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我们老了花什么
2334900000021

第21章 给你的家庭财富做一个完整的规划(3)

面对需要买房子的家庭,现在首付一套房子可能要60万,但是说不定过五年房子降价,位置不错、房子本身也很满意,而且首付只需要30万,如果你要买房子又没有规划,可能连这30万都拿不出来。但是如果你有规划,一年投入5万进去,一个月只需要存4000多,按照一定的收益,五年以后可能拿30万就是很轻松的事情。

还有养老金,终身的养老保险一定要在资金合适的时候去做。这里面前说过,就不再赘述。

其他的基金、存款、国债、还有股票,也应该适度配置。如果有富余资金,还可以选择合适的企业去做天使投资,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资产均衡,为未来的家庭财富增值做保障。

一定要设法让钱去帮你赚钱

美国很多企业在“去物质化”,比如IBM把个人电脑买了,把软件信息服务的部分加强。因为个人电脑硬件的成本太高,磨具、物流、仓促……软件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没有原材料,只需要做软件升级。

这个道理其实跟理财是一样的——你靠工资收入挣钱的速度肯定不及用钱生钱的速度快。比如我们月上班可以每个月赚一万,但是你要交通费、吃饭和工作社交等费用,算下来可能工资剩下了六七千。做生意也是,一笔生意50万,看起来很多,但是抛开人工、物流、仓储,消耗和承担风险也大。必须要理财,而且要通过钱去挣钱,这样所消耗的成本比较少。比如我用100万买国债,一年能赚五六万,买货币基金,赚7万,里面也没有税收,也没有成本。所以一个家庭当你的资产做到一定地步,必须关注理财的概念。

建立智慧的理财观念

有人问我,按照你说的,我把几万块钱存在银行里作为储备金,但是我又觉得银行利息太少,怎么做才能让这些储备金的利润也最大化呢?

我的意见是如果你的家庭开销比较大,有几十万的备用金放在那里。可以去考虑做一些比如通知存款,或者短期大额理财工具这种。但是如果对一般家庭来说,你的备用金可能只有一两万,就只需要存款就好了,不需要太花精力。因为你即便去研究了,它给你带来的收益也是有限的。

就像我经常看到别人在讨论,怎么样才能多从信用卡上算计着省下几十块钱,或者如何消费才能最大化延长免息时间,我觉得有这个节约的思维没问题,但是如果耗费你太大精力,投入和产出是不匹配的。你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开源,开源的方法是否可靠上面。

现在很多书会告诉你,哪些方法能让你省几十块钱之类,你要清楚的一点就是这些书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概念,具体操作起来意义不大。你看那种整天去想着如何从这些地方去扣一点钱,或者如何去利用信用卡的时间去做省钱的人往往都是没什么钱的。

要建立智慧的理财观念。理论的东西知道就好,有一个理财的系统思维,实际操作起来不能生搬硬套,这就是智慧。就像打牌一样,按照常理你需要出这一张,但是揣测一下别人的牌你就会发现,对方的牌比你好太多,打出去可能对方就是清一色。这个时候就要变通,用最合适的方法而不是最“正确”的方法。

根据财富的提升,增长你的理财思维

心理学里面有个记忆停留的概念。这概念在很多人的理财过程中都会发生。比如说以前你的收入是十几万,过几年收入几十上百万,再过几年收入几百万,结果有的家庭还在用十几万的方法去做理财规划。这是非常不好的。

就像企业大了一样,他的员工福利待遇肯定要和创业期不一样。比如该给中高层配股权,让他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几千块钱的工资就能留住人的。一个家庭也是这样,有的家庭所以发展的不好,就是因为还在用“记忆停留”的方式去管理财务——比如先生收入几百万了,太太还是去给他买便宜的衣服穿。先生就会觉得,我辛苦赚了那么多钱,结果生活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他心里就会不满,这种家庭是不会幸福的。

此外,到达一定的地步以后,富裕的家庭应该考虑财富的安全问题,资产的安全、财务的税务问题、财产的传承问题。还有资产配置,那些方面要做安全性的配置。如果你有上千万了还是向以前还是把所有钱放在生意里面,一旦发生风险,这个家庭会迅速回到没有钱。

我有几个朋友做服装厂的,有一个在生意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开始做分散投资,比如买门面、买保险、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投资,另外一家连续开了几家服装厂,把风险过于集中。结果他们的服装厂在08年金融风暴后全部垮掉,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你一定要去提升自己的理财知识,尽量多涉猎相关的书,去跟专业的理财人员交流,才能始终保持最先进的理财观念,让家庭财富迅速增长。

做投资的时候,不能生搬硬套

我之前在投资股票的时候提到一个“买便宜”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用不好,生搬硬套了,就会吃亏。

比如说我有个客户就是,他觉得成都的房价很贵,而温江的房子很便宜。比如市内一套别墅单价都一万多,温江一套才五六千,是就到温江区买。结果买了几年,卖也卖不出去,租也租不出去。吃了很大一个亏。

而我另外一个客户就不一样,他们家是老公自己有间公司收入不错,太太就没有上班,开个网店做自己喜欢的生意。家里打算买房子,太太就提前去房产中介公司去找了份工作,两个月下来,对楼市一清二楚,很容易买到了一套特别不错,性价比很高的房子。

其实,就算不去专门打工,只要稍微能跟理财或者房产投资方面的专家去交流一下,人家就会提醒你,如果要做投资一定要考虑现金回报率。比如买市内的房子,尽管总价80万,但是可以出租三千到四千每个月。同样80万的房子,在温江的面积肯定更大,但是出租的话可能也就一两千。因为那个地方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也许还租不出去。又比如,同样80万,我买成房子租出去三四千,还要有装修,有家店。但如果我买成商铺,我不需要装修。买商铺也很讲究,比如面积大一点,比较偏一点的小区,不容易租出去。你也可以买个小点的买在市里面,但是比较容易租出去。现金回报率就高。

所以“买便宜”心理不是说不好,但是一定要去思考,这个情况是不是合适,我的收益能有多少。当你抓住了这个原则,赚钱也是比较容易的。

不要刻意去做别人不做的事情

有人觉得,我做投资的话,可以剑走偏锋。专门开辟别人没怎么涉及过的地方。这个事情不能说不好,但成功几率一定很小。而对于家庭来说,我建议有些生僻的东西,你不用去了解。

你可能听说过选美理论——就是大家都觉得好的,那一定是好的。而且大众看好的十有八九都是安全的。但是很多人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产生高利润。根据具体情况,家庭抗风险能力较大,较大的风险不会影响我的生活,而且自己对这一行比较了解,那么就可以去试一下。

假设你家里有一百万,拿五十万来做白银、做期货,就像我们理财金字塔里说的,创造较高利润的投资不要投太多,不要让它影响自己的生活。比如今年资金比较紧,民间放贷款的比较多,假设你有100万的闲钱,收益有30%,拿去做了有30万的利润也是很不错的。但是有些家庭会把房子抵押了去放贷,这种就是不应该的,他不叫风险投资,叫大冒险。很多家庭为什么会产生悲剧,就是大冒险带来的结局。

理财投资也是这样,投资一些长期趋势是大家都需要的行业的股票。需求越大的东西,越容易成功。比如餐饮,需求很多,尽管竞争很大,只要你做得还可以就比较容易赚钱。

专题:从中产到富人,你只缺这一点!

工薪阶层、中产阶层、富人阶层,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目前比较流行的社会财富阶级划分方法。怎么衡量你是属于哪个阶级的,有经济学者给出了这样的划分原则:

所谓工薪阶层,他们的关键词是“消费”,这种消费不是说我今天买个LV的皮包,明天去马尔代夫旅游几天这种消费,而是指要进行生活费用、吃饭穿衣、交通出行所需要的“消费”,他们的收入,在支付掉生活成本后所剩无几。这群人在努力工作,但似乎什么都没剩下。好一点的,可能是辛苦一辈子节衣缩食,最后买了一套房子,留下十几万的存款,还没来得及享受,就留给了下一代。

中产阶层的关键词是“贷款”,他们有稳定的、较高的收入。他们会愿意用贷款的方式来改善生活。比如我的家庭每个月收入2万,贷款100万买套房子,每个月还掉5000,剩下的一万五,其中的一万拿来做较高品质的生活开支,剩下的一万五,用来做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事情。虽然这个阶层的贷款量比较大,但是他们却享受着比前者高出数倍的生活。但是中产阶层其实在“贷款”的背后隐含了一个关键词——“品质开销”,他们提前预支未来的钱,更多的是在提升当下的生活品质。

那么什么叫做富人阶层呢?显然,除了富二代,富人阶层也是一步步从前面两个状态发展而来的。他一开始可能很穷,刚刚过温饱线,除去生活开支后盈余很少,但是他会想办法拓展自己的收入来源,比如做小生意,逐渐达到中产阶层,但是到这一步后,他们不会先考虑把钱用来开销,而是会去做投资,这就可能产生两个结果——或者投资失败,家庭财富状况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或者投资成功,他们的财富状况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用投资收益进行在投资,实现资产的不断增长,一旦进入这样的循环,那么生活成本所占据的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看起来,从中产到富人只是一步之遥,因为既然达到了中产家庭的层次,那么拿出一笔钱来做投资都是不难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中产阶级的数量远远小于富人阶级?要知道,中国现在大概有七亿人刚过温饱线,不到六亿人可以算得上中产,而资产上千万的人,只有区区九十六万个。

门槛,其实就在投资结果上。

举个例子,A也是中产家庭,B也是中产家庭,要两个家庭现在都同时拿出50万做投资,咬咬牙都没问题。如果说之前起点都差不多,生活品质、家庭条件基本一样,那么从双方拿出钱来的一刹那,区别就产生了。

比如说,A把钱投资到了股市当中,选择的是汽车板块,因为他觉得汽车市场这两年很火爆,汽车企业销售业绩窜得很快,把钱投进去是一定会涨起来的。但没想到年底遭遇车市寒冬,大家对明年中国车市的情况预期都比较悲观,一进去股票就爆跌了10%,等了一段时间,发现还在跌,都快到20%了,怎么办?赶紧止损吧!于是把钱抽出来,一数,只剩下40万了。10万块钱对中产家庭来说可不是笔小数目,遭遇这次“滑铁卢”,A家庭觉得,算了,还是老老实实做点风险小的理财,继续过自己舒适的小日子好了。

而B家庭同样拿出了五十万,但是他可能没有做股票市场的投资,而是把钱投资到了餐饮行业,做了一个快餐店。因为B家庭里面就有熟悉这一块的人,所以B请他来操办店面的选择、菜品的搭配等等,而B又正好有资源可以拓展写字楼的外卖业务,于是餐厅生意火爆,除开成本,一个月就能给B家庭带来几万块的额外收益,加上他本身的收入,一年也能有个一百多万。到这一步,B的投资行为要不要停止呢?

可能很多人会说,现在已经不错了,月入十万,还不满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