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2454500000003

第3章 情绪心理常识(2)

1.找出使自己情绪不好的原因,努力排除它。当情绪不好的时候,问一下自己,“到底是什么事情困扰了我?”“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它值得我如此伤神吗?”“即使它真的很重要,我如此伤神,对事情会有所帮助吗?”“如果没有,那我为什么还在这里伤神,而不是行动起来,做些什么来改善情况呢?”……保持健康的心态去积极面对,然后用实际行动排除掉那些烦扰你的事情,释放自己的心灵,才是治本之法。

2.用自我暗示法调节情绪。如果收到别人的称赞和鼓励,我们的心情往往就会很好。然而,与其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称赞和鼓励,不如自己主动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对自己说:“我是最坚强的!”或者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都是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调节情绪。

3.用行动转移法调节情绪。心情开始不好的时候,就让自己忙起来,使自己没有时间去思考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调节方法。

4.用适当的方式来宣泄。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应当有节制地发泄,比如:向亲友倾诉自己的委屈和不快,求得他们的安慰和开导;抑或是去KTV大声唱歌,宣泄心中的郁闷等,这都能起到缓解不良情绪的效果。

5.学会幽默。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当我们情绪不佳时,先幽自己一默,比如,自言自语地说:“看,上帝还真是宠爱我,又拿这些恼人的事来考验我了,只是上帝何时才能发给我‘合格证’呢?”

此外,人的生理情况也能影响到情绪,因此,为了拥有一份好心情,我们应该遵循这些特定的生理规律:

1.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才能拥有乐观的心态,才能抵御坏心情来袭。

2.合理饮食。只有通过合理的饮食,才能保证大脑所需的营养充足,才能使大脑“不闹情绪”。

3.经常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体会自动产生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激素,让人快乐起来。当我们利用这些方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后,我们就能够用自己的好情绪去感染人、去与人交往了。

此外,我们要切记的是,如果两个人的情绪都不好,千万不要试着去交流沟通。因为,坏情绪是绝对沟通不出好结果的。不妨先留出时间让彼此冷静一下,等到彼此都调节好情绪以后,再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齐氏效应

心理学中所说的“齐氏效应”,是指人们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它来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的一个实验——“困惑情境”实验。齐加尼克找来一批被试者,并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然后要求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因被打扰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齐加尼克则毫不干预,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结果是,虽然这两组被试者在接受任务时都呈现一种紧张状态,但是,那些顺利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却逐渐消失了;而那些未能完成任务者的紧张状态却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依然被那些尚未完成的事情困扰着。这后一种情况便被称为“齐氏效应”,也叫“齐加尼克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接受一项任务时,就随之产生了一定的紧张心理,这种紧张心理只有在任务完成后才会彻底解除。倘若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心理将持续不变。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师傅正在传授徒弟射箭的技巧。

师傅问:“你的臂力强吗?”

“当然了!七石的弓(古代以石论弓的强度),我常把弓拉满几时辰都不放。”言语间自豪之情难以掩饰。

“很好!现在我要你把箭射出去!看看你能射多远!”师傅说道。

信心百倍的徒弟忙用自己拉满的七石的弓将箭射了出去。

师傅看后,也跟着射出一箭,用的是自己六石的弓,但是却比徒弟射得远很多。

看着徒弟惊讶的表情,师傅开口了:“强弓要虚的时候多,满的时候少,才能维持弹性,成为强弓。倘若弦总是被拉得很紧,就不可能射出有力的箭了。”

原来,箭射得是否足够远,并不单单倚靠弓的强度。绷得越紧的弦就越容易断。人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一味将自己置身于紧张的学习、工作中而没有丝毫休息的时间,忽略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压力,那就得不偿失了,甚至会本末倒置。

如今,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长,我们所要承担的工作量以及要学习的知识量也相应地大大增加,工作节奏、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心理负荷更是日益加重。学生学习紧张,运动员训练紧张,职场人员工作紧张……这个社会上的人们几乎都难以避免“齐氏效应”的困扰。很多时候,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尚未完成的工作,会如影随形。

其实,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是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的,这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帮助人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常说万事过犹不及,倘若过度紧张了,就可能会因此导致失误和失败。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浑身肌肉收缩,呼吸局促,心跳加快,思维也会停滞。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大脑一片空白。这种状态下,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好的效果。考试时如果过于紧张,不仅会影响答题速度,还会影响做题的正确率,百米冲刺中如果过于紧张,不仅不会让你跑得更快,还很可能导致你迈不动双脚。

另外,人如果长期、反复地处于超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急躁、激动、恼怒,严重者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这不仅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同时也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放松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力。当你坐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听音乐的时候,似乎一心在享受着音乐中美妙的旋律,不在理解和记忆上特别用力,这就是放松状态。在放松的状态时,人的状态能发挥得最好,潜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人自身的潜力才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也能让我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平常所不了解的潜力。

放松状态也叫“假消极状态”。这种表面的放松和消极是一种假象,而在这一假象下大量的心理过程在正常展开。精神状态在形成,自由联想在浮现,个人情绪在起伏……而在这放松状态下展开的心理过程丝毫不使人感到疲劳。在这种完全放松、精力充沛的精神状态下,一个人的记忆力最强,思维能力最佳,潜能发挥最完全。

紧张情绪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有时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那么如何消除紧张的心理情绪呢?我们可以按照心理专家的建议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平衡心态,放下压力。很多时候,同场竞技的对手与你实力相当,这个时候,谁能胜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压力会让人无所适从,使人在关键时刻不能正常发挥。唯有心态平和了,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色。

2.要学会自我接受。当你感到紧张时,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然后做几个深呼吸,并持续一段时间,你的紧张心理就会有所缓解。

同时,用积极的态度鼓励自己:“如果我感到紧张,那我确实就是紧张。但我不能因害怕而无所作为。”甚至你可以预见自己可能遇到的最坏结果,从而可以正视并接受它,这样可以帮助你从自我烦恼的意识中摆脱出来。在完全接受了它以后,你会发现你的害怕心理有时会彻底消失,有时只是减少。但是无论如何,相对以前而言,你会渐渐轻松一些。

3.做好充分的准备。坎贝尔说,他主持节目时永远不会慌乱,他的秘诀是做好准备工作。他认为,在准备过程中汲取资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准备工作这个行动,并且知道自己已花了时间做准备工作。因做足准备工作而产生的信心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真的有信心。

4.以自嘲保全面子。惠普公司的前任女掌门人奥菲利亚在一次重要的谈判中,扣子掉了一粒,衣服不慎裂开了,这让自己和对方都很尴尬,于是她便开了个玩笑:“时代的跃变要求我们跑步前进,当我想解开衣服奔跑时,发现自己没穿运动短裤。好吧,让我们赶紧结束眼下的谈判,好让我回家换装。”谈判很圆满地结束了。可见,巧妙的自嘲可以让自己摆脱困境,更能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当然,造成紧张的原因有时候是多方面的,而不是某一种影响。而我们的应对方法也要因情况制宜,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心态摆放平和,放轻松一些,在你放松自己的时候,也许一切就OK了!

颜色定律

19世纪中叶后,心理学便从哲学转入了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也更加关注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他们通过多次试验明确地提出了“颜色定律”。即各种颜色都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心理学家在对颜色与人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后发现,通常情况下,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因此,红色能够让人感到快乐、充满热情,使人能够拥有振奋激昂的情绪和饱满浓烈的情感;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因此,蓝色会让人感觉安宁、凉爽、舒适,使人心胸平和;黄色给人快乐,让人感觉明亮,因此受到黄色感染的人往往兴高采烈,喜悦非凡;绿色昭示着和平,因此使人感觉安定、恬静、温和;灰色给人郁闷、空虚之感;黑色则让人感觉庄重、悲哀或沮丧;白色让人感觉到纯洁、素雅与轻快……

据说在一个国家曾有一座黑色的大桥,不知为什么,每年都会有一些人在这座桥上自杀。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学家建议把这座桥涂成天蓝色,结果,自从桥由黑色变为天蓝色后,自杀的人数明显减少了。后来,在心理学家的再次建议下,桥又被改涂成粉红色,从此,这座桥上再也没有发生过自杀现象。

我们暂且不去探求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黑色给人一种沉重之感,从而使人痛苦、绝望的心情加重,因此很可能会把原本就已经心情绝望、濒临死亡的人进一步推向死亡。而天蓝色和粉红色却往往让人感觉轻松而愉悦,使人心胸开阔,满怀希望,因此,绝望的情绪便不容易产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忧郁或备感压力的时候喜欢去一个空旷的地方仰望天空,或是跑去看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并非单纯地因为蓝天和碧海的广阔,还因为它们天然的色彩能够让人神清气爽。

其实颜色定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心情无时无刻不在被不同的颜色所影响。比如我们在选择服饰的颜色时会考虑到当时的心情,我们当然也可以通过别人服饰的颜色来推测他们的心情。由此可见,颜色对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时候,医学上应用颜色定律来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比如,戴上烟色眼镜会使高血压病人血压下降;利用红色和蓝色来加快血液循环;利用白色的墙壁来使病人心情安定,甚至有的病房墙壁还会被涂刷成淡蓝色、淡绿色或淡黄色,这些颜色也都有助于病人尽快康复。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颜色还能够影响脑电波。比如: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而对蓝色的反应则是放松。实验证明,人在红色的房间里脉搏会跳得很快,在黄色的房间里脉搏便会趋于正常,而在蓝色的房间里脉搏则会明显减慢。另外,法国的生理学家也通过实验发现:在红色光的照射下,人手的握力会比平常时增强一倍,而如果是在橙黄色光的照射下,人手的握力就会比平常增强百分之五十。

这也是颜色影响人的生理的一些表现。

由于颜色本身对人的情绪和生理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尽量利用颜色定律来保持或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

大体上来说,颜色可以分为冷色与暖色两类。波长较长的光都会有暖和感,比如红光和橙、黄色光等;而波长短的光则会让人有寒冷感,比如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等。因此,在炎热的夏日,为了让室内有相对凉爽的感觉,最好不要开白炽灯,不得不开灯的时候,选择打开日光灯会好一些。在寒冷的冬天,室内的暖色系窗帘就会让人有一种暖和感。

在促销活动中,如果在夏日进行冷饮或冷食的促销,最好在其包装上使用冷色,这会在视觉上引起人们对这些食物产生冰冷或凉爽之感,从而达到更好的促销效果。

另外,冷色与暖色除了给人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之外,还会给人们其他方面的感受,比如湿度感、重量感、密度感、透明感、进退感等。通常情况下,冷色显湿润,暖色偏干燥;冷色偏轻,暖色偏重;冷色让人感觉有些稀薄,暖色让人感觉密度强;冷色更具透明感,而暖色的透明感则相对较弱;冷色让人产生距离,暖色则会给人迫近感……

正是因为冷暖色会给人宽窄感,我们才有了穿深色衣服(如黑色)显瘦、穿浅色衣服(如白色)显胖的经验,从而使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选择不同色系的服饰搭配,力求弱化不足、突显优势;同样,也是因为颜色的这些特点,才使得人们在布置自己的空间时有了灵感,比如要把狭窄的空间变得宽敞,就可以在相对细长的空间两壁涂上暖色,而相对很近的两壁涂上冷色,如此一来,由于暖色给人的迫近感而使得相对细长的两壁拉近距离,而与此同时,由于冷色给人的距离感而使得相对贴近的两壁彼此远离,从而让这个空间给人一种更接近方形的错觉。

其实,颜色定律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这些,生活中,只要我们熟知了这些颜色会对人的情绪、生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颜色,从而让我们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完美的形象、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舒适的环境。

环境与心理

在一片原始大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它们在森林里的那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缘、跳跃,一根藤蔓就可以让它们荡秋千。它们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因此,即使是猎人对它们也无可奈何。

心理学家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生长着长刺的拓树、满身棘刺的酸枣、味道甚苦的枳树的灌木林中,发现这些原本灵活的灵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它们无树可攀,无枝可跳,由于这里荆棘丛生,稍有行动,就会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难忍,这使得灵猿们善于腾跃的本领无法施展。因此,它们只能小心谨慎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心情紧张,以致浑身直打哆嗦。

同样的一群灵猿,它们的筋骨并未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在乔木林和灌木丛中的表现有着天壤之别呢?答案是环境的改变使它们无法充分施展自身攀缘腾越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