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转变”官“念
2513300000012

第12章 决策 决断 决定(3)

④拍“个人板”。有的领导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展示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水平,就独断专行,自以为是,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个人说了算。

⑤拍“拖拉板”。作为拍板者,最忌讳的是犹豫不决,人云亦云,耳朵软,头脑空,左右摇摆,朝令夕改。有一些领导者拍板时往往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当断不断、议而不决,使下属无所适从,无所遵循。而且这样做,直接影响到领导者自身的威信,使下属对领导者失去信任感、依赖感,最终使“拍板”难以贯彻。

敢于拍板是有信心、有魄力的表现,但还必须善于拍板。生活中之所以有“表态拍胸脯,决策拍脑门,出事拍屁股”的“三拍”干部,主要是因为拍板前对上述各种情况考虑不够,甚至根本没有作调查研究、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听取不同意见,就盲目作出决断。这样做看似果断,实是武断,看似敢干,实是蛮干,失策在所难免。

“拍板”前要注意的问题很多,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只有一种方案时不能拍板。所谓拍板就是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权衡利弊,然后选择其一,或综合成一。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选优,其片面性和失误在所难免。二是有非正常因素干扰不能拍板。所谓非正常因素,主要是指个人非正常心理因素、兴趣爱好因素、感情和人情因素、外在压力因素等,将这些因素带入决策中,很容易使决策出现偏颇,失去科学性。三是整体优化程度不高不拍板。拍板通常是就某单项工作进行决断,只孤立地看这件事有利是不够的,还要看其对相关联的事乃至对全局产生什么影响,只有对全局和整体都有利,才是好的决策。四是没有认清负面效应时不拍板。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或做任何一件事情,在形成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会有负面影响,只是多寡和程度不同。因此,在做这件事情之前要把负面作用看清楚、估计足,尽可能地使之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效益最大化。另外,还有诸如决策的具体实施者不明确不拍板,决策方案不经专家论证不拍板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善于拍板、敢于拍板是领导者成就大事的首要前提。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个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行动迟缓的人,无法领导好一支队伍,更无法打胜仗;而一个不谋而断、武断盲从、喜欢逞匹夫之勇的人,同样无法取得胜利。唯有准确判断而又果敢行动的人,才能把握制胜权。

(1)拍板贵在胸怀全局

在一项重要决策中,往往充满着许多矛盾。如何使这些矛盾得到统一、平衡和协调,检验着领导者处理复杂矛盾的艺术。领导者在拍板时,要做到整体、全面地考虑,在分析内部、外部条件时,既要注意物的因素,更要重视人的因素;在衡量决策所要达到的结果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关心社会效益;在处理系统内外的利害关系时,既要关心局部利益,又要照顾到全局和整体利益;在权衡方案的有效性时,既要顾及当前利益,又不能忽视长远利益等。这样才能使板子拍到点子上。

(2)拍板贵在不失其时

犹豫是时间的窃贼,疑虑是拍板的大敌。有些决策,特别是一些非常规性的决策,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风险,何况有些问题来得急,需要当机立断,否则良机稍纵即逝。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有拍板的魄力,勇于承担责任,果断下定决心,切不可畏首畏尾、优柔寡断、议而不决。要知道领导者的决心,对于下属坚定不移地执行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领导者遇事怕担风险、怕负责任、左右摇摆、拿不出主见,不但会使下属难以坚定地去实施,而且会直接影响到领导者的威信,使下属对领导者失去信任感、依赖感。

(3)拍板贵在打开思维空间

思维空间的维度直接影响思路的宽窄。在封闭的思维空间里面,领导者只会直观、片面、静止地看待、处理问题。领导者要在任何时候和环境中,变换多种认识的角度,更新、提高思维能力,使选择和判断有更宏大的参考系,跳出井口再观天,就会发现天外有天。视野、思维开阔之后,要学会在比较中选择。正与误、优与劣都是比较得出的。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只要放开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4)拍板贵在不苛求完美

领导决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有时如步入茫茫森林,稍不注意就会误入歧途。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有些领导者往往把决策目标过分理想化,不切实际地追求一种完美的结果,而在现实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决策所带来的某种代价,又往往使得他们左顾右盼、踯蹰不前。还有些领导者在关键时刻不敢拍板,前怕狼后怕虎。其实,完全正确、完美无缺的决策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即使犯了什么错误,只要及时发现、改正,就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过分的自我苛求就像是一个紧箍咒,往往束缚着领导者的想象力和行动力。

(5)拍板贵在有拍板魄力

这是领导者最可贵的品质。一切决策都是要变革现实,这样就必然涉及很多问题和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决策,即使经过充分反复的论证,总会有反对者,总会有许多人不理解,这样就更需要决策者的拍板魄力,不怕得罪人,不受外界的干扰,要敢想他人所不敢想,敢断他人所不敢断,敢为他人所不敢为。

(6)拍板贵在把握好自信与自负之度

过于自信的领导是做不好决策的,因为他是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无法了解自己,也难于和他人沟通,往往使决策变形。领导者要防止自己出现“自恃”的职业病。我们发现,常常有这么一种现象,越有知识的人往往越主观,越有经验的人往往越自以为是,越有权力的人往往越自感正确。领导者,特别是主要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应该是源于群众意志、职务意志和领导者个人意志的有机统一。群众意志是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务意志是决策的关节点和过渡点;个人意志是集智点和放射点。伟大的人物以及正确的决策,不应该对任何一种意志排斥,否则,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当总统、当领袖、当领导;假若不代表群众的意志,同样也做不了总统、领袖和领导;假若排斥职务意志,也做不好总统、做不好领袖、做不好领导。

(7)拍板贵在排除干扰因素

某些外在的压力常常影响最终的拍板,比如多数人的意见较易被采纳,少数人的意见则较易被否决;对来自专家、权威的方案容易接受,对来自自己人或“无名之辈”的方案则容易轻视;对上级表过态的方案往往举手通过,没有“后台”的方案常常被冷落,等等。这些情况都是不正常的。方案选优不能以人数多少、是不是权威、有没有“后台”为标准,而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科学为准绳,对各种方案不怀偏见,一视同仁,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分析。有的领导者在拍板时,总是考虑决策方案如何才能使上级和多数人所接受,总是担心方案是否会引起他人的反对。为了顺利通过,有时宁可牺牲方案的科学性,进行折中或妥协,这就很难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决定。

★★★

在实际工作中,最后的拍板定案往往是极其艰难的,它不仅要求领导者有充分的资讯和丰富的经验知识这些“硬件”,还需要领导者具备拍板的视野和心机这种“软件”。同时,还要求领导者具备一定的决策技巧。多谋与善断是一个整体,足智多谋以后才能拍板,这是领导者最重要的特质。谋与断,是对领导者工作能力的一个全面要求,两者不可分离。领导者是否有能力、有智慧,人们首先看他在关键时候怎么拍板。

4胆子大、敢想敢干就是有魄力,是吗

魄力,指工作和处事时的胆识和果敢的作风。魄力是一个人能力素质、性格特征、个人魅力的综合体现。但在实际中,有的人常将魄力简单理解为“作风硬、胆子大、敢想敢干”等,于是,一些能跑关系、能要钱、能办事的领导者,一些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揽权独行的领导者,一些只重业绩不计后果、吃了前人的饭喝了后人的粥的领导者,往往被视为有魄力。这样的认识是正确的吗?

古人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又说:“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顾虑重重,怕这怕那,畏畏缩缩,往往会贻误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的确,对领导者来说,魄力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最为重要的内在素质,果断决策的领导者往往比那些做事犹豫的领导者成功的机会要大得多。无论说话、办事、决策都干脆、利落,不犹豫不决,不拖泥带水,不朝令夕改,这些是一个管理者才能、魄力最直观的表现。没有人会尊敬或跟随一位胆小怕事的领导。

魄力是领导者综合修养的反映,既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刻意装扮。有的人往往能给人一种“一眼看过去就是个当领导的”的印象,这说明一个领导者,无论如何要像个领导者,要有范儿,有腕儿,更要有魄力。人生所缺者,有时往往不是才干,而是胆量;成功者大多也不是比别人多能干,而是往往比别人敢干。两智相争勇者胜,特别是在事业发展的抉择关头,胆识比见识更重要,领导者对这一点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审时度势地对个人品质中影响魄力发挥的诸多因素有个清醒的认识,并自觉地去适应时代的要求,尤其要避免五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①把“鲁莽”当魄力。有的人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办事风风火火,但却错误连连。有的遇事不做调查研究,也未经慎重思考就乱下结论、盲目拍板,不可谓胆子不大,但这并不是有魄力。纵观古今成大事者,在其披荆斩棘的开拓进取中,恰恰与谨慎处事分不开。谨慎,并非优柔寡断的代名词,而是深思熟虑使然。

②把“武断”当魄力。刚愎自用,遇事不分析、不论证、不计后果,只要脑子一发热,不管同道者意见如何,不管符不符合客观实际,都想一锤定音。刚愎自用,会使人在自以为是的迷雾中丧失理智,作出错误的决断,给事业带来惨重损失。

③把“霸道”当魄力。嫉贤妒能,明知别人的意见是对的,可偏要指鹿为马、排斥异己、标新立异,以显示自己的权力和“高明”。魄力,并非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魄力的产生不是凭“形于色”的张力,而要靠精华内蕴的“底气”与绵里藏针的“灵机”。

④把“狂傲”当魄力。“井底之蛙,断言无小”,是目光短浅的愚见。无论是什么人,若自居其功,自恃其才,往往会在自以为是的感觉之中步步陷于主观臆断的泥潭。

⑤把“义气”当魄力。办事无原则,不管事情该不该办、能不能办,只要别人求到自己了,看起自己了,就大包大揽,拍胸脯,打包票,讲所谓的哥儿们义气。

⑥把“吹牛”当魄力。有的领导者做工作只是为了应付和讨好上级,干工作时,用喊口号来体现落实指示坚决,用大场面来体现开展工作扎实;汇报工作时,把准备做的说成是已经做的,把一项工作好说成是全部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极少数人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自己敢于和善于弄虚作假而不脸红当成是有能力、有魄力。

⑦把“脾气大”当魄力。有的领导者听不进不同意见,下边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就要训斥指责;下边做的和自己要求的不一样,就要臭骂一顿,以此显示自己能力高、水平高、要求高、标准高,显示自己抓工作有力度、有魄力。

魄力如千姿百态的人物个性一样,在表现方式上也是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我们没有必要以一种固定的标准将魄力模式化。叱咤风云的阳刚之气固然是有魄力的表现,但那种柔中有刚、绵里藏针、从容不迫化解各种矛盾也是魄力的内涵。《抱朴子》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鲁莽使气、急于求成,绝对不是有魄力;心平气和、从容周全也不应视为没魄力。

另外魄力不一定体现在作风硬、胆子大、敢想敢干上。对领导者来说,魄力更多地体现在决策的胆略和果断力上,体现为一针见血地切中问题的要害,相信自己,力排众议,作出大胆和及时的决定,体现为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的大智大勇,体现为智慧与坚毅的结合,体现为在不确定的复杂局面中敢于冒险并承担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同时还包括承认失败和错误的勇气。对领导者来说在关键时刻能经常作出英明、果断的决策,其效果往往会强于自己平日长时期的外在表现。

有时候,柔中有刚也是一种魄力。《庄子》将“勇”即魄力,分为好几个层次:“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其实,真正的魄力在于深思熟虑后的一言九鼎。魄力,要靠深谋远虑、百折不挠的强大“内力”。最高境界的魄力是“圣人之勇”,即通晓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善于把握时机、通达权变、临危不惧、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在果断的时候能清醒地剔除武断,在权衡时自觉地避免霸道,在开拓中有效地克服鲁莽。

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有魄力,要做具体分析。遇事六神无主,犹豫不决者,自然低能;遇事不冷静,逞强好胜者,也不是有魄力的表现,甚至还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真正有魄力的人,越到紧要关头,越是沉着冷静,不露声色地静观默察,刚柔相济,化解压力于无形,取得胜利于最后。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至尊者至刚”。看一个人意志的强弱、胆略的大小,并非仅仅看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常常要看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超人的胆魄,需要坚固的心理根基。恃才、居功者遇事偏执狂傲,往往是因倚其才而迷其识,居其功而失其度,故而不知“山外有山”,显得浮躁而可笑。

有人说,一个有魄力的领导,其主要表现是:挥手有人前进、难处有人帮忙、差错有人体谅;一呼众人应、说话有人听、名字比人响、办事有人信。虽然有其片面性,但还比较客观。然而,这份殊荣不是谁想有就有的。这种魄力,是一种力量,是权力力量和人格力量的聚合;是一种威势,是威望、威信的总和;是一个法宝,你一旦拥有,就将无往而不胜。

魄力从哪里来?魄力是上级给的吗?不是。上级组织只能给你的职位和权力。魄力与权力虽相伴一生,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魄力”是一个人处理和对待问题时,能发挥自身能动性,忽略不重要细节对整体的影响而作出正确的决定或选择,关键是他能够显示自身才干、自身思维、自身特点,从不拖泥带水,从容干练,有一定的鼓动性或带动性,是一种人格魅力。“魄力”既不是自己喊来的,也不是自己要来的。喊的越多,只能证明其人无能却显威。如果只一味地喊下去,不仅喊不来魄力,恐怕连手中的权力也终将被“喊掉”。魄力的获得途径绝对只有一条,这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树立、去助长、去提升、去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