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情商力
2449800000023

第23章 打动人心,用心理学征服别人(2)

如果你还在为很多你在意的人对你的印象和好感不够的话,不妨尝试运用一下“多看效应”。下面几个高情商人士经常用到的技巧,一定能帮助你增加备受欢迎的几率。

1.多出现在一些自己能参加的重要场合。

只要有这方面的机会,就要力争多参加。在这些场合你不能只是干坐着,或者听别人发表意见。你要在合适的时候微笑着寒暄,与别人多交流。而在适合自己发挥才能的时候,你更要抓住机会表现,让更多的人对你存有印象。

2.多了解你要交往的对象,借助这些信息制造巧遇的机会。

例如,你想接近你的一位上司,当你摸准了他每次去健身中心的时间后,你也就要在同一时间去。在多次的巧遇后,你就能让他加深对你的熟悉程度,然后利于你们进一步的沟通交流。

3.充分利用通讯工具。

如今的通讯工具可谓极其发达,手机、办公室电话、MSN、QQ、电子邮箱、微信等都被广泛应用。无论你熟悉哪一种,都应该学会充分的利用起来。比如,在恰当的时间里发一条问候对方的信息;对方QQ在线的时候,你可以适时地发去一条问候信息;当你发现对对方有用的信息时,也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送给对方。

4.在合适的时候发出邀约。

如果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你可以热情地邀请对方去茶馆喝茶或去咖啡馆喝咖啡,温和地说服他。如果对方答应,你们又有了下一次见面的机会。这时候,他多半会回请你。

5.信息暗示。

在谈话的时候,多给对方一些你的信息。如你发现对方正在关注金融投资,你又具有丰富的财经知识,你就可以适时的与他交流这方面资讯。假如对方把你当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当他想投资时,也就很容易就想到你了。此外,一个特别的发型、不常见的服饰品牌等,都能从某个方面透露关于你的信息,也有助于让别人记住你,想起你。

6.表示出同样的喜好。

拥有共同爱好,如运动,同样是令对方记住你的好方法。如此一来,当对方做这件事时,便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你,主动邀请你去参加。长此以往,陌生人也很容易会成为朋友。

以上技巧的使用能够迅速让你的“人气指数”上升。当然,“多看效应”也并非万能钥匙。它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应要好,即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差。如果第一印象很差,那么见面越多就越惹人讨厌,“多看”反而让人“多厌”。

所以,一切的前提是,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然后想办法增加见面的次数。常见面就能越来越熟悉,而熟悉的人彼此喜欢的可能会更大。

还要注意的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多看效应无论多么有效,也要注意不能过度,注意感受见面频率与好感度的关系,找到最佳的点。这一过程,也正是情商提升的必经之路。

情商力提升要点

1、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和见面的次数是有很大关系的,可以说,在一定范围内是成正比的。见面次数多的人会比那些很长时间才见一面的朋友显得熟络与亲密得多。这在心理学上叫“多看效应”。

2、怎么运用“多看效应”来提升我们的情商,增加受欢迎的魅力指数:多出现在一些自己能参加的重要场合;多了解你要交往的对象,借助这些信息制造巧遇的机会;充分利用通讯工具;在合适的时候发出邀约;信息暗示;表示出同样的喜好。

温暖法则:“风”和“阳光”,谁的力量更大

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涉世之初的年轻人,总爱将内心的爱与恨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讨厌谁就不和谁说话,喜欢谁就成天的粘着谁。他们以为这是与他人打交道最好的方法。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自己很容易受到排挤,甚至连那些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也都开始疏远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们还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方法过于直接,过于着急地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结果反而欲速则不达。

有些十几岁的“愣头青”,与别人三言两语不合,就会动手打架,结果这种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自己亦悔恨不已,可惜为时已晚。这就是情商很低的一大表现。

与此形成鲜照对照的是,那些经历了世事早已磨练出高情商的人,则很少在处理和别人的冲突时考虑那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低级手段。相比发泄一时的痛快却把事情弄得更糟,他们更愿意采取婉转的方式去解决冲突。于是,这不但大大降低了对自己的伤害,还迅速化解了矛盾,让自己和别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与融洽。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也有一个法则来概括之,那就是“温暖法则”。这个法则的原理是:直线的距离最短,但是效果不一定最好。就拿人际交往来说,要想打动人心,温情比强硬更加有效。

“温暖法则”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太阳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们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们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北风泄气了。这时,太阳出来了。只见阳光普照,风和日丽,行人们都觉得春暖上身,于是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太阳获得了胜利。

这个寓言对于我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启示是:温暖胜于严寒。

温情往往比冷酷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启发了自我反省,使人的行为变为了自觉。这一点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得到爱和尊重,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欣赏,得到社会给予自己的积极与肯定的评价。

在人际交往中,温情正好能够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激发对方的情感,使对方有所感而主动和你拉近距离,从而达到相融的程度。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这些,而且知道,在和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真诚待人,将心比心。孟子也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些都佐证了“温暖法则”的重要性。在社交情商能力之中,掌握这一法则尤其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掌握和应用“温暖法则”呢?高情商人士往往这样做:

1.尊重对方。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尊重和赏识。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鲍雷夫法则认为,要想建立合作和信任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要打动对方,就得先尊重对方,尊重对方的人格、信仰、想法、习惯、爱好等。

2.关心对方。

关心对方是打动对方的重要方法。每个人都可能遇到麻烦、困难、危机,多表示对对方的关心,理解对方,给对方温情的鼓励和支持,适当地从物质和精神上帮助对方,让对方感受到来自你的温暖。

3.表现自己时,间接方式比直接方式更有效。

如果经常看电视,你就能感觉到:那些直白地说“某某产品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的广告,你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那些公益广告看完后,充满温情的画面却总让你心里感到一丝温暖,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它。人际交往也是如此,常常标榜自己有多么热情,多么正直,多么实在,很容易给别人一种自吹自擂之感,并令人怀疑。但你若是采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来表现你自己的各种好品质,则能很容易地让别人接受你。

4.用温柔的方式说服。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承受严厉的斥责,却难以抵挡温柔的说服。在强硬的态度面前,我们能做到不屈不挠、决不让步,但是面对别人的和颜悦色,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柔软,作出让步。事实上,每个人都讨厌别人生硬的说教、指责和压迫,所以就会本能地发起反抗。这正是温暖法则的影响。

有一位中学老师接管了全校最差班班主任的工作,这一天还正好赶上学校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这个班的学生一向懒惰成性,劳动开始后,他们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躲在荫凉处聊天,谁也不肯干活。老师气得又批评又命令,但学生们却谁也没有理会他的这一套。

后来,老师实在没有办法,就请来了教导主任。教导主任和老师的方法完全不一样,他到了以后问学生们:“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是因为太热了吧?”

学生们当然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懒惰,就七嘴八舌说,“天气太热了。”教导主任又说:“既然是这样,那就等到太阳下山后再干活吧,你们现在可以痛痛快快地先玩一会儿。”学生们一听自然非常高兴。

这时教导主任还给他们拿来了许多冰镇矿泉水,给学生们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们接受了教导主任的说服,没等到太阳下山,大家就开始愉快地劳动了起来。

两相对比之下,班主任老师的做法确实很值得商榷。教导主任的处理方法显然更有效,更显示出其高情商。教导主任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给学生一种“为他们着想”的感觉。学生们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和满足,就等于从一开始拉近了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然后,再近一步——给他们拿来了许多冰镇矿泉水,给大家来解暑,这让学生们感觉到了教导主任的真心和善意。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温暖效应中所说的“温情”是让你主动地想办法去掌控全局,而不是软弱、无奈的任人摆布,被动地“温情”。在合适的时候,好好地应用“温暖效应”吧。相信你在尝试中不断进步时,你的情商会越来越高,你的社交舞台会越来越平坦和广阔。

情商力提升要点

1、“温暖法则”的原理是:直线的距离最短,但是效果不一定最好。就拿人际交往来说,要想打动人心,温情比强硬更加有效。

2、在人际交往中,温情正好能够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激发对方的情感,使对方有所感而主动和你拉近距离,从而达到相融的程度。

3、怎么掌握和应用“温暖法则”呢?高情商人士往往这样做:尊重对方;关心对方;

表现自己时,善于直接也懂得间接;懂得用温柔的方式去说服。

共生效应:选对“圈子”,加速“共生”

“圈子”是我们社交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基本原则,每个圈子里的人在脾气、性格、思想、志趣、社会地位等因素上通常都会比较接近。

有位哲人说过,想了解一个人的品行,看看其身边的朋友就知道了。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每一个群体中的成员随着接触的频繁,都会受到群体中其它成员的影响,这表现在思想、行为等方面。这种互相之间的影响,会促使他们朝着某一个大趋势发展。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共生效应”,说的是自然界里的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不仅在自然界如此,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着“共生效应”。在交朋结友方面,“共生效应”更为突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子”,如以孔融为首的“建安七子”,以阮籍为首的“竹林七贤”,以西晋文学家潘岳为首的“二十四友”……现在我们常见的企业家沙龙、QQ群等,都是一种“共生效应”的体现。

其实,所谓的“共生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圈子”。同一个圈子的人,往往比圈外的人更容易建立好感,掌握更多的资源,办事更加容易。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圈子里其他人的影响而拥有共同的特质。这是“圈子”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也是那些社交达人和高情商人士们总是在用心的经营圈子的根本原因。

心理学认为,当有利因素能够形成群体的时候,总是会产生“化学效应”,使群体向好的趋势发展。同样道理,当不利因素聚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发生的化学作用就很可能会导致事物向着“坏”的趋势发展。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在电视上的法制节目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案例:在犯罪集团中,最初并非所有人都是十恶不赦的坏分子。但是,因为交友的“共生效应”的结果,则发展了他们自私自利、好吃懒做、荒淫无耻、鼠窃狗盗乃至残暴杀人的罪恶思想和行为。最后,终于被“圈子”同化,走上犯罪道路。

“共生效应”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向那些高情商人士学习如何精选自己的“圈子”,甄别我们身边的朋友,以使我们受到更多积极的影响,而远离那些消极的影响。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到人才集中的地方去,以使你的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便是“共生效应”最杰出的典型。卡迪文实验室的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地促进人才与群体素质的提高。

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过人的才能,或者希望自己有过人的成就,就应该努力去找到这样的圈子,努力融入能让你的才能被激发或被重视的环境中去,在圈子里找到适合你的位置,让你能为施展或发挥才能插上翅膀。

其次,甄别圈子,结交益友,远离损友。

《论语·季氏》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为益友和损友各提出了三条标准。即一要交正直之友;二要交诚信之友;三要交广博之友。同时,远离喜欢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人;远离“两面派”型的人;远离言过其实、夸夸其谈的人。此外,还要提防那种好吃懒作、总想着不劳而获的人,这种人是我们身边很危险的“定时炸弹”,他们的消极想法会同化你,还可能随时给你出一些“馊主意”,鼓动你走向犯罪的深渊。

总之,经营圈子是社交情商的一种体现,更是不断提升情商的过程。但是,经营自己现有的“圈子”也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世界很大,圈子很多,别只顾着沉溺于自己的“小圈子”里,而忽略了圈外的生活。

自己的小圈子就像一个圆,圈子越小,接触外面世界的面积就越小,就越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当我们投入到全新的朋友圈时,就能从这些新朋友身上得到更多的启发,使我们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多进入一个圈子就等于多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路,会让我们受益良多。当然,前提是,这个圈子是个“好圈子”。

情商力提升要点

1、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人类群体也有“共生效应”。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圈子”。

2、“共生效应”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所以要精选好自己的“圈子”,甄别好身边的朋友。具体怎么做?首先,到人才集中的地方去,以使你的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其次,甄别圈子,结交益友,远离损友。

登门槛效应:学会拒绝,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