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地牵龙
2512800000033

第33章 开天辟地人自立(33)

在陈国民的影响下,学练太极拳的队伍正在壮大。每天清晨的俱乐部门前,数练太极拳的人多,,光电信公司,每天就有十多人参加太极拳活动。

这些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受了陈国民的影响。

现在,每天清晨,管道局俱乐部门前广场上总是聚集了那么多人,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好多人也像当年陈国民学太极拳那样,很自觉地排在队伍的后边儿,认真地一招一式地模仿着每一个太极拳动作。不少人为了跟陈国民学太极拳,总是比预定时间早来二十分钟,好让陈国民手把手地教练一下基本功……陈国民以自己强身健体的事实宣传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如果管道局的职工都像陈国民那样,医药费的开支该会节省多少?

我期待着陈国民现象像狮子滚绣球一样不断地扩展,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廊坊基地一直扩展到全国各厂矿、企事业,由太极以至于无极……攀登之歌

市场如潮涌,阡陌增战车,搏击含辛苦,四载风流歌。这是笔者采访王中海以后,对他的总印象。

他,个子不高,但精神气十足,憨厚中透露出一股精明,话语不多,显示出格外的实在。已过不惑之年,给人们的印象更多的是成熟。

王中海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扮演过许多角色,这些角色作为人生社会大舞台上的一员,很平凡,很不起眼,很不引人注意。

然而,是千里马总会奔腾跃进。王中海的跃进,这也是他走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这一年,他以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任,被评为电信公司的劳动模范。

电信公司为了适应施工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决定实施“麻雀飞天”战术,扩编主业施工队伍。原先整编制调到胜利油田的通信一队空缺,赵勤余、王中海被公司领导点将,重新组建通信一处,王中海率队出征,直奔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区。通信工程一上马,王中海他们就抓住时机抢到了一项工程。有了这项工程,王中海的心里也就有了底。于是,王中海带领着全处人马,打响了组队以来的第一仗。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以写最新最美的文字。”通信一处这张白纸上,由王中海和他的伙伴们书写着最新的文字:揽活儿、闯市场、置办家底、占领阵地。可谓字字千钧,每一个符号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据《石油管道报》1994年4月20日二版报道:“王中海是电信公司通信一处主任。这位已到不惑之年的汉子,干起工作就像过河的卒子一往直前。”

在工地上,王中海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哪里最苦,哪里最累,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一次,他跳进齐腰深的水里布放电缆,干完活儿后,却怎么也爬不出来,职工们连拉带拽才把他拖出来,大伙儿一看,原来他穿的胶皮水裤里灌满了水,体重多了一倍,难怪出井费劲。

王中海盼的是天亮,恨的是天黑。他一语切中要害:“施工市场就像战场,每项工作都是急茬。不抢时间,就会失信。”有一天,王中海刚睡一会儿,就又爬起来,催着大家起床上工地。大伙儿一看表才三点钟,知道他又钻了工作的牛角尖,就故意问他几点了。王中海回答不知道。在笑声中,职工们说:“王队长你还是再睡一会儿吧。”天一放黑儿,王中海心里就特急,他想方设法在天黑前多干点活。时间一长,职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恨天黑”。

正因为王中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才显出了他的特殊性格,那就是敢打恶仗、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他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工程,赢得了甲方的赞誉。

王中海领着他的弟兄们奔向市场,走进风雨中。几多难眠之夜,几多疲倦之时,几多奔波之苦,几多欢庆之乐,王中海一身工作服,扑下身子与工人同甘共苦。王中海一身新西服,与甲方同坐在谈判桌旁。

由孤岛转战天津塘沽,这里是通信一处刚刚开辟的新市场。第一个工程,是塘沽市场扩建工程,这是个急活儿。甲方要求必须在8月底开通。要想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连甲方自己都觉得把握不大。这项工程比较复杂,也像一张答卷摆在了通信一处面前。王中海严肃地跟职工们说:塘沽是我们新开发的市场,甲方要考验我们。这项工程干好了就会留下,干不好就卷铺盖回家。

王中海的话激励了大家,在这争闯市场的关键时刻,通信一处的职工都豁出去了。他们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觉,中午在工地吃饭,挤出时间全部用在施工上。他们泡在齐腰深的井水里穿越电缆,没有人叫苦喊累,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8月25日,通信一处保质保量提前5天完成了这项施工任务。电信局的领导深受感动,拉着王中海的手说:“你们真行,太感谢你们了。今后,我们不但给你们工程干,还要给你们送锦旗。”

王中海他们第一仗打得很漂亮,赢得了甲方的赞誉,职工队伍的顽强作风给甲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评价说,管道局电信公司的这支队伍素质好作风硬,服务态度好,施工质量无可挑剔。于是,王中海和他的弟兄们战胜了竞争对手,有好几支地方队伍被迫退出塘沽,而通信一处却在塘沽稳稳立足。工程一项接着一项,有时一项工程刚干到一半时甲方又把第二个工程给了他们。王中海说,那阵子,我们通信一处的日子好过,工程有的干,真是吃一占二眼观三,越干越有劲。

塘沽的通信工程市场有多大?不说别的,仅通信一处从1993年进驻塘沽,一猛子扎在那里三年没动地方。这一点,足以说明通信一处是受欢迎的施工队伍。据《石油管道报》1994年2月3日报道:“1月27日,塘沽邮局詹副局长专程赶到管道局电信公司,送来了一面写有‘精心施工,优质高效’的锦旗,以感谢该公司通信一处对塘沽通信建设所做出的贡献。”

质量是信誉的保证,信誉是生存的基础。这是通信一处在市场竞争中得出的经验,也是王中海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为了夯实基础,保证信誉,他们把用户视为上帝,千方百计地为施工用户排忧解难。一次,用户把一个配线区的急活儿交给了他们半个月的工期要求10天完工。为了满足用户,王中海跟大家一起加班加点抢任务,结果只用三天就完成了任务。

四载风雨路,几多乐与苦,钢铁英雄汉,跃上大潮头。

王中海和他那刚组建不久的通信一处,以惊人的步伐,丈量了中华大地,先后开辟了六个施工市场,四年迈了四级台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宽广胸襟和政治责任,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请看如下数字:

1993年,通信一处组建当年,10名职工完成产值750万元,人均上缴利税5.8万元。

1994年,通信一处组建第二年,23名职工完成产值2300万元,人均上缴利税4.85万元。

1995年,通信一处组建第三年,23名职工完成产值2286万元,人均上缴利税6.14万元。

1996年,通信一处组建第四年,22名职工完成产值2400万元,人均上缴利税高达9万元。

看到这些成绩,通信一处的职工高兴了,作为创业领头人的王中海高兴了,电信公司的法人代表经理乔书明高兴了。乔经理在他的行政工作报告中说:“通信一处在开发市场上有一股韧性,也有一股说什么也要挤进去的钻劲。”

据《石油管道报》1995年5月5日消息:近日,电信公司通信一处又成功地跻身新疆的施工市场。从而成为公司中开辟市场的佼佼者。

施工队伍能否生存,关键在于有没有足够的市场意识和抢占市场的能力。王中海他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在努力地实践和检验着自己的抢占施工市场的能力和魂力。四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是短暂的,可王中海和他率领的队伍却在这短短的四年中创造出了令人钦佩的成就。不说别的,就开拓市场的精神和举动,就令他的同行们叹服。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他们又跃马扬鞭开发了石家庄市场、万庄市场、新疆及塔里木施工市场。

王中海开拓市场的意识很强,而他抢占市场的能力和魂力更令人折服。新疆塔里木塔中四油田与沙漠腹地前线指挥部之间急需敷设一条通信电缆,王中海闻讯后,硬是拍着胸脯拿到了这项工程。时间紧、任务急、环境十分恶劣,又有工期限制,又是在大漠腹地、沙暴高发季节,别人说什么也不敢接这个工程。王中海和他的弟兄们在大沙漠的腹地鏖战了9天,终于胜利地完成了这项施工任务。处里的职工说:那阵子,王处长和我们一样在沙漠里摸爬滚打,的确不愧为是条钢铁硬汉。

王中海凭借着自己闯市场的经验,在市场魔方的变幻中,不停地变换着自己的位置,转变着自己的思想观念。“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市场新观念,使他眼前的路子豁然开朗。于是,在继续搞好通信工程主业的前提下,王中海把眼光盯在了干通信管道工程、有线电视工程和为油田维修工程上,力求“几方栽树,多方结果”。

王中海想到就干。1996年通信一处还真在新疆干了4公里的管道工程。尽管是第一次,可他们还是利用这项工程练了兵,也挣了钱。他们干了一项有线电视工程,有部分职工加入了塔指抢修中心的抢修队伍。这些举措,足以证明,王中海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想干的事,就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干成。

那天,我们采访王中海的时候,王中海却没有在廊坊。通信一处的党支部书记杨士钊和副处长党爱民和我们一起聊了起来。那天是1996年的最后一天,王中海还在千里以外的新疆奔波。“他在承揽1997年的工程。逢年过节常在外地,这是常事。一年365天,王中海327天在线上,这一点也称得上全公司第一。”杨士钊谈到他搭档时,一脸的兴奋:“看来,1997年我们又有活儿干了!”

199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从内心里祝福王中海和他的通信一处能在新的一年里旗开得胜,再创佳绩,攀上高台跨上第五级……第二章继往开来事更新

西气东输一条龙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震惊世界的西气东输工程,就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伟大奇迹。——作者题记龙,是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图腾。我们华夏子孙都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华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悠久历史,龙的传说根深蒂固、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然而,通过地下管道输送石油天然气的钢铁巨龙,我们认识他却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情。那是个火红的年代,也是个特殊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人民解放军和民兵成为大庆原油外输管道建设的主力军。一提起1970年东北“八三”管道大会战,现在那些自称是“中国石油管道人”的人们,都有一股子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我听过“八三”会战的战士讲述过“八三”会战的故事,曾为这些“手牵油龙闯天下”的管道建设者的精神感慨过多少次。“管道为业、四海为家、野战为乐、艰苦为荣”的管道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管道人。如果把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八三”管道工程大会战作为我国第一次管道建设高潮的话,那么,西气东输工程就可以说是第二次在我国境内掀起的管道建设高潮。中国管道人,光荣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者,汇集到西气东输这面旗帜下,手牵钢铁巨龙,昂首阔步八千里,一路高歌,气吞山河,克服艰难险阻,满怀必胜信心,靠智慧用双手,凭实力,铸就钢铁巨龙,点燃希望之火。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片地。但是,西气东输工程和当年的“八三”管道工程相比,都有了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在于,历史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施工科学了。“八三”工程打造了一条油龙;西气东输铸就的是一条气龙。我作为一名生活在中国管道人群中的报告文学创作者,很愿意把西气东输工程中的所见所闻向全国人民报告。我曾经到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前线采访,深为这个举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所吸引,也深为工程宏大的场面所震惊,也深为这条巨龙所感慨:浓浓一笔八千里,气龙昂首向东方。

牵龙人

中国管道,早就诞生了。那是若干年前,我参加编写一本名叫《中国油气管道》的书,得知中国人民很早很早以前,就创造了用竹管引山上的泉水下山的奇迹,具体的年代记不清了。可它却算是中国管道诞生的标志。

其实,真正让人服气的,还是应该从1970年那场“八三”管道建设大会战算起。说具体一点,应该从1973年4月16日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成立之日算起。管道局的成立,是中国石油大发展的标志。当时的管道局,虽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可它仍然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其中一项非常具体的任务,就是负责建设中国的油气管道。所以,以中国管道局为龙头,所率领的下属单位,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管道建设者,理所当然的是中国管道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这些管道建设者都称自己是中华大地的牵龙人。所以,我很愿意以“牵龙人”为题,向人们报告西气东输牵龙人的故事。

西气东输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首站,东到上海的白鹤镇,全长4000公里,横跨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10个省市自治区,途经沙漠、戈壁、黄土高原、山区和江南水网等不同地段。被专家和业内人士确认的工程难点是“三山一塬,五越一网”。“三山”即吕梁山、太岳山、太行山;“一塬”即黄土塬;“五越”是指三次穿越黄河、一次穿越淮河、一次穿越长江;“一网”就是江南水网。

面对西气东输施工中的这些世界级的工程难点,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及所属单位的参战将士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牵龙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手牵钢铁巨龙,满怀必胜信心,高扬“争雄国内,争创第一”的旗帜,喊出了代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为国争光的壮语豪言:西气东输主力军,不拿第一就是败!

人们不会忘记:公元2002年7月4日10点30分,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局长苏士峰代表西气东输全体设计、施工单位,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做出了郑重承诺:“请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我们管道建设者一定全力以赴建设好西气东输工程,决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全国人民的重托,以辉煌的业绩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祖国争光,为中国石油争光,为中国管道争光。”苏士峰,这个标准的山东大汉,用震撼世界的语音道出了中华大地牵龙人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