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2407800000045

第45章 神话之谜(15)

《山海经》中的翼蛇与马雅的羽蛇雨神有关系吗?

《山海经》中曾多次出现一种长着羽翼的蛇。《中山经》:「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乌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有蛇一首两身,名曰肥遗,见则其国大旱。」《西山经》:「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这种长着翅膀的龙蛇,在战国时代楚帛画中也有发现。当我们分析这些经文时就会发现,这种长翼的怪蛇出现总是伴随着「大水」或「大旱」。这就提示了我们,此种诡异的精怪是否和后世的「龙王爷」一样,掌管着风雨变幻,能主宰人间的水旱大灾?

不过,「龙王爷」是形象固定的龙君,或住在海中,或在湖、井之中。龙的形象如《尔雅翼》所说:「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在这个比较中,《山海经》中那些长着羽翅的蛇怪,只有「项似蛇」这一条能符合传说中「龙」的形象。

到底翼蛇是不是「龙王爷」的前身与原型呢?这是解答牠们能造成「大旱」与「大水」原因的关键。我们从考古文物中,发现了很多商、周时代似蛇非蛇、似龙非龙的动物艺术主题,但无法确定它们与《山海经》中翼蛇的关系。

前文分析过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曾受到上古中国文化的强力影响。其实只要观看过古代中美洲艺术,特别是马雅文化的作品,往往都会惊服于其中许多造像与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度相似。其中特别典型的,就是那兴云吐雾的龙形象。

古马雅人在《羽蛇》传说中,讲述查尔柯亚脱尔死而复活的故事。阿卡脱尔是羽蛇神盖查尔柯亚脱尔的孪生兄弟,为了拯救垂死的哥哥,火化而去到阴间,羽蛇神于是在次日太阳上升时复活了。这个神话即是用太阳的升降连结羽蛇神。自然会使我们联想到「双龙戏珠」这个主题,其中的「珠」其实就是太阳。既然如此,马雅羽蛇到底是什么神怪,牠们就是龙吗?

马雅古典期的圣城,特奥梯华坎,是祭祀羽蛇的中心。城市大金字塔是与太阳(珠)相交流的圣坛,而离金字塔不远就是几个巨大的天然石灰岩水源,深达二十余公尺。马雅人相信这些「圣井」中就居住着羽蛇。他们称羽蛇为「雨神」、「水神」,显然是与水旱关系十分密切的农业神。牠也是太阳的儿子,死后化作风神。我们知道先秦时代「风」就是「凤」,而与凤对应的就只有龙。

凡古代马雅有作为的首领,多自称为「盖查尔柯亚脱尔」。凤(鸟)羽是他们的装饰,其次是龙,象征权力。而羽蛇的形象,正如《山海经》中那些翼蛇一样是蛇身,背部长羽翅,不过只有一对翼。马雅人凡遇到水旱之灾,都会往圣井里投入各种祭品、动物及人牲,祷告求除灾祸。可见这羽蛇之神的功效,也和中国的「龙王爷」一模一样。

从马雅的例子可以看出,羽蛇其实就是与凤对应的龙。中国上古的龙与蛇往往不分。例如二里头陶器上的「蟠龙」就是蛇,而商周青铜器上的龙又称「虬」,是长了幼角的蛇。《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句践为吴王伐巨木为柱,「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状态龙蛇,文彩生光。」《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则说:「越在东南,故立蛇门……吴在辰,其位龙也,故小城南门上反羽为两鲵鱙以象龙角。」可见龙就是长角的蛇,二者本为同一物。中美洲马雅文明既然受中国文化影响,其羽蛇为龙,亦为王者,所以当然就是马雅的「龙王爷」。因此牠在中国的原型∣∣有翼之蛇,当然也就是司水旱的龙。

中国的龙有三十多种,古代甚且还有「龙生九子」的传说。那些龟龙、滴水之龙等等,也广泛见于马雅石雕之中。长翅的龙其实就是古人说的「应龙」,主司雨旱,而《山海经》中的翼蛇,就是其最古老、原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