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2326900000083

第83章 品行障碍(2)

在国外较多见,目前国内这种行为也在增加,多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男性,表现为强奸、猥亵女性、集体淫乱性性行为。女性一般不出现性攻击行为,而是在受诱骗初次发生性行为后发展为卖淫和淫乱行为。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品行障碍的诊断并不困难,只要根据儿童行为紊乱的特点,按照诊断标准就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诊断标准

按照ICD一10诊断标准(1992),下列症状可作为诊断依据:

1.过分好斗或霸道;2.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3.严重破坏财物;4.放火;5.偷窃;6.反复说谎;7.逃学或离家出走;8.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9.反抗性挑衅行为;10.长期严重的不服从。

至少有上述症状表现中描述的行为之一明确存在六个月或更长时间,并且不是由于其他精神疾病引起,均可作出诊断。

根据DSM一W一TR标准,诊断依据为:在过去的12个月内至少有下述中的3项,而且在过去6个月内至少有下述中的1项。

攻击人或动物:

1.常常欺侮、威胁或恐吓他人;2.常常挑起斗殴;3.曾使用能造成他人身体严重损伤的武器(例如棍棒、砖块、破瓶、小刀、枪械)

4.曾残忍地伤害他人身体;5.曾虐待动物;6.曾当事主面夺取物品(例如抢劫、抢钱包、敲诈、持械行劫);7.曾强迫他人与自己发生性行为。

毁坏财产:

8.曾故意纵火以造成严重损失;9.曾故意破坏他人的财物(除纵火外)。

诈骗或偷窃:

10.曾破门进入他人房屋或汽车;11.常常说谎以取得物品或优惠,或常常说谎以逃避责任(哄骗他人);12.曾偷窃值钱的物品(例如到商店偷货物,但不是破门入内,伪造)。

严重违反规则:

13.13岁以前起,不管父母阻止,常常在外过夜;14.与父母或其代理人同住时,离家过夜至少两次(或长期不归一次)15.13岁以前起,常常逃学。

上述行为问题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损害。童年起病:10岁前开始至少符合上述中的1项;少年起病:10岁以前不符合任何1项10岁以前的品行障碍的标准。

(二)鉴别诊断

品行障碍的异常行为可以发生在其他神经精神疾病中,在作出品行障碍的诊断之前需要排除这些疾病。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由于多动和冲动控制障碍,不遵守纪律,好惹是生非,易被误认为是品行障碍,但是,经过兴奋剂治疗后行为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控制。一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儿童时采取粗暴简单的态度,不但控制不了儿童的行为,相反会加重儿童的行为异常,使他们出现反社会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此时儿童的紊乱性行为已成为需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因此对他们要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品行障碍的双重诊断。万国斌等1993年报道,68%的品行障碍儿童同时可以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3.8%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伴有品行障碍。Mannuzza等(2004)对207名6—12岁不伴品行障碍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随访至18岁,结果说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有可能将来发展为反社会性行为障碍,即使早期并未共患对立违抗障碍或品行障碍。

2.情绪障碍儿童期焦虑症和抑郁症都可以伴有烦恼、激惹性增高、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甚至是以这些症状为主要表现,躁狂发作时也表现易激惹和攻击性。但是,情绪障碍的病程为发作性的,病儿或多或少会表现出焦虑、抑郁和恐惧等异常情绪,行为异常和情绪异常密切相关,经过抗焦虑或抗抑郁治疗后行为异常会逐渐恢复。少数品行障碍儿童可以同时伴有情绪异常,对于这种以反社会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为主要表现,同时又伴有情绪问题的儿童应该诊断为品行障碍。如果两种表现同时存在,都比较明显时,ICD一10将其诊断为品行和情绪障碍混合型。

3.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具有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的儿童具有强迫性或冲动性骂人、秽语,也可以伴有攻击性行为。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10%—30%的该综合征儿童伴有品行障碍的表现,因而常常造成两种疾病诊断的混淆。但抽动一秽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的运动和发声抽动,使用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以后,行为异常可以随着抽动症状的控制而消失,根据这些特点不难鉴别。

4.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儿童在病前、病初和病后都可以出现明显的行为紊乱,甚至以这些现象为主要表现而被误诊为品行障碍。但精神分裂症儿童或多或少有思维障碍、感知觉异常和言语异常等精神分裂症的基本表现,经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行为异常可以改善。

5.癫痫在颞叶癫痫、癫痫大发作后朦胧状态和癫痫性精神病等情况下,可以发生冲动性伤人、杀人和暴怒发作,因而需要与品行障碍鉴别。根据发作时有意识障碍,既往有癫痫发作史,可能有智力障碍以及脑电图上有癫痫性放电等特征来鉴别。

6.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的损害,脑功能受影响,冲动控制减弱,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他们可能以冲动伤人、毁物、难以管理而就诊,一些儿童可能表现为说谎、偷窃和性攻击而类似于品行障碍的表现,但可以根据有脑损害的病史和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与品行障碍鉴别。

7.精神发育迟滞由于智力低下,病儿思维判断能力降低,语言和情感表达困难,自我控制能力差,也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有的儿童易受他人引诱而发生偷窃、性攻击,女性儿童受他人引诱出现卖淫行为。根据智力低下和社会能力差的特点容易与品行障碍鉴别。

四、预后

儿童品行障碍的预后在不同的病人表现不同,有的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经过适当的教育与治疗逐渐恢复。一些病人的行为异常持续到少年期,形成少年违法,部分病儿进一步发展为成年期的违法犯罪和反社会人格。Zoccolillo等(1992)在英国的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期品行障碍在男性有60%、在女性有54%发展为成年期人格障碍。成年以后发生其他精神疾病的机会增多,一些病儿成年后在婚姻和职业适应上有较多的问题,婚姻冲突多,人际关系障碍。本病预后的好坏受下列诸多因素的影响。

1.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病例大部分完全恢复正常,严重病例多发展为慢性过程。

2.发病年龄一般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Robins等1991年的研究显示,随着发病年龄的提前,发展为成年期反社会人格的比率增加。起病于6岁以前的轻、中、重度病例发展为成年期反社会人格的比率分别为3.2%、24%和71%,—12岁起病者分别为1.9%、16%和53%,12岁以后起病者分别为0.9%、10%和48%。

3.行为类型攻击型品行障碍比非攻击型预后差,违法型比非违法型差,多动性品行障碍比单纯的品行障碍预后差,多种反社会行为同时存在比单个反社会行为差,在家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场合存在行为紊乱者预后差,有纵火、智力低下、神经系统受损体征、药物依赖和其他精神症状者预后差,而智商高和学业成就高者预后好。

4.家庭环境家庭矛盾冲突多、缺乏家庭温暧以及存在家庭暴力者预后差,出生于小家庭、第一胎、家庭矛盾冲突少者预后好。

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