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2326900000040

第40章 访谈(2)

4.仪表与态度得体的仪表和态度是取得病人信任的第一步。穿正规职业装的工作人员对儿童青少年来说有时显得有威胁性,因此与儿童少年访谈时应尽量穿得休闲一些。与年幼儿童访谈时,衣着尽量鲜艳一些。当然,与青少年访谈时,穿着打扮得像少年一样是不必要的,也是对访谈无帮助的。在与儿童青少年接触时,医生的态度不宜过于严肃,以免让孩子们感到你是另外一个“无趣的家长”,同样,医生的态度又不宜过于嘻嘻哈哈,令儿童少年误以为你仅仅是个“有趣的玩伴”合适的态度来自学识与经验,需要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5.考虑访谈内容在访谈开始前临床工作者应考虑在此次访谈中希望得到何种信息,内容包括哪些?你可能希望得到孩子的发育史,目前问题的发展史和症状表现,你也可能希望得到家族史,儿童少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总之,访谈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机会来获得信息,观察来访者,与来访者建立亲善和睦关系,帮助来访者做出改变。初期的访谈总体来说是对当事人的评估,帮助临床工作者形成对靶问题的全面了解和得到治疗的主意。后期的访谈较多咨询性质,目标在于促使当事人的环境改变及功能改变。

(二)访谈开始阶段

儿童和少年常常是被家长带至精神科诊室的,儿童少年对见精神科医生常常感到惶恐不安,他们不知道医生会对他们做什么。他们可能担心医生是他们不好行为的惩罚者,他们可能很警觉,生怕精神科医生说他们疯了。因此,医生在访谈开始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让来访者情绪放松下来。应注意以下内容:

1.自我介绍与称谓对初次就诊者,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状况和工作特长、工作经验、自己的姓名和告诉儿童少年可以怎样称呼你等等,是非常有用的。因为通过这种介绍方式,儿童少年及家长对医生就形成了初步概念。

2.介绍访谈目标及过程当儿童少年获知访谈的目标是什么,医生想从访谈中获知什么及访谈时间大约有多长等信息后,儿童少年会更愿意参加访谈。尽量用一些简单而且具体言语传达这些信息。

3.设立行为界线和保密原则在访谈开始阶段应该花几分钟时间讨论行为界线、保密原则及对在访谈中取得信息的处理。举例来说,医生应告知儿童少年在访谈过程中不允许打人。应告知儿童少年保密也有界线,例如,病儿明显的自杀计划可能得告知家长,访谈中取得的信息可能会告知上级医生。医生坦诚的态度可以促使访谈顺利进行。

4.从中立或愉快的话題开始访谈对儿童少年来说,特别是对年幼儿童访谈时不应从靶问题开始。举个临床常见的例子,当孩子刚刚落座,医生常常以这样经典的问话开头:“为什么你会到这里来—”家长接着就开始叙述孩子怎么怎么不好,孩子则表现得要么如同家长叙述的一样坏,要么一动不动沉默不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生可以从中立性话题或愉快的话题开始访谈,如询问孩子喜欢做什么,有什么特长等,让孩子玩玩具或画画。从封闭性问句开始再过渡至开放式问句,来帮助儿童少年克服焦虑,例如:先问“你喜欢画画吗?”再问:“你喜欢什么?”这些吸引孩子参加访谈的方法也能提供有用信息,例如医生可以了解孩子处理焦虑的模式、娱乐、兴趣、语言流畅度等。

简而言之,在访谈开始阶段,医生应通过坦诚接纳、共情、开放的风格及自然的方式让来访者放松并为来访者创造出一个安全及自由表达的环境。

(三)访谈深入阶段

访谈深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探查症状,了解症状的发展及相关影响因素。访谈深入阶段应注意以下内容:

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开放性交谈较易让来访者谈出自己的想法,如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来看医生?”可以为医生提供主诉,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儿童少年就诊原因。开放性交谈比答案仅为“是”或“否”的封闭性交谈更能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

2.注意细节询问在访谈深入阶段,医生运用倾听、重构、共情、尊重等沟通技巧来详细了解症状。症状细节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及发展,病人对症状的主观感受,病人的家人、朋友对症状的感受,病人的判断力及治疗动机,症状的诱发及恶化因素,病人个体素质,精神病家族史及以往诊断治疗史等。

(四)访谈结束阶段

在访谈临近结束时,医生应和参加访谈者共同总结就诊的原因及感受,并且询问来访者是否还有未提及的问题。对于来访者的提问医生应做出回答。医生应告知来访者初步的治疗计划,并与来访者商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第四节)儿童少年访谈技巧

一个成功的访谈往往需要医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及运用一些咨询技巧。对成年人适用的一些咨询技巧同样也适用于儿童少年,观察、倾听,用言语及非言语姿势传达共情,陈述,善于提问等均可以提高访谈质量。在与儿童少年访谈时更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来适应儿童少年的发育、认识、语言发展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访谈技巧的获得是一种学习、实践过程,技巧是在与儿童少年用心交往中逐步提高及掌握的。

一、共情

共情译自英文“empathy”又被称作同感、拟情、投情等。共情是指医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能感受到并分享病人的感情。医生应把自己放在病人的位置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而不是以自己为参照物。当医生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时,可请病人检验并做出修正。例如:在某一青少年叙述了自己遇到失恋不想上学后,医生说从你刚才的叙述来看,女朋友提出分手让你很困扰,这种困扰让你不想上学,对不对?”青少年就会说:“不完全对。还有一些原因。”医生可接着说:“是吗?那你能不能再详细谈一谈。”这样来访者就会进一步说明自己不想上学的原因,从而使医生更好把握。丰富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及学识可以帮助医生更深刻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体验。而乱下保证,如“没事的,睡一觉情绪就会好了”及简单作批评,如“你这样做太不懂事了”,均会影响共情。

二、观察

观察在评估来访者的表现时非常有用。观察时需要注意儿童少年的外表,如儿童少年的穿着是否整洁,外貌上有否异常,躯体发育及营养状况如何;应该注意儿童少年的行为,如是否是个多话的孩子,是否吵闹,是否易于分心,是否欲言又止;还需要注意儿童少年的心情及情绪,如是高兴还是悲伤,是激动还是淡漠;注意语言,如注意儿童倾向于语言交流还是非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能力,儿童少年说了什么,怎样表达的。敏锐的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决定怎样进行访谈。

三、倾听

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基本的技术。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而且是用心去听。倾听不仅要听懂来访者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达出来的东西,而且要听出在交谈中所省略和没有表达出的内容。倾听可以鼓励来访者继续交谈。医生可以通过适时的目光对视,点头,重复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及对来访者说的话做总结等方式让来访者体会到医生在真正参与谈话,在用心听。

四、善于提问

毫无疑问,提问是访谈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使用提问时不能一个接一个,给儿童少年造成步步紧逼的感觉。熟悉儿童少年的人会发现儿童少年游戏中极少互相提问,反之他们经常对所做的事做陈述。另外,儿童少年与成年人既往的交往经验使得儿童少年习惯于被提问,很多儿童少年已经非常熟练于给出他们认为大人期望得到的所谓“正确”答案。这种答案既不一定是儿童少年认为正确的,也并非符合他们内心想法或生活经历。因此提问数量应控制。提问主要有两种方式:开放性提问与封闭性提问。

封闭性提问的答案常常非常简短,如“是”或“否”封闭性提问的例子为“你是乘汽车到这儿来的吗?”开放性提问的答案则相对丰富及扩展,儿童少年有较多自由回答问题。开放性提问的例子为“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在访谈中应尽量选择开放性提问。另外一种循环提问方式对儿童少年来说也特别适用。循环提问方式是较少威胁性及有建设性的提问,提问不直接指向儿童少年的想法或态度,而询问其他人的想法。例如:“你爸爸对你妈妈带你来这儿看病有什么想法—”在循环提问后,医生再询问儿童少年自己的想法常常会比较顺利。恰当及少量使用提问可以提高儿童少年对重要问题的意识水平,同时帮助临床工作者获取重要信息。

五、陈述

由医生所做的陈述对儿童少年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儿童少年继续交谈及意识到重要事件及相关情绪。陈述就是医生说出来访者的想法及来访者的行为。例如:医生可能怀疑一名儿童正在经历悲哀,医生就可以说:“假如我是你,我会感到难过。”陈述可以不带主观判断地给来访者以反馈,例如:医生说我看见你双手紧紧握着。”陈述同样可以强化儿童少年的优点,例如医生说你这样做是很勇敢的。”

六、使用简单、具体言语

与儿童少年访谈时,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用词应适合儿童少年的年龄及能力。尽量用简短的句子,如“告诉我令你害怕的东西”而不是“你妈妈说你有很多害怕的东西,她举了很多例子,你能告诉我你害怕的东西,以便让我比较你妈妈说的话和你所说的”避免模糊的时间概念,如“上个月”或“几周以前”避免复杂结构句子,如“他不是不喜欢你,对吗?”当指向特别人物时应用姓名而不要用代词。选择孩子的词汇,尽量不要使用术语,如“我非常想知道你社会化时和同伴玩什么?”对非常年幼及学龄儿童来说,词的概念一定需要明确,尽量少用主观句以免引起困惑,例如:“这样做可能会……”

七、使用媒介

儿童少年用言语清晰表达他们情感及社会交往的能力较成年人差。恰当使用艺术材料如木偶、玩具、沙盘等媒介物可帮助儿童少年集中注意力,保持对访谈的兴趣及直接或间接传递个人信息。对学龄儿童来说,与玩偶或医生的想像性游戏可提供儿童的关注点、理解能力及情感冲动调节方式等的信息。医生需要根据儿童少年的年龄来选择合适的媒介物。举例来说,带图画的故事书对年幼儿童非常适合,对青少年就不合适。绘画对学龄前儿童可能是困难的工作,对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和少年却可能是非常好玩的活动。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少年释放情绪(如愤怒、仇恨等),可以帮助他们表达秘密及期望。绘画活动可以有主题,如画一幅有关于梦的图。

八、投射

在与儿童少年访谈时运用投射技巧可以帮助儿童少年放松,帮助医生打开探索之门。最常用的投射技巧是让儿童少年画画,内容可以是自由画,或画一个人,画自己的家,画房子、树、人等。对这些图画有一些评估系统。常用的投射提问有:“假如你可以实现三个愿望,你想实现什么?”“你会带谁跟你一起到荒岛上去—”“你最喜欢变成什么动物—”等。

九、使用视觉帮助视觉形式比语言形式更为具体,因此儿童少年理解视觉形式较为容易。视觉帮助包括用尺度评定事件或感情,如将发生的事件在线上做标记,一系列高兴或悲哀的脸谱,如———等等。视觉帮助有助于儿童少年回答复杂问题。

总之,一方面访谈技巧对于访谈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过分强调技巧。因为再好的技术,如果运用不当,都会形同虚设。初学者应该在资深医生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及实践练习才能真正学会有效沟通。在与年幼儿访谈时,观察婴幼儿与父母的交往,观察他们的行为及情绪反应可以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大量信息。因为婴幼儿的非言语行为如微笑或哭泣是他们与人交往的主要方式,所以应注意观察婴幼儿的非言语行为。对婴幼儿各方面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估是访谈中应完成的重要工作。与学龄儿童访谈时,临床工作者需要结合游戏和谈话。与青少年访谈时,临床工作者应对青少年的意见及观点表示尊重,强调保密原则,探查青少年的同伴小组也对访谈有帮助。

(第五节)家长访谈中应注意事项

一、家长访谈的内容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大部分儿童和少年是被家长带来访谈的,取得家长的合作对评估很重要,因此家长访谈也是儿童少年全面访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长访谈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得到父母对孩子症状的描述,孩子的发育史,家族史及家庭功能信息。例如,父母可以提供怀孕时情况,生产时情况,家庭中重大事件的发生,孩子的以往疾病史等。在访谈中临床经验及研究均证实家长比儿童少年更多报告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对立违抗或攻击性行为,而儿童少年比家长更多报告被家长忽略的焦虑或抑郁情绪等。研究提示家长在报告与时间有关的事实性信息时比孩子更准确,而孩子在报告自己的心情及态度时准确性高。因此与家长访谈时取得事实性及时间性数据,如孩子几岁走路,家中祖母何时去世等非常有用。临床工作者还应探索家长的养育方式,对儿女的期望以便了解养育方式与儿童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相关联系。

二、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

家长访谈的目标除了获取信息外还要与家长建立亲善和睦关系。保持理解及非批评态度,也并非一味奉承家长,可以让家长体会到真实的共情从而自由谈论孩子的问题。临床工作者的表里如一及对家长的悦纳可以促进良好关系的建立。

三、父母应共同参加访谈

由于与孩子交往的时间及形式上存在差别,父亲和母亲对孩子问题的观察层面可能存在差别,如果有可能,访谈应包含父母双方。同样,由于父母主要观察孩子在家表现及与父母相处时的表现,因而孩子在其他场合如学校的表现,应充分考虑教师或其他成人提供的信息。

(王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