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品到底拥有什么样的魔力?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弄清楚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通过观察用户日常对苹果所持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行动中才能找到。比如,在苹果零售商店中,看到苹果产品面前围了很多用户,这些用户兴奋地体验着苹果的产品,并不时发出由衷的赞美。而在使用苹果产品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打扮入时的中年妇女,甚至还有背着书包、一脸稚气的小学生……
你的确没有看错,这就是苹果产品吸引不同用户的真实写照。那么,苹果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其实,这一切都要源于乔布斯对用户心理拿捏的准确性,即让苹果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对苹果产品形成依恋,当持有这些心理的人越来越多时,苹果的魅力自然也就显露无遗了。而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连小学生也痴迷于苹果产品的原因了。
1.小学生为什么痴迷于苹果
对于目前市场中出现的“苹果现象”,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可以说,苹果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超越了很多传统电子厂商,无论是手机终端还是个人电脑,也无论是大牌公司如诺基亚、三星、戴尔、惠普等。苹果不仅将这些竞争对手落在了身后,还迅速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苹果还让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司成为了它的“寄生虫”,并形成了利益相关者。比如,原来一家专门做摩托罗拉售后服务的服务公司,以每个月3000元的价格雇用电脑工程师维修苹果产品,这样就可以创造出价值数以百万计的效益。可以看出,苹果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是行业的主流,而由苹果滋生的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从中收获利益。
的确,苹果带来的魔力超过了IT发展中的任何一次,如此惊人的产业链不仅让苹果增色不少,而且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苹果还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升。其实,苹果从最初的超大容量音乐播放器iPod,到超薄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屏幕触摸屏手机iPhone系列,再到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的iPad,每隔一段时间,苹果总是用它的创新性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由此一来,苹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也随之上涨,并被称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更为关键的是,苹果甚至超过了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力的美孚石油公司。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人们除了惊叹之外更多的是无限的崇拜。那么,如何解释苹果的成功呢?有人甚至戏言:“乔布斯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办到的事情。”
当然,苹果和那些成功的公司一样,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众所周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苹果公司的经历可谓充满荆棘,即它同样经历了一个充满神妙奇幻以及举世瞩目的复活历程——经历着从跌到低谷,到起死回生,尔后稳步再到高速成长乃至腾飞的过程,而这些好比是建立一个帝国一样充满曲折。当初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第一个阶段就是挽救于危难之中的苹果公司,而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乔布斯大胆地开发出了新一代iMac。虽然此时iMac的名声并不高,但却扭转了苹果此前的颓势,从而使苹果有了稳定发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苹果独具创新地开发出了深受用户喜爱的iPod。可以说,iPod有效奠定了苹果品牌时尚、前卫的内涵,同时最大限度地为苹果公司营造出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扩大了用户群的同时,让苹果的地位逐步提升。
第三阶段,苹果公司尝到iPod带来的丰收硕果后,又开发出了划时代意义的iPhone系列手机。iPhone手机具有超乎用户想象的操作体验,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苹果品牌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继而带动苹果公司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四阶段,苹果公司再接再厉在iPhone手机的基础上,又开发出iPad平板电脑。由于前期累积的用户群,以及iPhone手机让用户习惯了触摸屏体验,因此,苹果iPad平板电脑产品再一次受到用户青睐,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苹果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苹果成功超越了知名度以及综合实力非常强的微软公司,将自己推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可以说,苹果摘得的这块令人诱惑的金牌是来之不易的。
苹果公司在乔布斯正确的带领下,朝着更加宽广的道路前进。从创业初期到乔布斯重返苹果的一段时期内,苹果对产品的追求都是完美无憾的,并将其视为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条路。用高品质、高价值的产品吸引到用户之后,便进入到获利的第二阶段,继而选择顺势推出许多延伸产品。而这些产品同样打动用户的心。与此同时,苹果在推出延伸产品之余,也积极推进软件的销售。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苹果公司先后建立创新性十足的iTunes(在线音乐商店)以及App Store(在线应用商店),这些看似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实际上是为更快地腾飞打基础。在乔布斯看来,产品自身有可能被模仿,可产品配套的服务要模仿起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苹果开始操作为用户提供高效、超值服务的商业模式。
此外,苹果赢利的另外一个阶段是升级为平台。可以看到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不少服务提供商都紧紧围绕苹果的产品开发出了各式各样、不同性能的程序,其中包括的种类有音乐、办公软件、游戏等,而这些包罗万象的程序被发布在苹果公司提供的网络平台上,供全世界用户下载更新。可以说,苹果打造的这一开放式平台具有极大优势,它将全球数十万家公司开发的程序集结在一起,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开发应用程序的工作中来,而最终又会被苹果所用。而这正是乔布斯事先打好的如意算盘。
可以说,苹果产品就是凭借以上这些优势赢得了用户的心,而在它的用户群里,不乏一些年少的小学生。有人不禁会问:“小学生为什么会痴迷于苹果的产品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虽然小学生的自我判别能力不如成人,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感知新事物的能力却一点也不比成人差。心理学家分析认为,小学生的生理年龄虽然小,但他们在这个时期对外界任何事物都抱有很强的兴趣,而且能够快速地对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别人的指导下他们往往也能够快速掌握。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是迅速、直接地将人们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学到手。可以说,这就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别于其他年龄段人的优势。
2.乔布斯为什么说用户对产品也具有“一见钟情”的心理
现实中,很多企业都对用户充满了渴望,为了能够俘获用户的心,商家们不断使出各式各样的手段。但是很多时候,企业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最终却一无所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此,乔布斯竟然给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论断:“用户对产品一见钟情只需要5秒钟时间,超出这个时间之外,想要进一步让用户产生兴趣,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了。”
这是乔布斯在苹果公司高层举行的一次例会上发表的观点,随后他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不少高层的肯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用户第一次见到某一个产品时,他的大脑会根据产品的外形、颜色等因素快速做出反应,下丘脑随之受到刺激,人的面色也就会微微发红,心跳加速。这一种生理变化在一见钟情这一点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即如果下丘脑受到的刺激足够强烈,那么这个人对产品产生一见钟情的概率也就会非常大;反之,如果用户在较短的时间里,下丘脑受到的刺激不够大,那么其对产品所谓的一见钟情就很难出现。
在苹果公司举行的一次例会上,乔布斯讲了一个冷笑话。一天,朋友家的一位小男孩告诉他的朋友说:“爸爸,昨天傍晚我在商店橱窗里看见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水晶手表,然后我马上就喜欢它了。”
小男孩的父亲听了之后问道:“那么,你真的想拥有它并照看好它吗?”
男孩高兴地点了点头,愉快地回答说:“没错,我愿意拥有并照看它,好像是照顾我的变形金刚一样。”通过这个故事,乔布斯向在座的人解释说:“通常而言,一个人被外界事物吸引,都是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做出的反应,如果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这个人不能被吸引,那么外界事物一定是这个人不感兴趣的。”
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乔布斯还举出了自己在早些时候做过的一个实验。当时,有五百人参加了苹果公司组织的产品内部大会,乔布斯让他们来到一个摆满各种电子产品的长形桌子旁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电子产品,进行所谓的“一见钟情测试”。最后,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测试很快就落下了帷幕,而乔布斯也完成了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
在这一次“一见钟情测试”中,几乎所有找到心仪电子产品的人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的决定。很多参与测试的人都表示:“我第一眼看到苹果电子产品的时候就按捺不住了,有种想要马上跳起来的感觉。”通过这一次实验,乔布斯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对产品的一见钟情其实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因为好感通常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发生的,当蛰伏的火苗被点燃之后,人们开始进行思考、评估,最终对产品做出决定。
此外,乔布斯还发现,女士挑选一见钟情的产品所用的时间相对而言要更短一些——她们在判定自己是否喜欢某个电子产品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往往不及男士的一半。
通过乔布斯的实验我们便可以看出,只要产品足够吸引用户,每个用户都会对该产品一见钟情。通常而言,用户对产品一见钟情所需的时间非常短,而到最后下定决心认定是自己所要购买的产品时往往也不会超过一分钟的时间。
既然用户购买产品都是在一瞬间产生的购买行为,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当中用户对产品一见钟情的事情又发生得非常少呢?这一点包含很多因素,主要与用户自身实际情况有关。比如,现实中,当用户看到一些产品后,产品的颜色、外形等方面并不能打动用户的心,用户对其也很难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产品自然很难和用户“亲密接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苹果公司对此做足了文章——将产品无论是在外形还是颜色上都进行了卓越的设计,目的就是给用户留下美好印象。事实证明,苹果公司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同时也做到了让用户对其产品一见钟情。
3.为什么说苹果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商业模式
为了弄清楚苹果产品对用户产生神奇魔力的原因,美国一些公司对32GB3G版iPad 2进行拆解,并称该版的成本价不足330美元,而该产品的市场零售价却高达700多美元。虽然这看似有超过一半的利润,但对于其他想效仿苹果产品的山寨公司而言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有利可图,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权威人士认为,这一切源于苹果不是以卖产品为生,而是非常注重商业模式。也可以理解为,苹果公司的成功主要是依赖于它所建立起的别人无法复制的商业模式。虽然苹果公司在科技方面、产品外形设计以及操作体验方面让用户心动不已,但更为重要的是,苹果通过iTunes和App Store网络平台史无前例地开创了一个适合苹果发展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即:令用户满意的终端产品+令用户心动的体验+让用户大开眼界的内容服务。这样的商业模式有效地将苹果公司的硬件、软件以及提供的人性化服务融为一体,从而形成给用户心理带来愉悦感受的模式。而这一点却是其他很多公司都不具备的。
业内的很多人这样评价苹果取得的成功:“苹果成功的秘诀就在于,能在用户体验、技术革新以及商业模式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平衡点。”的确如此,苹果公司就像是一个搏击场上的拳击高手,向竞争对手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让其找不到破解的招数的同时也迷失了双眼,从而使苹果实现了从过去的“硬件、软件一体化”到现在的“软件+硬件+服务+商业生态”的华丽蜕变。而这样融为一体的模式,让别人几乎不能复制。事实上,苹果公司的这套商业模式和其他厂商如诺基亚、戴尔、摩托罗拉等相比,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
与此同时,苹果如此独特的商业模式也印证了一件事——用户不仅要为选择的苹果产品付费,还要为苹果网络商店里的应用程序付费。而且,用户在应用程序上所支付的钱可能要比购买产品自身所花费的钱要多。假如苹果公司创建的这种商业模式一直持续下去,相信一定能成为苹果持续赢利的独门暗器。
将时间追溯到1997年,从这一年开始,苹果便花费大力气着手于对产品的创新,到2003年iPod诞生。该产品虽然让用户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其销量却没有达到苹果公司的预期水平,而苹果此时的市值也不甚理想。出现转机是在2003年后,由于乔布斯对用户心理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并独创出了属于苹果的商业模式,即结合用户的心理特征开发出了iTunes音乐平台,所以iPod的销量开始直线上升。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苹果又开发出App Store,这一创新再次给苹果带来了累累硕果。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商业模式的改变,使得苹果如同脱胎换骨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并展现出了它无穷的魅力。
如果说苹果公司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吸引用户,那么把用户变成苹果最忠诚的回头客的就是用户体验。这样一来,用户就免费成为苹果公司的宣传者,促成了苹果在国际市场中良好的口碑。可以说,苹果公司的每一款出色的产品的“酷炫”外观都能把用户吸引住,而其接下来则可用美观性以及简单化紧紧俘获用户的心。其实,所有的这一切都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产品设计在某些时候也算得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当产品设计得以转化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时,它最重要的是必须博得市场上用户的认可,最后达到让用户追捧的地步,这才是产品真正实现了价值转化。
假如说苹果公司运用产品外形的美观以及操作的简单化赢得了用户的心,那么其丰富且无与伦比的应用内容绝对吸引了众多用户的眼球。其实,苹果公司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为新技术提供最前沿最时尚的设计,更重要的是,它还通过iTunes和App Store将一种生态体系有效聚合在一起,给苹果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并构造了全新且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商业模式。可以说,苹果的iPod+iTunes以及iPhone+App Store有效形成了以产品和网络为中心、开发者广泛参与,以及接口开放的平台模式,而这是其他一些产品所不能做到的。
对于让用户钟爱有加的iTunes来说,它是非常成功的音乐在线销售平台,创新性地将付费数字音乐推向了主流。苹果公司的iPod+iTunes 最大限度地将硬件和软件服务有效融合在一起,这实属首次。可以说,这样的模式让苹果服务市场充满了活力。业内权威人士认为,假如没有iTunes的出现,恐怕就没有iPhone以及iPad这些具有创新性、革命性的产品。既然可以将传统的唱片店搬到iTunes去卖,那么就可以将游戏或者软件放在网上卖。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在手机通信领域大展身手,iPhone手机上就出现了App Store。乔布斯对App Store的定位为“应用在线商店”,也就是将传统的百货商店搬到了网上去卖,而它的出现开创了一种新的应用软件销售模式,这不得不说是苹果的卓越之处。分析人士认为,App Store实际上是iPod+iTunes在iPhone手机上的延伸扩展。从以上这些路径中便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苹果公司就是围绕终端产品+内容应用的方式,对自身的产品线形成了快速布局。
众所周知,过去很多品牌的手机销售都属于“一锤子买卖”。也就是说,用户购买手机后想要拥有不同的新功能就必须更换具有新功能的手机。而现在苹果手机在硬件基础之上破天荒地打造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内容,这是苹果手机在设计方面让无数用户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购买一部苹果iPhone手机,就不用为拥有新功能而发愁了。用户只需要做的就是在应用商店里面下载音乐电影、图书以及游戏等即可。因此,iPhone手机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一部传统的手机,而是一部具有万能功能的终端设备。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公司向用户销售在线收费音乐和应用程序,才是苹果最看重的掘金场地。不仅如此,苹果公司还利用iPhone手机具有的强大扩展功能,与其他多领域的很多公司展开了竞争。例如,苹果通过销售在线游戏软件,成为有影响力的游戏机平台,这让一些老牌的游戏厂商备感压力。
苹果公司做出如此有效的经营方式,既让苹果公司有效控制了众多的电影公司、音乐厂商、游戏公司、图书公司以及软件公司,还可以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有消息称,日本索尼公司开发出的一款iPhone应用程序,遭到了苹果的拒绝。理由是,所有的应用内容都需要通过苹果App Store的许可,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和苹果存在竞争关系的商家,无论规模大小,都会被苹果拒之门外。此外,其他苹果产品如iPod、iMac、iPad都令竞争对手胆战。如今,iPad又成功推出了在线教科书商店(在iPad平台上拥有的与教育相关的应用程序超过两万多个)。根据美国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五百万台的iPad正用于教育领域。
可以肯定的是,购买iPhone以及iPad的用户越多,苹果App Store上的软件开发商或者媒体公司就会表现得越积极。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在线商店里提供的软件、游戏等就会越来越丰富。如此一来,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购买。
据苹果公司在2010年的数据显示,这一年,苹果App Store年收入接近18亿美元,它与动辄数千亿美元的苹果年营业收入相比,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零头。虽然苹果公司通过向用户出售终端产品获得的收益要远远高于在音乐、电子书以及应用程序的收入,但如果用户能通过App Store购买应用内容,就可以对苹果销售更多的终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App Store是推动苹果终端销售的秘密武器,它将会是苹果在未来发展中最具活力以及最具赢利空间的一块肥肉。
假如说吉列公司将刀片赔本进行销售是为了赢得刀片市场的份额,同理,一些游戏厂商赔本销售游戏平台是为了能从游戏销售以及网络服务的收费方面获得回报。但苹果采取的策略却与之截然不同——苹果的模式是,从终端产品以及产品配件上获利,而以很低的价格销售在线商店里面的应用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苹果产品的销售额,还能增加和竞争对手交战获胜的概率。例如,微软在此之前推出一款名为Zune的音乐播放器。在它还没有和用户见面之前,业内专家学者就预测它将会和苹果iPod产品形成有力竞争。但是,当它出现在用户面前时,却没有对iPod的销量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人们不禁要问:“苹果凭借技术优势通过封闭模式生产出的音乐播放器为什么会迅速赢得用户的青睐,而微软的Zune却遭到了用户的抛弃呢?为什么像微软这样具有超大规模的公司在学习苹果发展模式时,却没有取得像苹果一样的成功呢?”
不容否认的是,微软的Zune播放器是一款由微软公司自己掌控着内部的系统以及硬件的好产品,它也效仿苹果公司建立起了类似于iTunes那样的在线音乐商店。但是,Zune却没有和iPod形成有力的竞争,其原因很简单——苹果的iPod已经不像早期的随身听一样,仅仅是一个只有音乐播放功能的设备,其真正吸引用户以及不能被微软取代的地方就在于它可以为用户提供完美的内容,而这一切是苹果公司通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获得的。对此,美国一位分管iPod业务的负责人表示:“身材看似弱小的iPod要比传统的音乐播放器更难仿造,这个电子系统由不同要素构成,而不同要素之间还可以进行有效协作。比如,硬件和软件以及iTunes网上音乐商店。正因如此,Zune才没能撼动iPod音乐播放器市场的龙头地位。”
诚然,苹果公司产品的外形设计以及用户界面固然对于发展至关重要,但想要持续地提升用户的忠诚度,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其他公司同样也可以聘请国际上一流的电子工程设计师做出外形漂亮、操作易用的电子产品。其实,电子产品发展速度异常惊人,无论是电子新宠iPhone,还是Android Phone或者WP 7 Phone,它们在硬件上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甚至所有的硬件都委托给同一家外部公司生产,可类似于苹果的iPod+iTunes以及iPhone+App Store这样无可匹敌的模式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模仿和超越的,这或许就是苹果吸引用户最大的魔力。
综合以上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用户排队去抢购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并购买苹果在线商店里面的各种应用程序了。追根溯源就是因为苹果能给予用户最新鲜、最独特的体验,更能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
4.苹果零售商店为什么能抓住用户的心理
和其他品牌相比,苹果产品具有的领先性,是人们有目共睹的。苹果公司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能给用户带来最新、最顺畅的体验。可以说,苹果产品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将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从1978年苹果II问世,到1983年苹果推出的Lisa以及1984年推出的麦金托什计算机(Macintosh),这些设计精美且容易被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对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乔布斯顺利回归苹果之后,2001年又推出了在音乐播放器领域具有革命性的产品——iPod,以及用于将音乐文件从苹果计算机上传输到iPod上的工具软件——iTunes,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它又演变成为让用户可以购买音乐的网上商店;而在2007年,苹果又推出了具有变革意义的智能手机iPhone(iPhone手机使用的触摸屏技术被誉为过去十年来最关键的技术变革);2010年,苹果发布的iPad平板电脑又在市场中掀起一阵波澜,并成为引领时尚的一种趋势。
可以说,苹果的每一款产品的诞生都是世界电子产品以及电子商业圈内的奇迹。美国加州最大的一家测评网站评选出了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具成就的三十件产品,而在这三十件产品的排名中,苹果公司的三种产品榜上有名,即iPhone排名第一、iPod排名第三、iPad排名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新产品的推出十分令人期待。一般情况下,苹果每年都会开始一项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以便更换上一代产品。以用户最熟悉的iPhone手机为例:2005年开始第一代的研发设计工作,时隔两年后的2007年推出。接着,苹果在2008年又推出iPhone 3G手机。此时,竞争对手反应过来,刚要准备推出和苹果相抗衡的产品时,2009年苹果又推出了iPhone 3GS;当竞争对手认为已经跟上苹果发展的步伐时,2010年苹果又推出了iPhone 4,一年后iPhone 4S问世。而在2012年9月,被用户热炒的iPhone 5也已经推出。同样地,iPad平板电脑也经历着以上这些变化。2010年4月,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ad,等竞争对手推出和iPad展开竞争的产品的时候,苹果又快人一步地推出了iPad 2,而这样就致使竞争对手无法跟上苹果的发展速度,只能处于劣势地位。
可以说,苹果公司的这种快速与重叠式的新产品开发对自身以及竞争对手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对于苹果自身而言,如果可以在新研发的产品上保持前一年的销量以及用户使用量领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拥有对产品的可控性。乔布斯认为,只有将最新的产品尽快推向市场,用户才愿意为获得更先进、更优秀的功能而做出购买行为。而市场中一旦出现一款仿制苹果的产品时,苹果就会采取迅速降价的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限制竞争中产生的利润空间,让其根本无法得到在技术投资方面所需要的现金流。以iPad为例,它在推向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市场上的一些竞争对手也推出了相同类型的平板电脑,并以价格低廉和苹果展开竞争。此时的苹果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加紧了研发,随着新产品iPad 2的上市,苹果将iPad大幅降价1 000元,从而导致竞争对手根本无法超越iPad的销量。
苹果的这种开发周期,在2008年伴随全球金融环境的波澜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多米诺效应,众多大牌的电子企业如摩托罗拉、NEC计算机、戴尔、西门子手机等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存危机,而只有苹果公司能稳坐江山。正如戴尔公司产品部经理所说的三文鱼理论:一旦抓到了三文鱼,就要在第一时间将它以高价卖给有需求的豪华餐馆,如果一时难以卖掉的话,第二天只能以半价卖给二流餐馆,如果第二天还是没有卖掉,第三天卖出的价钱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甚至把价格降到原来的1/5才会有人问津。对于企业来说也同样如此,企业产品想要最大限度地获利,就需要及时行动,而苹果公司就做到了这一点。
苹果零售店不仅仅是一个专门出售苹果产品的店铺,还是一个让用户心理感觉愉悦并愿意为之心动的地方。乔布斯曾说过:“从用户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苹果零售店一定要突出用户体验,这样才能极大地满足用户内心的需求。”现实中,当用户走进苹果零售店的时候,可以在零售店里获得数字生活的多种体验,这些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是心情愉悦的。用户可以在iMac计算机上进行轻松有趣的视频编辑、欣赏音乐等,还可以从App Store里下载自己需要的应用软件。此外,用户还可以在店里对苹果产品进行各种测试,用产品设备玩游戏、看电影,等等。虽然这会给产品本身带来一定的磨损,也会耗费一定的资源,但苹果还是坚持这样做,因为他们相信,很多用户心里根本无法拒绝绝佳的用户体验,而当他们被吸引之后,就会瞬间了解苹果,并最终做出购买行为。其实,苹果让用户体验产品的最大目的就是俘获用户的心。
可以说,苹果零售商店的定位不是传统意义上让用户购买产品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苹果和用户建立互信关系的开始。用户在苹果零售店里不会感觉到购买的压力,也确实体验到了苹果产品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由于苹果零售店中没有收款员、售货员,只有提供专业与贴心服务的咨询师以及苹果用户专家,而且这些人态度温和,非常乐于回答用户提出的关于苹果的任何问题。更令人感到舒适的是,他们不会苦口婆心地去让用户购买任何一款产品,更多地只会让用户多了解苹果产品,并告诉他们苹果产品的优势所在。因为苹果零售店里的服务员大多和销售产品无关,所以即使用户没有购买产品,店员也不会面带愠色。而传统的零售商由于存在销售压力,为了完成自己的销量,他们会一直向顾客推荐某种产品。这样的方式不仅会让顾客感觉到厌烦,还会让其对产品本身的看法有所改变。而苹果公司在这一点上则和他们截然不同。苹果强调的是让用户拥有更好的体验,他们认为用户在购买某种产品时,如果从心理上对这种产品感兴趣,或者对该产品的操作体验感觉到愉悦,那么,他们便会选择主动购买产品,根本不需要别人向他们推荐。
苹果零售商店的另外一个创新就是“天才吧”。有意思的是,苹果将每名来店里体验的用户看成是极具创造力的天才。很明显,这个名字从心理学的角度就能使用户内心感到愉悦,即苹果的这个做法暗合了用户的心理。比如,当某个家长听说自己的孩子在苹果天才吧里面体验苹果产品的时候,即使想要求孩子先把功课做完,也肯定不会将孩子拉回来。因为家长认为,孩子到天才吧体验,是件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
其实,很多公司和苹果公司一样,拥有同样卓越的人才,同样的资源优势,而且这些公司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研发人员都不乏一些出色的人才,那么为什么他们没有取得和苹果一样的成功呢?为什么只有苹果公司能持续吸引用户并赚到更多的钱呢?这关键与公司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有关,企业只有确保在这些方面能激发并保持员工的创造力,才能像苹果公司那样不断研发出令用户心动的产品。
对于用户对苹果产品的狂热现象,如果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不仅是因为它通过具有创新意义以及让用户备感满足的零售商店实现了盈利颇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苹果懂得满足用户的心理,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这不得不说是苹果产品让用户狂热的内在原因。
5.苹果手机为什么是用户最想要得到的手机
在英国著名导演诺兰的电影《致命魔术》中,电影的开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道具师讲述了魔术的三个步骤:第一步被称为“以虚代实”,也就是说,魔术师向观众展示了一些现实中看似平常,但却早已经动过手脚的表演道具;第二步被称为“偷天换日”,指的是魔术师将手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在很短时间内变得与众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观众由于想找出隐藏在魔术背后的玄机,所以渴望再次看到魔术师炫目的表演;第三步叫作“化腐朽为神奇”,指的是魔术师要把消失的东西变回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尔伯特·班杜拉表示,当他看到苹果公司iPhone 5手机的发布会之后,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诺兰的这部电影。在他看来,苹果手机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而用户就是最忠实的观众。苹果所做的一切实际上是一场精彩纷呈的魔术表演,它先让用户看到普通的手机,然后对手机赋予其神奇惊人的功能,这样一来,手机就被彻底改变了。在很多人看来,是乔布斯赋予了手机新生命,也是他“重新发明了手机”。其实,苹果公司的表演戏法非常多,苹果手机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且最成功的一个,而由于这个戏法向用户变了多次,以至于让一些用户产生了想看到更刺激、更新鲜的戏法的想法。在班杜拉看来,乔布斯的角色非常重要,因为他是最适合表演魔术中最神奇的那个步骤的人。如果苹果还想给用户带来些娱乐体验,这些娱乐体验或许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丝毫不神奇。但是,为什么苹果能够把普通的智能手机再一次做到超乎寻常呢?
苹果iPhone 5发布会在进行时,就有一些用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对iPhone 5的第一印象是,外观比前一代手机更加光滑和华丽,经过简单的试用以后,非常想要这样一部先进的手机。这些用户在网站论坛里这样写道:“苹果发布的新款iPhone 5和上一代产品相比明显薄了很多,也轻了不少,而在产品发布会上看到播放的幻灯片时根本无法感觉到这一点。该款手机外观的光滑触感算得上是顶级的工业设计,它拥有更长的显示屏,可以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和娱乐体验等。虽然屏幕被加长,但用户手握以及打字的感觉并没有打折扣。”
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种产品的问世都会有人发出反对声音,苹果也不例外。比如,一些用户就这样评价iPhone 5:“苹果新一代手机表现出来的新特征早已被很多人预料到了,这丝毫没有引起用户的兴趣,甚至让人备感失望。”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苹果在这场魔术表演之前,国外很多科技网站就已经将此款手机的特征以及外形透露给了用户,这就好比是观众在看一部悬疑电影前,观众早已经将悬念了然于心了一样,丝毫没有新鲜感。一些用户对苹果的表现有些不满,表示苹果CEO库克并没有像前辈乔布斯一样把产品细微之处的触感表现给用户。在这些用户看来,如果是乔布斯,他或许会非常仔细且耐心地解释苹果产品为什么那么薄。这样一来,既让用户对苹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能让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如今,苹果最伟大的魔术师乔布斯已经远离人世,接下来苹果的表演者如果简单地按照乔布斯当初的模式进行演出,或许会被外人说成没有创新的模仿。虽然但凡伟大卓越的表演者都会释放出足够强大的气场或者光环,但这些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自从乔布斯死后,他在用户心目中就变成了“神”,有许多用户以为自己理解神,有充分的理由去解释“神的旨意”,也会听到他们说,如果乔布斯在世,绝不会把新iPad设计得这么难看。《福布斯》杂志评论认为,缺少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好比是已经褪下神奇的光环,成为了一家再普通不过的科技公司。如今的苹果是在原有的成绩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修补和升级。虽然iPhone 5手机没有以往Retina屏或者Siri散发出的让用户怦然心动的“神奇时刻”,但其销售依旧火爆,而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只有用户能体会到。
2012年9月14日,苹果公司的股价在新产品iPhone 5发布会后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消息无疑让“果粉”们备感欣慰,因为他们热捧的苹果并没有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出现业绩下滑,而苹果股价的涨幅相当于标普500指数的四倍以上。华尔街分析人士认为,苹果公司无论是从硬件规格还是股票上市的速度来看,新发布的iPhone 5显然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期。按此发展,苹果股价在未来发展中仍将处于快速上升的通道内。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国际智能机市场里,苹果和三星公司无疑是最赚钱的公司。在企业的发展中,很多公司关注的是魔术中“以虚代实”的步骤,总想如何给观众带来神奇的表演,但苹果关注的却是“偷天换日”的步骤,更注重产品细节。比如,苹果花费三年的时间对耳机重新设计,让用户最大限度地感觉到声音的魅力;苹果不惜花费巨资对摄像头进行改良,目的也是让用户产生心动的感觉。
事实上,那些对iPhone 5手机略感失望的人大多会说:“苹果推出的新手机在外形方面看起来和前一代手机没有太大区别。”对此,苹果设计师乔尼·艾夫在iPhone 5发布的视频中这样说:“苹果公司研发出的iPhone手机可能是用户一生中用得最多的物品,甚至可以长久陪伴着用户。可以说,苹果公司改变的是手机与用户之间存在的这种独特的关系。苹果不仅仅是要做一款让用户怦然心动的新手机,还要做一个不断完善的手机。”其实,苹果公司在技术创新与产品改变的喧闹声中,并没有单纯地为了改变而改变,因为如果产品真做出了什么重大改变,用户的心理或许会一时接受不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用户并不想要真正的改变,他们更多的只是寻求那种可察觉到的价值,即产品外观上的改变或者新鲜感。的确如此,虽然苹果举行的发布会在用户看来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神奇”,但当用户走进苹果零售店,体验苹果产品时,心里还是会感觉到神奇,而这种神奇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让用户想拥有苹果。而此时,苹果好比给用户施了魔法一般,让用户感觉到神奇的同时,也愿意继续观看苹果进行的“魔术表演”。可以说,这就是苹果手机是用户最想要得到的手机的原因。
6.苹果业务系统为什么能在市场中胜出
近年来,网络上广泛流传着一个关于乔布斯的笑话:iPhone 5智能手机进入到中国市场后,用户要求苹果公司为产品提供四个喇叭,乔布斯满足了用户的要求之后;用户要求还要有镜子,而乔布斯则继续为用户提供;接下来,用户要求还要有收音机,乔布斯同样也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提出要有手写板的要求,乔布斯继续满足用户的要求;用户又要求提供双卡双待功能,乔布斯又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后,用户甚至要求预装动感地带,而此时的乔布斯口吐鲜血地说:去买山寨机吧,它可以实现你们的全部愿望!
从这则笑话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在苹果公司身上,大多会发生在其他公司身上。一般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会不遗余力地让研发出来的产品尽可能多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功能越强的产品在设计方面肯定会越负责。设计者如果只是一味地将各种功能整合在一起,不仅达不到满足用户心理的要求,反而会弄巧成拙,让用户操作不便。很多时候,为了满足一小部分用户的需求,设计者必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得以实现。相反,设计者如果能够去除掉冗余的小功能,不仅能有效节省大量的时间以及资源,还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用户体验的完整性。因为很多时候,用户期望产品具有自己想要的功能,可是用户的期望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用户实际的需求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有弹性很多。苹果早期的计算机Lisa失败的案例就说明产品叠加太多功能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因此,在苹果公司的产品研发过程中,乔布斯始终强调并贯彻的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苹果无论在硬件研发还是在软件开发上,都会充分思考如何通过功能的精简化去实现产品的简单化,因为这样可以给用户带来最简单、最便捷的操作体验。乔布斯认为,从用户的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更愿意对操作简单且能快速上手的产品情有独钟。正因为乔布斯坚决遵循做“减法”的原则,所以才出现了iPod、iPhone、iPad等让用户眼前一亮的产品。
可以说,苹果推出的iPod、iPhone、iPad以及iMac等产品以及相关的服务共同组成了一个配套系统,而且这套系统的网络效应让苹果有效抵御了来自众多竞争对手的攻击。业内人士认为,苹果公司推出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套以用户为中心的机制体系,它将应用开发商、忠实的苹果用户、市场资源以及产业链等方面都有效聚集在苹果公司周围,形成了一个具有众多参与者参与的虚拟强大组织,而这个组织足以和任何公司抗衡。可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很难和苹果的iPod、iPhone、iPad形成有效竞争的原因。
以手机产品举例,从产品自身来讲,虽然诺基亚公司的手机在用户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其软件方面的表现却让用户提不起兴趣。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始从单一的产品层面转变为系统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手机的本质早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而苹果的iPhone手机不仅为软件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成熟、便捷的开发环境以及直面市场的路径,还让用户有了更多的体验。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将大量程序开发者笼络在一起,对于那些渴望靠写程序代码赚钱或者实现人生理想的人而言,App Store的诞生将他们实现梦想的门槛大大地降低了,帮助他们提供了一条方便且高效的软件开发之路。加之苹果公司拥有的数量惊人的忠实用户群,这为开发者们的研发提供了强劲的心理动力。显而易见,苹果公司将网络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电视节目发行商、电影公司以及音乐公司等众多媒介有效整合在App Store上,让App Store与苹果的产品之间的结合度进一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就会得到彻底的实现,从而使用户更加钟情于苹果产品。
而其他公司要和苹果的这些产品进行竞争,首先应该建立起一个和苹果一样的集网络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电视节目发行商、电影公司以及音乐公司等众多媒介于一体的系统。如果没有这个系统做依托,仅仅靠几款产品就想和苹果的一套完整体系相竞争简直是天方夜谭。其实,苹果公司并没有指望要在App Store上赚多少钱,其最大的心愿是借此积攒越来越多的人气,同时希望有更多的软件开发者为苹果服务,为苹果产品提供更多令用户眼前一亮的应用程序,将用户的心牢牢掌控住,从而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
此外,苹果在资金流结算方面会和多家信用卡公司展开密切合作,而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信用卡进行网上交易。可以说,这让用户在感觉到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苹果的业绩增长。比如,苹果公司和亚马逊网上商城、美国运通银行、维萨信用卡以及一些服务商进行密切合作,将用户的信箱以及信用卡信息等清楚地记录在服务器中,实现让用户非常便利地在线购买应用程序等。
苹果通过开发出的App Store史无前例地将用户和开发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开发者研发出来的应用程序不再像传统方式那样需要经过运营商等中间环节才能传递给用户,而是直接和用户形成关联。可以说,这确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而由于苹果公司可以让用户在iPhone手机中付费下载软件变得便捷,让一些中小研发团队创业的机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这种模式让任何开发商都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研发更多的应用程序,这无形中也让苹果公司受益匪浅。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讲,苹果公司的App Store将在同一个组织中的协同软件开发者、iPhone用户以及产业链条上的其他参与者都实现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就说明了围绕苹果产品,一方面会产生数量巨大的软件开发者,另一方面还会产生数量巨大的用户。换个角度来看,购买苹果产品的用户越多,软件开发商和媒体公司就会表现得越积极,即他们会竭尽全力地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应用程序。这样一来,软件开发者就心甘情愿、夜以继日地为苹果编写应用程序,而苹果用户也愿意从口袋里掏钱去购买应用程序。对此,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迈克尔·库马诺表示:“乔布斯通过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将产品转变成了一个能释放强大力量的平台。”在他看来,苹果的这个平台的运作就是:向用户卖出更多的苹果产品,就会有更多的程序开发者主动找到苹果,并为其提供令用户怦然心动的软件、游戏以及各种具有吸引力的应用程序等。
当苹果取得成功后,很多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芯片厂商等企业都会纷纷效仿苹果的App Store,其中不乏一些像谷歌、微软、英特尔等在内的巨头,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些企业虽然做出了效仿行为,但却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像乔布斯那样带领苹果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可以说,虽然效仿者不计其数,但真正能够领悟到苹果精髓的企业却是寥寥无几。
比如,虽然诺基亚公司模仿出一个被称为Ovi的系统,但据用户反馈,诺基亚的Ovi系统里面的应用程序不仅少,而且用户在使用中也没有产生便捷的感觉。而苹果的劲敌三星公司也开发出被称为Bada的系统,同时还具有自主研发以及生产电子芯片的能力。三星除了给自己供应之外,还是苹果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三星公司的实力。虽然三星公司和其他公司相比多了一份和苹果相抗衡的产品,但欠缺的是一个类似于苹果App Store一样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市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苹果公司的产品技术本身并不复杂,很多公司也可以做出和它一样的产品,但苹果的这套业务系统却非常复杂,效仿者很难在短期内模仿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企业想要超越苹果就成为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和苹果的App Store相比,谷歌研发的Android Market应用商店相对来说算是比较优秀的。据不完全统计,谷歌的Android Market应用商店里面的程序多达40多万个,而程序开发人员的数量高达10万人。但从应用软件的质量、种类等方面来看,它还是无法和苹果相提并论。由于Android Market应用商店在审核方面比苹果宽松很多,这就出现了软件质量低劣的情况。加之有相当一部分软件是免费的,这让很多开发者赚不到钱,因此很难吸引到更多想要赚钱而又有超强研发能力的人员加入。
显而易见的是,要想搭建类似苹果公司App Store的系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乔布斯看来,要想成功地搭建此系统,就要吸引到足够多的手机用户,以及尽可能多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商——这两样好比是启动市场的钥匙,缺少它们的话,市场大门将很难被打开。此前,微软公司在操作系统市场方面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但随着苹果的崛起,它也无法信誓旦旦地保证能够推出令用户满意的应用软件了。因为微软对Windows系统平台上的应用程序控制力已经非常有限,而苹果却拥有对平台的完全控制。人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微软公司的垄断行为根本不具备优势,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苹果公司可以有效禁止某一应用程序登录其平台乃至限制编程使用的工具。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苹果公司构筑的App Store是一个坚不可摧的系统平台,它也是乔布斯的高明所在,更是苹果在市场竞争中稳步胜出的“魔术棒”。
7.苹果产品为什么总处于“饥饿”状态中
在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都会存在一条清晰的产业价值链,即从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供应到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生产,再到品牌的打造和销售,形成一条完整且一脉相承的产业链条。苹果之所以能生产出令用户着迷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苹果拥有由集芯片生产、软件商店、组装厂、售后服务以及应用程序开发者组成的强大系统,并将其打造成为了一个完整的运营机制,再加上乔布斯拥有的强有力的意志力,激发出了他无限的创新精神,从而为苹果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可以说,苹果公司是全球IT行业中唯一一家能够完成所有部件的科技公司,也是可以全盘掌控的公司——苹果无论是从硬件软件出发,还是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功能参数,以及从操作系统到程序软件等出发,其产品无一不是经过精心研发并打造的,而创新精神也成为了伴随苹果发展的一种特质。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公司做出的每一项科技创新都可以非常顺利地变为令用户满意的产品。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苹果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以苹果产品中的iPhone手机为例,它的显示屏、电池来自于韩国,信号发射模块和数字基带等来源于德国,而触屏模块来自于中国台湾,组装工厂也在富士康进行。那么,苹果到底在发挥着什么作用呢?可以说,苹果是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研发设计以及服务模式方案后,将上述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其中的产品研发设计方案包括:基于苹果个人终端操作系统的改进与优化,图形操作界面的研发设计,以及材质与色彩的甄选和外观方面的设计。凭借这些因素,iPhone手机仅仅从硬件中就比其他厂商能实现更多的利润。
在美国一年一度的全球创新公司的排行榜中,苹果公司以高超的研发能力荣登排行榜首位。从销售火爆的苹果iPod娱乐终端、iPhone手机、iPad个人平板电脑,到高端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以及个人计算机iMac,家庭电视终端Apple TV等都是苹果公司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除此之外,苹果还是世界上少有的几家从软硬件研发,到应用程序同步开发的科技公司。当然,在一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零部件以及应用程序和内容都由苹果公司自己提供,它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零部件产品的重要与否和一些公司进行合作。
在电子行业内,苹果被认为是一家典型的垂直一体化的企业。苹果公司有效控制了这个产业中最关键,也是利润最高的产品研发、零部件渠道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将利润最低的环节交给与之合作的外包公司,让其负责供应链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在乔布斯看来,产品价值最高的部分大多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即产品研发以及市场两部分。企业如果缺少过硬的研发能力就只能从中赚取一点辛苦费而已;假如企业缺少必要的市场开拓能力,再优秀的产品也会因为被“封藏”,而得不到用户的关注,从而变成一堆废品。鉴于此种原因,乔布斯带领苹果抓住影响成败的两个环节,将产品主动权牢牢地把握住,以实现收获高额利润的目的。
从和苹果有合作关系的组装厂商名单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苹果产品由在中国内地的台资工厂组装。比如,iPhone、iPad、iPod 06和Apple TV由台湾鸿海代工;iPod 04、MacBook和iMac由广达代工;CDMA版iPhone由和硕代工。苹果的iPhone手机,把手机零部件生产好之后,就会从世界各地运送到深圳的富士康进行组装,即从韩国三星的工厂运来手机芯片,从中国一些沿海城市的工厂运来触摸屏……如此多的手机零部件最终汇集的地点是中国深圳的代工厂,在那里最终完成苹果产品的组装。而对于和苹果公司有紧密合作的代工厂而言,由于近些年来苹果产品在世界各地的销售异常火爆,无论是和苹果合作很长时间的供应商,还是新增加的供应商,都为苹果取得的成绩而兴奋。因为苹果产品销量的提升可以让他们拿到更多的订单,从而让自身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和外包代工合作的发展战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这些庞大工厂带来的不便,这样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做好产品设计研发以及销售工作。有人甚至说:“和苹果公司合作最为紧密的富士康公司为苹果分担了很多沉重的烦恼。”富士康的一位产品经理曾说:“很明显,富士康是苹果公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真正能决定工人工资的不是代工企业,而是苹果这样的幕后老板。”
现实中,苹果和代工厂商签订的是长期的供货合同,而苹果如此大的出货量保证了它在和零部件厂商谈价时占据了主动地位,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苹果的生产成本。
举世瞩目的iPad 2平板电脑在2011年被苹果推出,和第一代iPad平板电脑相比,iPad 2平板电脑薄了三分之一,而运行速度快了两倍。此外,它还配备有前后双摄像头,并搭载了全新的软件,待机时间高达10小时。令用户意想不到的是,配置如此高的平板电脑的售价却比市场上另外一款摩托罗拉Xoom的产品要低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苹果在成本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苹果的竞争对手发现,即使把iPad的零件一个一个拆掉,去买一样的,产品价格和苹果相比也会贵很多。以iPad平板电脑在生产中所使用的高端模具为例,苹果公司通过大批量化的生产,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加之其他很多生产环节消耗的成本都要比竞争对手低,这就使其总成本非常便宜,如此一来,苹果公司的竞争力无疑会得以提升。此外,iPad低价的原因还在于,它和iPhone手机的很多零部件都可以通用,这一点不得不令竞争对手感到无所适从。
其实,苹果能持续吸引用户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苹果能从心理学的角度给用户无限想象的空间。在iPhone手机发布之前,媒体以及互联网对于苹果手机的假想图片以及虚假消息铺天盖地地向用户袭来。此外,苹果公司忠诚的粉丝在博客中还抢先对苹果未来的产品进行大胆猜测。互联网上经常出现苹果手机发展的概念图,甚至还会出现苹果手机详细的功能参数,等等。虽然这样的行为在某些方面不具有真实性,但却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对苹果产品的无限期待。
而对于外界的种种传闻,苹果公司却不置可否,这样一来,就让iPhone手机更显得神秘,以至于iPhone手机还未上市,便早已在用户口中流传开来。而产品真正意义上的宣传和推广,是在其上市前一个月内展开的一些大规模的吸引用户眼球的营销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于苹果产品的猜测、想象等就都转化成为了一种内心狂热的激情,而这一切在iPhone手机上市之时得以爆发,最终就促成了苹果手机的热卖。对此,美国公共心理学的权威人士麦道夫·纽伦认为,苹果的这种做法和好莱坞电影的营销手法类似,其中都蕴藏着心理学的因素。也就是说,好莱坞电影向观众展开的营销在拍摄之前就已经进行了。比如,首先会通过各种途径散布小道消息,然后又会采取非常保密的措施吊足观众的胃口。接下来,通过记者采访的方式,透露一些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的花絮或者故意对电影主角的绯闻进行讨论,以吸引到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形成口碑效应,这就使得电影还未上市,却早已吸引了大批观众。
而苹果公司的营销模式是:首先不让竞争对手准确把握公司发展的动态情况,向用户制造神秘感,而这样不仅可以吸引用户的好奇心,还可以为日后进行的产品营销做好铺垫。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用户都会对能够吸引他们眼球的事物产生兴趣,而且越是神秘复杂的东西,就越能让用户保持持久的吸引力。
其次,苹果公司在让用户产生好奇心理之余,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地促使用户对产品发问,时刻挑逗着用户,并激发用户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用户进行着若即若离的游戏。也就是说,假装让用户感觉到在泄露信息,但却没有告诉用户具有实质意义的内容。其实,对产品的神秘感和自身的欲望一样,都是建立在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好比是如果观众真的明白了大变活人的魔术中活人是如何从黑箱子里出来后,魔术本身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苹果公司的这种保密形式并不属于真正的保密,它会选择时机,向外界透露关于产品的新消息,如此一来,就让产品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面纱,充分吊起了用户的胃口,从而让用户掀起抢购热潮。事实上,无论是iPhone手机,还是iPad平板电脑,苹果公司在每一次新产品发布前都会出现外观泄露事件。比如,产品电池的大小、屏幕的重量等情况。但是,这些大都是苹果公司故意而为之。通常,苹果公司都是通过与其合作的伙伴(特别是代工厂)将消息故意泄露给用户。例如,在2010年,苹果的一位产品工程师在纽约大街的一家酒吧喝酒时,不慎将当时正在参与测试的iPhone 4原型机掉落在地,而捡到手机的人将其卖给了美国科技网站。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了关于苹果iPhone 4机型的图片。在这种情况下,苹果手机在网上被用户热炒,令几乎每个人都参与到了苹果手机的新外观和性能的评论中,因此,用户对苹果手机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如此一来,苹果手机出现脱销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当iPhone成为用户讨论的信息后,乔布斯还会在年度大会上说iPhone手机是一款革命性产品,而当他从牛仔裤中拿出这款令用户赏心悦目的产品后,用户不禁惊呼起来。在用户看来,苹果iPhone给了他们这样的惊喜:第一,iPhone的外观出乎用户的想象;第二,iPhone的名字被用户猜中。有消息称,iPhone这个名字是苹果公司从思科手里买回来的。当iPhone发布之后,用户知道的只是iPhone的很小一部分细节。苹果公司在吊用户胃口之余,让用户自己去揭开问题的答案,然后等到恰当的时机再选择上市。
可以说,苹果运用的这种策略非常成功。在iPhone手机还没有问世之前,美国的一些媒体就开始给iPhone手机做广告了。据估算,有关iPhone手机传闻的报道以及后续进行的广告产生的价值高达数亿美元,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认为苹果为此投入的资金也非常惊人,但苹果实际上的投入几乎为零。
苹果公司每一次对外推出的新产品,总是能够像施了魔法一样在市场中引发新一轮的销售热潮。假如说“用户是上帝”是企业满足用户需求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那么为了可以让“上帝”感觉到舒服,企业会不断思考,并想尽所有办法做到让用户满意。只要用户有需要,企业哪怕是“低人一等”也在所不惜。而苹果公司却恰恰相反,它根本没把这个“上帝”放在眼里,不仅产品价格高得离谱,做一些“得罪”用户的事情,都无所谓。比如,苹果公司有意将产品的供应量予以控制起来,不会轻易地让用户得到满足;苹果公司将iPhone手机售价定为599美元,而且产品不降价,用户想要购买手机必须排队购买,并且限制每名用户一次最多只能购买两部iPhone手机。
虽然苹果599美元的iPhone手机是市场上同等配置、同种规格手机价格的两倍以上,但如此高的价格竟然没有将喜欢苹果手机的用户吓退。相反,很多用户不惜彻夜在苹果专卖店门前排队,只为等到第一时间购买到自己梦寐以求的产品。虽然有时甚至还有可能买不到货,但用户并没有怨言,而是心情愉悦地等待下次到货后继续购买。而这一切对于其他手机厂商来说,绝对是件极度羡慕的事情。难道真的是苹果产品缺货吗?当然不是,这只不过是苹果公司故意做出的这些行为。因为乔布斯认真分析用户心理后得知,如果用户不是听到苹果产品一直非常抢手,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到,那么还会吸引用户马上购买吗?当然不会。自从苹果上市之后,无论市场对于苹果产品的赞赏度有多高,苹果都会沉住气,耐心地去开拓市场,让产品在市场中一直处于“饥饿”的状态中。因为乔布斯坚定地认为,这样做对于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以及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可以带来积极意义,而这就是苹果在现实发展中获胜的真实写照。
8.为什么说打败苹果的唯一方法,就是比乔布斯活得更久一些
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它的关键资源不仅有卓越的创新团队,还拥有一个令苹果上下备感自豪的人物——乔布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哪款电子产品能做到像苹果公司一样让用户如此痴迷,并且翘首期待,而乔布斯却让苹果产品实现了这一切。乔布斯自身具备的非凡领导力不仅时常被众多媒体广泛报道和评价,而且在很多人看来,乔布斯就是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更是无法替代的核心力量。可以说,很少有企业管理者能够让人们如此顶礼膜拜,也很少有企业管理者能让股价跌落起伏,更是很少有企业管理者离开企业,企业就进入衰退期,甚至到达破产的地步,而乔布斯却做到了这一切。因此,人们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想要打败苹果公司,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比乔布斯活得更长一些”。
现实中,每当乔布斯因为工作劳累而进入医院时,苹果股价都会下跌。在很多人看来,乔布斯就是苹果的代言人,他的名字和苹果一样能对用户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虽然没有哪家企业的管理者能将一大批天才人物聚合在一起,但乔布斯却做到了。他将苹果设计总裁乔纳森·伊夫、运营总裁蒂姆·库克、营销副总裁菲利普·席勒、零售部副总裁罗纳德·约翰等一群富有智慧、敢于大胆创新的人才汇集在了一起。而这些人才大多是被乔布斯的个人魅力以及其散发出的雄心壮志吸引过来的。假如缺少这些人,可以说苹果就很难取得如今的成就。
在乔布斯看来,当一家企业谈论自身的产品有多么先进的时候,或许就可以吸引到用户的心,可却不一定能唤起用户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但是,当一家企业可以非常清楚地把这种理念一览无余地传递给用户,并让用户对企业的品牌认同时,用户就会心甘情愿地把产品和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并认为产品是无可替代的。乔布斯认为,只有让用户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后,用户才会对产品形成牢固的忠诚度。
现实中,苹果产品的售价和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相比要高得多,但是苹果产品的高价并没有让用户止步,反而让用户更加疯狂地购买苹果产品。随着渴望购买苹果产品用户的增加,苹果自身的品牌价值也得以提升。很多时候,虽然对苹果产品的使用,并不能让用户成为真正的中产阶级,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却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内心充满幻想的平台。也就是说,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让用户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中产阶级”的人。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大多数人的欲望总会向比自己高一层级的方向看齐。而用户选择苹果产品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用户喜欢用比自己的阶层高一级的产品——这样可以让用户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
通常,苹果公司的零售店不会选择在城郊或者在人气不佳的场所,而是选择在大型高端且时尚的商业区,并且店面都装修得非常豪华且富有个性,以便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苹果在世界各地的旗舰店不仅都会为当地的建筑添彩,甚至会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而无论是位于纽约的零售店,还是位于巴黎的零售店,苹果零售店宽大的玻璃窗设计,以及醒目的苹果商标等,都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其实,苹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向用户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还在向用户传达一种心理层面的信息,即当用户看到这样时尚的店面后,很少有人会将其和那些低档货联系在一起,从心里会认为苹果产品非常高档。
而乔布斯作为苹果公司的“独裁者”,没有他,很难想象苹果的发展会何去何从。其实,苹果公司能够问鼎世界,恐怕和乔布斯将自身具备的个性转变成为企业发展的文化有关。在用户眼中,苹果公司具有的创新精神、独特的产品设计理念、敢于打破常规的决心和勇气等,都与乔布斯自身的个性息息相关。现实中,乔布斯从来不会刻意塑造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作为苹果公司的“独裁者”,很少有人对他发布的命令置若罔闻,这样一来,就使得苹果公司的运作都围绕着乔布斯转,而且每个战略部署都会反映出乔布斯的思想。
乔布斯追求卓越,要求苹果公司的产品和同类产品相比一定是最优秀、最能吸引用户注意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产品设计进行严格把关,如果发现设计出来的产品没有达到他的要求,轻则会对参与设计的工程师进行批评,重则会重新设计产品。而在乔布斯的个性中,追求完美一直是他想要达到的境界。在苹果公司对新开发的iMac进行产品发布会彩排时,乔布斯对iMac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不是很满意,因为这款被设计成透明且圆润的个人计算机在舞台上出现时没有将透明的效果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求员工在推出iMac前将聚光灯打开,但效果还是不明显,于是他就再进行测试,可结果仍旧如此。此时,乔布斯竟然坐到观众席上,说道:“什么时候弄好,什么时候收工。我绝不容忍别人的产品超越苹果!”苹果的员工当然知道乔布斯的个性,于是他们不停地摆弄着iMac的位置,直到达到了乔布斯所要求的效果,而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
很多时候,乔布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断打破现存的一些规则,无论别人认为这些规则如何合理,他都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待问题,更不会因为自己和别人意见不统一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比如,苹果公司为了打开音乐播放器的市场,乔布斯就尝试着去重新架构整个音乐市场。当iPod推向市场后,由于供用户下载的音乐内容极其有限,这样一来,便极大地制约了iPod的销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乔布斯决定将价格低廉的正版音乐放在网上销售。很多人认为乔布斯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大多数音乐供应商担心音乐被数字化——一旦音乐被数字化,用户就可以无限复制任何一首歌曲,如此一来,就很少有人再去购买歌曲。在这些人看来,音乐数字化好比是个巨大的阀门,阀门一旦被打开,洪水将很难被控制住。但乔布斯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坚定地认为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人可以阻挡住这个趋势。同时他也知道,只有将音乐供应商内心的顾虑消除掉,事情才可能变得更加顺利。于是,他开始游说音乐供应商,并向他们担保,苹果公司将通过技术手段为数字音乐加密,同时iPod里面的音乐不能在用户与用户之间复制(也就是说,每一个使用iPod的用户都需要为自己购买的音乐付费)。做出如此多的承诺后,音乐供应商的顾虑才得以打消。不仅如此,苹果公司还提高了销售分成,让音乐供应商获得的提成远远高于苹果。而如此多的措施让乔布斯运用的策略得以成功实现,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苹果的品牌知名度。
以上这些都是乔布斯在苹果发展中与众不同的表现,正是因为这些表现让苹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使苹果品牌价值在用户心目中更加牢固。因为用户从心里更愿意接受创新能力强、个性十足的领军人物乔布斯。为此,一些对苹果公司发展产生嫉妒之情的公司开玩笑地说:“想要打败苹果唯一的办法就是比乔布斯活得久一些。”显然,从这句话中便足以看出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影响力。
9.如何让消费者成为苹果的营销员
很少有人可以让自己的产品刺激消费者达到疯狂购买的程度,也很少有品牌可以与个人产生密切的联系,而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产品就是这些少数中的一个超级组合。提及苹果产品,人们就会想起乔布斯,而提及乔布斯,人们又会想起苹果。可以说,乔布斯和苹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曾经有人问过乔布斯,为什么要选用苹果作为自己公司的商标,乔布斯说:“我要改变人类的命运。”这句话乍听上去让人摸不着头脑,至少也让人觉得乔布斯太过狂妄,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乔布斯却践行了他给出的这个诠释。在西方人的意识里,人类的出现是因为亚当偷吃了苹果;接下来是一个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颠覆了人类对于天体物理学的认识;而乔布斯之所以选用苹果作为其公司的商标,就是要掀起电子产品领域的新风尚,甚至完成革命性的传奇商业之旅。
和其他产品相比,苹果产品首先在外观的设计上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不仅脱去了陈旧死板的方正形体,还大胆采用了以糖果为外形的设计理念,而乔布斯则称此为“科技美学主义”。在一次给大学生的演讲中,乔布斯讲述了自己的一次奇遇:他在一次游历中,见到了一张非常漂亮的海报,尤其是上面的特殊字体,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尽管在此之前乔布斯对于海报的设计从未产生过兴趣。而这次经历对他产生的影响是,哪怕是最简单的元素,只要融入艺术设计,都可以变成美好事物,同时这也成了乔布斯整个思想体系的雏形。为了能够掌握这种艺术的美学手法,乔布斯还专门去大学里旁听并修完了一门书法课,并且对美学艺术有了自己的见解。时隔多年之后,当乔布斯再回想起那张影响他美学观点的海报时,还曾回味无穷地表示:“那是一种难以捕捉的美妙,任何一个欣赏者都会为之着迷甚至上瘾。”这样的经历,也为乔布斯最终提出“科技美学主义”奠定了基础。
苹果产品的外形设计负责人杰森深得乔布斯的赏识,而他对于相关的糖果外形设计理念,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能够对糖果的外形设计具有深入了解,杰森造访了很多糖果公司。他不仅和这些公司的设计师进行交流学习,还亲自到生产线进行考察,并对糖果的终端销售市场进行深入调查。但是,杰森将一本厚厚的调查比较交给乔布斯时,依旧没有得到乔布斯的肯定。因为在乔布斯看来,杰森的苹果产品的外形设计,不仅要学习以往的糖果外形设计,还要在不远的将来引领糖果公司的产品外形设计。于是,杰森又翻阅了大量关于外形设计的书籍,并最终得到了乔布斯的认可。当第一款苹果产品出现在世人面前时,那个看上去简简单单的糖果外形设计,实际上融入了不下百种元素,这也是苹果产品在外形设计上永远给人以饱满和质感的原因。目前,虽然苹果产品外形改用半透明的乳白色为主调,用料也采用了较为明亮的铝制金属,但苹果产品的独特设计风格,却是一脉相承,始终牢牢牵引着消费者的心。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苹果产品赖以生存的文化,却在乔布斯离任苹果CEO之后被摒弃。在继任的苹果公司CEO,以及整个苹果公司的董事会看来,花费巨额财力来投资苹果产品的外形设计,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浪费行为,因为只要拿出1/3的自主研发费用,就可以雇用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团队为其服务。毫无疑问,这也是造成苹果公司在这一时期进入困难阶段的原因之一。而乔布斯在重返苹果之后,也立即拨乱反正,恢复了苹果公司对于外形设计的自主研发力度。虽然乔布斯的科技美学在专业领域并没有取得认可,但是在市场中却已经受到消费者欢迎。对于大多数时候凭借感觉行事的人来说,苹果公司失去了乔布斯及其文化,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力。
为了设计出完美的产品,乔布斯还在位于美国加州的库比提诺苹果工业园区网罗了大批专家,其中包括机械师、电器师、软件师、设计师和美学专家,而为了保证苹果产品在生产出来之后,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苹果的文化气息,这些专家长期被浸泡在了苹果文化中。如今,苹果产品在外形设计上有90%都是来自自主创新技术。
虽然苹果公司在产品的外形设计方面投注了大量精力,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乔布斯比谁都清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外形美观才仅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产品的内在性能上取得明显优势。而这一点对于深具创新意识的乔布斯来说,也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为了与市场上的其他同类产品有个明显的区别,乔布斯不仅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而且在各方面竭力保证自主研发,不与其他任何厂家发生技术研发上的交集。虽然在最初阶段,苹果产品与其他品牌产品的不兼容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经过瓶颈期后,苹果用户强大的品牌依赖性也表现出来,即用惯了苹果产品的消费者,已经基本上不可能再去购买其他商家的同类产品了。因为苹果产品无论在文化氛围上,还是在功能上,甚至操作方法都与其他产品不同,这就致使用惯了苹果产品的消费者,对于其他产品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
在处理好了产品本身的问题之后,乔布斯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产品的宣传问题了。而值得称道的是,乔布斯再一次运用独立思维,开创了一套全新的宣传模式,即Mac word大会。Mac word大会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主要用于新款苹果产品的信息预告,为苹果产品的发售造势。除了苹果产品本身强大的魅力外,乔布斯还注重建立自己的个人魅力。因为在这一次大会上,乔布斯会亲自登台,为新款产品的发售做出解释说明。而为了使自己的魅力得到最大化的展现,乔布斯还会通过不定期曝光、建立粉丝群和制造个人新闻等方式,不断聚敛自己的人气。可以说,乔布斯的这种做法,也将苹果产品与其个人捆绑在了一起。
对于具体的营销理念,乔布斯始终信奉一点,那就是“让消费者成为我的营销队员”。换句话说,就是利用人口相传的方式,让苹果产品的宣传在消费者之间流传,而这种方法唯一需要保障的就是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不得不说,乔布斯也曾利用过铺天盖地的地毯式广告宣传手段,但那却是他为了挽救濒于覆灭的苹果产品,之后虽然苹果公司也有固定的广告预算投放,但乔布斯却从未放弃过对于客户真实需求的关注,也就是从未放弃“让消费者成为我的营销队员”的市场理念。与此同时,苹果产品还在全球各地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系统,他们不仅经常举行各种相关活动,甚至还拥有自己固定的宣传刊物,影响力不可小觑。
此外,“光环效应”也是乔布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众所周知,苹果公司首先大放异彩的产品是iPod。这款外形精美、功能强大的音乐播放器,让众多用户牢牢记住了苹果的商标,让人们对这个品牌产生了巨大好感。出于惯性思维,广大体验到iPod强大功能的用户,很大程度上对于苹果公司的所有产品都会产生好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苹果手机,还是苹果电脑的发售,这些用户都会成为苹果产品的忠实消费者,并且在他们的带动下,苹果品牌也越来越受到其他消费者的关注。可以说,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如果具有了这样的消费者,那么无疑等于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2005年7月,由《华尔街日报》举办的一次公开大会上,众多电子行业的大佬被请上主席台,接受世界各国大小企业负责人的直接提问,而乔布斯自然也在被提问的行列之中。比尔·盖茨等一批大佬在登台之后,立即被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所包围,并且被众人不间断地提问。但是,在乔布斯登台之后,听到的却是一个亲切的关于其身体健康方面的问候,因为在一年之前,他刚刚做完了一次切除胰腺癌细胞的手术。除了乔布斯的健康状况和苹果股价息息相关外,人们心中所想更多的是对这些白手起家的商业经营者的敬重和关怀。而这些,也是乔布斯始终致力于关注消费者真实需求的温暖回报。尽管乔布斯特立独行,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但是人们对他的热爱还是到了疯狂的地步,并亲切地称他和他的苹果公司所创造的文化为“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