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想出头,先学会低头
2516900000022

第22章 吃得菜根苦,付出是真谛:低头中的吃苦哲学(4)

一个房产开发商多次投资冒险都以赢利而告终。他说,自己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是他敢于冒险。他在选择一个投资项目时,如果别人都说可行,这就不是机会——别人都能看见的机会不是机会。他每次选择的都是别人说不行的项目,只有别人还没有发现而你却发现的机会才是黄金机会。尽管这样做冒险,但不冒险就没有赢,只要有50%的希望就值得冒险。

敢于冒险,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在商界中打拼的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只有敢于冒险,你才有成功的可能。假如你连股市都不敢进,你当然不会有赚钱的机会。你敢进了,你就有了50%的机会,另外50%是失败的机会。而假如你不敢进股市的话,你又怎么有赚钱的机会呢?没有这样的冒险,你又怎么可能去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呢?要知道,现代社会中有这样的一条经济规则——风险越大,利润就越大,正是在这样的规则的指引下,人们才会不断地去冒险。冒险就是抓住机遇,你不敢冒险,就会错过很多机遇,而很多机遇其实在一瞬间就可以让你成为巨大财富的拥有者。如今人们常听到的“一夜暴富”就有这样的意味。他们的暴富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机遇好,而是他们在碰到机遇的时候,敢于承担这样的风险,去换取相应的财富。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新的产品和新服务不断上市、新科技不断被引进、新的任务被交付,新的同事、新的老板……这些改变,也许微小,也许剧烈。但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情重新适应。面对改变,意味着对某些旧习惯和老状态的挑战,如果你紧守着过去的行为与思考模式,并且坚持“我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尝试新事物就会威胁到你的安全感。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冒险是通向强者的必由之路。在很多情况下,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就是因为他们敢为别人所不敢为。

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就是一个典型的敢于做出惊人投资策略的犹太商人。有人戏称:“只要摩根一开始工作,印钞机就飞速运转起来,因为他的脑子中已经完全有了投资的概念。”19世纪末,支撑美国产业界运输体系的台柱只有铁路运输,但如一盘散沙似的各段铁路都无法胜任这项重任。要想把分散铁路连接成网,组成一个铁路联合体,仍要向铁路投入高额资金。这样,铁路对于投资银行的依赖程度表现得相当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公司的联合与吞并也越加频繁,借贷的资金额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投资银行不仅有雄厚的财产做后盾,更要有很高的信誉。在这种青黄不接的形势下,摩根创立的银行辛迪加成为新时期银行投资业的榜样。众多破产的公司企业面对经济危机,都把希望寄托在摩根身上,希望他能收购他们的公司,给他们的公司以新生。

在此等危难之时,摩根力挽狂澜。他操起手术刀,向铁路业大动手术。他这次采取的是“高价买下”战略。无论是西部铁路,还是那些早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铁路,他都要统统买下,以便能迅速整顿美国铁路。摩根的高价购买铁路策略,有人称之为“托拉斯计划”,这正是反映摩根策略的威力之处。摩根此次的大量投资,不是投机,而是为了促进铁路发展。他之所以开出了打败所有竞争对手的价格,也是出于他并不想靠这次投资获利。另外,如果铁路产业经济的支柱被别人占领,那么他在金融界刚刚夺得的霸主地位将会变成空谈。只为此,他就值得一搏。这次摩根对铁路的大整顿,标志着美国经济由开发的初创阶段,进入了现代的重视经营管理阶段,彻底转变了美国传统的经营战略与思想。

从摩根的事迹中你可以看到,每一笔巨大的收益背后都充满了风险,但“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会赢得人生辉煌。而且,那种面临风险、审慎前进的人生体验可以练就过人的胆识,这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些众人眼中的成功者无疑是这种财富的拥有者。他们凭着过人的胆识,抱着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往往赢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这种身临逆境,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又一重要因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这就好像冒险是分子,成功是分母一样。面对风险,你投入的冒险成分越大,那么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机会与风险同在,风险越大,机会也就越大,如不能在机会来临之际把握机会,而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故步自封,裹足不前,那么人生价值的实现便成泡影。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么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上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的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比尔·盖茨说:“所谓机会,就是去尝试新的、没做过的事。可惜在微软的神话下,许多人要做的,仅仅是去重复微软的一切。那些不敢创新、不敢冒险的人,要不了多久就会丧失竞争力,又哪来成功的机会呢?”微软只青睐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他们宁愿冒失败的危险选用曾经失败过的人,也不愿录用一个处处谨慎却毫无建树的人。在微软,大家的共识是,最好是去尝试机会,即使失败,也比不尝试任何机会好得多。

当然,要想取得成就,并不单单只是通过冒险,通过抓住时机就可以做到,与之相配合的必然还有自身的勤奋、努力及自身的能力。但倘若根本没有勇气尝试,那么一切免谈。因为对于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没有危机感的人、不愿参与竞争和拼搏的人来说,命运女神根本没有机会走到他身边。

培养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

为什么有的人看似一无所有,我们却能被他身上的那股幸福感深深地感染呢?为什么有的人本来生活在幸福中,却总是让心灵在痛苦中煎熬?这是因为,许多人往往习惯了首先盯住生活中的“黑点”:一个困难,一次挫折,一回失败,一点缺憾,甚至一点小小的不如意,而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和已经获得的成功,看不到自己本已拥有的幸福生活。而另外一些人,却总是把自己的快乐放大,把痛苦缩小,即便身处困境险境,吃尽了苦头,但依然甘之若饴,浑身散发出乐观平和的动人光芒。

人生起起落落,我们无法改变一些事实,但可以通过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让自己敞开心扉,找到一片绿洲。

一位将军奉命到沙漠里参加演习,他的妻子为了陪丈夫,就跟着他来到沙漠的陆军基地。白天丈夫参加演习,就把她一个人留在营地的小铁皮房子里。沙漠的白天温度很高,天气热得受不了。最让这位夫人难受的是,她没有任何人可以聊天,因为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根本就不会说英语,她本人也不会墨西哥语和印第安语,她每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盼望丈夫早点回来。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她想要抛开一切回家去。

父亲的回信很短,只有简单的两行,可就是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了她心中,甚至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那两行信是这么写的:“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父亲的回信短促而有力,却让她心头一颤。女儿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惭愧之至的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于是,这位夫人开始努力地和当地人交朋友,而当地人也很热情地和她交流,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渐渐地,她开始对当地人的生活感兴趣,而当地人也很大方地把自己最喜欢但又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物品都送给了她。她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沙漠动物的知识。有时间,她还和当地人一起看沙漠日落,寻找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海螺壳。她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她再也不想抛开一切回家去了,她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沙漠还是沙漠,土著人还是土著人,那么,是什么导致主人公的生活发生了180度的转弯呢?答案就是她的心态,是她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原来悲观的她在这里只看到了泥土,当心情转为乐观积极后,她看到的就是星星。

同样,如果我们的眼光迟迟不能从困难、烦恼或是痛苦上移开,那么,我们的心灵就会被一种渗透性的消极因素所左右,就会把“黑点”看成大片阴影,甚至是天昏地暗。其实,这种倒霉透顶的感觉并不真实,而是一种含有严重夸大和歪曲的消极意识和心理错觉。这种心理倾向,也许正是使人在痛苦中越陷越深的原因所在。

为什么有人似乎生活已经山穷水尽,却能让自己走向柳暗花明?这是因为,有的人善于看到生活中的“白点”,善于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哪怕似乎无望的生活中,也总能看到希望的阳光。心怀希望的阳光,就会给我们的人生注入强大而神奇的精神力量,就会让我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困境,把困境带来的压力升华为一种力量,引向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人生成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心理平衡,收获心灵的幸福。

约翰和玛丽是同事,假期相约一起去山顶看日落。刚过中午,他们两个人就整装待发,带上了充足的饮用水和食物,朝着山顶走去。那天游人很多,山路上的人络绎不绝。

这座山很高很大,而且观看日落的地方正是一个悬崖峭壁的顶端。山路曲折蜿蜒,突出来的山峰有时能把太阳遮住。约翰和玛丽一开始还是很有力气的,毫不停歇,但山路的崎岖也渐渐让两人感到艰难。到了高处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走一段歇一段。走了很久,群山遮住了一切,离山顶还有好一段路要走。也不知道太阳是不是落山了,他们就问下山的人:“山顶还能看落日吗?”

“能啊。”下山人回答道,“正是好时候呢!”

二人一听很高兴,顿时来了精神,鼓足了劲儿朝山顶攀去。又过了不知多长时间,终于到达了山的顶峰。可是约翰却发现,太阳早就落山了,暮色已经笼罩在四周。约翰非常懊恼,不住地抱怨,出发时的高兴劲儿一扫而光,沮丧得不得了。这时,他听见玛丽的赞美声,很纳闷地问:“你这人真是的,白白地爬上来,日落看不到了,还这么高兴。”

玛丽说:“是啊,日落是看不到了,但是我看到了满天的星斗朝我们眨眼睛呢!我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多星星了啊,真亮。你瞧,我们花这么多时间爬山总算没有白白浪费。”

虽然错过了太阳,可是收获了繁星。约翰只顾抱怨,抱怨山高路远,抱怨白白浪费时间,于是他这次爬山也就成了一次不愉快的行动,违背了初始时的意愿:出来看日落不就是为了散散心情,陶冶情操吗?因为没有看到日落而沮丧万分,还不如当初就不出来。玛丽心态很乐观,很懂得生活。虽然没看到绚烂的落日奇观,但也看到了满天的繁星闪烁。星光耀眼的美景,不也是很好吗,不也是达到散心怡情的目的了吗?

生活中,约翰和玛丽代表了两类人生态度:在一类人眼中,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在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让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这两类人谁更幸福,聪明的你一定早就有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