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网络世界
2547300000031

第31章 品种资源研究方面

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作物品种资源,人们正在利用计算机,加强种质资源遗传评估,同时,力求准确和迅速地向育种工作者和农业生产部门提供有生活力的种子及其基本属性的档案资料。目前,人们通过种质资源遗传特性的讲究,种质分类研究,种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建立种质资源信息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专门设立了国际植物资源委员会,经过10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国际种质资源网络。美国建立了“国家植物种质资源系统”,保存种质33万份。该系统的组成如下:国家种子贮藏实验室、地区引种站、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植物探险家、作物咨询委员会、种质资源信息网。该系统致力于保存各种作物的遗传特性,从世界各地系统地搜集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保存、鉴定和分类,使之能为人们有效地利用。该系统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负责协调,参加单位有联邦、州、私人组织和研究单位。该系统关于作物种质遗传特性的数据资料,通过国家种质资源实验室的计算机,传送到农业部的计算机中心,国立种子贮藏库的遗传基因的资源信息则保存在农业部计算机中心。该中心可随时向民间研究人员提供这些档案资料。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主持,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研究所等12个协作单位联合攻关,建成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系统”,获1991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系统贮存了141种作物、27万份种质、1259万个数据,总数据量达到590兆,是我国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数据量仅次于美国。这些单位合作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农作物品种资源信息处理规范》,为制定国家种质资源信息处理标准奠定了基础。该系统适用于不同农作物和不同类型数据结构。通过设置高层管理控制层技术,在国内首次使用统一软件管理141种作物种质信息。整个系统有87个功能模块,307个子功能模块,37000多行源程序,具有数据维护生成、查询、报表打印、分类统计、数据连接变换等功能,并在微型机上首次实现了400个以上大样本快速聚类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开发了作物系谱分析、图形分析、多字段分类等功能,还建成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配套的印刷系统。此项成果对发展我国农业科学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当前,发达国家已把种质资源信息的存贮范围由作物的基本情况等扩展到细胞组织和DNA结构。北欧有人曾提出的一个作物育种模式就包括DNA结构。目前,我国也正在把种质资源信息的管理范围逐步提高到分子遗传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