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与匈奴的祖先有关吗?
《山海经》曾提到匈奴人的来历。「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贞的《索隐》和《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匈奴在尧舜的时代称「山戎」,也称「熏粥」或「荤粥」,夏代称「淳维」,商代称「鬼方」,周代称「猃狁」,秦汉称「匈奴」,居于中国的北方。「山戎」、「猃狁」,即「犬戎」。《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周代的先祖公刘,率领本部落的人居住在豳地,三百多年后,其九世孙大王亶父被「戎狄」攻打,迁到岐下;戎狄包括了犬戎。《吕氏春秋》记载这一事件时,说是「狄人」攻之,据高诱的注,狄人即是猃狁,亦即匈奴,可见「犬戎」即是后来的「匈奴」族的渊源之一。著名民族史专家冯家升在《匈奴民族及其文化》一文中,曾列举匈奴异名三十二种,计有鬼方、鬼戎、魃方、畏夷、隗国、混夷、混戎、玁允、獯鬻、荤粥、荤质等,「犬戎」即其一。
犬戎一族,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活动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作为游牧民族,在商、周时代经常向中原的农耕文明侵袭。周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因此犬戎的活动范围又到达了北方。犬戎做过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攻入丰、镐,杀死了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象征华夏最高权力和地位的「九鼎」宝器也被掠往草原,西周随之而亡,东周代兴。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山海经·海内南经》提到「匈奴」一名说:「匈奴、开题之国、列人之国并在西北。」据清人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一书,此「西北」即是今天中国的西北一带。
《山海经》更多地提到「犬戎」一名,《大荒北经》中说:「有国名曰赖丘。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又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史记·周本纪》张守节的《正义》引用此段话时,「弄明」作「并明」,《史记·匈奴列传》司马贞的《索隐》也是如此,可见匈奴传说是黄帝的后代,而「戎宣王尸」是犬戎所尊崇的神。
《海内北经》记载说:有个国家叫做「犬封国」,一名「犬戎国」,这个国家的人长得都像狗;出产一种花纹相间的马,叫「文马」,像白色绢绸一般的身体,红色的鬃毛,两只眼睛炯炯若黄金,名叫「吉量」,骑着它,人可以长寿千岁。「犬封国」据郭璞注,即狗封之国,意思是犬因立功而受封得国。
据郭璞《玄中记》、干宝《搜神记》、《后汉书·南蛮传》均言:上古高辛氏当国君的时候,有个部落作乱,高辛氏之犬名曰「盘瓠」杀死作乱者,建立大功。高辛氏于是妻以美女,并封其为会稽候,盘瓠与其妻生男则为狗,女则为美人,子孙昌盛,遂有「犬封国」。
其实,这一故事原本起源于西北,然后才向东南流传,因为《伊尹四方令》有云:「正西昆仑狗国。」《淮南子·墬形篇》也说:「狗国在其(建木)东。」
《海内北经》所说犬戎国产的文马,乃是一种名贵的宝马。《绎史》卷十曾引传为姜太公所作的《六韬》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入羑里,大臣们以重金征求天下珍物以贿赂纣王,于是得到犬戎的文马,名曰「鸡斯之乘」。此马驳身朱鬣,目若黄金,正是《海内北经》所说的「吉量」。《史记·周本纪》以及《淮南子·道应篇》都记载了这个故事,可见的确是一种名马;而作为游牧民族,犬戎国也确实很可能出产名马。
由此可见,按照《山海经》的说法,匈奴应是黄帝的后代,他们所尊崇的神是「戎宣王尸」,当时活动区域在西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