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2407800000057

第57章 奇兽异物(9)

《山海经》中有哪些奇特的药物?

《山海经》中提到不少奇特的药物。

从药物的形状看,如《北山经》中的「虎蛟」,鱼身蛇尾,叫起来声音像鸳鸯,可以治疗痔疮。《西山经》中的「橐」鸟,长着人的面孔,却只有一只脚。牠的习性也很怪,夏天蛰伏,冬天才活动,这种鸟可以让人不怕打雷。而名叫「冉遗」的一种可以治病的鱼,有鱼的身体、蛇的头,还长着六只脚,眼睛像马的耳朵。《北山经》中的「何罗鱼」,可以治疗痈病,它有一个头,却有十个身子,叫起来像狗吠。《山海经》里到处可见这类奇形怪状的药用动物、植物。

如从药物的效用看,有不少药物具有补益抗老的作用。如《西山经》的「中曲之山」上长有「櫰木」,「食之多力」;《中山经》中的「历儿之山」上多「木」,「服之不忘」;《中山经》中的「大騩之山」出产一种草,「服之不夭」;《南山经》中的「招摇之山」上有兽,名曰「狌狌」,「食之善走」。这里所说的「多力」、「不忘」、「善走」、「不夭」,就是使人增强脑力,强壮身体,延年益寿,都是健身的药物。

美容的药物如《中山经》的「青要之山」上出产「荀草」,这种草「服之美人色」;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西山经》的「钱来之山」上有种动物叫「羬羊」,「其脂可以已腊」,即能令皮肤细嫩而不生皱纹。

治病的药物更多,如治疗腹痛、呕吐、狐臭、忧郁症等。以治疗不孕症为例,《西山经》的崇吾之山上有一种草,圆叶、白萼、红花,黑色的纹理,果实就像枳子,「食之宜子孙」。《中山经》的青要之山上,有种叫做「鴢」的鸟,青身、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其例甚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从药物的来历看,有的纯粹出于神话,如《中山经》记载:「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此「瑶草」即是神话中炎帝的女儿瑶姬所化。据《文选》注释《别赋》时引用的宋玉《高唐赋》中,瑶姬说:「我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可见「瑶草」此药的由来是出于神话。而这种药服了之后,可以让人爱慕自己,从此一功效看,也明显带有神话色彩。

也有些药物是出于想象,如《南山经》记载的亶爰之山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妒」是一种心理现象,靠药物显然是无法医治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服了之后不怕雷声的「嘉荣」之草和飞鱼。又如《东山经》中有可以预防「屁」病的「茈鱼」,这种鱼长得像鲋鱼,但身上很香,而且一首十身。这种怪鱼,显然出于想象虚构。《东山经》中还有治疗疠病的「肺鱼」,四目六足,口中吐珠,肉味酸甜;《北山经》中有一种治疗忧郁症的修鱼,其状如鸡,身上有红色的毛,三条尾巴,六只脚,四个头,叫起来像鸟;《西山经》中有吃了就可以入水不被淹死的「沙棠」之草;凡此种种当然都是想象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