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公务员心理健康与科学调适
2457500000012

第12章 公务员心理问题的调适(1)

一节自卑心理与调适

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假如一个人的某些心理活动与正常人相比,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者过于亢奋,或者过于低沉的行为反应,我们就可以定义为心理问题。通常意义上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心理、虚荣心理、嫉妒心理、空虚心理、吝啬心理、自私心理、报复心理、逆反心理、逃避心理、挫折心理、猜疑心理、病态怀旧心理、自负心理、敏感心理等。

心理问睡亘常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情境性。一般的心理问题,常常由特定的情境诱发,并没有泛化到其他的情境中去。如某学生考试时表现出的过度焦虑,是由考试情境诱发的;二是暂时心理问题。绝大多数心理问题不是经常或持续出现,而由国发的、暂时的。如离开考试的情境,考试焦虑就不存在了;三是心理状态无病理性变化。也就是精神活动正常,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心理问题的存在。生活中,好多人都把心理问题当做是一种病,有的甚至认为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统计资料表明,广州市有5%左右的人曾经患过情绪病,上海市每100个人里面被确诊有抑郁情绪的人就有3个。这些资料表明,其实心理问题并不是那么可怕。如果把我们一般人的正常的心理状况称为正常状态的话,那么相对于这种状态则属于异常状态。这些异常状态按轻重程度,可大概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种类型。下节我们将共同讨论心理问题的调节治疗这一问题。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试验:在接受试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告诉他这是一种有特殊功效的纸,它能使皮肤的局部发热,要求被贴纸的人用心感受贴纸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后,将纸片取下,试验者贴纸处的皮肤果然变红,并且摸上去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自卑者总是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如某人偶然一次唱歌没有唱好,就认为自己没有音乐天赋,对音乐也不感兴趣了。在涉及一些音乐方面的知识时,他便嘴若寒蝉,自认别人都有音乐素养,为什么唯独我不行呢?为此,他产生了自卑心理,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文娱活动,整天沉默寡言,进而影响了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人的一生往往会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狱”监禁。营造“心理牢笼”既不花钱,也不费力,一瞬间就可制造出来了。“心理牢笼”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人的心理病患大多都与“心狱”有关,严重者则会造成精神失常,甚至自杀。有人说心理牢笼“很难攻破。这话只说对了一半。我们还应该明白,人的“心理牢笼”既然是自己营造的,人自己就有冲出“心理牢笼”的本能。这种本能就是精神意志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什么样的“心理牢笼”都可以攻破。美国心理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发现,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一、什么是自卑心理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人,并不一定就酣也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者短处,而是不能愉悦的接纳自己,自惭形秽,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经过不断的自我心理暗示,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

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郁郁寡欢,常因为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意与别人来往,只想和人疏远,缺少朋友,甚至内疚、自责、自罪;他们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因而感到疲劳,心灰意懒。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类都有自卑吁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一个人在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长大后,发现别人比自己有钱自卑;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自己更富有、更年轻力壮也自卑。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但是,如果你感觉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意去进行自我突破的话,那么自卑就是非常有害的。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自卑感的产生与主客观因素及和自我评价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表现有三:

1.胆怯封闭

一些人由于深感自己不如别人,在人与人交往或者从事某项事业中必败无疑,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参与竞争,不干有风险的事,坚信没有自信,造成不良循环。事实上,我们发现自卑的人很少会主动与人交往,在一些有激烈竞争的事业中更难觅踪影。

2.自傲逼人

即人们常说的过分的自卑以过分的自尊表现出来,尤其当屈从的方式不能减轻其自卑的苦恼时,就采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好斗方式。有自卑感的人,比任何人更注意到不让自己被别人发现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当他认为别人可能会发现时,便采用这种好斗的方式阻止别人的了解。人们常发现这种人动辄就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寻找借口,与同事发生冲突。其实,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反而暴露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3.跟随大流

丧失信心的人,常对自己的决定缺乏自信,害怕表明自己的观点,努力寻找他人的认可。于是,便随大流以求与他人保持一致,去应验一句“人随大流不挨罚,羊随大群不挨打”的古训。我们发现对自卑者来说的一个“规律”他们在做了某一件事之前就想,别人是不是这样的看法?我这样做会让人笑吗?会不会被认为是出风头?在做完了这件事之后,又想,不知会不会得罪人?如果刚才不那么做就会更好等等。总而言之,求同心理极强。自卑心理的表现。下面一些想法是自卑者的典型心理:

(1)消极地看待问题,凡事总往坏处想。自卑者最难忘怀的便是失望与厄运,他们整天想着消极的事情。

(2)自怨自责。在生活与工作中,总是认为自己什么事情没有做好,总在想“如果能重新做,我将如何做得更好”。

(3)意志消沉。自卑者的意志是消沉的,他们心情沉重的原因之一,是“背负情感包袱”。他们把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背在身上,天天翻来覆去地念叨那些烦恼的事情。

(4)多疑。对别人和自己的信心都不足,总是在担心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着他的缺点。

(5)高兴不起来。如果你对于生活前景的看法是消极的,你就不可能快乐。对于情绪消极的自卑者来说,几乎根本没有过欢笑愉快的经历。他们把现实可能享受的欢乐也失去了,因为他们还在回味昨日不愉快的经历,沉溺于痛苦之中。

(6)老是想着扫兴的事情。一旦看到别人热情地去做某件事,会觉得不可思议。

(7)不愿意改变现状,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由于自信心的不足,没有什么勇气尝试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只能是因循守旧,维持现状。

二、自卑心理的调适

在现代社会变化剧烈而竞争残酷的状况下,任何人都会不断地遭到自卑感的冲击,尤其是当过去在许多方面逊于自己,如今却优越地站在你面前的人出现的时候,你的心理会严重地失衡,那种自卑感更是难以忍受。

其实,自卑并不完全是错误的。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并非什么坏的情感,或是变态的征兆。相反,它是每个人在追求更加优越的地位和完美的人生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心理反应。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这种自卑,是像孩子那样利用自卑做借口逃避现实,事事依赖他人,还是勇敢地克服和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人生。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感,但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选择。第一种人自惭形秽,被自卑所压倒,在消沉中萎靡不振,在忧郁的情绪中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形成恶性的“自卑情结”;第二种人由于刺激产生了相当强烈的反抗心理,急于改变自卑的地位,不顾他人的利益,极端的自私,形成专注于自我的、狂热的“优越情结”。这是和极端的自卑者完全相反的人格类型。由于他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同时过分妨碍也人,往往也遭到失败的结局。第兰种人是上述两者的中间型,他既正视自己的自卑,注重克服和超越,更清楚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与人之间既有冲突,也有合作。而自我成功就需要在合作中达成,需要兼顾他人的利益。这是一种理性的、健康的优越人格。看看当今的社会,这样的人才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鱼得水,战无不胜。因此,对于一个自卑者,如何调适自卑心理,对于他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勇敢地战胜自卑

战胜自卑,首先要承认自卑情绪人皆有之。实质上,一个人并非在每个方面都能出类拔萃,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在某些时候的某些方面有不如意的感觉,出现自卑也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以此为耻而自暴自弃;更犯不着用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去掩饰,那只是自欺欺人。

战胜自卑,就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以己之长去比别人之短,就能发掘出自信,可以在客观地认识短处和劣势的基础上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可以将自己最满意的事情、最引以为荣的优点和令人瞩目的成绩、炫耀于心中的“荣耀室”,从而反复地刷激和暗示自己“我还可以”、国著名心理学家麦斯威尔说:“人的所有行为、感情和举止,甚至才能,与其自我意向是一致的。”如果能将“我还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断地渗透到自己人生的各个方面,便能撞击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培养出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移动地球”的那份自信。

(1)要正确地评价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所谓“自知之明”,不仅表现在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别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过人之处,这才是正确的与人比较。

(2)要正确地表现自己。心理学家建议: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能增强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蓄积于小的成功之中。换言之,要通过在小的成功中表现自己,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自卑心理。

(3)设法正确地补偿自己。盲人尤聪,警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人的心理也同样具有补偿能力。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采用两种积极的补偿:其一,是勤能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是积极的、有效的补偿。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其二,扬长避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读达尔文、歌德、拜伦、培根、亚里士多德的传记,就不难明白,他们的优秀品质和一生的辉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形成于人身体有缺陷时。缺陷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关键是自己愿不愿意改变。只要下定决心,讲究科学方法,因势利导,就会使自己摆脱自卑,逐渐成熟起来。

2.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一个人由于缺乏成功的经验,缺乏客观的期望和评价,消极的自我暗示又抑制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恶劣的生活境遇等原因,导致了自卑心理的产生。这种心理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如果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那么,如何从自卑中超越自我呢?

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知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其次,增加成功经验。一个人成功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可见,通过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强和升华。对于自卑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增加成功的经验。这可以由小由少做起,确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如果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时,则可改做一件比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愿意并有兴趣的活动或工作,以便增强信心,免除自卑。

再次,多向名人学习。多读些有关名人成功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扰的名人的事迹,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经验,进而鼓励自己自强自信,发挥所长,集中精力,矢志不渝地达到目标。这样,自卑心理也会不驱而散。

最后,学会深层冥想法。日本精神疗法研究所所长小林英夫认为,此法能充分运用精能抑制自卑感。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多去想想自己的长处。例如:想想小学时期那些令人高兴的事,想想别人的赞美,就拥有越多的自信。不要羞于承认自己的长处,以零为基点,不断去增添它。

二节虚荣心理与调适

虚荣心是自尊心过分的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但虚荣心强者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利用撒谎、投机等不正当手段去获取荣誉。

一、什么是虚荣心理

虚荣心理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虚荣心理就是俗话说的“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的心理。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种性格的欠缺,是扭曲了的自尊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具有虚荣心。它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虚荣心强的人,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昔目的荣耀,或今天的辉煌业绩。他们或夸夸其谈,肆意吹嘘,或哗众取宠,故弄玄虚,自己办不到的事偏说能办到,自己不懂的事偏要装懂,一切为了提高自己。虚荣心强的人喜欢炫耀有名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希图借助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对于那些无名无分、地位“卑微”的亲朋则避而不谈,甚至唯恐避之而不及。

虚荣心理的产生及其强弱,与个体心理品质、思想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受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及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1.自尊心过强的人易产生虚荣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