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2448100000014

第14章 成语 俗语(2)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搏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有一年,山里出现了一之老虎,经常伤害行人,几个猎人一起去打虎,老虎被他们追到深山里,背靠着一处山势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瞪圆了眼睛怒吼,没有人敢上去和他搏斗。正好这个时候,冯妇坐车路过此处,猎手们见了他,赶紧前去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车后,就和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老虎终于倒下了,猎手们对冯妇很感激,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分道扬镳

分道扬镳出自《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意思是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自做各自的事情。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位名叫元齐的人,非常有才能,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皇帝对他非常敬重,封他为河间公。元齐的儿子元志也很有才华,但非常骄傲,孝文帝非常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不久,孝文帝要将国都从山西搬迁到洛阳,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有些达官贵族也不放在眼里。

元志在一次外出游玩时,遇见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驰而来。元志官职比李彪小,照理应该给李彪让路,可是元志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李彪看他目中无人,非常恼怒,当众责问他:“我的官职比你大很多,你凭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冷哼一声:“我是洛阳地方官,在我眼中,你不过是洛阳一个住户,又有谁听说过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事呢·”于是,他们两个谁都不让,争吵起来,后来到孝文帝那里去评理。他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争执不下,孝文帝也不能训斥其中的任何一个,就笑着说:“洛阳是我的京城,你们说得也都有道理,其实我认为你们根本没有必要争吵,各走各的,分开走,不就可以了吗·”

奋不顾身

奋不顾身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的安危。

汉武帝时期有一位有名的大将名叫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汉武帝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可是,在和匈奴的战斗中,寡不敌众,李陵无奈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听说后,非常生气,认为李陵辜负了自己的信任,朝中的大臣也都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朝廷中只有太史公司马迁替李陵说话,他说:“我和李陵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可是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对士兵也很关爱,经常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危难。这次李陵率军不到五千,却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情有可原。而且我坚信,李陵这次投降,绝非贪生怕死,一定是他想等待时机,再来报效国家。

司马迁说得并非没有道理,可是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狡辩,是非不分,就将他关进了监狱,并施行“腐刑”。后来,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听说后非常痛心,就在匈奴国娶妻成家,再也没有回归故土,也没有能够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用来比喻美妙的音乐,也比喻知己或者知音。

春秋时期,有位名叫俞伯牙的著名琴师,精通音律,琴艺高超,能把大自然的美妙、内心的忧愁和喜悦融进琴声里,琴技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一天夜晚,俞伯牙在清风明月下乘船游览,面对美丽的夜色,他思绪万千,于是又抚琴,悦耳的琴声划破夜空,让人陶醉。忽然,岸上传来喝彩声。伯牙闻声望去,只见一樵夫在岸边,他料想此人定是知音,立刻请樵夫上船,并且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当伯牙弹奏赞美高山的曲调时,樵夫说道:“真妙!雄伟而又庄重,就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澎湃汹涌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妙!就像看见了滚滚的流水,宽广浩瀚的大海一样!”伯牙激动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这位名叫钟子期的樵夫后来成了伯牙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之间的友谊也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出自《路史》,用来比喻礼物虽然很轻但是情谊深重。

从前,有一个官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白天鹅,觉得很珍贵,就派了一位名叫缅伯高的人拿去献给皇帝。缅伯高抱着白天鹅,一路很辛苦,来到鄱阳湖边的时候,心想给天鹅洗个澡,干干净净该有多好,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放入水中,可是,一不留神,天鹅扑腾着翅膀飞走了,之掉下来一根鹅毛。缅伯高没有办法捉回天鹅,只好拿着鹅毛面见皇帝。

缅伯高害怕皇帝处罚自己,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意是:“我来向您朝贡,经过了万水千山,可到了潘阳湖时天鹅飞走了;我悲痛欲绝,今天上复天子,请您饶了缅伯高。再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皇帝听后,饶了缅伯高,没有对他进行处罚。

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意在告诉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存在的、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发愁。

从前,杞国有个胆子特别小的人,而且还有点神经质,脑袋里经常想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听的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一天,晚饭过后,他手拿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忽然他望着头顶的天,口中还自言自语:“如果有一天,天塌下来,该怎么办呢·我们无路可逃,将被活活压死,岂不是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每天都在为这个问题发愁,朋友看到他神思恍惚、精神萎靡,人也日渐消瘦,都很替他担心,只是不知道说明原因。后来,当他把原因告知大家后,朋友都劝他说:“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又怎么会塌下来呢·就算天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朋友们不论怎么好言相劝,都无济于事,他始终都听不进去,并且还是被这个没必要的问题困扰,整日担忧。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出自《汉书·王尊传》,意思是明知法律禁止,还亲身去做犯法的事情。

西汉时期,高阳有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名叫王尊。王尊自幼丧父,他的伯父抚养他长大,伯父家贫,王尊每天都要去野外放羊,放羊的时候总是带着书阅读。渐渐地,书中提到的秉公执法的官吏让王尊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这样的人物。

王尊十三岁的时候,就央求伯父,为他在郡的监狱里谋一份差使,伯父听了他的话后非常惊讶,他说:“孩子,你还那么小,又不懂刑律,怎么去监狱做事呢·”王尊却一本正经地说:“我已经从书中学到很多,以后再和狱长多学学,不就可以了吗·”伯父被王尊缠得没有办法,就只好备了礼品托人找狱长说情。狱长就把王尊当听差在身旁使唤。在王尊当听差的几年里,经常接触到刑狱方面的事务,进步非常快。

王尊在一次随狱长去太守府办事的时候,被太守看中,把他留在府中做文书。过了几年,王尊辞去了职务,攻读儒家经典,后来又被任用。在任用其间,他执法严正,逐步提升,当上了县令,后来又升任安定郡太守。当时安定郡官场非常混乱,一些官员利用权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横行乡里。王尊一上任,立即整顿吏治,并贴出告示,责令属县所有官吏忠于职守,以身作则,为下属作出榜样。法律无情,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法律。郡里有个官员心狠手辣,搜刮大量民脂民膏,民愤极大,告示贴出后不见改悔,于是王尊把他捉拿归案。这贪官入狱后,没几天就生病身亡。接着,王尊又惩办了一批罪行严重而又没有悔改的豪强。这样一来,安定郡开始太平起来。

如鱼得水

如鱼得水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意思是说就如同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者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刘备为了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到处搜罗人才,听说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后,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在第三次见到诸葛亮时,刘备说明了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拜诸葛亮为军师。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竭尽全力地辅佐刘备,刘备也对诸葛亮非常信任,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大将的不满,他们在刘备面前不时地表现出不满,刘备在此情况下,作了耐心的解释,并且反复说明诸葛亮的才识和胆略,对自己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的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司空见惯

司空见惯出自唐朝刘禹锡的一首诗,意思是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唐朝诗人刘禹锡,中了进士后,在京都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到苏州做刺史。在苏州在任期间,当地有一个名叫李绅的人,曾任过司空的官职,他仰慕刘禹锡已久,邀请他一起饮酒,并请了几名歌妓在席上作陪。酒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的攻击而陷于孤立无援又窘迫的境地。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倒也安宁。后来,刘邦的部下张良和陈平规劝他,让刘邦趁这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刘邦就和韩信等会和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的项羽部队。他布置了层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而这时候,项羽手下士兵已经很少,粮食也已经没有了。项羽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着唱着,眼泪不觉流了下来,一旁的人也觉得非常难过,。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边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了乌江畔,一代西楚霸王自刎而死。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海之内皆兄弟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说天下所有人都像兄弟一样。

孔子有很多弟子,其中有一名叫司马牛的。一次,司马牛向孔子请教怎样做才算是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司马牛想来想去,不解其意,就问道:“老师,难道不忧愁,不害怕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内心毫无愧疚,也就没有什么可忧愁、害怕的了。”司马牛拜别了孔子,看见他的师兄子夏。他闷闷不乐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子夏听了安慰他说:“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的时候态度谦恭又有礼节,那么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普天之下到处都是你的兄弟啊!”

天经地义

天经地义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商讨如何使得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都觉得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周王室的王位之争也跟着结束了。

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者他人。曹操率领军队讨伐张绣时,正值炎夏,骄阳似火,军队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行军速度也慢了下来,体弱的士兵都晕倒在路边。

曹操眼看行军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下着急。可是,眼下大队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如何能加快速度呢·就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头说:“泉水在山谷另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曹操想了想,时间来不及,就让向导不要把这个情况透露出去,自己脑筋一转,想了个办法。他骑马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有又大又好吃的梅子,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听了,方佛梅子已经吃到了嘴里,个个士气大振,行军速度加快了很多。

羽毛未丰

羽毛未丰出自《战国策·秦策—》,比喻势力还很小,或者常识、阅历尚浅。

战国时期,洛阳有位名叫苏秦的人,年青的时候曾经在智者鬼谷子那里学习辩术谋略。学习结束后,他周游列国,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治国谋略能够得到君王的接纳。秦国是西方的大国,国力非常强盛,但在当时还不足以与其他大国抗衡。苏秦远游秦国,向说服亲王与函谷关以东的一些国家联合起来,同其他的国家作较量。

秦惠王听完他的游说后,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说:“我们秦国现在就像一只羽毛还没长全的小鸟,要想展翅高飞那是不行的。先生你迢迢千里来到这里开导我,我很感激。至于称霸争帝的事,我希望在以后的适当时机,再聆听你的高见。”苏秦在秦国上书十多次,但亲王仍然无动于衷。苏秦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地离开秦国回家。其实,此时的苏秦,也就像羽毛未丰的小鸟,在动荡的政治舞台上无法振翅飞翔。

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出自《湘山野录》,用来讥讽文人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刚即位时,准备拓展外城,当他来到朱雀门前,看见门额上写这“朱雀之门”四个子时,觉得很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要写‘朱雀之门’四个字·这个‘之’字有什么用啊·”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后来,在民间便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意思是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就露了出来。现在人们多用来比喻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对证,就一定会真相大白。

北宋时期有个大文学家,名叫苏轼,是个学识渊博,性格豪放之人,当初被贬黄州时,曾经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当年深秋的夜晚,月光皎洁,苏轼和两位朋友一起在城外散步。看着美丽的夜景,和朋友高谈阔论,吟诗作对,忘记了一切烦恼。忽然,苏轼想起了酒,就赶到家里,妻子拿出了一罐珍藏了很久的酒,苏轼大喜过望,拿了酒就赶回朋友中间,到赤壁下的长江岸边,泛舟游玩。滔滔的东流水发出潺潺的响声,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听起来更加清脆,岸边陡壁如削,山峰林立,月亮悬在山峰之间,景色非常优美。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也被冲击得露了出来。

天下无双

天下无双出自《史记·信陵君列传》,意思是说独一无二,天下没有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