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回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
下午,论战继续。吕四娘得到亲友团的支持,小宇宙爆发了,一上来就“之乎者也”抛出三大质问:
其一、华夏诸侯夷狄者则夷狄,夷狄华夏者则华夏,华夷之分乃文化之分,此话应由第三方公证或者后世评说,满清自己鼓吹自己是华夏正统、中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可谓自吹自擂,恬不知耻。
其二、清廷鼓吹自己继承华夏正统,兴盛汉学,实际是以汉制汉的治国策略,麻痹汉人,故而无视《孝》经,强制推行剃发令,移风易俗。
其三、满清如何中国化?大兴文字狱,列禁书,改历史,逼迫文人钻进古籍里考据,研究出来一点东西还得讲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点学术成绩也是仰仗皇恩浩荡才做出来的,所以,满清兴盛汉学不过欺骗天下人而已。
范昭听得一愣一愣的,在红儿的帮助下,才弄懂吕四娘的三大质问。为方便读者,异史氏完全翻译成21世纪的大白话中文。
红儿见范昭锁眉深思,知道吕四娘三问的厉害,义不容辞力挺自家相公。红儿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后世解错了。周朝是分封制,周天子为华夏诸侯共主。这一句应该理解为:统领土地至江河的诸侯,皆是天子的下臣。”吕四娘道:“哦,‘之’在这里作‘之于’解?”红儿道:“是,诸侯统率有‘土’有‘滨’就包含‘水陆’了。”吕四娘点头道:“有见识,你一个小丫头,难得有这样的学问。”红儿道:“咱们范家,诗书继世。我身为少爷的侍婢,自然要知书达礼,识文断句。”吕四娘笑道:“适才你家少爷还听不太懂我说什么。”红儿道:“少爷要准确理解前辈的话,当然得小心求证。”
红儿给范昭赢得时间,范昭理清思路,道:“圣人之学,当教化四海。前辈是否同意,华夏诸侯夷狄者则夷狄,夷狄华夏者则华夏?”
范昭设下陷井,想利用步步提问,引吕四娘于彀中。
吕四娘微一蹙眉,并不直接简单回答,道:“真汉学知行合一,并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若是满清兴盛原原本本的汉学,而不是大兴文字狱,利用权力篡改汉学,我也愿意认可。朝廷所为,你是知道的,这正说明朝廷心虚。乾隆严查伪稿案,搞得人心惶惶。一代明君就应该闻过则喜,正己正人,而不是用铁腕手段整治臣民。孙嘉淦聪明,知道乾隆做不了唐太宗,他自己就不想做魏征了,明哲保身。你说,满清要的汉学是什么样的汉学?”
吕四娘如此反问,范昭顿感头痛。在清朝末年,革命党正是以此言论作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之一。
吕四娘见范昭哑口,遂自问自答:“满清皇帝需要的是奴才一样的汉臣,忠君无极限,谏君要小心。这样的汉学,不过是欺世愚人的玩意,有,不如没有。”
绝对不能退让。范昭道:“前辈所言,有失偏颇。适才,小生婢女曾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后世解错了。试问,何为真正汉学?孔孟之道,后世鸿儒各有见解。或许,满清皇帝做得不够好,弊政祸国殃民。自古人无完人,我们可否认为这是夷族汉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得允许人犯错误。前辈说了,满清自己鼓吹自己是华夏正统,有失公允。那么,前辈矢口否定满清,是否也有失公允呢?满清立国已逾百年,犹不见衰,满清是否为华夏正统,满清皇帝汉化到什么程度,还得后世评价。”
吕四娘默然。白华道:“你们这样争论,十日十夜也别想争清楚。”范昭拱手道:“还请山人指教。”白华道:“满清立国已有百年,至于今人评价还是后人评价,都不是问题。争议满清是否为华夏正统,从文化上讲,得看满清是否继承汉学。何为汉学?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判断标准就模糊。所以,山人建议你们先说说,何为汉学?统一标准后再辩。”
何为汉学,问题简单,要说清楚太难了。吕四娘不语,范昭也不语。
白华道:“从形式上看,满清基本继承明制,尊孔子,开科举。从文化上看,满清对汉学并非全盘授受,皇室信奉喇叭教,算是藏传佛教。从朝政上看,康熙宽仁,有唐太宗兼容并蓄之风。雍正治吏甚严。乾隆复宽。康熙、雍正、乾隆,汉学修养都不俗,写得一手好字。当年,金国皇帝汉化后,女真文字最后消失了。依此看,满人彻底汉化,满族文字消失,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争论满清是否继承华夏正统,就没有必要了。至于满清皇帝执政好坏,这是帝王个人能力问题。汉人皇帝中也有昏君、暴君。你们争议这个,就偏题了。”
范昭心悦诚服,道:“山人所言,如醍醐灌顶,令小生茅塞顿开。”
吕四娘道:“师叔以为,当如何争论?”
白华一抚须,得意道:“天数。倘若上天认为满清继承了华夏正统,人不承认,能行吗?”
吕四娘道:“天数?师叔是要师侄与他上天去问么?”
白华笑道:“《易》有言:天成象,地成之。四娘,你看‘地’如何成之,即知天数。”
范昭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吕四娘冷眼一瞥范昭,道:“范公子似乎有所领悟,说来听听。”
范昭道:“小生祖上,曾全力抗清,奈何天命所至,无力回天。”
吕四娘道:“你祖上的事,我也略知一二。古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你不会武功,却为了针灸之术练就深厚内力,以此看,你从小就没有打算当官。现在你长大了,为何效力清廷?你在万里红山庄相助乾隆,使九阳会复明大计功亏一篑。虽说九阳会与你有过节,但是民族大义之下,如何能做出令祖上蒙羞之事?”
吕四娘所问干货多多,既指范昭违背祖训,人品有污,又指范昭违背民族大义,大节有亏。众人看向范昭,红儿也担心起来。
范昭低头一想,决定趁机争取吕四娘亲友团的同情,将反清复明的血泪家史说了出来。范昭道:“众所周知,小生乃抗清三公阎应元之后。前辈只知小生现在为乾隆求取其父人头,但可知道,满清入关后,我范家反清复明凡七十年不间断,到了康熙末年不得己收手。”
周侗、白华、胡起、苗平微微点头。
吕四娘动容道:“你范家反清复明真有七十年?”
范昭朗声道:“不错。顺治十六年,国姓爷郑成功亲率水军围攻金陵,我范家先祖曾经在郑成功军中效力,可惜国姓爷中了缓兵之计,十七万水军大败。先祖心灰意冷,回到江阴。此后,我爷爷暗中加入天地会,将经商所得大半捐赠给天地会。天地会云龙堂堂主云若飞就是小生姑祖父。康熙五十七年,因叛徒出卖,天地会云龙堂被毁。本来,我范家当受牵连,因康熙一念之仁,放过我范家。此后,我范家不再反清复明,在商言商,低调做人,至今不过三十年。”
红儿趁机帮腔,道:“此事不假,我家二夫人就是云老堂主的外孙女。这位四夫人,就是云老堂主义子的义女。今年八月,我家少爷在广州还和云老堂主一起会过洪门老龙头洪熙官。”
倪璋与罗强对视一眼,道:“确有此事。”
吕四娘神色放缓,道:“你范家祖上真心反清复明,出银出力,七十年初心不改,难得。康熙有恩于你范家,你范家知恩图报,不再反清复明,也不能算错。我只问你,为何你要助乾隆坏了九阳会的大计?”
吕四娘又跑题了。
范昭道:“前辈,小生说了,小生并非朝廷官员。乾隆当小生是朋友,乾隆派小生来向前辈求取雍正人头,是为了尽孝。小生此来,是为全朋友之义。前辈请想,乾隆为人子,想方设法要寻回其父人头,此非恪守圣人之孝道乎?前辈书香继世,可忍心坏了他人孝道,悖了圣人之学?”
吕四娘默然半晌,道:“帝王焉有真朋友。万里红山庄你助乾隆破九阳会,作何说辞?”
范昭深深吸一口气,道:“前辈,小生此举,上依天数。”
吕四娘见范昭信念坚定,暗思人心渐渐不再思念前朝,不禁有些黯然,道:“你说是天数,且详细道来。”
假托一觉道长,吕四娘未必肯信,不说为好。范昭瞧着白华正抚须微笑,心中一动,有了主意,朗声道:“天道运行,循环往复。当其兴也,从坤而一阳生为复卦,复而临,临而泰,泰而大壮,大壮而夬,夬而干,至乾卦为极盛,物极必反,因此一阴生而为姤,姤而遁,遁而否,否而观,观而剥,剥而坤。若以国运论之,各卦象对应皆可考。”
白华心道:“这小子果然机灵,前些日子我在罗强家花园教导之功终于派上用场了!这小子不会算卦,但略懂易理,糊弄一下,就能让四娘相信这个‘天数’。山人给小妮子转运的效果,就看小子你了。”
吕四娘道:“泛泛而谈,无益。你就说,眼下清廷是在哪个卦象?”
范昭笑了笑,道:“想知今日之事,须从前朝观之,以史为鉴。”
吕四娘点点头。
范昭脑洞大开,道:“咱们就拿明朝来说。明朝自1368年建国以来,经过太祖,成祖进入盛世,当时国家强盛,开疆拓土,这是从坤到乾的过程。”
吕四娘道:“嗯,你说的对,不过什么叫一三六八?”
范昭一愣,旋即醒悟自己说错话了,忙道:“就是洪武元年。”
吕四娘没追究,继续问道:“那么大明什么时候到了极盛?”
范昭道:“仁宣二帝之时应该为极盛,到英宗土木堡之变时转衰。这期间有八十多年。”
吕四娘叹道:“我大明从开国到极盛只有八十几年?”
范昭道:“此后大明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外敌边患不断,国家多事。老子曰:‘国家昏乱,有忠臣’,大明此后忠臣能人辈出,因此国是仍很强盛。所谓由干而姤,仍蔚为大观。弘治与嘉庆年间史称中兴,然姤卦必有女色为害,是以嘉庆年间有宫女谋反。而隆庆时海防平定,开放海关,国家财政改善。然后到否,天地不通,官制始坏。所谓天地不通,下不能达上,上不知下。底层百姓中有识之士不能通过科举晋升,朝中朋党横行。皇帝利用外戚或者宦官制衡朋党,不得已而为之。此后国是日下,开国之初,太祖分封诸王,到此时皇室子孙已经繁衍数倍,占有大量土地,但不纳税,动摇国本。万历开始,国库财政一直困难,而私廪充盈,原因在此。待到李自成起事,已到山地剥卦,崇祯自缢而亡,大明复归于坤。”
吕四娘沉吟一下,道:“就算你说得不错,比照明朝,清廷现在如何?”
范昭道:“从明朝看,国之将亡,必有朋党之争,宦官外戚弄权,国库空虚。前辈你看如今清廷可有此事?”
吕四娘道:“工部尚书孙嘉淦上疏,说了几件乾隆施政不当之事,确实没有提到这些。不过朝中应该有张廷玉和鄂尔泰,不知算不算朋党?”
范昭道:“明东林党出现,张居正变法,离亡国有六、七十年,但凡变法,必是穷则变。现在清廷并无此事。再往前,明外患正多之时,如倭寇之时,距亡国尚有一百年,清廷有此事否?”
吕四娘道:“年羹尧用兵西北算么?”
范昭道:“应算开疆拓土。”
吕四娘道:“平定金川算么?”
范昭沉吟道:“不好说。”
吕四娘叹口气,道:“这么说,清廷至少还有一百年气数。难道清廷还在极盛?”
范昭点点头,道:“是,现在是极盛。”
吕四娘有些颓然,道:“胡虏无百年国祚,为何清廷已经堪堪百年,却还在极盛?”
范昭道:“前辈,根源在于,满清入主中原,初政失德,不久即更正,皇室主动汉化。满清此举甚为明智。孔子道有教无类,尊汉学则汉。明朝封王甚多,且世袭罔替,百年之后子孙繁衍甚多,皆由百姓供养,已失仁义。清廷如今实行降爵制度,****不超十,其余百年后与庶民无异,可见清吸取教训甚多。所谓胡虏无百年国祚,至清不再适用。”
吕四娘不悦,道:“满清兴汉学是假,欺骗天下人是真,你不见如今读书只为做官,鸿儒假道学居多,哪有人有我大明治学达理之风范?”
范昭想了想,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此乃天数。退后说,就算满清骗得民心,骗得天下,也是成功骗到了。不过,上天另有巧安排,一百六十年后,天定满清终结,吕留良老先生的文章将重新被发扬光大,届时将有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此盖世功业发轫于此,吕留良老先生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
吕四娘听闻一百六十年后,其父著作大放异彩,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顿时玉容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