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乙射的神是《山海经》中的哪一位?
在古代文献中的商王族及其后裔,有一种很特别的仪式∣∣射天。这种风俗礼制,从未在其它王朝或古族中发现。这个奇怪的传统仪式,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
《史纪·殷本纪》中说商王武乙「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这位国王十分荒诞无聊甚至变态,行为举止类似火烧罗马城的皇帝尼罗。而且他死得也很荒谬,他是在河、渭之间打猎时被天雷轰死的。
而后在商王族后裔的宋国,也有一位类似的国王。《吕氏春秋》记载:「宋王筑为櫱帝,鸱夷血,高悬之,射着甲胄,从下,血坠流地。」几乎就是他祖先的翻版。
商王族有「射天」行为的证据,似乎也可以从考古材料中得到证据。甲骨文中有一个奇字,即一枝射向「天帝」的箭。这说明上面的记载不是传说。但是大家都知道,商朝人特别敬拜鬼神,怎么会对「老天爷」这样不敬呢?我们现代人遇到特别不幸的事也会高呼「老天」,但其实远在商代,人们并不尊崇「天」这个抽象的神。透过对甲骨卜辞的研究,事实证明商人只向山、河之类的自然神以及自己的祖先献祭,当某人遇到不幸时,他也只认为是得罪了祖先的灵魂。因此他们自然不会去崇拜「老天爷」。
那为什么他们会这样仇视「天」呢?原来在河、渭之间被雷击而死的那位国王,其所死之地,在当时是周人的领地。而他死后,他的儿子太丁还把周人的君主季历(即周文王的父亲)给杀了,这些内容可见于《竹书纪年》。可见在武王伐纣之前,商、周矛盾已经很深了,后来商王还把周文王关在羑里。而「老天爷」正是周人所崇拜的天神。翻开周人的《尚书》、《左传》,随处可发现大谈「天命」的文句。而甲骨卜辞中却从不见「天命」这些内容。周人最后灭了商朝,还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后来周人的信仰为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儒学直接承继周公之礼,因此从周代以降,中国人才渐渐开始崇敬起「老天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周人的天神正是商人的敌人与恶神,所以商王才会想射死祂。我们知道,现在中国民间还有一种「交感巫术」:做一个仇人的小模型,用血写出他的八字,再用针去扎,就可以致敌人死命。其实商王的「射天」行为,也是一种差不多性质的「厌胜术」。
既然我们懂了商王射天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和《山海经》有什么关系?我们的结论是:这个被射的天神正是《西山经》中的神「帝江」。经文说: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织歌舞,实为帝江也。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神面目浑沌不清,颜色黄赤如丹火,并且形状如袋囊。《庄子·应帝王》中说,天下有五个「帝」,中间的大神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称浑沌的名字叫「帝鸿」。「帝鸿」,其实与《山海经》中的「帝江」是同一个东西。这个神的浑沌模样,与周人所祭祀的天神是很相似的。
《礼记·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郊特牲》所说陶匏之色及其形状,不正是浑沌无面目的黄囊形状吗?难怪商王要用盛了血的皮囊来代表「天神」。
《史记集解·五帝本纪》引贾逵注「帝鸿,黄帝也」,又根据《左传》记载,说黄帝「亦号帝鸿氏」,这是不是说,这位「老天爷」的原型原来就是轩辕黄帝?七○年代出土的马土堆汉墓中的《黄帝十大经》,其中有称黄帝为「黄宗」者,并描述其为「方四面,傅一心」。意即黄帝没有清晰的面貌,即浑沌无面目之状。看来黄帝果然就是那位奇怪的天神。
周人之所以崇拜黄帝,显然因为周人是黄帝的后裔。黄帝被称为「天鼋」,而《周语·周语下》中有「我姬氏出自天鼋」。因此周人的王也可以被称为「天子」∣∣因为他们是「老天爷」浑沌黄帝的后裔。看来《山海经》中一条短短的经文,就包含了这么多彩多姿的内容,真不可不谓是一部上古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