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山海经》中的「大人国」、「小人国」
《山海经》中有不少地方都提到大人国和小人国。关于大人国的记载,如《大荒北经》中说:有个大人之国,国民姓厘,吃的是黍。《国语·晋语》中,司空季子说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个姓「僖」,「僖」即「厘」。《国语·鲁语下》说「防风」是汪芒氏的国君,姓「漆」,「漆」亦即「厘」。可见「大人」是黄帝、防风氏的后裔。
大人国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出现的次数不少。如《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削船」即操舟,此「大人」坐着撑船,可见其大。《海内北经》说,有个「大人之市」,在大海之中。《大荒东经》中记载,在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座叫「大言」的山,这是太阳和月亮每天出来的地方,附近有个波谷山,这里有大人之国、大人之市、大人之堂,有一巨大的人蹲在这里,张开两臂。
关于小人国的记载,如《海外南经》说,周饶国在三首国的东部,为人短小,虽然小,仍然是冠带俱全。另一种说法是这个国家不叫周饶国,而叫「焦侥国」。这个焦侥国在《大荒南经》中有记载,说这里的人都很短小,姓几,吃的是上好的五谷。有时又称这种短小的人为「菌人」或「靖人」,如《大荒南经》:「有小人名曰菌人。」《大荒东经》:「有小人国,名靖人。」「周饶」、「焦侥」、「菌人」、「靖人」实际上都是一个意思,都是「侏儒」之音转,意即小人。
大人到底有多大?史书和神话里都有记载。比如《谷梁传》里说,叔孙得臣射死侵略中原的长狄弟兄三人,其尸体有九亩之广,一辆车子才勉强能装下他的脑袋。《汉书·五行志》里记载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十二个大人,高五丈,脚六尺,见于临洮。《史记·秦始皇本纪》徐广的《集解》里说巴郡出大人,长二十五丈六尺。
《列子·汤问篇》里说渤海之东有五座大山,每座山周长三万里,山顶平坦的地方有九千里,山与山之间相隔七万里,山随海涛漂流不止。天帝命令十五只巨鳌仰头戴山,使之固定不动。五座山,每次用五只巨鳌,六万年一交换。此山不可谓不高,此巨鳌也果真巨大无比,然而龙伯国的大人,抬起脚来不几步就走到大山下,一下子就把六只巨鳌钓上来!这个人简直是顶天立地了。
小人到底有多小?《国语·鲁语》中说焦侥国的人,其长三尺。唐代成书的《法苑珠林》引《外国图》,称焦侥之人长一尺六寸。《史记·大苑列传》张守节的《正义》引《括地志》说:「小人国在大秦南,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卫助之,即焦侥国,其人穴居也。」六朝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齐桓公猎得一大鸟,宰开后,从鸟的嗉囊中跳出一个人,三寸三分长,穿着袍子,带剑持刀,瞪着眼睛大骂不止。这个人简直是小巧无比了。
类似大人和小人的记载还有很多,在中外的典籍中都有出现。中国的比如《神异经》、六朝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抱朴子》、任昉的《述异记》和明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等;外国的比如英国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格列佛游记》为例,格列佛航海遇险,漂流到小人国,被小人们看做「巨人」、「人山」,他的手掌可供五、六个小人跳舞,一顿饭可吃掉小人们送来的五十辆车的肉和酒。在小人国,他可以随心搬移各种人和物,就像是摆弄玩具。后来他逃到巨人国,被巨人们当成「矮子」、「怪物」,巨人国的农夫捉住了他,为了赚钱,让格列佛永无停歇地表演。
现在还有专门的「小人国」旅游景点,台湾有桃园县的龙潭小人国,外国有荷兰海牙小人国、瑞士拉冈洛小人国等等,说明人类对这些罕见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