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
2343700000008

第8章 勤与俭(1)

1.指望好运,不如指望勤奋

勤奋是清华人最大的优点,也是清华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学阶段,清华人是勤奋的;在大学阶段,清华人是仍然勤奋的;工作以后,清华人是更加勤奋的。

——童秉枢(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几年前,有书商找我写一本关于李嘉诚如何赚钱的书。按照约定,如果我做的目录样章能达到他的满意,他就会先支付我一部分稿酬。我很快做好了目录样章,该书商大致看了一眼,回复说整体还行,但有一个小标题必须调整。而当时还没学会圆滑的我却坚持不肯调整。最终预期中的稿费泡了汤,这也导致我在有生之年始终牢牢惦记着那个小标题——“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这句话本是李嘉诚的名言——也是李嘉诚的亲身经历:从1958年开始创业,之后20多年时间里,他每天都保持着16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还有比这更能说服读者、更能激励读者的吗?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标题反而连累了我呢?那个书商告诉我:这个标题不是不好,只是太吓人!现代人干8个小时都觉得累,你还让人干16个小时,你想把大家累死啊?虽说大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大多数人不那么想,他们想的是,最好能有一本如何教他们轻轻松松就能把大钱赚到手的秘笈。不迎合读者,再好的书也是赔钱货!听我的,老弟,把它改了,别那么吓人就行……

每次提到这件事,我都不忘讽刺那个书商一回:惟利是图的家伙!但细细想来,这也不能光怪别人惟利是图,如果大家都能正确看待成功、看待赚钱,都肯认同埋头苦干才是一个人唯一的出路,他哪怕只为市场考虑,也不会搞类似的事情。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很多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个把惟利是图的坏人,而是往往出在并不自知的我们自己身上。

比如说我们的主题——赚钱——生活中,一旦有人发了财,尤其是那些我们熟悉的人,那些以往和我们混得并无二致的人发了财,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不是祝福他们,认可他们,承认他们付出了努力,而是或明或暗地骂道:“这小子,祖坟冒青烟,又走狗屎运了!这种事我怎么就碰不上呢?”如果有谁在旁边不识时务地提醒他们一句:“请注意,人家付出了努力。”他们肯定会立即把矛头对准你,轻则笑你不懂潜规则,重则把你骂个狗血喷头,涵养好些的也得问问你:“关你屁事?”

这就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不患寡只患不均,想发财不想受累。如果有人说自己发财是因为受了足够的累,他们绝对不信。所以,为适应广大同胞这种思维方式,真正精明的富人大多行事低调,开嘴闭嘴哭穷,只有那些不谙利益的背后是利刃的傻冒儿青年才会没事找事,到处炫富。为了让那些暂时还没富起来和那些一辈子都不可能富起来的同胞舒服些,那些精明的富人们也往往会在人前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幸运”。

李嘉诚就这么做过。1981年,已成为风云人物的李嘉诚在香港电台电视部拍摄《杰出华人系列——李嘉诚》时,该电台记者问:“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与运气有多大关系?”李嘉诚当时很谦虚地说那是“时势造英雄”。但是事隔17年,当他再次被香港电台采访之际,李嘉诚给出了另一个答案:“那时我说得谦虚,今天我再坦白一点说,我在创业初期,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而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努力挣钱。你必须对你的工作、事业有兴趣,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1986年,李嘉诚又曾经就“成功与幸运”的话题发表过类似的看法:“对于成功,一般中国人都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劳和有计划的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靠勤劳工作、不断奋斗而得到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第三个阶段,当然也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掉。”

的确,人生多少还是有些运气成分的。社会上有些人的运气的确较好,比如那些只买一张彩票就中了头奖的彩民。而有些人的运气就相对较差,买的都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了,也没中过一个三等奖。所以,我们不应彻底地否认“运气”,但也绝不能彻底地依赖“运气”。

我的朋友老罗就是一个现成的案例。据老罗自己交待,他在成为我的同事之前还是西南某省电视台的一个中层小领导,只因迷恋上了“五百万的生意”,前前后后总共输掉100多万不说,还气得老婆跟他离了婚。如今的老罗,生活大不如前,但用他的话说,“五百万的生意天天做,投资两块钱,净赚四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八,这样的生意不做,岂不是傻子?”老罗还屡次在向我借钱时信誓旦旦地保证:你放心,我已经摸清了彩票的规律了,等我中了大奖,加倍,不,十倍,不,百倍千倍万倍还给你……

说实话,我敢借钱给他就没指望他还。我从不指望他能中奖。事实上,我自己每周也会买几注彩票,指望他中奖,还不如指望我自己中奖。我只希望他能像我一样,面对现实,每周花几块钱,买个希望就算了,做好手头的工作才是正事。世界上没有哪个富豪是靠中奖起家的。五百万虽说不少,但对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来说,还太少。

还说李嘉诚吧。一次聚会,一个同行问:“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李嘉诚是华人首富,但比尔·盖茨的书为什么不如李嘉诚的书卖得火?李嘉诚的书为什么这么火?你们说——”

有人说了:因为李嘉诚是中国人,沾了咱中国人口基数大的便宜,人口多,潜在读者也就多,而美国人少,盖茨的潜在读者自然不如李嘉诚的潜在读者多;

又有人说了:李嘉诚不仅会赚钱,而且会做人;

还有人说了:李嘉诚做的生意多,人生经历也更丰富,而比尔·盖茨只做软件,可供作者们挖掘的素材也相对较少,甚至都凑不成一本书,还谈什么火不火的;

大家说来说去,朋友的脑袋也跟着摇来摇去。最后,也许是摇累了,他自报答案:因为李嘉诚的成功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他的成功验证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努力,必有收获;而比尔·盖茨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不可复制!

想成为富人吗?你必须认同我们上面所说的并身体力行之。不要坐等好运降临到你头上,指望好运,不如指望勤奋。更不要说什么命中注定,即使真有命运,它也只对努力的人进行回报。

2.惟有埋头,才能出头

在前进的道路上,坚定方向非常重要。一项伟大的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千千万万能人志士为之坚定不移地奋斗,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要取得成功,也需要认准目标、矢志不渝,不能三心二意、左右摇摆。大量的史实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长性,事业更贵坚持,要真正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必须有长期的积累和坚实的基础。大家要耐得住长期奋斗的寂寞,要经得起困难挫折的磨练。希望大家坚持操守,努力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懈努力,持之以恒,积跬步以致千里,成为祖国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舞台上完善人生、成就事业。

——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两岁时,其父范墉去世,其母范氏贫困无依,只好带着儿子改嫁朱家。因此,少年范仲淹不免受虐待,母亲伤心之余,便把他护送到附近的荆山寺中读书。

史载范仲淹在寺中学习非常刻苦,经常是昼夜不停地苦读,疲乏到极点时,就用凉水浇脸。另一方面,继子的身份也决定了他的求学生活异常拮据,最苦的时候,他每天只能喝一顿稀粥勉强度日。

有一天,寺里忽然来了一位算命先生,范仲淹很有礼貌地问:“您帮我看看,我长大能不能当宰相?”一个小孩儿张嘴就要当宰相,把算命先生吓了一跳,他说:“小小年纪,怎么口气这么大?”范仲淹有点儿不好意思,接着问:“要不这样吧——您再看看,我能不能当个医生?”算命先生觉得纳闷,心说这孩子的愿望怎么差别那么大?于是好奇地问他:“你先告诉我,你为什么要问这两件事情?”

范仲淹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只有良相和良医才能救人啊!”

一个孩子居然念念不忘地想着救人,让算命先生很感动,于是他假装看了半天,然后煞有介事地说:“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后来,为进一步深造,范仲淹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当时著名的书院,可以免费就学,还有名师指教,并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然而这一时期的范仲淹处境也更加拮据:他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菜只有切碎的咸菜。这便是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没有解衣就寝。

公元1014年,以劳民伤财为己任的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引发全城轰动,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书院的师生们也不例外,惟有范仲淹闭门不出,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一位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看吧,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再次埋首书山。只过了一年,他便取得了殿试的资格,直接入宫朝见真宗,从此走上了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者之路。

“将来再见也不晚”,这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务实。如果将来没机会见,现在见一下又有何用?反过来说,如果将来一定会见,又何必急于一时?

人们都说:有志者事竟成。其实哪有那么简单?现实生活中并不缺范仲淹那样的有志者,缺的只是那种把满腔志气化作脚踏实地精神不断努力的人。

成功学中有一个“鸭子戏水”理论:鸭子在水中游泳时,我们从岸上看去,总是一副悠哉游哉的样子,但实际上,鸭子的两只脚每时每刻都没闲着,都在水下划水。虽然它的身体构造非常适合水栖生活,可以毫不费力地浮在水面上,但它想前进的话,就必须依靠鸭掌拨清波带来的反作用力的推动。此外,所谓“鸭子戏水”,也不过是人类的臆想。鸭子哪有时间戏水?鸭子那是在工作。为了吃到小鱼小虾,它必须把脑袋扎进水里,甚至烂泥里,否则鱼儿不可能自己蹦进它的嘴里。

这种精神,正是每一个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埋头苦干的精神。古人说:“惟有埋头,乃能出头。”所谓成功之道,就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走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事业的成功,智慧的积累,丑小鸭变天鹅,普通人变精英,都需要血汗的付出和不断地磨炼。

爱默生说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它不仅仅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其实,又何止年轻人需要一双踏踏实实的脚?各行各业,谁想取得成就,都离不开埋头苦干的精神。

飞人乔丹曾经说过:“我成功了!因为我比任何人都努力。”据说,在公牛队的时候,乔丹练球的时间比任何人都长,除了睡觉,他每天只休息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在练球。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说过:成功是干出来的,伟大是熬出来的!有一次,鲁冠球得了急性黄疸性肝炎,筋疲力尽,去医院看病,自行车都骑不动。医院检查后,说他必须卧床休息,但他把假条一扔,照常工作。什么东西都不想吃,就吃腌菜。当时食堂里有4大缸腌菜,他一个人全吃完了。就这样,拼命干了两个月,一天都不休息,一身一身地出虚汗。后来他想,不这么出汗把毒素排泄掉,听医生的,躺床上休息,自己可能早就死了。所以,鲁冠球说:“只要你尽心、尽责、尽力去做一件事情,当别人一周工作5天,而你365天都不休息,当别人在过年初一,而你还在接着干的时候,你一定能成功。”

再看看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也是如此吗?刚刚建国时,我们除了饥饿、落后和敌人什么都没有,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王进喜等老一辈实干家,凭着惟一的法宝——埋头苦干的精神,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无私奉献、勇于攀登,为祖国搞出了“两弹一星”,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拔乱反正以后,我们开始改革开放,但就在并不遥远的前些年,我们为了购买一架外国飞机、一般外国军舰,可能需要出口几千万、甚至上亿条牛仔裤。

而如今,我们不仅传统制造业方面更上一层楼,成为了世界工厂,我们自己的“辽宁舰”也已驰骋在了辽阔的海洋国土上。虽说现在财富分化的现状不容乐观、不容忽视,但总比建国初全国人民集体饿肚子要好得多。虽说现在遍地都是房奴,但若没有强大的整体经济实力做保障,做房奴也会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你几时听说过索马里等非洲欠发达国家有房奴了?有的只是战乱和海盗。我坚信,只要我们秉持老一辈埋头苦干的精神继续奋斗,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3.财富在路上,不在梦中

如果发现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件事,一本书,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一定要想办法跟他(它)发生关系,否则,他就跟你没关系。

——翟鸿燊(国学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佛教典籍《五灯会元》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公案:

有一天中午,老迈的沩山禅师读着读着佛经就进入了梦乡。不一会儿,弟子仰山前来探视,惊醒了沩山,沩山便对他说:“我刚才做了个梦。你试着为我圆(解释)一下。”

仰山却不理睬师傅,而是转身打来一盆清水,细心地给师傅洗脸。

未几,另一弟子香严进房问候。沩山又说:“我刚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仰山已经为我解释了,你也替我解释一下吧。”

香严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了。”

沩山说:“那么,你给我说说看。”

香严也不说梦,而是转身泡了一碗热茶,递到师父手中。

沩山欣慰地说:“你们俩真不愧是我的弟子!”

有个成语叫“痴人说梦”,仰山和香严看来是深得个中三味:与其浪费时间痴人说梦,不如做点儿实事,比如洗脸、比如倒茶。俗话也说,“晚上床上千般想,早上起来现馒头。”梦想终究只是梦想,梦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梦想再伟大,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精神。

梦想是用来实现的。如果你有梦想,就一定要捍卫它。财富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致富的权利,都有做梦的权利,但所有的权利都伴随着义务。财富源自于梦想,但把钱赚到手,需要勇气,需要尝试,需要行动,需要付出。

有人打过一个比喻:赚钱就像追女朋友一样。一个男人,通常一定是先产生“那个姑娘真漂亮……真想拥有她”的欲望,才会展开下一步行动,引起她的注意,邀请吃个饭、看个电影什么的……如果他只是手托下巴,呆坐窗前,脑袋里满是那位姑娘美丽的容颜、高雅的气质……整日浮想联翩,想入非非,他是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她的爱情的。你不要怕碰钉子,你要勇敢地试试看。你试了,至少有50%的机会;如果不试,想破脑袋也是白想。这里并不是要灌输拜金主义,而是传达一种致富的理念。对致富的强烈愿望,是富裕的基础。把强烈的愿望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则是富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