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2407800000053

第53章 奇兽异物(5)

《山海经》中神桑的原型是什么?

《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一种奇异的神桑:「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这是描述一株巨大的神桑,它在东方,分为「三桑」,并且没有枝叶。这怪诞的神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中记载了一则关于「桑林」的史料。在成汤伐夏桀之后,天下大旱七年,洛水为之竭流。成汤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鬼神,准备自焚求雨。他斋戒之后剪断指甲与头发,穿上白色蓑衣将自己充作人牲。他选择自焚的地点正是桑林。这个事件同样见载于《墨子》与《帝王世纪》、《尚书》中,并且被商代人以歌功咏德的心态编成赞美先王的歌舞《桑林》。在殷商灭亡五个多世纪后,这部歌舞还保存在宋国的宫廷里。《左传·成公十一年》记载,晋悼公在宋国宫中观看了《桑林》之后,吓得「惧而退入于房」。

《帝王世纪》记载桑林中汤的自焚,还提到了「三足鼎」与「三足玄乌」。商王族的始祖,就是上帝化为太阳鸟「三足乌」使女祖简狄受孕而生。商汤在桑林中自焚的选择,肯定与祖先的宗教观念有着某种联系。在商人后裔的宋国,他们的祭社就被称为「桑林」。我们知道「社」就是国家的命脉,所以又称「社稷」。

商的祖先似乎与桑有着特别的联系。《吕氏春秋·孝行览》记载,神灵梦谕伊尹的母亲将会遇到洪水,要她向东逃,但不要回头。她却在逃亡中「东走十里而顾」,所以身体化作一株空桑,伊尹就是在这株空桑树中被找到的。王逸注《楚辞·天问》也提到了这个故事。「空」字让我们联想到《山海经》中说的「三桑无枝」。

此外,商汤与桑林也有一种奇异的联系。我们知道《山海经》中说东方是汤谷,上面有「扶桑」,而羲和正在汤谷中给十个太阳洗澡。汤谷又称「咸池」,而成汤也是「咸」,《尚书》中有「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这构成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对应关系。神话学家丁山在《商周史料考证》中提出:「空桑,即是日月所出的扶桑,是一株神树。伊尹生空桑,实与成汤为上甲子孙的神话一致,也是日神之子。」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桑」肯定就是商王族祖先的某种化身,它既与作为「三足乌」的上帝始祖有关,也与其它先王有关。此外,「商」字与「桑」字的读音近似,而商后裔「宋」的古音也与之一致,这也暗示了我们这三个字背后,有一种字源上的联系与共同起源。

正因为桑就是祖先鬼神的象征,而且商王的灵魂也在「扶桑」之上(商王就是十个天干组合成的太阳神王,也是十日),因此桑林当然就是与上帝祖神最接近的地方了。国王要向祖先上帝乞求降下甘雨,那就必须使灵魂上升到鬼神所居的地方,因此就必须到桑林中自焚,才能使灵魂进入「扶桑」。

商汤在甲骨文中写作,也就是「庚」,即十个太阳编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第七个太阳神。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位现世的神王是多么虔诚地进入桑林自焚,让灵魂顺着没有枝叶且高不可攀的巨大神树,进入祖神的世界。这个可怕的自焚仪式,在周人的后裔晋人看来,简直就是野蛮而恐怖的迷狂行为,因此晋悼公才会观《桑林》表演而深受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