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2407800000055

第55章 奇兽异物(7)

「众帝之台」是什么样的建筑?

「台」是一种我们十分熟悉的古代建筑,它往往与天象观测、王权、祭祀等功能有关。《礼记》中这样记载祭法:「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是故以四簋黍见其修于庙中也。」这些相关的祭祀中心有「泰坛」、「泰折」、「泰招」、「坎坛」、「封禅」等名称。在古代中国,墠坛、圜丘、庙宇都修筑在高台之上,它们是祭祀、礼仪与国家的象征。

我们在《山海经》中能发现大量与「台」有关的记载,如帝俊台、共工之台、轩辕台、帝誉台、帝光台、帝丹朱台、帝舜台、相柳台等等。这些「台」都与上古神话中的「帝」有关,因此又统称为「众帝之台」。

从考古来看,上古时代的那些古城堡中,宫室、祖庙、神社都必须建筑在一定高度的土台之上。距今六千年的湖南澧县古城址「彭头山」遗址的中心,便是一个高出地面一公尺的高台建筑,显出与众不同的规格。而河南卢氏县祁村湾仰韶城址中,有一个白灰基址高出地面的大建筑,应该就是祭祀的中心。

这种修筑在政治群落中心、筑台高出其它建筑的现象,广泛分布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各处古遗址之中,如湖北荆门马家院古城、西山古城遗、河南平粮台古城址、王城岗遗址等等。

这种远古文化现象应当怎样理解呢?这还得从其它文化来参考判断。在北美洲易洛魁部落的村社中心,往往用最好的木料建起一栋最大的房子,并且房子的基础是高出地面的台丘。这种「大房子」是节庆日供祭祀、表演的中心,而平时则是部落议事或军事大会举行的地方。首领与副首领(大战士)也能住在里面。此外,许多未成年的少年男女也住在大房子,他们的粮食亦储存于其中。

这种类似的例子也能在中国的独龙族和景坡族等文化中找到。其实这种「大房子」正是古代中国「庙堂」、「明堂」、「朝廷」的最初原型。随着文明的演进,这种修建在台坛之上的神圣「大房子」,其原有的公共性会愈来愈少,而它与国家王者之间的象征联系则愈来愈多。《山海经》中的「帝」,虽然在原义上是古宗教信仰中最大的神灵,但是古人认为国王就是现世之神,因此国王与帝是不分的。用「帝」对应这些「台」,正好宣示他们的神权统治是多么的伟大。

《山海经》中还多次提到一种小丘。如昆仑丘、轩辕丘、嗟丘、陶唐之丘、神民之丘、仓梧之丘,以及帝丘、顿丘、宛丘等。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围墙的邑堡或土城。甲骨文中有「宅丘」的记载,说明小丘的确是一种居住的处所。

北美有一种叫「筑丘人」的印第安人,他们把首领的墓修得像小丘一样。这就说明小山丘与首领、国君之间有关。马雅、阿兹特克的石头金字塔也修得像小丘一样,这建筑最上面的房子,已不再是公共的「大房子」,而是供祭司举行祭祀或秘密活动的圣所;这一点与中国的宗庙建筑功能一样。而且从外观上,中国的坛、墠等建筑也与之十分相似。除了观星象之台外,我们回想紫禁城中的布政之宫与天坛、地坛等建筑,从基本结构上讲都是一致的,或为纯粹的高台墠坛,或为台上建宫庙神屋。

如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从「小丘」到「大房子」,再到马雅金字塔与中国宫庙这之间的演进关系。首先小山丘就与首领、祭祀有关,然后「大房子」必须建在模仿小丘的土台上,随着「大房子」演化成宫庙、墠台,房子所在的坛与台便不仅仅是最初「丘」的原始含义了。

不筑台不足以显示宗教的圣礼,也不足以显示王者的威严。《山海经》中的「众帝之台」,就透露出这种既为神、又为国王的「帝」,与「台」这种神性建筑之间的深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