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苹果式营销
2639200000007

第7章 顾客买的是苹果的品牌还是产品

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即“世界上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就是说,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一切,都是赋予了其独特的个性的。其实,何止是叶子,只要不是工业生产统一模具压制出来的产品,都不会有完全一样的特点。每个人都会见到千千万万的人,如果想要找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对从小生活在同样环境中的双胞胎,和他们相熟的人也一定能够说出他们之间的不同。因此,就个性而言,与其说是我们所追求的,不如说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同时也是我们所实际需要的。

而乔布斯对于苹果品牌的经营,就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特别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即使是同一款苹果手机,乔布斯也会在颜色和配件方面给消费者留出自主选择搭配的空间,以求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也正是乔布斯一再强调的苹果文化,即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推翻,让苹果产品时刻保持着明显的个性和特征,以让用户在使用苹果产品时能够享受“不一样”的体验。

1.乔布斯的“组合拳”,是使弱势品牌成长的圣经

苹果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电脑公司之一,从无到有,直至今天的壮大,其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走过了很多弯路甚至错路。尽管如此,乔布斯却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会带领苹果公司走上绝路。乔布斯曾经做过一项市场销售调查,结果表明苹果2%的固定消费者,居然能够消耗掉30%以上的苹果商品。也就是说,只要乔布斯能够满足这2%的用户需求,就可以牢牢掌握住30%以上的商品销售量,足以保障苹果公司的生命线。由此而言,乔布斯之所以敢大胆地进行创新,并非一意孤行,而是有了这1/3绝对忠诚的苹果用户,甚至是他的粉丝。有了这部分人的支持,也就难怪乔布斯会一直不停地“折腾”了。当然,也正是这种“折腾”最终才为苹果产品带来了更多的忠实用户。

苹果公司的成功,首先应该归功于乔布斯对于苹果固定用户群准确的定位,即为苹果找到了最有价值的客户群。这实际上是一种避实就虚的做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曾经发展壮大的公司占据着主要市场份额。但与此同时,这类企业也同时会具备古板、迟缓和服务质量差等弊病。而乔布斯在苹果发展的最初阶段,知道和众多IT巨头正面交锋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开始寻找那些被主流IT市场“遗弃”的消费者,并且最终锁定了以学生为主的年轻人群体。因为在电子产品出现之初,完全属于一种高端的消费品,只有事业有成的人(大部分为中年人)才有购买能力,而且通常情况下是公司或企业出资购买,而并非个人。针对这种情况,乔布斯便想到了将电子产品计算机小型化和个人化。不过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而恰好乔布斯具备很好的技术资源。

乔布斯最初锁定苹果产品消费群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寻找市场空白的做法。可以说,这种做法为苹果产品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不过,这种寻找市场空白的行为不仅需要投资者具有长远的商业眼光,也需要一定的时机。换句话说,这种商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并不是每个投资者都可以轻松得到的,但作为一名商人则必须要像乔布斯这样,时刻具有这种寻求市场空白的意识。比如,在苹果品牌取得巨大成功后,苹果电脑和苹果手机都在各自市场的销售达到了饱和状态,很多人也相信乔布斯不会再“折腾”了,即使再“折腾”,也不会再有大的市场成就,甚至可能会把已经建立的苹果品牌“砸掉”。然而,乔布斯偏偏在这个时候推出了全新概念iPad平板电脑,把个人计算机推向了微型化,从而再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商业奇迹。可见,市场不仅是需要寻找的,同时也是可以进行拓展的,关键就是这种创新和开拓意识的强弱。

然而,寻找市场空白,即锁定客户群,仅仅只是投资的第一步。而我们绝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一旦市场的空白被打开,蜂拥而至的商家会立即把开拓者的优势“洗劫”殆尽,如果开拓者拿不出有力的后续对策,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可能会付诸东流。所以,对于刚刚发掘出来的空白市场,投资者必须建立整套行销方案,做到“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等到其他商家有所察觉时,开拓者已经占据了绝对市场份额。乔布斯在运作苹果产品的时候,就将这个商业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建立了信息浩瀚的客户信息档案库,分析出了他们的共同点,还找出了他们共同具备的消费需求。而建立了完备的跟踪销售调查资料库,就可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向,从而做到随时调整产品的发放和改进。

其中,个性化细分,就是乔布斯在跟进销售调查过程中的有力举动。因为与消费者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平台,乔布斯得以在消费者使用苹果产品的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信息,其中会有一些真正的有利于产品改进的建议。而在这个改进的过程中,乔布斯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建立起了包括前期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整套苹果产品运营网络。

为了完成这个庞大的信息网络的建设,乔布斯除了花费必要的精力外,其“真金白银”的财力投入也是惊人的。因为要想这个信息平台能够正常运作,时刻为乔布斯提供各种信息,不仅要求其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备能力,还要有分析和筛选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将精准有效的信息及时传递到乔布斯手中。后来,为了能够将信息网遍布全球,乔布斯想到了一个能力巨大的群体——苹果产品的终端用户。乔布斯出资在全球各地成立了苹果俱乐部,并逐渐吸引了一些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加入,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省一部分开支,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信息,从而为苹果公司推出更完美的产品做准备。

与此同时,乔布斯也将消费者能够为他带来的经济利益进行了考量,并将不同地区和不同购买能力的群体进行了划分,其中包括重要群体、次重群体、重点群体、次重点群体,及一般性群体,等等。这种划分,就如同我们在汽车市场中看到同一款车型,却又有顶配、标配和低配等不同配置一样,可以尽可能兼顾到全部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而乔布斯同样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才进行的消费人群划分。苹果用户都应该知道,苹果产品在出售时会有很多配套商品进行选择,其中一些是必要的,但也有一些是加强产品使用体验的,即不必要的。这就造成了一种所有商家都愿意看到的情况,即拥有苹果产品的消费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和没有苹果商品的人进行比较,并产生优越感;而购买了苹果产品的消费者,同样会在这些配套商品上进行比较,而这些显然都会最终促使苹果产品的消费更加火热。

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商品本身的属性,当一款商品的某个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而其他商品不具备这种特点时,这个品牌便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体验,而消费者也会因此对这个品牌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因此,产品本身的质量也是其市场前景良好的关键,而市场的顺利开拓又能保障产品更好的销售。由此而言,二者之间的关系只要保持良性循环,其市场表现就会越来越好;相反,如果二者不幸陷入恶性循环,那么就需要决策者认真寻找其中的原因了。因为即使当前的销售状况不错,但如果不考虑长远之计,最终还是难免会使企业走向灭亡。

2.解析“山寨机”为什么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在我国的电子产品中,手机产品的山寨机最为泛滥。我们先了解一下山寨机的概念,总体来讲,山寨机的定义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走私进入我国手机市场的黑手机,其既没有通过关税征收,同时也没有经过任何质量检测,所以除了违法之外,这种手机的稳定性是最差的,诸如出现手机变“手雷”的现象(主要是由电池问题引起的);第二种是高仿手机,甚至是全仿手机(因为涉及到模仿对象的版权问题,这种手机的存在也是违法的),而由于仿制人员对核心技术的不了解,所以这种高仿手机不可能模仿到核心技术,其质量优劣也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之在售后的服务环节,这种手机也基本得不到任何保障,所以消费者购买的手机在出现问题后,大部分只能舍弃不用;第三种是指那些非走私和非高仿的手机,而是一些小的手工作坊生产出来的手机,质量和相关服务同样得不到任何保障。

与此同时,山寨机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向政府纳税,不受政府保护。在我国历史上,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有一个共同称谓,即土匪,而他们一般居住的地点,就是山寨,而这就是山寨机称呼的由来。显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购买山寨机的消费者,其购买行为也就具有了同等的性质。可以说,消费权益不仅得不到保障,而且他们的消费行为也是一种“助纣为虐”的行为。不过,在手机进入我国市场的初期,山寨机在市场交易中呈现出了泛滥之势。到了不足十年后的今天,曾经品牌林立的各种山寨手机全部销声匿迹了,国人在购买手机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一些知名的品牌,尤其是在苹果产品登陆我国市场之后,一些资深的手机品牌都开始靠边站,更何况那些已经让消费者伤透了心的山寨机。

众所周知,山寨机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同时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毒瘤。原因很简单,一款新型产品的面市需要在之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苹果、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型企业,其整个商业过程,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研发校正和市场准备等,这些环节至少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而期间投入的人力、物力更是难以计数。但是,当其研发的技术推出之后,同行业技术人员却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学习,如果这些技术人员要生产山寨产品,只须经过打造不同的产品外形设计,就可以推出“属于”自己的产品了。可想而知,如果所有商家都这样做,那么整个行业也就不会有商家再花费大力气去进行创新了,于是整个行业最终会面临整体性的凋敝。而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山寨机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导致用户受到直接的利益损害。下面我们主要从八个方面进行简要说明:

质量问题频发。

对于这一点,相信所有使用过山寨手机的用户都深有体会,因为相对于专业的品牌手机,山寨手机的面市时间只有短短数月,有的甚至只有几周的时间,而这就导致了消费者购买山寨手机时,只要走出商店手机就会出现问题,并且在之后长期“带病”使用。倘若拿到手机店修,有可能却是修好了一个毛病,却新增了两个毛病,各种各样的毛病简直是越修越多。即使是一些在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品牌的山寨机,质量问题虽然可以得到较好保障,但是用起来各项功能也是差强人意,就根本不用说享受手机的使用过程了。

抄袭迹象明显。

所谓的山寨手机,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抄袭手机,尤其是对国际知名品牌如苹果和诺基亚等前沿技术的抄袭,只要是用过相关品牌手机的用户,都可以轻松指出山寨机的抄袭迹象。

功能成为摆设。

因为山寨机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抄袭,所以大多数山寨手机的功能都是集消费者的“万千宠爱于一身”,即功能多得数不胜数,但是用户在真正操作的时候,无论是从性能还是从使用寿命上,山寨手机都会为用户带来莫大的挫折感。比如,手机除了主要的通信功能之外,我们最常使用的就是音乐播放器,这就势必会涉及到音质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可以说,一个使用惯了苹果等大品牌手机听音乐的用户,如果再让他用山寨手机听音乐,他的耳朵是绝对受不了的。

安全隐患。

这一点虽然发生的概率不是很高,但是一旦出现,后果却非常严重。在市场上普遍流通的山寨手机中,通常都会内置大储量电池,但手机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供电系统的电流必须非常稳定,而一旦供电系统出现问题,电池就有可能因化学反应而急速变冷或者变热,最终导致爆炸。干电池投入火中会爆炸已经是一个基本常识了,但是手机电池会因为使用不当而爆炸却很少有人知道,为此消费者就可能在忽略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购买山寨手机。如果发生意外,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而且山寨手机的生产厂家也不具备赔偿的意识及能力,造成的后果很可能只能由消费者自行承担。

内部集成收费软件。

因为手机软件多支持SP业务(在线收费),很多用户在用手机上网的过程中,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除相关费用,有的甚至高得吓人。如果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手机,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做出硬性规定,多数厂家为了不找麻烦,也都自觉在产品功能中停止了对SP业务的支持。但是,山寨手机却完全没有意识,或者没有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而且由于集成功能过多,其内置的SP业务还可能很多。显然,对于购买山寨手机的用户来说,他们无异于为自己购买了一个或者多个陷阱。

相关配件的使用缺陷。

对于一款手机来说,除了其主要的构造之外,全部配件也应该都是出自同一名设计师之手,至少是由同一名设计师进行操盘,这样才能保证手机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统一和流畅。但是,山寨手机却并非如此,为了节省成本,山寨厂家除了主要的机身构造外,手机配件基本都会向其他厂家采购,而这就造成了手机整体工作的协调不畅问题,甚至连充电器都存在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比如,烧毁手机电路板、电流不稳、断电不及时等,种种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辐射严重。

众所周知,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辐射问题,但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吸收一部分辐射,只要是经过严格医学建议和审查的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山寨手机没有任何相关的标准审查,而且辐射处理也是相对比较高端的科技,再加上消费者对于辐射问题的关注不多,所以辐射问题也是山寨手机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这也是最不容易引起消费者注意的问题。

(8)后续服务不到位。

同样是因为技术水平的问题,即使是一些做得比较成功的山寨机,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关的售后服务,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山寨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除了一些简单的故障排除外,大多数技术人员根本没有其他维修手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具备任何的资格认证。此外,手机的开盖修理本身就会对手机造成二次伤害,如果是一些技术很差的技术人员修理手机,对手机造成的伤害就会更大。

如今,随着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科技实力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山寨机基本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一时之间能够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国产电子产品却屈指可数,相关行业的投资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可供开采。乔布斯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自知时机成熟的他很快就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市场,于是一系列苹果产品开始纷纷出现在中国市场,并引发了一个又一个的购买浪潮。究其原因,乔布斯的苹果手机除了能提供必要的质量和服务保障外,已经考虑到提供给用户个性化需求,而这则是广大用户的最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3.创新文化领跑世界科技,改变用户人生

进入信息时代,创新科技对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有目共睹,放眼那些能够真正取得市场立足之地的品牌,无一不是从创新开始走上发展之路的。由此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创新才是市场经济的王道,创新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变成令世人瞩目的大公司,而没有创新精神则可以使一家世人瞩目的大公司变为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直到被人收购或者申请破产保护。这种经营模式的创新,会留给世人一个固定的生活方式。比如,Facebook的出现为熟人之间建立起了一个网络社交平台,谷歌开启了人类进入计算机搜索时代的大门,Kindle则让人们可以享受电子阅读的乐趣,等等,而乔布斯则用他的苹果产品让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用数字娱乐和信息快感。总之,一切都离不开“创新”二字。

乔布斯知道,创新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链条组成部分,而是一种需要以文化为背景、以意识为主导,并且以利益为牵引的综合经营模式,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思索。其最终目的,就是投资者要用产品改变甚至颠覆用户的生活习惯,只不过这种改变首先需要改变用户的思想观念。简而言之,就是要让顾客在购买商品之后,成为另一个自己,并且在完成蜕变的过程中,变为苹果产品的忠实拥趸。应该说,没有人会喜欢失败,但同时也没有人会不喜欢刺激,所以人们大多在害怕改变的同时,内心也在呼喊改变,这就为创新科技提供了有利土壤。乔布斯很清楚,这种改变用户消费习惯甚至生活概念的创新,一旦形成,将为品牌竞争创造绝对优势。因此在创业之初,创新理念就已经逐渐融入苹果公司的“骨髓”之中了。

从乔布斯的创新之路可以看出,创新不仅仅是要打造品牌产品,更重要的是明确商业目的,改造自己的用户。这就需要企业从思想意识上对消费者进行影响,即为产品加入文化价值,在根本上扭转消费者的思维观念,从而影响其最终的消费行为。比如,苹果经典产品iPad平板电脑,不仅颠覆了传统的通信和电脑价值,同时也完成了“人手一本”的全新销售文化定位。所谓“人手一本”,就是要让大众消费者也具有购买能力,乔布斯当然没有提高消费者购买能力的本领,但是他却可以降低iPad的售价,这就是iPad最低售价款型只有500美元左右的根本原因。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这一款创新产品推出的幕后,除了必要的科技支持,也花费了乔布斯在诸多方面的心血。

苹果产品的创新还在于提高用户的鉴赏力,仅从最简单的外形设计和用料材质来看,即使一个对相关美学知识完全没有概念的用户,在进行对比之后,也可以轻松发现其他手机和苹果手机相比存在的不足。不可否认的是,乔布斯虽然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艺术熏陶,但天赋使然,他还是能够对艺术元素感知敏锐。也许正是没有经过正统的艺术学习,乔布斯的艺术见解才能够轻松融入产品设计,并最终引起大众消费者的共鸣,并得到了他们疯狂的支持。

由于乔布斯在创新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因此在苹果产品中,他也为用户留出了创新空间,并且希望用户可以体验到创新为自己带来的乐趣。比如,iPad提供的古筝功能,就为用户作词作曲提供了很大便利,得到了相关消费者的极度好评。而iPad作为一种美国文化孕育出来的科技产品,同时却融入了中国民乐的古老元素,可想而知,一个小小的iPad,其他我们不知道的功能还有多少。按照以往的运营管理,乔布斯同样对消费群体进行了细分,以求最大限度地加强用户的依赖程度,同时也可以让不同顾客更加具有个性化,增加其购买商品的可比性,进一步促进消费。前文提到的音乐创作功能,就是专门针对音乐爱好者设计的一项功能,因为对于外行来说,这项功能根本没有丝毫用武之地,也不觉得其中有什么乐趣,但音乐领域的人士却会对此爱不释手,而其他用户也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功能。

此外,使用便捷性的创新也在每款苹果产品中都有所体现。可能很多人曾经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即看电影比看电视更新潮、更有氛围,网络比电视机更加快捷、方便,但是为什么电视节目还是那么受人欢迎呢?而对于这个问题,乔布斯曾经也考虑过,他考虑的结果是电视机具有无法替代的随意性。比如,电视可以随意换台,可以用舒服的姿势观看,等等,从根本上满足了用户的便捷性需求。苹果用户都应该清楚,世界上第一台手提笔记本就是苹果公司研制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便捷。而实际上不仅是笔记本,最早的个人电脑同样也是由乔布斯首先提出并推出的,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受到种种客观因素制约,其产品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个人电脑。而等到苹果个人电脑产品(包括笔记本)完全达到顶峰后,乔布斯仍然在考虑如何更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便捷性需求,并且最终促生出了iPad系列产品。

苹果产品安全元素的凸显,在电子行业同样属于首创,因为辐射对人身体的伤害经过长时间后才会显现出来,所以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问题。但是,乔布斯却首先提出了绿色苹果的概念,毫不避讳辐射给人们的身体带来的影响,并持续公布了苹果公司在改善方面取得的成绩,这自然会为苹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取得正面影响。而乔布斯对此并不是说说而已——苹果公司早期推出的屏幕隔离板,防辐射服,尤其最新技术研制的防辐射电脑膜,就目前来讲已经是最前沿的电子产品防辐射工具了。当然,电子产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必然带有辐射性,这也为诸多电子厂商提供了逃避责任的借口,但乔布斯却将此视为了自己的下一个创新点。

乔布斯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忽略媒体的力量。”他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除了将自己打造和包装成为“神秘”人物之外,乔布斯经常会出席一些高曝光率的场合,并长期和媒体及公众人物打交道。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和他打了数十年交道的比尔·盖茨,这两位商业精英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下,并没有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鸣,而是在相互缠绕中彼此博弈,并最终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乔布斯的动漫事业也在好莱坞取得了众人瞩目的成绩,而好莱坞在全球娱乐界的影响力就毋庸赘述了。

可以说,创新绝不仅仅局限于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其创造价值。在这一点上,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团队还是很值得世人敬佩的,因为乔布斯即使最终成为迪士尼公司的股东,却从来没有想过投资网游。因为,他认为这项业务虽然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也能为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但它能够为用户带来的真正价值却非常有限。所以,产品的创新思考应该首先考虑为顾客提供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考虑获得经济收益,这才是健康的、可持续和可增长的发展模式。

乔布斯对于世界电子产品经济的贡献,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对于自身产品的推翻,而且是不断推翻。也许在创新精神指引下的乔布斯已经以此为乐,但是我们却分别看到很多因创新而取得成功的人,终生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浑浑噩噩地度过余生。他们不仅不会考虑推翻自己再创新高,同时还会抓住一切机会表明自己曾经的辉煌,以祈求不断得到别人的施舍,其最终命运只能是被无情地抛弃。而乔布斯从来没有觉得已经取得的创新结果是用来炫耀的,往往一款全新的苹果产品尚未被用户完全熟悉,新一款产品却已经面市,以至于消费者感受到的是应接不暇。

古语有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市场竞争活动中,创新就是得道,有了创新精神,那么在市场活动中自然也就能够得到多方助力,并且最终“得天下”。也许乔布斯早已洞悉全部奥秘,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在进行创新时所体验到的快乐,通过每一款苹果产品分享给世人。所以,我们可以借此体会到乔布斯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所贩卖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就是创新,就是通过创新不断带给用户新的快乐。

4.品牌效应,乔布斯赋予苹果的不变个性

由于市值已经超过IBM和微软等老牌IT企业,所以苹果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电子品牌之一。随着乔布斯的过世和苹果最新产品iPhone 5的推出,苹果的火热程度已经到了发烫的地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乔布斯通过深厚的精神文化和独特的运营方式,赋予了苹果品牌巨大的光环。尤其是乔布斯提出的“用户体验至上”的经营理念,在为苹果产品赢得强烈好感的同时,也确实让苹果团队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整个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对市场变化的锐意追求和对客户体验的不断满足,都是在“用户体验至上”原则下衍生出来的子文化。再加上乔布斯一系列有力的市场措施,苹果的强大品牌效应得以深入人心,正如乔布斯在一次新品发布会上所说的那样:“即使苹果公司在全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灰烬,我也可以凭借苹果品牌的价值,在一夜间重新聚集起之前的财富。”

人们将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称之为“价值传递”,即已经形成的价值会持续发挥效力,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消费者因为对相同品牌的旧有款型有了深入了解和良好体验,也会对该品牌的新款型产生强大的依赖性,而如果产品的使用体验能够持续性满足用户需求,那么用户就会形成绝对的品牌忠诚度。可以说,这就是乔布斯最终能为苹果公司创造巨大财富的原因。

乔布斯经营苹果产品很注重以下两点:一是在保障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额外价值,即帮助用户建立生活态度和生活品味;二是开放产品平台。乔布斯始终坚持走间断路线,从来不与任何对手打价格战,但与此同时却对苹果用户在线提供了海量的免费软件,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选择,加强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可能有人会产生质疑:既然乔布斯取得商业成功的秘密已经呈现出来,那么其他品牌只要按图索骥,不就同样可以取得成功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所谓市场活动,实际上处于一种静态的发展中,看上去杂乱无章,实际上则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如果不能像乔布斯一样洞悉这些规律,商业活动是根本无法取得实质性成功的。而且,即使是那些洞悉了市场运行规律的投资人,甚至是资深的老牌企业家,乔布斯也设置了坚固的竞争壁垒,以防自己取得的优势被轻易掠夺。概括来讲,主要包括三点:

设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营模式,设置技术壁垒。

应该说,苹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其直接竞争力,就是持续性的技术更新,当然最终实现是以更新产品款型的方式。比如,2001年推出iPod音乐播放器,2003年推出iTunes音乐商店,2007年推出iPhone手机,2008年推出Mac air个人电脑,2010年推出iPad等。这些还仅仅是不同类型的产品,在苹果同种类型产品中,每年还有不同款型的新品推出。而且,苹果产品每一款新型产品的推出,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工程,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学习乔布斯的成功经验,都必须逾越这一强大的技术壁垒。

产品定位精确,形成低成本壁垒。

苹果公司和众多电子公司不同的是,乔布斯实际负责的工作只有四个实体平台和两个虚拟平台,其产品只满足苹果公司最核心的部件和服务需求,更多的低端配件和服务来自像中国一样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样一来,乔布斯不仅为苹果产品的产出大幅缩减了资金投入,还网罗了大批的二级、三级供应商和经销商,而因为利益绑定,他们对于苹果产品的行销和部件质量,也形成了巨大的保障性力量。

综合优势促生出的价格壁垒。

由于乔布斯的不断进取,苹果公司所创作的科技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所以除了一些旧的苹果机型会有小幅降价外,苹果产品基本不会在价格上有所退让。尤其是对于那些最新推出的苹果产品,乔布斯不但不会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还会在销售环节中不断释放缺货信息,造成消费者的饥渴性抢购。如果不是乔布斯坐镇苹果总部统一指挥,严格掌控苹果产品在全球各个地区的销售,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局部市场负责人,很可能会在销售过程中实施涨价。

然而即便如此,苹果产品的强大魅力还是牢牢吸引着无数用户,同时也为苹果公司积聚了大量财富。在2011年全球IT公司市场调查排行榜中,苹果公司以总资产1530亿美元荣膺首位。而最让人称奇的是,排在第二名的谷歌公司,其市场居然被落下了400余亿美元,这样的市值差距也说明,乔布斯所创建的苹果公司已经较同行业竞争者形成了本质上的优势。个性独特的商标、时尚精美的产品、遍布全球的专卖店,以及乔布斯充满魔力的演讲等,这些都成为了苹果品牌的一部分,并最终成为消费者疯狂追逐苹果产品的根本原因。

至于苹果的品牌魔力究竟有多么强大,美国《纽约时报》特约撰稿人Joe Nocera曾经在文章中提到一个故事,足以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充分的回答。在iPhone 4s发售之时,一名撰写报道的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路人,结果接受采访的四十人全都能准确说出这款新型苹果手机的各种新功能,并且大大夸奖了一番。因为这名记者要保障报道的争议性,必须要找到一位对苹果有负面评价的路人,哪怕有一个路人说不了解苹果手机也好。为此,这名记者找到了一位沿街乞讨的老乞丐,希望能从他身上找到突破点,结果却发现这位老乞丐竟然也是苹果产品的忠实用户,而且他还是乔布斯的绝对粉丝,因此他对这款新型苹果手机侃侃而谈,甚至比之前的路人讲得更加“专业”。当这位记者草草打发了老乞丐,并认为他所说的信息都是道听途说时,这名已经离去的老乞丐忽然从兜里掏出了一部iPhone 4s苹果手机接听电话,不禁让这名街头采访的记者大跌眼镜,以至于这名记者在报道中写出了“不要以为做乞丐就没有个性”的精彩论断。

由此可以看出,品牌在全球社会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而且最恐怖的事情是,几乎每个人都对其保持着绝对的好评(比尔·盖茨的粉丝和微软用户除外)。当然,这也是苹果团队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不断冲击新的难度系数,接连为用户提供超值使用体验所积累的结果,而这则让广大消费者在脑海中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即凡是苹果公司的产品都是优秀的,都是充满个性和物超所值的。于是,苹果产品的绝对卓越就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而乔布斯也用自己的魅力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奠定了苹果产品销量火爆的基础。不过,这种局面的形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个巨大隐患,而且这个隐患也是乔布斯无能为力的,那就是医生对于乔布斯死期的宣布。

在乔布斯过世之后,很多人认为苹果已经失去了灵魂人物,苹果帝国也会就此衰落下去。但是,在继任CEO库克的带领下,苹果公司又相继推出了几款新型产品,而且其市场表现依然非常火爆。相关专业人士分析,虽然乔布斯已经离世,但是他在世时带领苹果公司取得的绝对领先科技,还将持续让苹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段时间的优势,而且乔布斯留给苹果团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理念,也将深层次地、长久性地对苹果产品产生积极影响。由此而言,苹果产品虽然会就此走向下坡路,但其过程必定是缓慢的,并不会出现剧烈崩盘的现象,尤其是苹果公司的Mac、iPod、iPhone和iPad四大拳头产品,势必长期为苹果带来巨额经济收益。更何况,苹果目前的市场高居同行业之首,并且拉开了很大距离。所以,对于广大苹果用户来说,希望在个性化品牌价值的作用下,苹果产品能够再一次为大家献上惊喜。

5.探源寻根,苹果的个性来自乔布斯的个性

1985年,对乔布斯而言,是比较重要的一年,因为巨大的成功导致自我膨胀,乔布斯的偏执也达到空前状态。于是在1985年9月17日,因为与苹果董事会意见不合,乔布斯愤然辞去董事会主席职位,继续着自己唯我独尊的商业之旅。可其实,只要乔布斯做出一定的妥协,就可以继续留在苹果担任CEO,而且就在他离开苹果公司的几个月前,里根总统还亲自授予他国家级技术勋章。但乔布斯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已经取得的成绩上,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有了这样的信念后,乔布斯离开苹果也就没有太多的犹豫。而从后来乔布斯创建NeXT公司的过程来看,他的战略构想是完全抛弃苹果品牌,重新建立起一个更加辉煌的品牌。由于当时乔布斯的设计灵感如同泉涌一般,促使他继续完成并推出自己的新产品,所以NeXT公司的成立和投产实际上是非常仓促的。正如乔布斯自己所说:“NeXT公司的成立,甚至连商业计划书都还没有做好,产品就已经开始生产了。”

在产品推出并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乔布斯对于NeXT公司的建设可谓是不遗余力的。首先,重金在握的乔布斯决心为NeXT公司总部设计建造一座独特的建筑物,并最终花费一百万美元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大师L.M.Pei。乔布斯对于L.M.Pei交出的作品还算满意,其整体建筑为两座双层大楼,外表墙体全部采用乳白色涂料粉刷,玻璃采用鲜艳的绿色,与其所在地(美国硅谷)的其他建筑物相比,显得别具一格。而在这座建筑的内部,L.M.Pei还贡献了一个最大亮点,那就是一个轻型楼梯的设计。这架楼梯在普通人看来没有任何着力点,材质也采用通透的玻璃合金,并配有柔和的灯管照射。进入NeXT公司办公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件绝世佳作,其精美程度甚至不会让人想到它是一个楼梯,更不忍踩着它上下楼。

接下来,就是对NeXT公司的商标设计,按照乔布斯的完美主义思想,他同样请到了当时最出色的徽标设计大师保罗·德兰,希望可以再次见到像苹果徽标一样让人惊艳的绝世作品。然而,徽标设计似乎是乔布斯的克星,虽然此时他已经没有了资金方面的困扰,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出现了问题。保罗·德兰确实是一位出色的徽标设计大师,其作品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常看到的IBM商标,就是出自保罗·德兰的创意。而采用公司全称每个单词首字母作为商标的方法,也是其领域内的首创。可保罗·德兰却一直在IBM公司任职,如果这个时候他答应乔布斯的要求,虽然报酬不菲,但是却可能引起IBM公司高层的反感。

对于保罗·德兰的担忧,乔布斯心知肚明,为了最终促成合作,他不仅向保罗·德兰预付了10万美金的设计费,而且表示NeXT公司欢迎他的加入。这样一来,保罗·德兰就免去了后顾之忧,并最终让乔布斯达成所愿,设计了一款精美独特的NeXT公司商标。其主体由一个五彩缤纷的立方体组成,像是小孩子经常玩的搭建积木所组成的形状,在这些元素中,不仅融入了NeXT公司的名称简写,而且在背景、角度、颜色和风格搭配等方面,都有非常考究的设计,尤其三大一小的字母组合排列,突出的“e”(education)暗合了NeXT公司的产品主旨,即教学用计算机特性。

当然,除了这些基本的门脸工程,乔布斯更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其产品研发上。由于可以放开手脚,乔布斯在经营NeXT公司期间,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疯狂状态,这也让原本已经无懈可击的NeXT产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此期间,乔布斯曾经到日本进行了一次商业考察,无意间在考察对象的生产部门发现了光盘驱动的方式,头脑时刻处于飞速运转中的乔布斯立即就想到了将光驱引入计算机行业,从而取代之前的软驱(软盘驱动)。回到美国之后,乔布斯立即开始着手相关事业,但是NeXT公司的技术人员却给出了与乔布斯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当时光驱技术还有待完善,无法保证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不过,乔布斯的主意已定,既然是技术不成熟,那就想办法让它成熟。于是,乔布斯在与日本厂家的合作中,引进了光驱技术,并最终完成了光驱方式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再次创下了“第一”的纪录。而且,直到现在,光驱一直都是主要的计算机驱动选择。

得知乔布斯被苹果排挤出局,同时又建立了自己的新公司后,很多投资商都希望能够与他合作,因为他们坚信乔布斯可以像创建苹果公司那样再次引领科技,创建新的公司,并且再次创造辉煌。如果能够和乔布斯取得合作,届时自己也将得到无限好处。虽然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得到了1.5亿美金,在此阶段足以应付各种开销,但是出于长久考虑,乔布斯知道自己仍然必须得到一些财阀的支持,正如皇帝选驸马那样,乔布斯挑中哪家投资商都是他的幸运。这个幸运儿最终是一名叫作罗斯·佩洛特的投资商,多年以后此人还曾激情四射地向记者描述:“我实在不敢相信会接到斯蒂夫(乔布斯)的电话,你知道我本人也是他的粉丝,而且我的家族企业当时陷入了危机,急需一次漂亮的翻身仗。虽然表面看上去是我为斯蒂夫提供资金保障,但实际上却是斯蒂夫救了我,相信你已经能够了解到我的心情了。”

事实上,选择佩洛特做自己的合作伙伴,乔布斯也是经过周密考虑的。首先他必须保证对方不是一个投机者,确切地说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投机者,而佩洛特的投资公司是一个资深的家族企业,拥有很好的成绩和口碑;其次,乔布斯必须保证对方对于合作的渴求欲望较强,因为这样既可以得到最多的投资,同时也可以付出较小的报酬;最后,乔布斯当然愿意选择自己的粉丝进行合作。为了表达诚意,佩洛特在第一次商业合作谈判中就亲自登门造访,并且由于谈判过程非常顺利,佩洛特直接表示希望自己可以最大限度地购买NeXT公司的股份。不过,由于乔布斯还要给其他投资商留出空间,最终只向佩洛特出让了16%的股份,而佩洛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2000万美元。

这在当时来讲也算是一个商业奇观了,因为就当时的NeXT公司市场表现来看,佩洛特的2000万美元足以买下其一半以上的股权。不过,乔布斯在被挤出苹果公司之后,已经彻底学聪明了,那就是他的公司必须要由自己掌握一半以上的股权,即保证自己在公司的绝对决策权。所以,即使佩洛特想要出更多钱,也不可能获得NeXT一半的股份。更何况,佩洛特还不是乔布斯最主要的投资对象。当时,曾经有人向佩洛特表示,NeXT公司的股权根本没有那么贵,而佩洛特则坚定地表示:“很抱歉,我投资的是斯蒂夫本人,而并非其他。”毋庸置疑,乔布斯最终确实没有让佩洛特失望,因为后来在NeXT公司并入苹果旗下时,佩洛特的2000万美元已经变成了1.25亿美元,而且在并入苹果公司之后,NeXT公司的市值还有长期上涨的表现。

不过,令佩洛特印象最深的却是他在参观NeXT公司时的所见所闻。对此,他曾对记者表示:“不管您相不相信,斯蒂夫虽然在世人面前已经光芒万丈,但是他最大的魅力却是在工作状态中表现出来的,我为有机会领略斯蒂夫这样的魅力而感到无比荣幸。”乔布斯所创建的NeXT公司,其最初的规模虽然不足百人,但是由于受到乔布斯和他的个人文化精神的影响,这个团队还是成为了史上最精英的团队之一。1989年,NeXT公司的生产能力只有年产量400台计算机左右,但是到了鼎盛时期,在人员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产量居然已经提高到了12万台。当然,这与乔布斯建立了庞大的零部件供应商网络也有关系。可以说,NeXT公司所组成的团队,是乔布斯旗下的一支生力军,这也与他最终能够重返苹果有重大的关系。

在此,还要简单介绍一位叫作斯库里的人,此人虽然不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但是也属早期成员,是苹果公司走上正规化管理之后的第一任CEO。在对苹果公司的管理理念上,斯库里对乔布斯的超严格管理一直存有异议。1985年,很多不利于乔布斯的因素集中爆发,并最终导致乔布斯下台。而斯库里因为一直与乔布斯不和,又在乔布斯离任后继任CEO,所以被世人尤其是乔布斯的粉丝视为罪人,并将乔布斯离开苹果的责任都推到了他一个人身上,以致斯库里总是在各种场合受到乔布斯粉丝的言语攻击,甚至身体攻击。但是乔布斯的做法更加决绝,在离开苹果公司,以及后来回到苹果公司之后(此时斯库里已经离开苹果公司),一直到乔布斯病逝,在这前后整整二十六年时间里,虽然斯库里数次示好,但是乔布斯却一直与其形同陌路,乔布斯的独特个性由此可以窥见一斑。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苹果产品的魅力才得以如此抢眼地显现,世人也才有机会得到如此不同寻常的使用体验。寻根究底,乔布斯的个性与苹果产品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而乔布斯也正是用自己的个性赋予了苹果产品特立独行的个性。

6.NeXTSTEP“喧宾夺主”,乔布斯的个性奇葩

在全球计算机市场中,IBM的硬件产品和微软的软件产品从来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品牌,即使是乔布斯对此也没有太多非议。但与此同时,IBM的软件产品和微软的硬件产品又成为彼此的弊端,尽管他们在此领域也有研发,但是由于侧重点不同,也注定了他们永远都只能一条腿走路。在这种情况下,乔布斯带着他的苹果产品来了,虽然苹果产品在软件上比不过微软,在硬件上比不过IBM,而因为要对市场形成垄断,三家公司存在共同利益,所以三家公司只得选择长期合作。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又有利益冲突,因此它们的竞争也从未停止过,而这也正是三家公司在全球计算机市场的现实状况。不过,乔布斯并不是没有机会打破这种怪圈儿——在软件产品上他有可能胜过微软,而可能让他取胜的软件,就是NeXTSTEP计算机操作系统。

众所周知,NeXT产品锁定的消费目标群比较狭窄,只锁定了教育和部分商务人士。而由于乔布斯向来都是软硬件同时发展,而且NeXT产品需要极强的软件支持,NeXTSTEP操作系统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客观来讲,NeXT产品虽然在整个电脑行业的销售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如果与IBM和微软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就在乔布斯为NeXT产品的销路愁眉不展时,却陆续有惠普和戴尔等国际知名电脑公司的负责人上门和乔布斯磋商,希望可以共享其为NeXT产品配备的NeXTSTEP操作系统。虽然这种始料未及的状况让乔布斯欣喜若狂,但是乔布斯想要得到的毕竟不止这些,于是在礼貌地回绝他们之后,乔布斯起身去参加了一次朋友聚会。

熟悉乔布斯的人都知道,不要说朋友聚会,就是家庭聚会也很难看到他的影子,但是这次他却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了朋友聚会的现场,而他所要做的事情,其实还是和生意有关,因为前来参加这次聚会的人,还有当时IBM公司CEO约翰·埃克斯。乔布斯太精明了,他知道惠普和戴尔虽然是国际知名品牌,但是其商业气息太浓,科技含量较低,从而导致核心的竞争力远远落后于微软和IBM。所以,乔布斯虽然要合作,但合作的对象却只能是IBM,因为IBM在硬件上比微软具有明显优势,只要自己提供软件支持,IBM就可以大幅侵吞微软的市场份额。埃克斯当然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因此在没有征得公司决策层同意的情况下,他便当场与乔布斯达成了合作意向。

不久之后,IBM公司的全权谈判代表找到乔布斯进一步洽谈合作事宜,并将一份上百页的计划书递给了乔布斯。也许是IBM取得的辉煌战绩太让人高山仰止了,也许是这位代表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乔布斯,他的动作和神态无一不流露着高傲。这样一来,一向以高傲闻名的乔布斯一下被惹火了,他当着这位代表的面就把那份计划书扔进了垃圾桶,然后拿出自己拟订的计划书说:“我想你搞错了,如果我们合作,也是由我主动,你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投入资金和分享产品使用权。这是我拟订的计划书,我想已经没有修改的必要,如果你们IBM有意见,记得尽快还回来,后面还有很多公司在等这个机会。”由于IBM的代表被乔布斯的强大气场震慑住了,又因为他确实做不了主,所以他只得拿起乔布斯的计划书落荒而逃。

虽然乔布斯事后对自己的过激态度感到担忧,但是由于NeXTSTEP操作系统的强大市场表现,NeXT公司最后不仅和IBM签署了合作开发NeXTSTEP操作系统系列产品的协议,还如期拿到了400万美元的IBM的投资。但是与此同时,IBM也向乔布斯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停止生产NeXT的硬件产品,转而全面展开NeXTSTEP操作系统的研发。可以说,IBM公司的要求是处于合理范畴的,因为他们的投资只针对NeXTSTEP操作系统,如果被乔布斯拿去开发硬件,IBM显然会利益受损。当时,乔布斯面临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因为NeXT产品的销售已经进入萎缩期,本来他也有意停产。但是,IBM提出的这个要求却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一旦停产硬件,NeXT公司的发展就必须要依赖硬件公司,到时候收益最大的就会成为IBM。在当时的情况下,乔布斯根本没有想过要回苹果,而是将NeXT当成了自己的全部。

于是,乔布斯不仅没有同意IBM的要求,还提出要在硬件方面取得IBM的支持。IBM公司并没有看懂乔布斯的这招儿“以攻为守”,由于NeXT产品的市场目标比较狭小,同时也不是IBM的主战场,他们最终居然同意了乔布斯的请求,在硬件方面给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对此,乔布斯自然是喜上加喜,但这却让比尔·盖茨有点坐不住了。因为如果继续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微软很可能会被IBM和NeXT联手踢出局,何况乔布斯后面还有苹果公司虎视眈眈。所以不久之后,微软通过一项与IBM的妥协性合作,迫使IBM公司的CEO埃克斯下台,而新上台的IBM公司CEO属于明显的亲微软分子,以致乔布斯和IBM公司的合作只进行了个表面化。多年以后,乔布斯还曾对此次事件抱憾不已,认为自己忽视了比尔·盖茨的重要性,以至于让NeXT和IBM的合作流产,否则,后来的计算机市场很可能就不会再出现微软和比尔·盖茨的身影了。

虽然失去了IBM的强大技术支持,但是乔布斯还是想尽各种办法,基本完成了NeXTSTEP操作系统的升级。1992年1月23日,乔布斯按照经营苹果公司的习惯,在旧金山召开了第一届NeXT产品世界博览会,并在会上发售了NeXT Station、NeXT Station Color和NeXT Cube三款最新产品。而更让全世界关注的,还是配套推出的NeXTSTEP3.0和NeXTSTEP486两款操作系统。不得不说,因为失去了IBM的技术支持,虽然这几款NeXT产品配备了当时最新型的Inter处理器,并且同时兼容Unix和Windows操作系统,而且NeXT产品的销售情况也确实不错,但还是未能达到乔布斯的满意程度。不过在这次发售活动中,NeXTSTEP操作系统的表现却很抢眼。当时,不少资深人士都认为,NeXTSTEP操作系统3.0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操作系统。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由于失去了IBM的后续资金支持,乔布斯为这款操作系统投资了过高的资金成本,从而导致乔布斯必须抬高售价,这就使这款操作系统失去了最后的胜出机会。因此,无论乔布斯如何叫卖NeXTSTEP操作系统的优越性和人性化界面等个性特点,而且其优秀程度确实已经隐隐超过了微软,但消费者就是不买账。而这个时候,由于微软已经摆平了IBM的“不轨举动”,得以腾出手来全面对付乔布斯的NeXT产品,所以乔布斯所要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眼看NeXTSTEP操作系统的生命就要在微软的强攻下走到终点。

在此关键时刻,苹果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且知道比尔·盖茨在解决了乔布斯的NeXT公司之后,下一个目标就会转向苹果,所以当时苹果的决策层就向乔布斯抛出了橄榄枝。虽然乔布斯对于苹果决策层早已失望透顶,甚至心怀怨恨,但是此时的他也已经看明白,在失去了市场大环境的情况下,他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再创造出一个“苹果”,而要想站在与微软和IBM同样高度的平台上进行市场竞争,唯一的出路只有回归苹果。就这样,乔布斯最终还是带着他的NeXTSTEP操作系统回到了苹果公司,并且在重新掌握了苹果公司之后,将NeXT公司并入了苹果旗下。如此一来,比尔·盖茨对乔布斯和苹果也就无可奈何了,只好回到常规的市场争夺战中。

1993年2月10日,对于乔布斯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痛苦的日子,因为要重新负责整个苹果公司的运行,乔布斯不得不将NeXT公司进行全面整合;因为要将NeXT公司的硬件业务卖给佳能公司,乔布斯还不得不裁掉大量跟随他辛辛苦苦“打江山”的NeXT员工,而在当天的员工大会上,乔布斯也不禁动了情,并保证会加大苹果公司的业务量,以尽快将这些被裁掉的员工转而吸收进入苹果公司。自此,NeXT公司也成为苹果旗下一个专门负责软件开发的部门,而NeXTSTEP3.0操作系统则成为乔布斯有机会踢微软出局的永恒回忆,还成为一朵苹果帝国的奇葩,被苹果用户们不断回忆和提起。

7.原地踏步:乔布斯离开后的苹果公司

从1985年离开苹果公司,到1993年重回苹果公司,乔布斯前后有整整八年时间和苹果形同陌路。其间,斯库里担任苹果公司的CEO,在这八年间,他将苹果公司的市值提高了十倍以上,仅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来看,斯库里还算是比较称职的。但正如一些媒体评论人所说,斯库里所取得的商业成就,是在乔布斯已经取得的竞争优势上坐享其成的,不管是什么人坐在苹果CEO的位置上,都会取得成绩的。而只要等到乔布斯为苹果公司创造的优势不复存在,苹果公司就会开始没落。这种说法虽然过于片面,但是客观来讲,斯库里对于苹果的经营管理,确实与乔布斯存在一定的差距。

作为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乔布斯首先对苹果拥有非同寻常的个人感情,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甚至让乔布斯像珍视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视苹果。在各种报道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乔布斯的一些过激做法,但是目的却是为了能够使苹果产品更加优秀,同时使苹果公司更加壮大。而斯库里对待苹果公司显然缺乏私人感情的成分,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一个职业经理人,看待苹果公司也不过是一个服务对象而已。如果做得好,苹果公司的决策层会更加敬重他,他的身价也会跟着倍增,物质报酬更多;如果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大不了再找一个东家,因为苹果对于他来说并非全部。

正如苹果高层担忧的那样,在乔布斯离开后,苹果公司失去了创新的动力,领导层开始日渐腐化堕落,大家关心的事情不再是生产,而是去哪里购物和去哪里度假。虽然苹果产品的市场表现没有提升,但是这些大佬从苹果公司吸取的“血液”可是一点都没少。无可奈何之下,斯库里只好以提高产品售价的方法来增加公司盈利,而这样一来,就使苹果产品的大面积市场份额锐减,并且最终萎缩到了不足5%。在此期间,世界PC市场已经开始了精细化,从最开始的模糊性计算机,逐渐向商务用、教学用、研发用、工艺用和家庭用等诸多方面发展。虽然苹果公司的原地踏步,使得其产品急速落后于市场需求,但此时的斯库里仍然没有任何有效的对策。正如后来乔布斯所说,他离开苹果的八年时间,是全球计算机行业发展最迅猛的八年。如果苹果公司没有将这八年荒废,苹果公司在全球的知名度必定要高于微软和IBM,成名也要提前很长时间。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的产品定位也在斯库里的影响下发生了悄然变化。按照乔布斯的原定意图,苹果产品虽然着眼于高端市场,但是在形成品牌优势后,会逐步向中端市场扩展,尤其是向美国海外市场进军阶段,苹果产品降价是必然发展的趋势。但整个苹果公司高层却始终沉浸在曾经的辉煌中,而逼不得已地抬高苹果产品价格,甚至被他们描绘成了苹果产品身为高端品牌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苹果公司上下的员工虽然比乔布斯在时轻松了许多,但是都不可避免地茫然了,每个人都不知道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高层领导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些什么。总之,苹果公司出现了各种衰落的征兆。

在各方面压力的集中作用下,斯库里最终拿出了一套应对方案。而这套所谓的应对方案,实际上完全是参照乔布斯的运营模式完成的。而苹果公司的高层看着像那么回事,最终也就同意了整套方案(这也使苹果走向了更加深重的灾难)。很快,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斯库里被任命为苹果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在苹果高级工程师队伍的协作下,开始打造一款名为“牛顿”的苹果产品。由于这款产品被评为“史上最糟糕”的苹果产品,所以有幸被收入了苹果公司历史博物馆,其全称为“牛顿型个人数字助力器”,主要功能是移动通信。但是仅从这个不知所谓的名字,就已经看出它不会有好的市场表现。而且,这款以移动通信为设计构想的苹果产品,居然又大又重,竟到了无法随身携带的地步,再加上运行缓慢、手写功能迟钝和外观土气等缺点,最终只卖出了12万台,而这次商业计划的投资预期必须达到500万台的销售量,才能收回成本。

此次事件之后,早已对斯库里不满的苹果公司上下不禁对其失望透顶,以至于斯库里执掌苹果公司的时间也就此进入了倒计时。当时,苹果公司的市场负责人还曾公开抨击斯库里,认为他是个完全不懂技术的门外汉,而且学习能力奇差,对科技研发也没有起码的热忱甚至重视,而在此基础上,一切都是空谈。在这种情况下,斯库里只好乖乖下台,苹果公司的CEO一职由首席运营官迈克尔·思明特接任。思明特在苹果公司一直以工作努力闻名,经常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吃住都在工作岗位上,因此乔布斯曾经风趣地称他为“机器侠”。但是在创造领域,努力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真正需要的是天分和灵感,而思明特缺乏的就是这些。

为了能够扭转苹果产品在市场的颓势,思明特想到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降价促销。应该说,在大多数时候这个方法是可以起到作用的,但是对于苹果产品来说,这无疑等于自取灭亡。原因很简单,在当时,苹果产品仅剩的一批忠实用户,基本都是社会上流人士,他们最看重的不是苹果产品的质量,而是其高昂的售价。他们之所以选择购买苹果产品,是因为苹果产品不是穷人能够买得起的,他们的购物行为实际上是为了区分和穷人的差别。果不其然,思明特的做法让苹果公司陷入了更加沉重的泥沼,而此时的苹果产品价格已经成了“白菜价”。而思明特在这个时候还在出昏招儿——为了缩减开支,他宣布苹果公司不再为员工配备车辆,不再发放福利,不再开办聚会等。这样一来,苹果公司内部的管理也开始大乱,甚至在当时曾经出现了思明特亲自打扫卫生的奇景,这也让思明特想出了最后的招数——裁员。

如果说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被大幅剥夺生命,才可能起来反抗、革命的话,那么在美国,如果出现大面积裁员,就已经足以引发一场革命了,而且苹果公司员工的斗争方式也很简单,那就是罢工游行。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中,思明特不得不被苹果公司赶下台,然而让苹果员工想不到的是,此时的苹果高层已经对苹果失去信心,并且公开打出了出售苹果的消息。到了这个时候,苹果的员工们终于想起了乔布斯,想起了他多次带领大家激情奋斗,并最终化险为夷,使苹果公司起死回生的情景。于是,让乔布斯回到苹果公司的呼声开始出现,甚至在后来成了员工游行的口号。听到苹果公司将会被出售后,乔布斯也表现得忧心忡忡,毕竟苹果耗费了他太多的心血。然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苹果高层最终并没有出售苹果公司,但同时也没有要求乔布斯回归苹果,而是请出了苹果公司董事会主席吉尔·阿梅奥出任CEO。

阿梅奥曾经担任过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CEO,并因为带领公司走出困境而一战成名,是华尔街人尽皆知的人物。但是坐上CEO宝座的阿梅奥才发现,时局转变,一切早已不再是他所熟悉的领域,这也让硬着头皮上位的阿梅奥很快就放弃了振兴苹果公司的想法。所以,阿梅奥在成为苹果公司CEO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同时也是最后一件事就是促成了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

8.深层解析个性品牌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微妙作用

乔布斯曾经给品牌个性下过一个定义,即“有关品牌的人格特质组合”,如同人的个性一样,商品也是可以有个性的。不过,这种商品本身不具有个性,而是被商家赋予的,并在推行过程中得到消费者认可,如此才能使商品的个性显现出来。而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品牌也会提供诸多象征性意义,以及消费者自我表达的需要。比如,“我个性,我时尚,我属于高端消费者”,如果消费者能够通过购买或使用一款商品将这些心理表达出来,尤其是对于那些有表达需求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对于商品品牌的青睐也就可想而知了。

乔布斯经常与心理学者进行相关探讨,并将这些心得体会应用到商业运作中,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消费活动),都受到心理的支配,因此只要找出并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销售工作就完成了一半以上。”在进一步的划分中,这种心理还可以分为实际需求和奢侈需求,而且不排除前一种心理在欲望的驱动下转化为第二种需求。而面对这两种心理,乔布斯做出的应对方式却大不相同。比如,对于前者,通常消费者购买意向明确,购买行为简单快捷,基本不需要乔布斯提供额外考虑;但是第二种心理应对起来则比较复杂,因为商品提供的附加价值必须契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但由于心理变化的微妙,这一点是难以把握的。而这则是乔布斯取得最大成绩的地方,也是他乐此不疲的地方。

首先,乔布斯必须弄清消费者对于商品附加值的需求。比如,有些消费者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借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有些消费者则对品位比较考究,认为与众不同才是自己追求的;也有些消费者比较注重流行元素,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新新人类。乔布斯在对这些消费心理进行分析之后,必须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在产品中分别加入相关元素,才能最终完成对商品的设计工作。

其次,乔布斯必须要让消费者认可甚至认同他对相关元素的解读。比如,产品的价格昂贵,那么究竟要昂贵到一个什么程度,它必须一方面保证区分开中低端消费者,又必须保障在高端消费者的接受范围内。这一点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关键是如何让消费者认可产品的时尚和个性,这一点则是比较困难的。

最后,就是必须保证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毕竟上面所述都是附加功能,如果苹果产品失去了本身应该有的性能,这些附加功能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苹果产品光芒四射,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众所周知,虽然苹果产品的信息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每一款产品在面市之前,都经过了苹果整个相关团队数年的努力,而且乔布斯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不足。而当时国内的一些山寨手机生产商,其推出新款手机的速度虽然比苹果还快,但是其出售前的准备则只有短短几周,其产品质量可想而知。可以说,苹果公司能够取得今天这样巨大的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乔布斯对于消费者的心理意识的把握,确切地说,是他对消费意识的掌握。

在乔布斯看来,消费者的购物心理主要由主意识和潜意识组成。其中,主意识就是明确的意识,比如一个人想要吃东西了,就会去买食物。但是这一消费行为的潜意识却经常被人忽略,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吃东西。也许答案很简单,因为饿了。而如果我们将问题再深一步进行询问,即为什么饿了,答案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当然,这只是生理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和理论,但是在消费心理学中同样如此,甚至需要更加细致的心理作用探寻。以一名消费者进入商场购物为例,很多商家也许会在顾客进店后考虑其商品需求,但是乔布斯却会考虑顾客购买商品可能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比如,顾客身边的人使用了同款产品,或者是媒体广告的宣传影响到了他,又或者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某款商品,这些都可能导致顾客上门后直接选购预期商品。消费者选购某款商品的时候,很少考虑其实际意义。所以,促成这种消费意识的原因也就往往被消费者忽略掉,因此称为潜意识,而乔布斯就是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掌握,才最终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过一个观点,对乔布斯的顾客心理分析起到了重要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意识就像是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仅仅是一角而已(主观意识),其余大部分都掩藏在水面以下(潜意识)。而且,弗洛伊德还给出了一个定义,即人类的主观意识除少部分受身体本能驱使外,其余全部都是由潜意识所驱使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意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被环境(包括环境中的人)所影响的。而乔布斯把消费者的心理意识很好地运用到了商业运作中,总是尽可能地“帮助”消费者去选购他们“所需”的商品,也就是苹果产品。这也是乔布斯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自己是在贩卖文化,而绝非贩卖商品的原因所在。

在此,需要提出注意的一点是,由于人类的心理意识必然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因此乔布斯为消费者“选择”心理意识并不存在道德问题。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拥有笃定信仰的人要远比那些没有信仰的人生活快乐得多,这同时也是乔布斯不断被神化,并拥有那么多粉丝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乔布斯在整个商业运作过程中成功找到了消费者心理的精准切入点,那对于个性化的推崇,才使得苹果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尤其是经过工业化洗礼之后的美国民众,大多被各种管理和规则所笼罩,每个人都迫切希望能够让自己的个性得到解放。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商品也多半大同小异,根本没有个性可言。乔布斯在这个时候提出个性化的口号,并推出货真价实的“个性化”商品,对于消费者而言,无异于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而且,乔布斯还为苹果产品打造了整套的精神文化背景,让每一个苹果元素看上去都是那么与众不同。于是,苹果产品也成了消费者解放个性的一种心理诉求的满足,所有购买和使用苹果产品的用户,都会感觉到自己在人们当中就像苹果产品一样与众不同。

从不同角度来看,乔布斯还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分为了自我意识和理想意识,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真实的自己,即当下可以把握的自己;另一个是理想中的自己,或者说是自己希望成为的自己。这两点和消费者的购物选择同样息息相关。调查发现,消费者在对商品的选购过程中,基本都会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进行选择,而这种心理需求是有迹可循的。也就是说,如果商家能够把握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就可以推出相对应的产品,这样取得成功的概率自然也会大幅提升。而乔布斯对此则有更进一步的解读,在长期的商业运作中,他发现消费者理想中的那个“我”更容易对其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所以不断为消费者打造“梦想”,就成了乔布斯整个商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大会。

众所周知,乔布斯将苹果产品的客户群定义为年轻人,而年轻人的特点是充满活力、个性独特(叛逆)、耐性较差(容易更换新手机)、时尚新潮等。如果是对乔布斯或苹果产品比较熟悉的人就会发现,所有的苹果产品几乎都暗合了这些特点,并且最终成为引领标准的风向标。比如,充满活力,这一点仅仅在苹果产品的商标上就可以看出来——在西方社会,由于对基督教的信仰,大多数人认为苹果不仅代表着活力,而且代表着人类的出现,往往会被赋予新生和希望的光辉。在个性独特方面,苹果商标也一改传统造型,而采用了“被咬一口”的形状,说明“不走寻常路”也是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的核心文化之一。而实际上,苹果公司的诞生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个性显现,因为正是它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的大门。

此外,乔布斯频繁推出新款产品也符合年轻人的特点。而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乔布斯如果想要通过一款产品就牢牢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无异于痴人说梦。而正是由于苹果产品取得的巨大成功,所以致使很多消费者家中不仅藏有每一款苹果产品,有些骨灰级用户甚至还藏有苹果公司各个时代的不同型号产品。因为几乎所有苹果用户,对于苹果产品的时尚新潮都从来没有失望过。而这与乔布斯对于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深入解读分不开,我们甚至可以说,乔布斯对于苹果帝国的缔造,首先就是从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意识开始的。

9.营造个人品牌,苹果用户趋之若鹜

苹果品牌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市场取得傲人战绩,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乔布斯对其个人品牌的营造,以及其个人品牌和苹果品牌的成功绑定。在西方社会中,深层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他们会比较重视个人因素,其中一些知名企业的创始人大多为人们所熟知,乔布斯无疑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而我们从乔布斯的个人品牌塑造上,就可以看出他独特另类的人格魅力,即使与那些性格鲜明的知名企业创始人比起来,也是可以脱颖而出的。现如今,苹果品牌的强大魅力早已深入人心,几乎每一个苹果用户都知道,他们所购买的产品创始人是乔布斯,甚至有的人正是因为被乔布斯的个人魅力折服,才会选择去购买苹果产品的。可以说,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用自己的名字使苹果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同时也利用苹果证明了他的价值。

说起乔布斯的特立独行,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就是他的装束。一架圆圆的金边眼镜、草草打理过的络腮胡须、高领纯黑衬衫、干干净净的牛仔裤和简简单单的休闲鞋,一切看上去都和传统企业的制服格格不入。一个人的思想如果不同,他所表现出来的方方面面的行为都将是与众不同的。可能乔布斯并没有关注过自己的着装,但就是从他的着装上,乔布斯已经向传统理念发起了挑战。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将乔布斯视为一个“叛逆的孩子”,甚至开始群起而攻之,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表现自己,乔布斯将自己“武装”成了一个斗士,他会用行动回击众人的批判,而且从未改变过。今天看来,与其说乔布斯的特立独行是他为自己塑造的招牌,不如说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天性,而他的那些在别人眼中苦苦坚持的思想和行为,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如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一样,乔布斯也让人们记住了他的标志性头衔,即“苹果教父”。这个头衔对于乔布斯来说绝非浪得虚名,2000年在旧金山举行的苹果产品发布大会上,乔布斯站在打着“苹果公司临时CEO”的巨幅屏幕前,默默打量着从世界各地聚集而来的苹果粉丝。而此时的这些粉丝,都在翘首盼望着激动人心的时刻早点到来。当宣布乔布斯即将成为苹果公司的正式CEO时,台下众人立即全体起立,掌声雷动地向乔布斯致意。与此同时,现场的沸腾气氛也被网络、电视和各大报纸等媒体快速传递到了世界各地,全球所有苹果用户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无一不欢欣鼓舞。众人整齐划一地喊着乔布斯的名字,兴奋和激情燃烧着每一个人,这一切都与宗教朝拜如此相似,而乔布斯则是那高高在上的教父。

而乔布斯的语言魅力同样是其个人品牌打造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每次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乔布斯的主题演讲都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聆听者也会将此当成一种享受,而每次聆听之后,人们对于乔布斯的钦佩都会再次加深。熟悉乔布斯或者苹果产品发布会的人都知道,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有一句口头禅,叫作“还有一件事是你不知道的……”就如同魔术师刘谦的那句“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一样,每次这句话被说出来,都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兴趣。而乔布斯更大的语言魅力还在于,他那如同邻家叔叔一般的侃侃而谈,就像他的着装那样简单和蔼,让观众觉得更像是一个朋友在对自己进行产品介绍。而实际上,乔布斯的这种演讲风格,是经过极其专业的训练才练就的,其演讲魅力有系统且深入的理论基础在进行支撑,而这也造就了乔布斯的强大语言魅力。

此外,适当地展示成功背后的辛劳,也为乔布斯的个人品牌价值大幅加分。比如,乔布斯会在发布会上亲自演示苹果产品的某项全新功能,然后在得到大家认可之后,他也会故作轻松地表示:“各位知道这个小小的可以让各位拥有美好体验的功能背后,凝聚着工作人员的多少心血吗?其实我也不知道,因为凝聚了太多太多,而各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情享用。”成功的背后必定饱含艰辛,但是被乔布斯和苹果强大魅力折服的用户,却很容易因为苹果的光环而忽略这一点,而乔布斯所要做的就是提醒众人。因此可以说,适当地展露自己的辛劳,也是乔布斯上演的名副其实的“苦肉计”。

如果说当年开创苹果帝国时,乔布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有点不自信的话,那么重新回到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就已经坚信,自己的信仰和所创造的独特文化,必定可以为苹果品牌制造巨大的魅力。在离开苹果的时光里,乔布斯对于人际和市场的认识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联盟的重要性,即真正融入一个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行业的某个模块中占据垄断地位,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之道。因此,在重新回到苹果之后,乔布斯一改之前的“独行侠”作风,主动邀请他的老对手同时也是他的老朋友比尔·盖茨,参加自己最新推出的一项商业计划,并最终达成了正式的商业合作协议。

在这项商业合作中,乔布斯不仅砍掉了苹果公司已经日渐臃肿的软件开发团队和中央处理器研发团队,还利用这两个团队已经成熟的技术,从微软和英特尔公司获得了大笔资金。在与这两家传统巨头达成完美融合的同时,还得到了他们的投资,最主要的是还可以在新款的苹果产品中,使用微软和英特尔产品。对此,很多商业人士分析认为,乔布斯之所以一直坚持苹果科技的自主研发,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和各大品牌传统巨头讨价还价,以便在这个行业市场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实际上,就这一点而言,乔布斯之所以和其他品牌联合开发并生产苹果产品,是发生了观念上的转变,并非出于长远计划和考虑,这同时也是乔布斯性格中灵活的表现。因为在此之前,乔布斯的各项商业计划中,根本没有与人合作的打算。

而微软和英特尔等电子产品公司,一直以来也吃尽了乔布斯的苦头,而且实际上他们也曾多次和乔布斯接触,希望能够与其达成合作意向。但乔布斯略显偏执的性格却注定这不会成为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微软和英特尔只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表面上和乔布斯客客气气,暗地里却想尽一切办法为难他。而以乔布斯偏执的性格自然又不会退缩,一系列的明争暗斗就这样开始了。所以,长期以来苹果公司和其他行业竞争对手实际上处在一种相互角力的状态中,而所谓相互角力,说白了就是相互消耗。乔布斯在重回苹果之后一改前态,主动和微软等竞争对手接触,除了要砍掉苹果公司自身的“包袱”,一边轻装上阵外,也可以在大环境上得到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何况还在出让专利的时候得到一笔不小的资金注入。

虽然乔布斯的一系列做法让苹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压力减小了,但乔布斯很清楚,苹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强大的压力所产生的动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一旦失去这种压力,很可能连乔布斯自己也会变得安逸起来。因此,乔布斯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规程,强制要求自己像之前一样工作,借以保证对于苹果产品质量的不懈追求。在乔布斯偏执的坚持下,苹果品牌的魔力果然一天天焕发出来,除了微软和英特尔之外,很多厂商纷纷找到乔布斯,希望自己能够为苹果产品供应元部件。而乔布斯见苹果品牌已经成熟,自然也乐得与这些厂商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融入市场,一方面又可以降低生产和研发成本,获得实际经济收益。但是在这一阶段,也不是没有弊端发生。比如,为第一代iPod提供电子芯片的Portal Player公司,因为和苹果公司合作较早,逐渐变得倚老卖老,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跟不上乔布斯的步伐。最终,乔布斯果断抛弃了这个合作伙伴,而Portal Player公司在与苹果公司解除合同的当天,其股价就大跌50%,并最终被其他公司廉价收购。

乔布斯确实将苹果产品的专利下放到了供应商手中,但这绝不意味着乔布斯开始忽视苹果产品的质量,而且恰恰相反,因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商,乔布斯对于苹果产品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了。在此之后的商业活动中,很多合作商将乔布斯称为魔鬼,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赋予了苹果产品强大的魔力,同时也因为他的冷酷无情,即对于那些无法提供高端技术的合作伙伴,乔布斯都会无情地抛弃,这也是苹果产品被称为“酷”苹果的原因之一。然而,乔布斯的冷酷却并没有阻挡合作伙伴的热情。资料显示,截止到2006年,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二十万家各种类型的企业与苹果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且都非常珍视与乔布斯的合作机会。

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苹果公司的技术专利都下放到了供应商手中,甚至所有零部件都是供应商提供,那么苹果公司也就没有核心技术了,即它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如此一来,乔布斯又依靠什么来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呢?答案很简单,依靠整个产品的设计和组合。实际上,苹果产品的供应商都是照单生产的,也就是接到苹果公司的订单要求之后,生产符合要求的零部件商品。其实,乔布斯的想法非常明了,他曾经在公开场合向媒体表示:“如果我的供应商不能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那么他只能被我遗忘。”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乔布斯仍然能够牢牢把握领军地位,将每一款苹果产品都赋予超凡的个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