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2504400000028

第28章 春到江湾

△剧目提要

段友芳

1998年的夏秋之交,我国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干部、群众、解放军战士都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抢险战斗中。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抢险是当时“98”洪灾场面最悲壮的一幕,有19名解放军战士英勇牺牲,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洪水过后,为了歌颂伟大的抗洪精神,英山县黄梅戏剧团开始策划创作一部以抗洪救灾、灾后重建为主题的黄梅戏新剧目。经过一年的筹划,剧团决定成立由英山县戏剧工作剧创作人员肖崇东、涂耀坤和黄梅戏剧团团长李冬青三人组成的创作班子。时任英山县财政局局长的柯昌荣带领三位创作人员冒着酷暑奔赴灾区体验生活,白天走访灾民,晚上和创作人员座谈、讨论。经过两年的努力,三位创作人员创作完成了《春到江湾》剧本第一稿,并交给县黄梅戏剧团排练演出。黄梅戏剧团领导、演职员认为该剧本基础很好,有打造成精品的潜力,又请黄冈市戏剧创作专家熊文祥先生执笔修改,然后搬上了舞台。该剧由熊文祥、肖崇东、涂耀坤、李冬青编剧,陈精耕、夏泽安作曲,丁素华导演,段秋萍扮演财政局长江燕,余万能扮演李阳,郑淑兰扮演黎母,蔚淑安扮演江莺。

【作者介绍】

熊文祥(参见《李四光》剧目提要)

肖崇东,男,1968年10月生,现任英山县文化局戏工室主任。创作的大型古装黄梅戏《玉殒香消》在《黄梅戏艺术》期刊1993年第1期上发表;合作创作大型现代黄梅戏《春到江湾》,获湖北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合作创作大型现代黄梅戏《天职》,在湖北省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市楚剧新作展演活动中,获剧本创作二等奖,并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还荣获湖北省第五届“屈原文艺创作奖”提名奖。另外,近年来在国家、省级文艺期刊中发表中、短篇小说、故事近百篇。

涂耀坤(参见《银锁怨》剧目提要)

李冬青,男,1954年12月生,现任英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曾任英山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合作创作大型现代黄梅戏《春到江湾》,获湖北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有小戏、小品参加湖北省及黄冈市文艺比赛获奖。

【剧情梗概】

1998年的夏秋之交,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全体军民投入紧张的抗洪抢险战斗。一个夜晚,江湾镇长江大堤上,县财政局局长江燕的丈夫、解放军7255部队营长黎明,为了堵住管涌,被漩涡卷走,英勇牺牲。江燕局长的姐夫、江湾镇镇长李阳为了自己工作出政绩,官职能升迁,决定为英雄黎明塑像,大举投资兴建“黎明公园”,让江湾人民永远怀念这位抗洪英雄。李阳本以为此举既可以从江燕局长手里争取到项目资金,还可以从江燕的老同学南方一家私营公司总裁杨大忠手里得到捐款,一举数得。可是没想到的是,江燕局长考虑的不是个人的感情和名利,而是江湾人民的灾后重建,想着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她设计的深水养鱼、山坡种茶、高筑丰田“三合一”构想把江湾镇变成了鱼米之乡。该剧塑造了一个一心为人民聚财、理财、办实事的女财政局长的光辉形象,歌颂了我党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品质。

【获奖情况】

2000年10月,《春到江湾》参加在英山县举办的湖北省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市楚剧新作展演演出,获最佳演出奖。

2001年1月,《春到江湾》荣获湖北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01年1月8日,《春到江湾》被调到湖北省委洪山礼堂向省委领导汇报演出,一鸣惊人,受到了当时的省委副书记王生铁等二十多位领导、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春到江湾》还在全省70多个县(市)巡回演出,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出版情况】

《春到江湾》收录于涂耀坤著戏剧小品集《天堂梦》(作家出版社,2006年8月版)。

△洪水无情人有情——评大型现代黄梅戏《春到江湾》

段友芳

为纪念在“98”抗洪中牺牲的英烈,为歌颂在灾后重建中作出贡献的我省财政人,1998年英山县黄梅戏剧团创作演出了大型现代黄梅戏《春到江湾》,我们认为该剧具有以下可圈可点之处。

一、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该剧塑造了一个一心为人民聚财、理财、办实事的女财政局长的光辉形象。县财政局长江燕的丈夫黎明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对于新婚离别的妻子江燕来说是致命的一击,她无比悲痛。但是,身为县财政局长、灾后重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的她,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是迅速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江湾镇镇长李阳为了表达江湾人民对英雄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考虑到自己工作的政绩、职位的升迁,提出兴建“黎明公园”的想法。按常理江燕应该会支持,毕竟是自己的丈夫,可是这一想法却遭到江燕的反对,江燕认为建“黎明公园”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之举,她考虑的不是丈夫的留名百世,不是个人的名利,而是江湾人民灾后的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她不愿给灾区人民添负担。当她一到达江湾,见到钱嫂家的水中绿色孤岛——南瓜地时,就开始在脑海中为江湾设计“三合一”的发展构想,即“坡地种茶、深挖养鱼、高筑丰田”三合一。

江燕时刻想着做一个人民的理财官。为了江湾“巴沙鱼”养殖项目,她向上申请、组织资金,向外寻找合作伙伴。当她的老同学杨大忠这个南方大老板回乡看望她时,她没有被老同学的真情所动摇,也没有被物质利益所引诱,她反而抓住机遇,动员杨大忠出资帮助家乡重建,与江湾合作。为了江湾,她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有胃病的她接受杨大忠的敬酒,并耐心地向杨大忠介绍江湾的重建规划:“江湾是个水袋子,正适合搞深水养殖。前些时,我曾到南方考察过,已选中了‘巴沙鱼’养殖项目,这种非洲鱼,生产周期短,味道鲜,每公斤创汇五美元,正适合我们避灾农业的水产养殖。另外,江湾北面山坡生产优质茶,可惜我们的工艺跟不上,想购进一套先进的加工设备……”

由于江燕不同意建“黎明公园”,遭黎母误解,遭姐姐埋怨。黎母以为江燕忘记了与黎明的夫妻感情,姐姐埋怨她阻断了姐夫李阳的提拔之路。江燕用真情、用党性说服了黎母和姐姐。最后,江燕和黎母还把黎明的抚恤金全部捐给了政府。

二、力求以情感人

《春到江湾》的故事并不复杂,解放军7255部队营长——江燕的丈夫黎明在抗洪抢险中牺牲,江湾镇镇长李阳——江燕的姐夫提议建“黎明公园”,江燕却不同意建。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编剧却用了五个场次加一个尾声的篇幅叙写,取得了让观众愁肠百结、潸然泪下的戏剧效果。编剧主要是在一个“情”字上做文章,用浓墨重彩来渲染戏剧情感,用“煽情”的方法赚取了观众的热泪。通过这些情感的描写和渲染,江燕局长公私分明、一心为公的光辉形象更为真实感人。

以黎明的牺牲作为背景,本可以用一句话交代,一笔带过,但编剧用了一个场次演绎,其中写到江燕在抗洪战场七天七夜未下大堤而累倒时,黎明抽空前来看望她,二人匆忙中叙说着新婚离别后的相思之情。不久,传来黎明牺牲的噩耗,江燕悲痛万分,不敢相信这个事实。这段内容的详尽描写,既交代了背景,介绍了人物,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也写出了江燕和黎明深深的夫妻之情,使后文江燕克服一己悲痛、一心为公的行为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再如黎母思儿的悲痛之情、江燕与江莺的姐妹亲情、杨大忠对江燕的少年情怀,这“母子情、姐妹情、同学情”的描写,都彰显了戏剧表达情感的特点,增强了戏剧的感人力量。

另外,这些情感的大肆渲染也衬托了江燕局长公私分明、将人民利益放在个人情感之上的高尚品质。如:黎母悲伤中因思念儿子,要求江燕同意建“黎明公园”;姐姐一心想要姐夫得到提升,埋怨妹妹不讲姐妹之情,要挟江燕同意建“黎明公园”;杨大忠中学时就暗恋江燕,如今黎明已牺牲,他邀请江燕做他的财务总管,这些个人性的情感都没有阻止江燕灾后重建、发展生产的脚步,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鲜明。

三、以民歌贯穿全剧,深化了主题,完善了剧本结构一首民歌,在剧中不同场合唱了五次,有时是剧中人唱,有时是画外人唱,歌声激荡人心,让人久久回味。第一次是在故事的开头歌声响起:“江水再深哥敢行,高山再陡妹敢登,有情不怕山水险,降龙伏虎结同心。”交代了人们与洪水抗争的背景,将观众引入了抗洪救灾的现场。第二次是黎明趁部队休整待命之时来看望累倒的江燕,两人相拥,江燕小声哼唱这首民歌:“江水再深哥敢行,高山再陡妹敢登,有情不怕山水险,哥哥能干妹紧跟。”表达了两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夫妻情深。第三次是江燕为给她打针的护士教唱这首民歌,歌声中响起了电话铃声,她接到黎明牺牲的消息,歌声既是反衬,亦似预兆。第四次黎母、江燕二人同时来到黎明塑像前,分别诉说着思念、悲痛之情,幻觉中的黎明表达了与江燕一致的重建家园的想法,劝母亲不要责备江燕,感动了黎母,母女二人相依相搀,此时画外唱起这首民歌:“江水再深哥敢行,高山再陡妹敢登,有情哪怕生死隔,生死相依不离分。”表达了江燕与黎明生死不渝的爱情。第五次是故事的结尾,江燕没有参加江湾避灾农业初见成效的庆功会,而是与黎母来到了抗洪英雄纪念馆,歌声最后一次响起:“江水再深哥敢行,高山再陡妹敢登,有情不怕生死隔,好山好水满目春。”赞颂了江燕作为一名弱女子,却能扛起所有的悲伤、继承丈夫遗志、为民谋福利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