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可以观察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的性格特征。就说鞋,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了,谁能不穿鞋?“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我们走到哪里,鞋子就跟我们到哪里。最近看电视连续剧《恰同学少年》,深深地为毛泽东等那些鲜活的人物和他们火热的生活所感动。其中有一集以鞋为道具,将几个人物的品质鲜活地表现出来。
刘俊卿,“一个卖臭豆腐的儿子”,父亲撑着病弱的身体靠卖臭豆腐供他上学,妹妹无奈到大户人家做佣人,他本该体恤家庭勤俭节约好好学习,可他虚荣心极强,怕人家因为穷瞧不起自己,公众场合连父亲和妹妹都不敢称呼。看到公子王子鹏穿漂亮的皮鞋,便谎称买书向父亲要钱买了皮鞋,殊不知那双鞋给家庭带来多大的压力呀!他的父亲,却常常啃点儿干玉米饼喝白开水充饥。而家庭同样一贫如洗的蔡和森,却敢于面对现实,不怕别人耻笑,节假日上大街给人家擦皮鞋,勤工俭学,帮助家里渡难关。
毛泽东家里也不富裕,父母靠种地过日子,养活一家老小,大弟弟因此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做活。节假日里毛泽东无钱住店,便住在岳麓山爱晚亭里。他的布鞋常常是破了补补了破,总张着两张大口子,杨昌济老师见他鞋破成那样子,便给他钱让他买双鞋,可他上街看到好书竟又买了书。后来,还是杨老师直接买鞋送了他。
还有他们的老师徐特立,总穿着一双草鞋,一身破旧衣衫。有些学生背地里称他为“叫花子”,是不是他也很穷?不是。徐特立不但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名老师,而且还是长沙的副议长,两份工资每月有几十块大洋的收入,他省吃俭用,资助家乡兴建一所免费小学,为穷人家的孩子们提供上学的机会。
请看,这几个人在鞋子面前,表现的是多么不同的态度!所以,毛泽东、蔡和森、徐特立成为伟人,成为人们尊敬的人。而刘俊卿,不但学习上走下坡路,做人也走上邪路,辜负了老师和亲人对他的期望。电视剧以他们几个人的鞋为线索,事情虽小,可一孔可以见一斑。所以,做人既要有大志向,还要能够面对现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好的习惯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