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类已经步入文明时代,但是我们身边的昆虫却依旧处于弱肉强食的“原始社会”。任凭手段再卑劣,搏杀再残忍,能笑到最后的就是王者。战争狂红蚂蚁、水中的邪恶杀手龙虱、会使暗器的斑蝥等昆虫,都是笑到最后的王者,堪称昆虫界的夺命杀手,如若与之正面交锋,非死即伤。
红蚂蚁
战争狂徒
科目膜翅目蚁科
食性植食性
分布世界性
特点捕食性天敌战斗力强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有踩死蚂蚁的经历,蚂蚁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昆虫之一。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眼里,它们都是极其渺小的,可它们却是昆虫世界里的好战分子,红蚂蚁更是被称为战争狂。
红蚂蚁体色呈橙红至暗红色,腹部、触角柄节、各足腿节褐色。
腹部椭圆形,光滑,外露四节。头部近似四方形,头顶及两侧具纵条纹,其间有短横纹。复眼小,卵圆形,黑色,位于头侧的中部,无单眼。触角十二节,上面生着密毛,棒节三节,有触角沟。
红蚂蚁是蚂蚁中非常不勤劳的一类,它们所赖以生存的一切都要靠别人来替它们完成,它们不会寻找食物,甚至不会养儿育女。为了达到目的,它们就去抢其他种类蚂蚁的蛹,并运到自己的窝里。抢来的蛹蜕皮后,就成为了家中积极干活的“佣人”。这样,它们就练就了一番非常厉害的打架本领。
红蚂蚁在打架的时候非常英勇,即使对方是一只比它大得多的黑蚂蚁,它也毫不畏惧。只要一交手,它们就不肯放松,挣扎着,角斗着,在地上不停地打滚。红蚂蚁战斗时毫不示弱,时常还是两个红的对付一个黑的,最后,一场单打独斗就会演变成两个蚁民族之间的战争。虽然听不到任何厮杀打喊的声音,但是双方确实是在做殊死之战。
红蚂蚁虽然比黑蚂蚁小得多,但是它们会像老虎钳一样地咬住敌人的脑门不放;一边翻滚着,一边毫不放松地咬住了对方的触须的根。当然,强壮的黑蚂蚁也不是好欺负的,它们把红蚂蚁甩来甩去,致使红蚂蚁的身体遍体鳞伤,残缺不全。
它们双方打得坚决而酣畅淋漓,持续几个小时之久,双方都一点也不愿撤退,似乎不分出个胜负就誓不罢休。不一会儿,地上便躺满了黑的和红的蚂蚁,有的一命呜呼,有的半死不活。这看起来似乎是一场不平等的战争,因为黑蚂蚁比红蚂蚁将近大一倍。但事实上这却是一场掠夺战,发起者是看起来不占优势的红蚂蚁。而经过一场惨烈的厮杀后,胜利者往往是红蚂蚁,幸免于难的红蚂蚁会带着战利品兴冲冲地赶回家中。
像这样的战争,每到六七月份,红蚂蚁就会浩浩荡荡地发动好多场。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唯一确定的是获得战利品。所以说它们是一群战争狂,对战争情有独钟。它们虽然每次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依然乐此不疲。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红蚂蚁的战斗能力不输于任何一支优秀的军队,它们对战争毫无畏惧,不管有多么危险,它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出征,毫不退缩地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胜利。
蚂蚁与天气据说气象部门根据不同蚂蚁的活动情况,把天气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用来预测未来几天内的天气情况。晴天型:小黑蚂蚁外出觅食,巢门不封口,预示24小时之内天气良好。阴天型:即四至六月份,各种蚂蚁下午五点仍然不回巢,黄蚂蚁含土筑坝,围着巢门口,估计四五天后有连续四天以上阴雨。冷空气型:出现大黑蚂蚁筑坝、迁居、封巢等现象,小黑蚂蚁连续四天筑坝,预示未来将有一次冷空气来袭。干旱型:大黑蚂蚁从树上搬迁到阴湿地方,并将未孵化的卵一起搬走,预示未来有较长时间干旱。当然,为了更准确地预知天气,还需要参考当地的气象资讯。
锹甲
装甲士兵
科目鞘翅目锹甲科
食性植食性
分布世界性
特点为了争夺雌性雄性间用巨大的上颚搏斗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上了昆虫,因为昆虫来自于自然,它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更直接更多彩的世界。在这个奇妙的大本营里,有一种昆虫特别走红,它不仅具有明星般的风采,更有一流的打斗本领,它就是酷酷的锹甲。
锹甲是昆虫大家族中甲虫类的成员,因触角端部3~6节向一侧延伸而被归入鳃角类,又因牙齿发达呈鹿角状而区别于其他各科。所以,它是鳃角类甲虫中一个独特的类群。锹甲一般都特别大,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背腹扁圆相当。体色多棕褐、黑褐或黑色,或有棕红、黄褐色等色斑,有些种类有金属光泽,体表通常光滑无毛。雄性比雌性大,并有极度扩大的上颚,上面有显着的齿列,像一对大钳子。复眼通常不大,有时刺突延至眼的后缘,把眼分为上下两部分。触角肘状10节,鳃片部3~6节,多数为3~4节,呈梳状。
锹甲的好斗本性在昆虫中是出了名的。它的每一场战斗都离不开它的独门武器——强大的上颚。傍晚时分,它会站在石头或是圆木上,高举着两只坚硬的“大角”,摆出一副吓人的姿势,以防范敌人,保卫自己的领地。如果对方不识趣的话,它们就像摔跤手一样,和对方厮打起来,抓住对方的腹部,将其举起并摔到地上。这吓人的上颚除了是作战的武器外,还在求偶过程中承担重要的工作。雄性锹甲经常会为了扞卫它们的交配权力而进行角斗,而且上颚的形状正好嵌合对手的前胸背板边缘,从而可以把对手抛翻在地。因为它们上颚的肌肉很脆弱,不能狠命撕咬对方,所以这样的打斗并不会致死。如果失败者仰天摔倒的话,那就很难翻过身来,只好无奈地任凭蚂蚁摆布了,而且也很容易成为鸟类等天敌的美餐。雌性的颚要小得多,但它也会狠狠地咬比它大的敌人。
锹甲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生命周期里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的四个形态。雌性锹甲会把卵产在烂木上,幼虫以木头为食,三年后变成蛹,然后再变成成虫。即将羽化的蛹会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外皮褶皱;头部、前胸、三对足相对发育成熟且有一定的硬度,颜色接近成虫;腹部末端会持续流出黄褐色液体。羽化开始时,蛹的六足首先开始活动,努力把躺着的身体翻起来。这是锹甲羽化的一个比较关键的时刻,如果无法翻身,很有可能会导致羽化失败。
在经过一轮摇摇晃晃的过程后,它用中足支撑身体,最终站稳。然后,腹部开始有规律收缩和伸展,外皮一点点往后蜕,最后前胸背板处的外皮破裂。这是羽化时另一个关键时刻,假如蛹在羽化前长期处于过于干燥的环境,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就会导致外皮太硬或外皮与成虫体壁粘得太紧而无法被撑破和分离,羽化就会失败。最后,鞘翅出来了,成虫完全蜕变出来。
如今,锹甲成为很多人饲养的宠物,接触它的人都会感叹居然会有如此奇特的甲虫与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而且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教你养锹甲
锹甲的成虫是非常好照顾的,公的锹甲角很长,和锹甲玩的时候,要小心它的大角。锹甲怕热,最适宜温度是20~30℃;食物方面可以选择适合的果冻,或是糖分高、水分少的水果,切记不要喂它西瓜;锹甲不论公母都有强壮的大颚,容器方面最好是采用高度高于锹甲体长两倍的坚固容器,不在家的时候要记得把盒子盖好,以免有些狂暴的个体破坏容器逃逸;两只公的锹甲不能养在一起,它们会打架;要定期盒子里喷点水,给它降温。
龙虱
水中杀手
科目鞘翅目龙虱科
食性肉食性
分布世界性
特点能在鞘翅的下面携带空气
在昆虫王国里有一位潜水高手,它虽然并不像鱼一样用腮进行呼吸,但却能用独特的憋气技巧,长时间潜入很深的水底。它就是龙虱。
龙虱,全世界已知约有四千种,我国约两百种。它们大小不一,身体扁平光滑,呈长卵流线形;体背腹面拱起,头部缩入前胸内;下颚须短,具有咀嚼式口气;有一双圆球形的复眼,两对非常光滑的翅膀;后足长有毛,用来游泳。
我们知道人类在水下作业或深海考察时需要携带氧气和一套设备,才能维持比较长时间的水下工作。那么龙虱靠什么做到长时间在水中生活的呢?原来在龙虱鞘翅下面有一个贮气囊,这个贮气囊有着“物理鳃”的功能,并在它上下游动时起定位作用。龙虱停在水面时,前翅轻轻抖动,把体内带有二氧化碳的废气排出,然后利用气囊的收缩压力,吸收新鲜空气。龙虱依靠贮存的新鲜空气,潜入水中生活。当气囊中氧气用完时,再游出水面,重新排出废气,吸进新鲜空气。
有了贮气囊这个好帮手,龙虱就可以在很厚的冰下长期“冬眠”,而不会因为缺氧窒息而死。冬天结束后,冰层开始融化,它们便结束冰下越冬潜伏生活,又在水中畅游了。当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时,尾巴上经常会挂着一个大气泡,以便在换气时排出过多的空气,像鱼在吐泡一样,非常可爱。
龙虱这么长久地生活在水中,靠什么生活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它的另一个名字——“水中杀手”了。别看它们在水中游动的模样很可爱,实际上它们却是非常凶残的肉食者。龙虱的一生其实是一段充满了血腥味的历程。
当龙虱游水的时候,流线形躯体使它像一艘快艇一样迅速;两对中后足上长着排列整齐的又长又扁的毛,活像一只四桨的小游船。它们动作灵活,非常善于捕捉鱼类。当它用大颚扎住鱼类后,就算鱼类再怎么摆动,也不能把它从身体上甩下来。接着它就会从食道里吐出一种特殊的液体,注入鱼体内,使其中毒麻痹。然后,再吐出一种具有强烈消化能力的液体,把鱼类液化成肉汁后吸入食道。有时几个龙虱同时追逐一条鱼,最后将鱼制服而死,它们便获得了一顿美餐。
龙虱是渔业的害虫,除捕食鱼类之外,还捕食水中其他小动物,而且它们释放的特殊物质除毒害鱼类和其他水生脊椎动物外,还危害稻苗。
龙虱助推科技
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物理学家格伦-麦克海尔认为,龙虱的防淹功能和钉床效果有些类似。当钉床上只有一根钉子时,人躺上去后,皮肤会很容易被刺穿;如果钉床上布满了钉子,则可以分担表面压力,皮肤就没那么容易被刺穿。同理,有大量的茸毛在外面阻拦,龙虱周围的水就不容易进入体内,而氧气可以进入,同时二氧化碳可以排出。麦克海尔等人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合成材料中,研制出一种人造腮部,以防止人类的淹亡。
虎甲虫
拦路暴君
科目鞘翅目虎甲科
食性肉食性
分布世界性
特点奔跑速度快
一般来说,再厉害的昆虫见了人也都会尽量躲避,就算人们特意去寻找,都很难发现它们的身影。可是,有一种昆虫却胆量过人,见到人们不但不会躲躲藏藏,还会主动出击。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向前短距离飞行,挡在人们前面,像是要拦路抢劫一般,它就是人们常说的拦路虎——虎甲虫。
虎甲虫在全世界大约有两千种,中国有一百多种。体形中等,一般有鲜艳的颜色和斑斓的色斑,常具有金属光泽。头较大,复眼突出,前口式,有左右交叉的巨大上颚。有十一节丝状触角,长长的鞘翅覆盖着整个腹部。有三对细长的胸足,行动敏捷而灵活。雌虫腹部六节;雄虫腹部七节,前足第1~3跗节有毛。
虎甲虫非常霸道凶残,沙地中的虎甲虫是一种令其他小昆虫闻风丧胆的肉食性昆虫。它们天不怕,地不怕,喜欢在大白天四处活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招摇过市。虎甲虫的大颚很长,而且非常锐利、有力,就像是老虎的獠牙,用来撕咬猎物。同时,它还是陆地上奔跑最快的生物。按体长比例计算,每秒钟可以移动体长的一百七十多倍;如果将虎甲虫放大到与人类身高相等的长度,它的奔跑速度是一级方程式赛车车速的两倍多。由于复眼结构限制和大脑处理能力不足,它在极速奔跑追捕猎物时,常常会瞬间失明。于是,它不得不停下来重新定位猎物,然后继续追杀。虎甲虫不仅在地面上急速奔跑,飞行时也非常迅速。当受到惊扰时,它能跃到空中飞行约二十米。有了以上这些优势,再加上有发达的口器和虎牙,很少有猎物能逃脱它们的“虎口”,捕捉猎取对它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它们吃起东西来狼吞虎咽,因此得名虎甲虫。
虎甲虫不是在长大以后才变得这么凶猛残忍的,幼虫时候的它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平时躲在地下洞穴里生活,饿了的时候就爬到洞口;当不知情的小虫爬过时,它们会突然袭击,用像镰刀一样的下颚口器来捕捉对方。它的腹部有一对足钩,如果不幸被它捉住的话,不管怎么挣扎,都摆脱不了被拖进洞里吃掉的命运。这种“守株待兔”的捕食方法,虽然轻松,但是如果没有小虫经过的话,它就难免要挨饿了。不过,它们还有另外一招——引诱。它会轻轻摆动露在洞口的上颚和触角,看起来就像是小草在摆动一样,吸引一些小动物上当受骗。然而,这种办法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有时没引来猎物,却把天敌引来了,这时它就要启动它的第三套方案了——自卫。当它遇到敌害袭击的时候,就会靠弯曲的身体迅速蠕动和身上滑溜溜的长毛,迅速躲进洞里。如果不幸被敌害拖住了外露的上颚,它就利用腹背的钩子,牢固地钩着洞壁,让对方难以将它拉出来。
虎甲虫虽然性情凶猛,可长相却很讨人喜爱,特别是它们身上的美丽斑纹,让它们看起来五彩缤纷。所以,除了喜欢拦路外,长得漂亮也是它们的一大显着特点。
钓骆驼虫
虎甲虫幼虫的头很大,胸部驼起,腹部弯曲,外形像骆驼,所以又被称为“骆驼虫”。根据它自卫的特点,可以在野外的草地上玩钓鱼的游戏,钓出洞穴里的骆驼虫。先找到它们的小洞,然后用一根细草轻轻地插入小洞里,观察草秆的动静。当草秆轻轻摆动时,立刻向上一提,弯腰驼背的骆驼虫就会被钓出来了。一跟小草为什么就能轻易地把聪明的骆驼虫钓出来了呢?原来,草秆插进洞穴后,骆驼虫受到了攻击就会立刻进行自卫,用一对上颚咬住草秆,这时只要你快速将草秆拔出来,它也就被拉出来了。
螳螂
神刀教徒
科目螳螂目螳螂科
食性肉食性
分布世界性(极地除外)
特点头部灵活能看到自己身后的东西
有一种昆虫,虽然没有蝉一样的好嗓音,却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螳螂。即使有人没有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也肯定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在昆虫中,它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角色,有人说它是恶魔,也有人说它是天使。
螳螂也称刀螂,种类繁多,全世界有一千多种。身体细长,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它有一双大而明亮的复眼,触角细长,头呈三角形而且活动自如,可以向各个方向凝视,可谓是眼观六路。它具有咀嚼式口器和强劲的上颚,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中、后足适于步行。其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雌性的食欲、食量和捕捉能力都大于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