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2507000000008

第8章 音乐世界(8)

抒情的舒伯特:舒伯特(1797~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中等市民家庭。童年时代,他从家庭音乐生活中学会了演奏风琴、钢琴和小提琴,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艺术。1818年舒伯特全心投入音乐创作。他穷困潦倒,31岁英年早逝。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他所崇拜的贝多芬的墓旁。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完全是浪漫主义的。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伯特使钢琴演绎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为浪漫主义的要素。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600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的,无人能超越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

舒伯特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总共写下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567首歌曲等近千部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及《C大调交响曲》、《死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日的旅程》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勃拉姆斯:勃拉姆斯(1833~1897年),德国作曲家,人们把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尽管这种提法的意义不够确切,但它说明了勃拉姆斯在德国音乐中的地位。

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和艺术歌曲方面留下了众多杰作;他沿用贝多芬式的音乐形式进行创作,同时作品也带有浪漫主义风韵;常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

勃拉姆斯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90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他还作有200余首歌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著名。他的四部交响曲有很深的音乐造诣,但晦涩难懂,其中《第一》和《第四》最有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1840~1893年),伟大的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乐观情绪。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广东番禺人,曾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和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创作了大量抗日歌曲,其中《太行山上》、《救国军歌》、《夜半歌声》、《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流传至今。

1938年,冼星海在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期间,创作了不朽名著《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1940年,去苏联工作学习,其间创作了《中国狂想曲》、《民族解放》等。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对中国革命音乐贡献巨大,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人民音乐家”。

时代歌手聂耳:聂耳(1912~1935年),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民间音乐,并能演奏多种乐器。曾在上海师从黎锦晖先生学习作曲。

聂耳是上海左翼联盟音乐小组的重要成员之一。1933年,他创作了《卖报歌》。1934年,他创作了《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等优秀歌曲,并写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器乐曲。1935年,他创作了《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等著名歌曲。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建国后被定为《国歌》。

1935年,聂耳在经日本至苏联留学途中游泳溺死,年仅23岁。

在聂耳两年多的创作生涯中,传世之作41首之多,其作品映射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

现代音乐奠基人肖友梅:肖友梅(1884~1940年),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生于广东中山县。早年留学日本、德国学习音乐,1920年回国后,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工作。1927年,肖友梅主持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这是中国正规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肖友梅曾编写过《风琴教科书》、《钢琴教科书》、《和声学》、《普通乐学》等一批国内早期音乐教材。同时,他以严谨的风格,运用西方作曲理论创作了一些早期的艺术歌曲,如《问》、《南飞之雁语》等。他在器乐创作方面也有所尝试。他一生共创作100多首歌曲、两部大合唱、两首弦乐四重奏、两首钢琴曲、一首大提琴曲。肖友梅是中国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音乐家。

民族音乐家、二胡演奏家阿炳:阿炳(1893~1950年),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自幼随父学习音乐。26岁时因病双目失明,流落街头卖唱、乞讨。

阿炳的演奏技艺超群。他根据自身体验和生活经历,创作并演奏了著名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听松》及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

现代抒情歌曲作曲家施光南:施光南(1940~1990年),四川重庆人。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以创作抒情歌曲见长。其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洁白羽毛寄深情》、《周总理,您在哪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被竞相传唱。他为歌剧《伤逝》谱写了全剧音乐。其中插曲《一抹夕阳》、《紫滕花》、《风萧瑟》等,被选为声乐教材。他的歌曲,深受群众喜爱。由于积劳成疾,1990年在音乐创作中,突发脑溢血逝世。

他的作品清新流畅、旋律优美、感情真挚、通俗易懂、便于流传,映射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

小知识

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

这首《第四交响曲》,e小调,共四个乐章,作于1884~1885年,时年勃拉姆斯已52岁。当时他对希腊悲剧极感兴趣,这首作品有一种古歌气息。1885年12月25日由勃拉姆斯指挥首演。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式。以三度进行为主的第一主题是寂寞和豪迈的交织;第二主题呈抒情性,是这首作品中最美的旋律。在发展部中,叹息、寂寞、憧憬、抚慰,各种情绪因素有机交织。再现部后持续有很长的结尾,像要作最后努力而摆脱忧郁,但最终以忧郁告终。

第二乐章:中庸的行板,E大调,有序奏导引的奏鸣曲式,无发展部。这一乐章以古老的佛里吉亚调式音阶成为基础,弥漫一种古旧、荒寂的气息,在这种气息中,荡漾着恬美,同时有一种不安和骚动。这种氛围的静和涌动的动的对比很是精致。

第三乐章:戏谑般的快板,C大调。快速乐章第一主题执拗且又充满欢愉,其中又隐含躁动不安和嬉笑谐谑,其变奏趋向热情激烈,平静后有慰藉味的G大调第二主题呈现,接着像沉湎于第一乐章的回想中,等待第一主题再度兴风作浪。发展部只是突出第一主题的种种不同处理方式,始终洋溢着轻快喜悦。

第四乐章:热情而有力的快板,e小调。选用夏空舞曲(选自巴赫第150号清唱剧《主啊,我祈求您》),以这首夏空32段变奏形成四个变奏段,其变奏出神入化,技巧调性的变化越来越丰富,充分展现庄严而又高洁的美。幻化无穷后,最终以一抹孤寂清冷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