童在几年级,在学校学习成绩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是否换过学校等;了解社会文化背景,如经济及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理解目前症状的持续时程,症状间的相互联系及症状意义。

(二)探索问题发生者的个体情况及环境情况

在精神科访谈中需要了解来访个体的心理组成,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求治动机,优势及弱点,应对策略,防御机制,态度等。同样,精神科访谈非常重视来访者与他们生活环境的关系,需要了解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影响;需要了解来访者社会支持系统,了解环境压力及其他不良刺激。

(三)建立治疗联盟

在医疗实践中,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有效治疗的保证。治疗联盟是指医生和病人在相互亲善及信任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共同进行治疗。除了医疗技术之外,治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人的依从和信任。在访谈中,医生通过倾听、共情、陈述、鼓励、尊重、表达等方式建立治疗关系,目标在于为来访者提供安全环境,加强来访者的顿悟及改变来访者行为。

二、访谈形式

精神科访谈的形式主要有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及开放式访谈三种。

(一)结构化访谈

又称标准化访谈或定式访谈。结构化访谈的特点为:访谈遵循提纲进行;访谈提纲或提问表及评分系统在访谈之前已设计完成;访谈提问均指向明确,提问与症状有关;对所有参加访谈者提纲及提问表相同。结构化访谈因此又称主动询问法,在此种交流中,医生占主导作用。运用结构化访谈,可以帮助检查者系统地收集所需资料。其优点表现在:重点突出,方法固定,针对性强,节省时间,并可将不同对象进行比较,可靠性及一致性强,答案比较精确。尤其适宜于经验缺乏的初学者使用。结构化访谈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及评估危机状态。但结构化访谈也有明显不足之处,如单调、刻板,往往只能得到“是”或“否”的简单回答,容易引起参加访谈者的阻抗。因为提纲及提问表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因此在访谈中可能会忽略关键信息。Hodges等1982年编制的“儿童评估程序表”(thechildassessmentschedule,CAS)是包含226个项目的结构化访谈,依据DSM一R的诊断标准对学龄儿童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儿童抑郁、焦虑、恐惧、品行障碍、自我反应和躯体化症状。ReichW.等1987年编制的“儿童少年诊断访谈”(thediagnosticinterviewforchildrenandadolescents,DICA)也是标准的结构化访谈,主要用于评估6—17岁儿童少年常见的DSM一R精神疾病和症状。

(二)开放式访谈

又称非结构化访谈。是根据儿童少年及其家长的需要,不拘于固定问题的格式或顺序,由医生和参加访谈者互动交流。这种访谈形式侵略性较小,参加访谈者比较容易放松,比较容易吐露内心真情,比较容易涉及敏感话题。因此,开放式访谈可以提供丰富的甚至出人意料的信息。但开放式访谈耗时较多,而且容易顾此失彼,遗漏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访谈中取得的信息难以用于科学研究,开放式访谈虽然较为灵活,却不易被初学者掌握。

(三)半结构化访谈

半结构化访谈是将前述两种访谈形式交叉结合运用。半结构化访谈依循预先设计的提纲进行,但不拘泥于固定的顺序或某种提问方式,主要根据参加访谈者的具体情况,伺机提出问题。例如儿童习惯于一问一答,青少年则喜欢自由轻松地漫谈;对家长可以主动提出问题,而后再自由漫谈。有些问题是在访谈过程中创造的,半结构化访谈允许医生灵活地运用提问方式,允许医生和参加访谈者讨论问题,访谈中可以离开预先设计的问题及允许访谈者提问。因此半结构化访谈是一种相对开放的访谈,访谈鼓励双方交流,从半结构化访谈中得到的信息不仅仅包括答案,而且包括给予特定答案的原因,即不仅得到问题的答案而且了解参加访谈者为什么会这样回答。LordC.等1994年编制的“孤独症诊断访谈”(修订版)(autismdiagnosticinterview一revised,ADI一R),ChambersW.等1985年编制的“儿童少年情感及分裂障碍半结构化访谈”(thescheduleforaffectivedisordersandschizophreniaforschool一agechildren,K一SADS),和Kestenbaum等1978年为6—12岁儿童编制的“心理卫生评估表”(mentalhealthassessmentform,MHAF)均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半结构化访谈。ADI一R主要项目来自DSM一W及ICD一1Q对孤独症及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孤独症行为或孤独症谱系行为,项目涉及儿童的早期发育,交流与社会交往,行为模式。主要对家长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耗时1.5—2小时左右。在进行K一SADS访谈时,先需要完成一个大约10—15分钟的开放式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儿童少年的一般情况,兴趣爱好,同伴及家庭关系等,然后再进行结构化的诊断访谈。主要评估6—18岁儿童少年常见精神疾病。相似地,MHAF也同样包含开放式访谈及结构式访谈两部分。

总之,访谈时应根据病儿的年龄、个性特征、疾病种类、病情程度、儿童少年对谈话的反应、家长的文化程度、访谈环境及访谈目标选择恰当的访谈形式。

三、访谈步骤

(一)访谈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在访谈开始前,临床工作者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考虑访谈目标此次访谈主要是评估性访谈还仅仅是评估的一部分?访谈的目的在于探查可识别的疾病还是在于干预?此次访谈是否是咨询性访谈?你将选用何种访谈形式,开放式的还是结构化的?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访谈有时不仅仅是搜集信息,还有可能是干预的一部分。医生和参加访谈者之间建立亲善和睦关系是任何目的、任何形式访谈成功的关键。你问的问题,你对病人做出的反应,无一例外地会影响交流的方向。

2.考虑参加访谈者谁是来访者,是儿童、少年还是家长?谁应该参加访谈,儿童或少年独自参加还是和家长一起参加?应先与家长访谈还是先与儿童少年访谈?儿童少年的年龄对决定谁参加访谈有影响吗?在某些案例中,你要选择先与家庭成员共同访谈以便观察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交往。对年幼儿童而言,有些临床工作者喜欢先单独与家长访谈以便对儿童的问题有初步印象。有些青少年对和家长共同参加访谈非常抵触,因此需要单独访谈。

3.访谈场所的布置访谈场所应该让孩子感觉到友善,场所布置应该让孩子感到他们是受欢迎的人。有合适的图画、玩具、小椅子、画笔和纸张鲜艳的色彩等等。在访谈场所最好不要有昂贵的家具,易碎的花瓶等。儿童少年的访谈场所空间应大一些,因为有些孩子喜欢动来动去。场所最好隔音,这样外界的声音较少使儿童分心,同时儿童发出的吵闹声亦较少干扰其他临床工作人员。隔音的环境帮助儿童少年感到他们所说的话能被保密。记住,太正式的场所布置会使儿童少年感到沮丧,而太凌乱的场所会让家长产生不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