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上皇帝:赵匡胤
2464900000005

第5章 建立宋朝(1)

(一)初登大宝,转变形象

赵匡胤是个军人,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戎马生涯。黄袍加身之后,他平定叛乱,征伐群雄,所进行的军事行动,包括“杯酒释兵权”这样的调整军事机构的做法,也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如何巩固政权的。然而,从他登上皇位的那天起,他就已经开始了从军人向政治家的转变。这一方面是他自己的主观所为,另一方面也是整个北宋统治集团这样来要求他的。

最初,宋太祖同五代时期的许多军人一样,瞧不起文人儒生,崇尚的是武力。有一次,宋太祖与赵普路过朱雀门。宋太祖指着门上的牌匾问:“为什么不直接叫‘朱雀门’,中间加个‘之’字有什么用?”赵普回答:“之”是语助词。宋太祖轻蔑地笑了笑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由此可见,宋太祖从武将骤然当了皇帝,开始还保留着许多过去的习气。有一天,他在禁中后苑弹雀,正玩得起劲,有臣子称有事请求召见,他只好放下弹子去见,一问是一般政务。宋太祖很生气,就责问那人为什么谎称急事骗他,那人说:“这事也比陛下弹雀要急。”宋太祖大怒,随手拿起身边的斧子,用斧柄向那人打去,打落了那人的两颗门牙。那人慢慢弯下腰,拾起牙齿放在口袋里。宋太祖问:“你把打落的牙齿收起来,难道还想告我吗?”这话的确像个蛮不讲理的武夫所言。也许宋太祖此时在盛怒下忘却了自己的身份。但那人却从容回答说:“臣不能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这句话等于警戒赵匡胤,你做了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宋太祖的自我反省精神还是很强的,那人的这句话,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立刻堆下笑脸,赏赐了那人许多金帛。

还有一次,宋太祖到太庙祭祖,看见里面摆设有许多礼器,武人出身的赵匡胤,不认识这是些什么东西,就问:“那是什么东西?”侍臣说是礼器。宋太祖说:“我祖宗哪认识这些东西!”就命令撤掉,换上日常用的碗碟和家常便饭。祭祀结束后,宋太祖醒悟到,这已经不是普通老百姓的祭祀了,于是又令侍臣把那些撤掉的礼器重新摆上。

宋太祖赵匡胤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这使他加速了从军人到政治家的转化过程,迅速适应了新的地位。有一天罢朝,宋太祖一直闷闷不乐,内侍问他为什么。他说:“你以为天子那么好当吗?”早朝的时候,我由着性子办了一件事。现在想起来做错了,所以难过。

对宋太祖赵匡胤影响最大的,应当说还是辅佐他登上皇位的重要谋士赵普。赵普在赵匡胤登基之后的地位,虽然不像唐太宗手下的魏徵,但也是经常犯言直谏。有一次,他推荐某人可以为某官,宋太祖不同意。赵普第二天又提起那个人,宋太祖还是不同意。第三天赵普还推荐那个人,宋太祖大怒,抢过赵普的奏折,撕碎扔到地上。赵普脸不变色,跪下拾了起来,第二天把撕碎的奏折粘起来,继续推荐那个人。太祖拗不过赵普,终于同意了。还有一次,赵普提出了一个宋太祖很反感的人升官。宋太祖不同意,赵普仍坚持请求。宋太祖大怒,说道:“我就不给他升官,你能怎么着我?”赵普严肃地说:“刑赏,天下之刑赏,怎么能以陛下你一个人的喜怒来决定呢?”

当了皇帝的赵匡胤,逐渐明白了,天下由马上得之,却不能以马上守之。在太平的岁月中,统治集团中文人儒士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使得宋太祖不止一次感慨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从自身的体验出发,赵匡胤对臣子说:“今之武臣,亦当使其读书,欲其知为治之道也。”

(二)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是啊,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他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为了防患于未然,赵匡胤决计拿他们开刀。

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

宋太祖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

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己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

于是,太祖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着就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喜剧。一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969年,又有一些节度使到京城来朝见。宋太祖在御花园举行宴会。太祖说:“你们都是国家老臣,现在藩镇的事务那么繁忙,还要你们干这种苦差,我真过意不去!”

有个乖巧的节度使马上接口说:“我本来没什么功劳,留在这个位子上也不合适,希望陛下让我告老回乡。”

也有个节度使不知趣,唠唠叨叨地把自己的经历夸说了一番,说自己立过多少多少功劳。宋太祖听了,直皱眉头,说:“这都是陈年老账了,尽提它干什么?”

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开始稳定下来。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却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后来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三)统一全国

宋太祖初步巩固了内部,但他并不能安枕,他对赵普说:“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是他人家也。”宋太祖懂得,对他这个新生政权的威胁,不仅来自内部,而且还来自外部。后梁被后唐几十年血战攻灭的近代史不断提醒宋太祖,而后周世宗南征北战开拓疆土带来的大好形势也鼓舞着宋太祖。他决心扫灭群雄,改变分裂的局面,统一天下。在当时,中原最有条件,力能胜任统一全国的,只有宋王朝。其他各国基本上都是已经偏安多年,统治腐朽,内乱频仍。而宋王朝建立之前,周世宗内革弊政,外拓疆土,经济军事力量日益强盛,非他国可比。赵匡胤代周,也继承了这样一个大好的局面。因此,自然要把周世宗未完成的事业进行下去。

然而,宋朝建国之初,所统治的地方只有黄河、淮河流域一带,宋朝北面有北汉和契丹,西面有后蜀,南面有南唐、吴越、荆南、湖南、南汉各国,每一个国家都有独立的势力,而且他们也都在窥视宋朝的态度。在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使宋朝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把这些小国或外族,消灭或制伏,才能完成天下的统一,奠立宋朝国基。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赵匡胤扣响了宰相赵普府邸的大门,赵普开门一看,宋太祖立于风雪之中。赵普慌忙把宋太祖迎了进来。不久,赵匡义也应宋太祖之约来了。这三个赵匡胤集团的核心人物,坐在堂中,围着红红的炭火,吃着烤肉。赵普的妻子给他们斟酒,宋太祖也以大嫂相称,君臣亲密无间,仿佛又回到了赵匡胤未即位以前的岁月。

赵普问道:“夜深天冷的,陛下为什么还出来?”

赵匡胤:“我睡不着啊!一榻之外,都是别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来见见你。”

赵普:“陛下是否觉得自己的天下过于狭小?南征北伐,一统天下,现在是极好的时机,不知陛下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是怎样考虑的。”

赵匡胤故意说:“我想先攻打北汉国都太原。”

赵普分析道:北汉有契丹为后援,攻之有害无利。况且北汉挡西北两面,太原如果被我们攻下,那么西北两面,就要我们独挡。即使灭亡了北汉,又要独自承担契丹的强大压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汉,作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灭南方各国,等削平了各国之后,则北汉弹丸之地,还能逃到哪里去呢?”太祖笑了笑说:“我也正是这样想的,不过想试探一下你的意思。”宋太祖的设想也曾与其弟赵匡义谈过:“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河东与契丹接境,若取之,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姑存之,以为我屏障。”王朴旧策的启示,赵普的见解,使赵匡胤最后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1.征讨荆南

战略方针确定后,宋太祖准备征伐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高继冲盘踞的荆南。荆南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但战略位置却很重要。这里南通长沙,东距建康,西接巴蜀,是宋太祖西征南下的要冲。宋太祖派人出使荆南时,就对使者说:“江陵人情取就,山川向背,我尽欲知之。”使者回来说,荆南兵力不强,民困暴敛,很容易攻取。尽管如此,宋太祖还是想出师有名。恰巧,机会来了。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其11岁的儿子周保权袭位,大将张文表不服而反叛。周保权一面派兵抵抗,一面向宋王朝求援。于是,宋太祖就决定借道荆南,名义上是援助湖南周保权,实则一箭双雕,乘机灭掉这两个政权。宋太祖派遣的慕容延钊率领的大军几乎没遇到什么大的抵抗,就先后灭掉了荆南、湖南两个割据政权。

2.平定后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