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我们老了花什么
2334900000022

第22章 给你的家庭财富做一个完整的规划(4)

但是B觉得还不够,于是他又再研究新的投资方向——经过调查,他又在刚刚开张的一个高端购物中心里面租了个小的门面,专门做美甲生意。当时做美甲的人还不多,选择这个项目的时候,别人也纷纷表示不看好,觉得这东西太细了,你要做美甲店,不如去做美容店。但是B觉得,服务业一定是未来的主流,而且要做服务业,一定要做细分市场。而且这个美甲店主打高端路线,从美甲人员的技术培训到采用的原料都是一流的,恰好契合了来这个高端购物中心逛街的女性消费者的特点,结果恰恰是这个不起眼的美甲店,每个月盈利居然超过了原来的快餐店。几年过后,A家庭还在原地踏步,B家庭,基本上已经买入了富人阶级的行列。

这两个例子,其实就是发生在我两个客户身上的真实案例。所以把这两件事拿到这里来说,其实就是为了说明一件事——从中产到富人,这两个阶层看起来并不遥远,但你要踏上这一步,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眼光。

我说的“眼光”,不是狭义地说投资眼光,而是说你要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对中国的经济形势去进行判断和预估,我觉得这才是富人和其他阶层最核心的差距。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我又不搞经济研究,只需要知道自己现在能拿出多少钱,要投资什么项目,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后期市场销售怎么开拓这些细节就可以了,宏观经济形式什么的,跟自己关系不大。

有这种想法,你就错了。

打个比方说,你现在有一百万,可以去投资两个方向,一个是做化工建材生意,一个是做旅游服务。两方面的资源是均等的,两个行业你都熟悉,而且都有资深的业内人士来帮你把控方向。你怎么选?

如果看盈利,显然前者见效快,因为你可以利用之前的资源,针对的固定客户,收益很快。但是旅游服务你要开拓线路,要重新制定产品特色,要根据旅游目的地的政策随时调整价格和行程,显然收益会比前者更慢。

这样看来,似乎前者项目更好。但如果你是希望做长期投资,而不是赚一笔就马上改行的话,那么对经济形势的把握就决定了你需要重新对项目进行远期评判。

比如我们研究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他们一开始都是从制造业和基础产业开始的,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经济就会产生转型,比如化工产业和污染较为严重的传统建材、制造业都会往二三级城市甚至国外转移,本土则会注重发展高效节能的服务行业。这个规律是谁促进的——政府!

政府会实施针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进行较为严厉的政策限制,比如通过牌照准入,高税收、缴纳各种费用,强制技改等手段限制其发展;而针对新型服务行业,可能会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完善周边设施规划与配备、优惠税收等措施促进其发展。

而中国最近几年一直都处于经济体制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变革的时期,那么如果是我去做投资,在各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倾向于后者。

但这并不是说,你投资服务业就一定可以赚钱,因为这后面还涉及到对宏观的经济形势和思路的进一步判断——你进入一行以后,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如果你经常出国,可能会有这种感受,国内的飞机和国外飞机最大的区别,不在经济舱,而在头等舱,一些优质航班甚至没有经济舱,全部都是头等舱。宽阔的机舱空间,舒适的座椅,贴心的服务,让人在里面感觉很舒服。而一些国内航班,尤其是支线航班,可能头等舱的位置就六个或者八个,大部分都是经济舱作为,而且位置排得很满,空间狭窄。其目的跟公交车差不多,都是为了尽可能的多装人,提升利润。但是,你敢说后者的利润就一定比前者高么?

显然,后者虽然能够搭载的人数多,但是机票都是很便宜的,比如原价一千五,打折后六七百,利润很薄。而那种都是头等舱的飞机,一张票都要四五千,虽然数量少,但是整体利润比都是经济舱的飞机高出数倍。

这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

航空业其实就是服务行业的一个先锋产业,优质航班的行为,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情——细分市场。我只针对那群需要享受品质生活的人进行服务,我能让他们觉得舒服,他们就不会在乎价格——这种针对高端的市场细分策略,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建立在对社会经济的准确判断之上的。

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那会,大家都没钱,你说要搞细分市场,做高端服务是肯定行不通的。我一顿饭要花一年的工资,就算是满汉全席也卖不动。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有钱人多了。我一顿饭吃掉几千问题不大。坐个飞机,价格是五千还五百,对有钱人来说也没有本质上的却别。那么这个时候,一部分富裕的人一定会更看重服务而忽略价格。比如说一些高端会所,会费昂贵,而且不是有钱就能去的,但是有钱人还是会想方设法弄到会员资格,因为会做提供的服务很好,他们会组织高端人士聚会、帮助他们拓展人脉联络生意,还会组织很私密,很有挑战性的旅行活动等等,这种服务是别人给不了的,那么尽管收费昂贵,但是仍然让富人们趋之若鹜。

飞机也是一样,就像你生活富裕一些了,出门多半不会选择火车,尤其是春运时期的火车。因为服务保证不了,而让你用一点钱去换取更好的服务,这是值得的。那么如果你的层次更高一些,在经济舱和头等舱之前,又可能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而对航空公司来说,我如果针对的都是细分出来的高端人群,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量身定制很多服务。例如商务客户,可以给他提供实时的酒店、会议服务;旅行客户,则可以在他落地之前就帮对方叫好接车服务等等。再加上其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则可以让其觉得这几千块钱是物有所值的。而这些服务的成本是多少呢?可能并不比经济舱的贵多少。

前面我已经提到过,无论是IMB还是惠普这些大的IT公司,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实体制造逐渐弱化,转向服务领域。你以为联想能收购ThinkPad是偶然么?其实这是外国大公司发展的必然结果——实体经济的生产和发展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而无论哪个国家,在政策上都会对这种持续消耗资源的经济模式持不断紧缩的状态,那么怎么办呢?我转向服务吧!服务的更新换代更快,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做最切合对方情况的定制,这是制造业难以望其项背的。最关键的是,我对我的服务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其成本是无比低廉的。而实体制造业要更新换代,设备需要更换、技术要重新培训改进,可能还要涉及到厂房扩建等一系列事情,需要的投资相当巨大。所以对于国际化大公司来说,他们制造类的品牌本身就是不打算要的,能卖给别人再赚一笔,这是绝对利好的一件事。

可以说,未来是服务业领军的时代。而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只能是细分、高端,因为人们越来越有钱,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定制和享受,更快捷化的物流以及更共享的信息,朝这个方向去考虑,远远比看重眼前利益,走高能耗、高成本,低更新率的产业要容易得多。

我前面举的例子当中的B,他就是早些年研究了中国的经济走势,发现有钱人越来越多,而女性在高端细分市场上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所以才决定投资别人都看不上眼的美甲店。

其实不管是做实体投资还是做虚拟投资,你一定要有研究经济局势的意识,而不仅仅只关注微观上的技术操作,才能让你的财富累积起来,从中产上升为有钱人的行列。

可能我这么说,你还是不太明白,那么不妨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中国的五年规划。

这个大家都清楚,每隔五年,我们就会颁布一个五年规划,这相当于在未来几年当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主要的政策、支持和限制,都会在这个规划中看到端倪。

比如说,这个世纪初的时候,中国的电子商务几乎还处于零的阶段,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到了要规范和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那么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4.5万亿。可能你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但是你可以看看周围,现在有几个人不知道淘宝、京东、卓越这些电子商务网站,又有几个人没在网上买过东西。短短数年时间,这个行业发展得如此迅猛,这是跟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关系的。而十二五规划当中,我们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目标就更加明确——交易额从2010年的4.5万亿上升到12万亿;网上购物零售额规模从2010年的5131亿上升到2万亿。如果你关注到这个信息,就能提前做好布局,买到“原始股”。比如十二五规划里面,国家把文化建设放在了一个很重的位置,那么这就是一个新的机会,比如出版、新闻、影视、媒体等行业是不是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我觉得是很有希望的。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除了五年规划,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作为分析和评估的依据?其实很简单,你只要关心经济时局方面的咨询,就一定可以找到适合投资的方向。因为所有经济都不是独立的,一个行业的兴盛,必然会带动另一个行业的崛起。

比如说物流——电子商务的迅速膨胀,必然会带动物流业的迅速发展,那么这就是一个机会。但是这个行业有发展前景,并不意味着进入这个行业的公司都可以获得很好。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起和发展,都会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真空期——少量涌入——高额利润——大量涌入——价格战——行业洗牌——两到三家独大。假设你看好这个行业,那么就应该分析,我要是去做投资,哪一家更可能成为该行业未来的领军企业。如果我自己去做,我有什么优势可以竞争得过别的众多企业,让我的公司成为未来行业数一数二的先锋。

这就需要你在方向判断的基础上,要有更深一步的考虑——我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我的产品是不是能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说,你要做物流,就需要思考客户对物流要求的是什么?快速、安全!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比如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合理的网点分配而不是无度的扩张,人员素质的高标准管理……符合这几点的企业,才可能成为物流行业最终的赢家。

除了这种相互带动所引发的行业膨胀机会意外,还有新技术的产生也可以带动一个行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一直都是市场追捧的热点题材。但是不是只要是新技术行业,而且是新技术行业里面的佼佼者,就一定可以放心去投资呢?

我觉得要分情况。

举个例子,比如最近经常可以从媒体上看到听到的物联网技术。

所谓物联网技术,其实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将电脑和其他的物品进行信息交换的技术。比如说你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家里的电视、洗衣机,可以通过冰箱上的微电脑下载食谱,可以在出差的时候通过笔记本来监视车库里汽车的防盗状态或者车窗是不是关好了等等。

如果从发展方向和消费者需求上来说,物联网的是好项目:它是服务行业和IT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结合服务体系,是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的基础。而且现在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都在全力打造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市场前景广阔,政府支持力度大,而且是消费者实实在在需要的东西,并不是炒作的概念,从这几个角度来看,这个项目很有投资前景。

但事实上我却认为,如果你现在去投资,其实并不合适——这就有些像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技术,当时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未来是一定可以赚大钱的,于是只要有一家网络公司诞生,就马上会有风投进来,但结果呢?烧掉很多钱以后,人们发现互联网似乎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样有“钱景”,于是互联网板块股价暴跌,泡沫磨灭,倒闭掉的网络公司不计其数。

但是你现在回过头去看,其实会发现,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是很美好的,可当时去做投资,为什么就会亏损?

因为太超前了!

的确,一个项目很好,市场前进广阔,这是值得投资的首要条件,但如果这个技术太超前,这其实是很危险的。比如当时的互联网,最大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大家只是在做网络,在试图吸引人气,可问题是人气来了,怎么把它变成利润,谁都不清楚。有些网络聚集了人气以后,开始收费,一下子人气就散掉了。但后来不一样,网络可以做媒体平台获取广告收益,也可以做电子商务平台……利润模式成熟了,一切就不一样了。

所以物联网也是这样,这个项目还不成熟,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跟大部分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一样,还处于概念状态。对于这样的项目,我们不能否定它,但是也别冒进。我建议如果感兴趣,可以静下心来,用两到三年去观察,逢低买进,投资该领域里成熟的公司,这样就会相对稳妥一些,而让自己的投资更稳妥地获得收益,也是从中产迈向富人阶级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