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
2601800000103

第103章 金陵夕烟(5)

聪明过人的李贤妃,立刻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身子一摇晃,几乎跌倒在地上。她万万没有想到,当今的班婕妤,竟然落到这样的结局。她还不到三十岁!可,皇上一言九鼎,谁敢不遵!美好的世界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她的花容月貌,聪明智恝等等,都要随风而去了!

想到这里,李妃从朱元璋的手中抽出手来,揩揩满脸的热泪,躬身一拜,苦笑着答道:

“圣上不必劳神,不必叙什么兄妹之情了。”说罢,转身而去。

过了不大一会儿,太监慌急地奏报:“李娘娘悬梁归天了。”

听到禀报,朱元璋躺在那里一动没动,用力咬着下唇,两滴老泪从眼角上缓缓渗出。

刚才,李贤妃转身离去时,朱元璋的心里阵阵刺痛。几次张口,想把她喊回来,但终于没有出声。现在,听到他的“班婕妤”悬梁自尽,满怀的痛苦和怜惜一齐在心头涌动。朱元璋真想大哭一场,但终于忍住了。想想这是为的朱家基业,并不是自己心狠。做了如此果断的处理,应当从心里高兴才是,何必扰扰不安?他极力劝解自己。

话是这么说,李贤妃之死毕竟给朱元璋带来悲伤,他的精神每况愈下,经常陷于恍惚之中。一闭上眼便看到,李贤妃在飘渺的云霞中一再出现,仿佛是在迎接他共登仙界。

“贤妃,安心去吧,不要埋怨朕偏心。她们所有的人,都要陪伴朕去天上!”

12

王跋扈,不把皇太孙放在眼里,几乎是尽人皆知的秘密。朱允炫更是心知肚明。心里万分惊恐,却只能装作若无其事。今天听到皇上说“四叔厉害”,方才知道,无比圣明的皇爷爷,止在为自己担心。他在东角门里秘密召见太常寺卿黄子澄,黄子澄曾做过自己的伴读、他想听听亲密朋友的看法。朱允坟挥退左右,悄悄问道:

“诸王都是我的长辈,他们手握重兵,虎视眈眈,我该怎么办呢?”年轻的黄子澄摇头答道:“臣觉得,没有确凿的把柄,不便采取行动。”“还是有备无患好呀。”

黄子澄低头沉思了一阵子,肯定地答道:“诸王的护卫,数目并不大,至多可以应付警戒自卫,倘若贸然举事,天子以六师问罪,哪个能够抵抗?汉代诸侯作乱,七国不为不强盛,终于身败名裂。原因在何?一在大小强弱不同,二在顺逆正邪有别——望殿下毋忧。”

朱允玟“毋忧”了,他的防范举动,却被燕王朱棣刺探去了。朱棣恨死了这个皇侄儿。急不可耐地,盼望着老头子早日伸腿咽气。

进人炎热的五月,朱元璋已经起不床。朱允议昼夜守护床侧,进奉汤药,伺候坐卧,连痰盂溺钵都不让宮女动手。皇帝疼痛呻吟中,声声呼叫的,也是皇太孙。好多个晚上,朱允坟彻夜坐在病榻边目不交睫。

看着仁爱孝敬的皇太孙一天天憔悴消瘦,朱元璋又怜又痛。越发担心,传给他的江山社稷,会被别人夺走。而最大的威胁,就是燕王朱棣。虽然已经把老四的危险,明白地告诉了小孙儿,但仍然觉得防范不足。思来想去,决定立即降旨给诸藩王:不准借奔丧之机聚集京城,封地的所有人马,一律归朝廷调遣。让你们远离京师,手里又没有人马,看你们奈何我的皇太孙?

与此同时,朱元璋在思考一个智谋超群,忠贞不二,可以托孤寄命的大臣。经过一番推敲比较,他早已留意的兵部右侍郎齐泰,是最为理想的人选,便命人将齐泰召到病榻前,无比信赖地说道:

“齐泰,你德才耿忠俱全,不愧是朕的好臣子。朕早就打算重用你。在我归天之后,就由你做新皇帝的顾命大臣吧。”

“陛下托以重任,微臣感恩不尽。只恐力不胜任呀!”齐泰慌忙跪地推辞。

“齐泰,你不必推辞。只有你才是朕信得过的人——你可不能辜负朕的重托呀!”朱元璋扭头向随侍在侧的皇太孙嘱咐道:“孙儿,燕王不可不虑呀!”

然后,朱元璋口授着,让齐泰写下他的遗诏:

朕受皇天之命,廣大任于世,定祸乱而值兵,安生民于市野,读抚驭以膺天命。三十一年,忧危枳心,克勤不怠,务有意于民。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坟,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陡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王国所在文武吏士,悉听朝廷节制。唯护卫官军听藩王节制。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垂危的朱元璋,深感诸王跋扈难训,不惜嘱告再三。无奈,已经没有人懕意听他唠叨了。

13

污今二天,翁妃与李淑妃前来侍奉汤药。朱元璋怔怔地望着两位亭亭玉立的爱妃,欲言又止。

翁妃是一位蒙古小姐,十四岁入宫,今年四十五岁。李淑妃今年二十六岁。翁妃猜到皇上有话要说,便俯身问道:“皇上有何吩咐?”

朱元璋伸出一双大手,一手一个,牵着两位妃子粉妆玉雕般的纤手,断断续续地问道:“你们,愿意,长久地……侍奉朕吗?”

“愿意,愿意。”两位妃子一起跪到地上齐声回答。

“你们真的愿意吗?”

翁妃哽咽说道:“愿皇上万寿无通。”

李淑妃盟誓似的答道:“臣妾一定好好侍奉皇上。”

朱元璋点头苦笑:“那好,朕成全你们。”

“谢皇上。”两人一起磕起了头。

“来呀,每人,给她们一条白练!”

二妃一听,方才恍然大悟:皇上所说的要她们“长久侍奉”,原来是要她们死!两人几乎同时瘫倒在地上。过了许久,方才在太监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接过沉重的白练,被搀扶出去。两人在太监的帮助下,紧步李贤妃的后尘,悬梁自尽了。

一不做,二不休。朱元璋索性降旨:在他升天之后,所有嫔妃都要跟梓宮(棺梓)一起走,到天界去陪伴自己。殉葬宮人的父兄重重赏赐:官升三级,辈辈世袭。

作为嫔妃,虽然或多或少享受过皇帝的雨露滋润,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孤寂干渴中度过的。一旦皇帝归天,深宮高墙,苦海无边。与其像一只旧鞋子似的,被遗弃一边,过那出家尼姑般的后半生,何如舍出性命给父兄挣些功名富贵?不少人尽管涕泪滂沱,仍然表示愿意为皇帝殉葬。

有个名叫玄妙的张美人,怀抱着四岁的幼女,蹒跚来到皇上病榻前,恳求陪伴皇帝而去。朱元璋用力睁开双眼,见张氏怀里啼哭不止的孩子,是他锻后一根血脉——宝庆公主。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吃力地摇摇头,闭上眼睛说道:

“你,就不必一起去了,留下照料朕的小女儿吧。”

金口一开,张美人母女便从枉死城里拣回了一条命。

洪武三年(13。8)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怀着不尽的忧虑,离开了人世,终年七十一岁。

其他人却没有张美人幸运。朱元璋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死神便狞笑着向这些为伴驾娱圣而献出青春的女人步步逼来。她们一个个吓得抖成一团。有的放声哭泣,有的跪地求饶,有的屎尿失禁,有的晕倒在地……但是,皇帝的遗旨没有人敢于违抗。一切挣扎乞求,纯厲徒劳无益。皇帝驾崩的第二天,她们像一群被卖掉的绵羊,统统被赶到乾清门内。

庭院中,一溜八张长案上已经摆好了“送行饭”。嫔妃们面桌而立,遵照命令开始用饭。有的勉强吃下几口,有的刚吃了一口,又吐了出来。有的漠然而立不动不吃,有的扭头一边颤抖啜泣……天哀地恸,惨不忍睹!时刻到了,她们被引向停放梓宫的乾清宫内。皇太孙朱允炫站在门口,迎接皇爷爷的伴驾人。乾清宫内,香烟缭绕,烛光闪动。巨大的紫红色棺椁,像一只巨兽,正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将她们吞噬。

一迈进门檻,几十号人,一齐放声痛哭。撕肝裂肺的嚎哭声,仿佛要把屋顶掀翻、殿柱震塌。有的人尚能于前行,更多的人瘫倒在地上。她们被推拥、拖拉著,来到大殿的西侧。那里已经放好了一溜长条凳。她们被吆喝着,站成一排,面凳而立。头顶上方,一条条打着结的白绫,早已垂在那里,等候亲近她们那雪白的脖颈……

可是,没有几个人自己能踏上木凳。大多数是被太监扶上去的。有的刚扶上去,又瘫软地滚了下来。可怜的弱女子,一个个鼻涕眼泪,呼爹喊娘,皇帝驾崩她们也没有这样痛哭过。

推搡拽拉,她们刚刚都把颈项伸进绫扣里,脚下的木凳便被推倒了。身子突然悬到空中,抖动几下子,便直直地垂在那里一动不动,宛如垂着一长排死鱼!

跟随皇帝一起归天的,仅有封号的妃子就达四十六人之多!这些绝色女子,活着的时候,侍宴侍寝,随时满足皇帝的贪欲。死了之后,也要陪皇帝到天国去享用。

国不可一日无君。五天后,朱允坟隆重登上了皇帝宝座。

皇帝归天,朱允炫继承大统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平。燕王朱棣抢在遗诏送达之前,急忙南下奔丧。为了防止变生于万一,朱允玟接受齐泰的建议,大行皇帝的灵柩只停放了七天,便匆匆安葬。当朱棣一行赶到淮安的时候,新皇帝便以大行皇帝人土为安的名义,敕令他遵照遗诏,立即返回防地。朱棣无奈,只得悻悻而归。

闰五月十九日,齐泰被任命为兵部尚书,黄子澄提升为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参与机密。

晋封的时候,朱允玟问黄子澄:“先生还记得东角门的话吗?”

“臣不敢忘记。唉,当时,臣低估了燕王!”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爱卿,你赶快为朕设法削藩。”

一个月后“削藩”付诸行动,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欏,犯有谋反罪,被废为庶人。随即,湘、代、齐、岷诸王,也相继被废。与此同时,紧急调兵遣将,预防燕王有不轨的行动。

而朱棣怅然返回北平后,并没有大被高卧,而是立即准备起事。遴选将帅,收罗军卒,在元故宫的树阴深处,日夜操练兵马,在地道里赶造兵器……一场夺位战,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朱元璋死后第二年,改元建文。朱元璋生前虽然把杖上的棘刺都去掉了,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儿子和孙子动起了刀枪!这年六月,正当建文帝准备向燕王开刀时,朱棣抢先动手,以“淸君侧”、讨伐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举兵造反。率领着“靖难之师”,浩浩荡荡地向南方扑来。多灾多难的北方百姓,重新陷入了战火兵燹之中。

建文帝先后派出耿炳文、李景隆为征北大将军,率领数十万人军北上迎敌。无奈,师老无功,节节败退。建文四年,朱様率部渡过长江,一举攻下金川门。建文帝自知大势已去,带领全家举火自焚。

紫禁城成了片火海。冲天的烈焰,滚滚的烟尘,携带着建文帝的龙床御案,画栋雕梁,以及朱元璋书写在殿壁上的典章祖训,也携带着朱元璋的忧心和朱允坟的冤魂,向邈邈的太空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