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制度才是真正的老板
2531000000034

第34章 强化整体,拆散三三两两的小圈子(2)

171决策的时机是胜负的关键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商机稍纵即逝,如果抓不住合适的决策时机,那么很可能会因遭遇失败而陷入困境。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个成功的老板必定具有把握决策时机的能力。在当今社会,机遇就是金钱,一旦错失良机,再想扭转局面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在“快鱼吃慢鱼”的市场环境中,决策快慢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谁作出正确决策的时间短,谁就能在竞争中步步领先。一般说来,造成决策不及时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决策者性格优柔寡断,迟迟不能作决定,二是企业决策环节过于复杂,延误了最佳决策时机。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者所面对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判断这些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所耗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也是造成决策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林是一家种植公司的总经理,正是因为把握住了决策时机,他把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当地的行业老大。当时,全国城市都掀起了一股房地产开发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这时,老林认为:随着人们逐渐入住新居,购买花草装点居室也会成为一种潮流,因此花卉的需求量将呈现上升趋势。看到商机的老林立即组织员工开始培植花卉。果不其然,两年后该公司所种植的花卉大受市场欢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公司也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种植业的新宠。

花卉的畅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种植公司。这时,作为总经理的老林毅然决然种起了行道树。随着花卉种植的增多,市场势必会供过于求,如果转型决策不及时,结果不堪设想。了解到全国都在搞“公路村村通”项目的老林,很快就看到了新的商机:行道树不同于花卉,其种植周期长,只要决策够早,肯定能甩开竞争对手一大截。

于是,当大部分种植公司都蜂拥般开始种植花卉的时候,老林则带领着公司种起了绿化树苗,对于他的这项决策,很多人都持嘲讽否定的态度,但事实证明老林的决策是相当有远见的。五年后,新建成的公路需要大批行道树,供应严重不足,所以该公司的绿化树苗卖出了从未有过的高价,而一窝蜂种植花卉的公司则萎靡不振。借此机会,该公司一举成为当地种植业的老大。

能否力排众议,在关键时刻快速作出正确决策,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旦错失商机,遗漏了决策的最佳时机,即便奋起直追,也很难再赶上竞争对手。那么,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决策时机呢?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超前的商业眼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能够根据现有的市场情况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进而为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此外,明确决策职责,精简决策流程,都可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并避免延误决策时机这类状况的出现。

172让员工感到他处在竞争中

强调“个性化”、“自我管理”、“人性化”的弊端,就是员工开始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日常活动,从而对压力和竞争的理解越来越浅薄。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员工,如果没有面临竞争的压力,没有生存压力,就容易产生惰性。企业内部若是失去了竞争活力,又怎么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足呢?

有句话叫作“商场如战场”,其实职场也是战场。公司付出薪水是为了获得效益,员工付出劳动以求生存、二者其实也是广义上的交易双方。营销学里有一种压力成交法,这是一种给客户创造紧迫感,使其产生压力,从而促成交易签订的办法。这种压力法对于员工也是有效的。需要让他们感觉到:如果仅仅是混日子,结果一定被淘汰。

每天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而它的对手则是跑得最快的狮子,想要活命,就必须在赛跑中获胜。另一方面,狮子思想负担也不轻,假如它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命运都是一样。当太阳升起时,为了生存下去,就必须开始奔跑。整个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大的丛林,没有准备好战斗的人必将被淘汰。

世界最大软件公司——微软公司,在这一点上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微软公司将公司员工按各个项目分成许多不同的工作小组,各个不同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都交由不同的工作小组负责开发,这样才能让工作人员发挥其创造力,设计出最佳的软件。同时比尔·盖茨推行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管理理念。公司内部不以论资排辈的方式来决定员工的职位及薪资待遇,而向能够提供髙生产率的员工提供高额薪水。员工的提拔升迁取决于员工的个人成就,这一点给员工带来了压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工作。微软公司采取定期淘汰的严酷制度,每半年考评一次,并且将效率最差的5%的员工淘汰出去,使员工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

微软在竞争激烈的软件业始终处于不败地位,有些经验一定值得我们去借鉴。虽然不可能人人做成比尔盖茨,但是要使企业保持生机与活力,就要引进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才可以调动内驱力,激活创造性,焕发聪明才智。从我们的企业现状出发,创造竞争氛围。

日本小松集团总裁安崎晓常把世界比作一个大舞台,小松的每一个职员怀抱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表演着,而他们的梦想集合在一起,便汇成了小松的宏伟愿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企业为我们提供的工作岗位就是我们的舞台,在良好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在尽情地表演,同时必须面对激烈的竞争,从根本上讲,竞争才是每个人进步的源泉。

173事必躬亲的人,没有当领导的命

我们常说一个人是“劳碌命”,是说这人一生都在奔波操劳中度过,没有歇脚的时候。很多公司的领导,尤其是小公司的领导,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财务要管,培训要管,业务也要管。现在有关“过劳死”的报道越来越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企业规模还小、刚开始筹办全新业务的时候,领导一定要身先士卒。领导是演员,是明星,作用就是带动气氛。但是当公司上了一定规模以后,一定不能够再事必躬亲。原因有二,一是精力不够,二是不能够很好地放权。

老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史书记载,凡超过杖责三十的刑罚诸葛亮都会亲自过问。虽然这种方式能使大部分事务妥善处理,但也透支了诸葛亮的生命。反观曹操和司马懿,都比诸葛亮要长寿。

放权,就是要求公司高层领导人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范充分放权,通过放权来给下级施加压力同时增添动力,通过充分发挥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来提高工作效能。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一名高层尽管事必躬亲,每天忙得团团转,但管理效率仍然十分低下,这就是没有放松手中的权力。

作为领导者不敢放权,最核心的原因是信任,即授权人的信任和受权人的能力难以得到统一。放权本质是决策的变化,表现为调用资源的权利。领导只有在确信下属的能力可以用好、用对这些资源之后,才能做到真正充分地放权。领导或许担心放权之后会带来不利影响。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敢于放权并善于放权,既是管理者成熟的表现,又是管理者取得成就的基础和条件。还有一种可能是不会放权。有的领导认为缺乏管理人才,或者说不敢太快使用人才。这个问题矛盾的核心就是授权机制,没有制度来保证权力在下放的同时,能得到足够的制约。

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不能把手里的权力下放一定会给人造成贪恋权位、打压新人的印象。久而久之带来的是团队的不信任,团队之间没有信任是很可怕的,同时还会导致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