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激发青少年科学发明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2622600000037

第37章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生于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校长。十六岁时,门捷列夫就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的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以后,他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回国后,他担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当时,为了编写一本无机化学的讲义,门捷列夫四处寻找资料,他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关于无机化学的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到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样的次序来排列这些化学元素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已经发现了的化学元素已达63种。为了寻找到给元素分类的科学方法,门捷列夫不得不研究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门捷列夫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着作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他抓住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

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门捷列夫的居室里,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安东是门捷列夫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

“帮我把它剪开。”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子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大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可是,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拿着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并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

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关系。”门捷列夫兴奋地在室内踱着步子,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门捷列夫终于在化学元素符号的排列中,发现了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表。

自从有了元素周期表,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思维方面有了新的飞跃,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