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农
著名楚剧表演艺术家李雅樵先生创造的“李派”艺术,深受省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爱戴。人们除了欣赏他的表演之外,声腔艺术也是“李派”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更是“李派”艺术的精髓。人们通过他精湛的声腔艺术,清楚地区别剧中各种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等特征。这些唱腔中的每一细微变化,又都符合剧中人彼时彼地的情感。
《访友》是楚剧的一出传统老戏,凡唱小生的演员无一不唱此戏。然而,该剧经李雅樵先生一演,不仅从开锣的垫场戏一跃成为大轴戏,同时也成了李派的经典代表性剧目。其原因是李先生对此剧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多年来经他反复演出、反复修改,使该剧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李先生从唱词到唱腔乃至表演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改进,使《访友》的品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李先生塑造的梁山伯身上具有忠厚老实、温文尔雅、书卷气十足乃至有点“迂”、“呆”的人物个性,非常可爱,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观众的喜爱。
下面,本文对《访友》中的几个主要唱段进行一些剖析,以就教于各位专家。
李先生对全剧梁山伯的唱词作了若干处修改,使之合情合理。如第一段唱段,原词为:
家住在杭州城梁家庄上,
我姓梁号山伯头顶文章。
自那日送九弟两河岸上,
嘱曰我言和语牢记心房。
他叫我三六九去把友访,
今日里带四九访友他乡。
叫四九出府门带过丝缰,
主仆们访友去到祝庄。
下面是李先生改的词:
那一日送贤弟两河岸上,
蒙贤弟临别赠言情意深长。
他叫我秋八月去把友访,
一看我的贤弟,
二看伯父伯母娘,
三看祝府的姑娘,
叫四九出府门带过丝缰,
主仆们访故友去到祝庄。
以上两段唱词放在一起对照一下,两者的高下区别不言而喻。前者还停留在自报家门的水平上,词的文学性也差,后者开宗明义,第一句就与“送友”接上了,唱词精减了两句,剧中人的感情也抒发了。唱腔上前者四平八稳老腔老调,平直呆板,正格的慢迓腔加过门为四板(上下句相同),而李先生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中,安排的是前一句减板两板,后一句20个字(多字句)采用李派特有的唱法,连过门只有三板。
(过门省)
以上两句节奏紧凑,明快流畅,听起来使人感到梁山伯此时的心情激动,情绪十分兴奋。一段唱腔只要有一两处打破格式、起窍的地方,就能使这段唱腔发生质的变化。
观景——抒情
“观景”的唱段,不仅是观众为之倾倒、爱听爱学的好唱段,也是李派声腔艺术中的精品。之所以说是精品,是因为李先生把男迓腔的优美、抒情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整个楚剧的男迓腔中都很难见到能和这段相媲美的唱段。可见李先生对这个唱段作了精心的安排,倾注了大量的心智。
在唱词方面,李先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若干修改和加工,使之既合乎剧情发展又合乎人物的身份。如:“一去二三里催动走兽”改成了“丝缰紧扣”;“左青龙右白虎”改为“左青松右翠柏”;“前玄武后朱雀”改为“后靠山前临河”等等。显而易见,原词中的缺点一是“水”,二是有迷信色彩,好像梁山伯不是在观赏景色,而是风水先生在看地脉似的。另外李先生对词格也作了若干突破,使唱腔的“李派”特色更浓。这段词中最长的句子有20个字:“梁山伯抖一抖身上灰尘看一看九弟他的门楼”,而最短的句子只有六个字:“回头叫声四九”。经过李先生的精心安排,长句子不嫌多,短句子不嫌少,李先生对摆字很有讲究:该疏的疏、该密的密,疏而不散、密而不挤,疏密结合,错落有致,使唱腔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增加了活力。然而,这一切变化,又不是为变为变,而是从戏出发,从人物出发,合情合理。
“观景”这段腔,板式变化十分灵活,整段唱词虽然只有20句,但板式的变化竟达六次之多。这样频繁的变动板式,不仅毫无零散的感觉,反而显得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前面一句“摇板”转三句“快板”接“散板”一句,起“参槌”转“慢板”。传统唱法是慢“迓腔”到底,而李雅樵先生则独具匠心地把“十枝梅”非常巧妙地溶入“男迓腔”之中。“男迓腔”与“十枝梅”都属入宫调式的唱腔,落音基本一样,但在板眼结构上又有所不同。“男迓腔”为“板、眼、板”,而“十枝梅”为“板起板落或板起中眼落”。这样一揉以后的效果是既有“十枝梅”的轻快流畅,又不失“男迓腔”的庄重大方。特别是李先生在“看一看九弟他的门楼”,后面用竹笛和弹拨乐器奏出了非常抒情优美的过门,一下把人物带进了山青水秀的田园风光之中去了。再唱出揉入了“十枝梅”的“迓腔”,给人感觉舒服,非常自然。更重要的是把梁山伯兴奋愉快的心情非常准确的表现出来了。
通常“男迓腔”和“十枝梅”的下句落音均为“1”,而李先生在设计“鸡司晨犬闹月马放平洲”时,打破了常规,把“马放平洲”的“洲”字落到低音“6”上,给人感觉同样很稳定,而且,非常新颖别致,可谓独具匠心。
附加句的唱法,也是“李派”独有的、极富表现力的艺术手段之一。原唱法是“弟的门前果然有三棵紫竹”,李先生改为“后园中”并在“三棵紫竹”后面加了一个附加句——“哎呀长得好青秀哇”!
下面接“品行坊三个大字”一样可以。
这一个附加句加得非常俏皮,在整个唱段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把梁山伯对三棵紫竹的欣赏、赞叹不已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又把梁山伯温文尔雅、书卷气十足的性格活脱脱地展示在观众面前。特别要强调的是李先生在“三棵紫竹长得好青秀”中的唱法非常独特,声音特别脆,听起来还有笑声,使人感到仿佛连竹叶上的露珠儿还在阳光下闪烁,十分鲜活形象化了。从音乐上讲,这个附加句还为整个唱腔起了窍。因此这个附加句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恰到好处。
整个“观景”的唱段,倾注着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情,在梁山伯的眼中,祝府门前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美好的,真可谓“爱屋及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观景”是二幕外的过场戏,大多数演员都是按传统的老唱法就过去了。而通过李先生对唱腔的精心安排、精湛的演唱,恰到好处的表演,使这个二幕外的“过场戏”份量大增,成为全剧中的一大亮点,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并广为传唱。
对唱——叙事
接下来的“男女迓腔”对唱,在楚剧传统戏中很有代表性的唱段实不多见,堪称经典。这段唱词的词格很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的“三三四”(十字句)、“二二三”(七字句)的格式,时而是规整的十字句、七字句,时而是五字句的排比句,如:“儒巾头上戴,蓝衫穿在身,打扮多齐整,人心带过马缰绳”、“兄属杭州管,弟住在越州城”,另外还有多字句的“垛板”等等。为了适应不规整的词格,唱腔板式也随之变化,虽然这段对唱主要板式是“中板”和“慢板”,但节奏非常流畅,很生动准确地表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从“柳荫结拜”一同进城求学到“同窗三载”的美好回忆。由于是两人共同经历的事情,一说起来就你一言我一语很兴奋,非常口语化。从表面上看,这个唱段主要是叙事,而实际上两人的“忆旧”仍然是抒情,是叙述的梁祝二人的感情,确切地讲这个唱段是“观景”后梁山伯情感的延伸。
这一句词有18个字之多,李先生在没有增板的情况下把唱腔完成得非常俏皮,说它俏皮就在于他把梁山伯此时有几分不好意思、又自我解嘲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同时又一次把梁山伯的“呆气”展示给了观众。每唱到此处,都会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因此,可以说这一句唱腔是这个唱段的精华所在,也是李派声腔中很有代表性一个范例。已故楚剧作曲家易佑庄先生在《点勾撇捺集》中曾说到:“一段唱腔用力的地方不是很多,一旦把一两个重要的地方,搞得很有效果,就能把整段唱腔搞活”(大意)。这一句的作用就在于此,李先生就深谙此道。就对整段唱腔所起的作用而言,我认为它丝毫不亚于“观景”中的“三棵紫竹”的艺术效果。
诀别——哭诉
下面就是《访友》中最有影响的唱段——“手带着”。笔者在从艺50多年中看过不少演员演出《访友》(其中不乏名演员),但没有一个能像李先生演唱的“手带着”给人以震撼!仿佛这不是李雅樵先生在演唱,而是梁山伯在舞台上哭诉!
当祝英台告诉梁山伯,父母已把她许配给马家以后,这对梁山伯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在这种情况下唱“导板”:“听说是弟许配了马家心如刀裁”,接下来“上板”的第一句,李先生从对腔的设计到演唱都能给观众极大的震撼!
前面都是级进,使这一个小六度的大跳十分突出,仿佛是用了全身的力量最后叫一声英台,给人有永诀的预示,唱得撕心裂肺,催人泪下,非常感人。下面的四句腔比较平稳规整,然而,感情十分凝重,唱到“实难舍结拜情却又无奈,放下了书不读,送我的贤弟回来”这两句时,字的摆法起了变化,一改“三三四”的格式,把一句词变成对仗工整的两板唱完。
两条谱例一比较,不难看出前者中规中矩,四平八稳,后者节奏紧凑,更能表现梁山伯急切的心情,强调了语气,同时给整段唱腔起了窍。
接下来的“送贤弟送到了土地堂外”到“梁山伯我是个书呆子哎呀呀我哪里解得开”这四句重点强调了第四句,“书呆子”,给人感觉梁山伯在自己恨自己没把握住机会,追悔莫及!
如果说前面对唱中:“哎呀,我的贤弟你晓得我是一个老实人”是有几分自我解嘲的话,这里“书呆子”则是梁山伯自责了!接下来是五句中板,后面的快板一气呵成,但并不是剑拔弩张,直到最后一句摇板“祝贤弟悔前言该是不该”,李先生把语气唱得十分婉转,丝毫没有质问的语气,这样处理,一是准确地表现了对英台的感情,另外,也把梁山伯的书卷气的性格展示给了观众。总之李派的唱腔目的性十分明确——那就是一切从人物出发、从戏出发。
从全剧音乐布局而言,这三个唱段虽然都是用“男迓腔”演唱的,但表现的内容和情绪却大不相同,如果说“观景”是以抒情优美取胜,那么“对唱”则是以流畅口语化见长,这两段又都是为最后面“手带着”作铺垫的。这三段唱腔平时都可以单独演唱,但在全剧中又相互关联,前面两段唱腔的情绪渲染得越到位,后面的对比就越强烈。前面是喜,后面是悲。“观景”和“手带着”虽然都是“男迓腔”慢板,但后者的速度较之前者就“慢”多了。这也是两段之间速度的对比,更重要是情绪上的对比。如果说李先生的“观景”把男迓腔优美抒情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那么,李先生的“手带着”则把男迓腔如泣如诉、凄凉哀怨,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李雅樵先生狠就狠在能在固定的格式中求变化,在变化中准确地表现“这一个”人物,实属难能可贵。
李派《访友》唱腔成功,还在于李先生韵味醇厚的演唱。他不仅有一条得天独厚的好嗓子,而且发声科学,音乐感极强,对咬字、摆字、用气、润腔等方面都非常讲究,对戏、对人物的理解透彻且准确;他既是唱腔的设计者,又是唱腔的体现者,因此,唱起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既动听又传情,极富艺术感染力,充分地显示了他演唱上坚实深厚的功力和富有创造精神的艺术才华。听他的演唱,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所以,他的唱腔能被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所接受、所喜爱。真可谓新颖别致、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