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其主要包括党的组织建设、政治教育、干部队伍、群众工作等方面。
第一节 军队党的建设
一、组织机构
(一)红军党组织
1931年10月,阎红彦等率陕北游击支队(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到达合水县林锦庙一带,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师后,建立了中共队委会,谢子长任书记,刘志丹等为委员。1932年1月,该支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党委,高维翰(李杰夫)任政治委员。2月12日,反帝国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政治委员先后为高维翰、李艮。1932年12月24日,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42师第2团,杜衡兼任政治委员,汪锋任团党委书记。1933年10月,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决定以原红26军第42师第2团余部为骨干,与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大队、耀县游击队第3支队和红26军第4团少年先锋连,组成红26军第3团,团长王世泰率部下进驻保安马子川一带,李映南、黄罗斌先后任政治委员,各连队建立了支部,并设有政治指导员。
(二)八路军党组织
1944年2月至1945年初,教导2旅等部驻守在志丹永宁瓦子川一带,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旅、团均建立有军政委员会,作为党的集体领导机关;在政治机关内成立了党务委员会,管理党的工作;在基层单位也建立了党的组织,并任命有各级政工干部,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
(三)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党组织
1.中共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支部委员会
(1951.5~1954.7)
1951年5月,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成立,机关党支部组建。隶属延安军分区党委和志丹县县委双重领导,县委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
书 记:张成效(兼,1951.5~1953.9)
申 籣(兼,1953.9~1954.7)
副书记:演进华(副部长,1951.5~1952.8)
张步升(副部长,1952.8~1954.7)
2.中共陕西省志丹县兵役局支部委员会
(1954.7~1958.10)
1954年7月,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为陕西省志丹县兵役局,同时组建党支部,隶属延安军分区党委和志丹县县委双重领导。县委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
书 记:申 籣(兼,1954.7~1958.10)
副书记:张步升(局长,1954.7~1956.7)
任占宝(局长,1956.7~1958.3)
郝晨皓(局长,1958.3~1958.10)
3.中共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支部委员会
(1958.10~1962.2)
1958年10月,陕西省志丹县兵役局撤销,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恢复,组建党支部。中共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支部委员会隶属延安军分区党委和志丹县县委双重领导。县委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
书 记:申 籣(兼,1958.10~1959.1)
王伯勋(兼,1959.1~1961.9)
王廷璧(兼,1961.9~1962.2)
副书记:郝晨皓(部长,1958.10~1962.2)
4.中共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
(1962.2~1966.11)
1962年2月,中共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建立,隶属延安军分区党委和志丹县县委双重领导。下设机关党支部。县委书记兼任党委书记和第一政委。
书 记:王廷璧(兼第一政委,1962.2~1965.5)
梁永华(兼第一政委,1965.5~1966.11)
副书记:郝晨皓(部长,1962.2~1963.9)
王小库(部长,1963.9~1966.11)
5.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
(1966.11~1976.10)
1966年11月,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党委改称为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下设机关党支部、志丹县中队党支部。党委隶属延安军分区党委和志丹县县委双重领导。县委书记兼任党委书记。1967年2月,志丹县县委被“造反派”“夺权”,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和党委书记制度中断。
书 记:梁永华(兼第一政委,1966.11~1967.2)
崔少华(政委,1968.9~1972.12)
马志亭(政委,1972.12~1975.12)
贺三畏(部长,1975.12~1976.10)
副书记:王小库(部长,1966.11~1969.2)
田久成(部长,1969.6~1973.3)
刘树林(部长,1973.3~1974.12)
贺三畏(部长,1974.12~1975.12)
冯杰生(政委,1976.7~1976.10)
6.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
(1976.10~1986.5)
1979年6月,恢复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和党委第一书记制度。1986年5月,取消第一书记称谓,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书记,不再兼任第一政委。机关党委设有人武部机关党支部。
第一书记:刘怀章(兼第一政委,1979.6~1982.2)
张志清(兼第一政委,1982.2~1984.12)
刘树武(兼第一政委,1984.12~1986.5)
书 记:冯杰生(政委,1976.10~1979.12)
石承培(政委,1979.12~1983.6)
屠清义(政委,1983.6~1986.2)
副书记:贺三畏(部长,1976.10~1981.4)
王德甫(部长,1981.4~1983.6)
乔春福(部长,1983.6~1986.2)
7.中共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
(1986.5~1996.4)
198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改称为中共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下设机关党支部。隶属延安军分区党委和志丹县县委双重领导,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书记。1991年11月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政工科科长担任纪检委书记。
书 记:刘树武(兼,1986.5~1986.6)
范毓华(兼,1986.6~1990.2)
张钟灵(兼,1990.2~1995.9)
马瑞卿(代,1995.9~1996.4)
副书记:杨树林(部长,1986.5~1996.4)
薛荣峰(政委,1986.5~1991.11)
李宝成(政委,1991.11~1996.4)
8.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
(1996.4~2005.12)
1996年4月,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县人民武装部党委改称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委员会。隶属延安军分区党委和志丹县县委双重领导,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党委第一书记,下设机关党支部。1996年9月,成立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志丹县人民武装部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一书记:张西林(兼,1997.2~2002.12)
李建设(兼,2002.12~2005.12)
书 记:李宝成(政委,1996.4~1999.5)
高世良(政委,1999.5~2002.3)
周发扬(政委,2002.3~2005.12)
副书记:傅民生(部长,1996.4~2000.3)
张春生(部长,2000.3~2004.2)
焦宏发(部长,2004.2~2005.12)
(四)武警志丹县中队党支部
武警志丹县中队自组建以来,虽名称和隶属关系多次发生变更,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从未间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党员发展
驻志丹县的红26军及游击队各支队把发展党员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之一,加强对发展对象的考察了解和培养教育,严格了党员发展的组织程序,大胆而又慎重地发展党员,使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党员质量得到提高。
1942年6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后,各党支部坚持把思想教育同政治审查结合起来,把平时培养与战火考验结合起来,大胆而又慎重地吸收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工农分子和青年知识分子入党,使部队中党员的数量保持在部队总人数的30%~50%,促进了联防军的巩固发展和战斗力的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至1966年,根据中央军委要求,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在发展党员中十分注重政治质量,认真贯彻“严肃慎重”的方针,认真做好考察教育工作,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文化大革命”期间,志丹县人民武装部由于接管了县公安中队、电信局,加之“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干部的大量增加并受“左”的思想影响,党员发展工作缺乏计划和控制,出现突击入党现象,党员数量不断增大,有的党员质量不高,影响了党组织的建设。1972年以后,在战士中发展党员开始增多。
1980年4月,全军政工会议对党员发展工作提出了“控制数量,保证质量”的要求,后来又提出了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控制数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规定连队等基层单位“每年在义务兵中发展党员,一般应控制在义务兵总数的10%以内”。据此精神,在1980年以后,县人民武装部和武警县中队严格履行接收新党员的各项审批手续,做到有计划地慎重发展。1983年以后到1986年武装部移交地方前,各年度中党员数量比较接近,无大起大落增减现象。1986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移交地方至1996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重新收归军队,10年间,县人民武装部党员数量增减基本平衡。
三、党的教育与整顿
(一)红军党的教育
1930~1936年驻境红军和各游击队建立后,即在党员中进行了红军性质和宗旨、党在红军中的地位与作用、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等内容的教育,在连队编设了政治指导员,主要负责党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加强了党对红军的领导。
(二)县人民武装部及驻境部队党组织整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志丹县人民武装部与驻境军事组织进行过多次思想、作风与组织整顿。
1951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结合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揭露出来的问题,发出《关于整党工作的指示》。县人民武装部党支部于1952年2月进行整顿,在开展党员八项条件教育的同时,对党员和干部均进行政治审查和思想、组织鉴定。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随后,总政治部对军队整风要解决的问题、方法作出部署。志丹县兵役局党支部和县民警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开展整风运动,按照上级要求,学习文件,进行大鸣、大放、大辩论,并开展反右派斗争。
1957年6月,志丹县兵役局和民警队根据上级安排,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干部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原则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边整边改,认真解决上下级关系、军民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内外团结。
1969年下半年至1970年上半年,县人民武装部党委(时年志丹县中队归县人民武装部领导)根据中共中央和总政治部的部署以及延安军分区党委的安排,组织党员传达学习中共九大文件,进行整党建党。
1975年6~7月,中央军委提出“军队要整顿”。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根据上级的安排,着重解决领导班子中“软、懒、散”的问题。通过整顿,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加强了党委建设。
1986年,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军委《关于全军整党工作部署的通知》,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整顿党组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党员必读》等有关文件,深入进行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自党清除“左”的思想影响;第二阶段,党委、支部和党员对照检查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第三阶段,进行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清查处理“三种人”(指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和其他有严重问题的人,纯洁党的组织。通过整党,普遍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党性观念,加深了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在历次党的整顿中,武警志丹县中队也都根据其上级党委的安排,进行学习教育,增强党支部的集体领导,加强党支部建设,密切官兵关系。特别是1988年,武警志丹县中队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政治工作的决议》及总政治部颁发的《新时期连队党支部建设纲要》,以“一个班子,两支队伍”(党支部、党员队伍和军官队伍)的建设为重点,党支部开展学习、教育和整顿,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较前有明显增强。
1986年在部队精简整编和体制改革中,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部党委按照上级党委的指示和安排,集中两个月时间对广大党员和全体人员进行党性、党风和党纪教育,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政策纪律观念;全体人员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自觉遵守各项政策和财经纪律,人员、车辆、武器弹药、经费和各种物资交接顺利,没有发生违纪事件,做到军队、地方、人武部三满意。
1987~1990年,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和武警志丹县中队,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官兵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并根据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实际,及时规定相应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对个别有错误言论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志丹县中队全体官兵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决拥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决策,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当“风波”大起之时,县人民武装部立即下发文件,号召全县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党中央关于反对动乱,维护稳定的指示,并对全县民兵、预备役人员明确提出“绝对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游行活动,绝对不参加各种非法组织,绝对不参加打、砸、抢、烧的犯罪活动”的政治纪律要求,保持了民兵、预备役队伍的高度稳定,为志丹县政治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1996年4月,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新的一届党委成立后,陆续制定《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规定》《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党委建设措施》,修订完善《党委议事规则》,严格按规定抓落实。党委一班人团结风气正,争先意识强,勇于开拓创新,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针对党内和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部党委制定《廉政建设措施》,在征兵、武装专干的选拔任用、经费管理等方面,公开办事,强化监督,维护党委廉政勤政的良好形象,带动了机关党风廉政建设。1997~2005年,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和武警志丹县中队根据自身担负的任务,狠抓了党委和支部自身建设,针对形势不断变化,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和整顿。2002、2004、2005年,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先后三次被延安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民武装部”。2004、2005年,县人民武装部党委被中共延安军分区党委评为“先进党委”。
第二节 军队政治教育
一、形势任务教育
(一)人民军队宗旨教育
人民军队宗旨教育是人民军队的一项经常性教育。1930~1936年驻境红军和各游击队成立后,都首先进行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教育,使战士认清红军的性质,提高为工农大众翻身解放而当兵打仗的思想觉悟。每当行军宿营,都要强调红军的任务和群众纪律,不扰民、不违纪,自觉为穷苦群众办好事。每当新成分补入,都要介绍红军与白军的本质区别,教育战士牢固树立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教育官兵拥护支持苏维埃政府,做红色政权的坚强柱石。
(二)新式整军运动
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警备第3旅驻志丹侯市一带。根据上级指示,驻军开展了以“诉苦三查”(控诉旧社会和反动派压迫、剥削劳动人民之苦,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进行阶级教育,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这次“新式整军”教育首先从土改教育入手,发动群众开展诉苦运动。人民子弟兵大多数是贫苦农民出身,解放战士也多为穷苦人出身,他们都亲身遭受过地主恶霸与反动军队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人人都有一本血账。诉苦会上,有的诉说被国民党政府逼得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的痛诉祖辈给地主当牛做马,到头房无一间、地无一垅、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情景;有的控诉被抓兵到国民党军队吃不饱、穿不暖、常被捆绑的血泪仇。人人倒苦水,个个控诉旧社会,出现一人诉苦全场痛哭的情景。接着进行挖苦根算剥削账,使指战员认识到:你的苦,我的苦,都是穷人的苦,天下穷人是一家;国民党政府是为地主说话办事的,蒋介石发动内战就是为了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地主富农是农民的穷根子,蒋介石是剥削阶级的总根子。只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穷人才能彻底翻身过上好日子。经诉苦、算账,大家懂得了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压迫,认清了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从而把苦变成恨,把个人的仇变成阶级的仇,了解“苦从何来,仇向谁报”,从内心发出“穷人要翻身,消灭蒋家军”的呼声,纷纷表示“紧握枪杆子,多杀敌人报深仇。”达到了提高阶级觉悟,激发革命斗志,增强胜利信心的目的。
其次,在诉苦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转入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有的还自觉查工作、查经济、查纪律、查领导,以及查支部的模范作用。即在党支部领导下,发动群众,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群众性的检查。目的是查清每个人的阶级成分和政治态度,并针对在思想、工作和作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顿。通过三查,清除了暗藏的国民党军官和奸细,对严重违纪者作了严肃处理。对官兵中存在的斗志不高、打人骂人、打仗不讲战术、违反群众纪律等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从而纯洁了内部,增强了团结,加强了组织纪律性。在诉苦、三查的最后阶段,各部队普遍召开了团结大会。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就是胜利”,部队中团结空气更加浓厚,干部战士之间、军政军民之间的团结更加紧密。有的部队还为被阶级敌人杀害的亲人、革命烈士举行了公祭大会,在他们灵前宣誓,进一步激发了干部、战士的革命热情,写请战书、订立功计划的遍布机关、连队。
第三步,各部队开展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学习十大军事原则和五大技术,研究战法。
(三)社会主义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志丹县各地方军事组织立即组织指战员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正确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必要性和正义性;阅读《美帝侵华史》,开展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的“三视”教育,克服部分人的恐美、崇美思想,增强敢打必胜信心,激励了指战员的求战热情。
1953年12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后,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根据总政治部《关于在部队干部战士中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通知》,以上级下发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主要内容,对机关全体人员进行系统教育。在明确总路线的实质和意义的基础上,把总路线的精神与党的具体政策相结合,与部队的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与自己的思想改造相结合,进行思想检查,从而使“一切为了社会主义,一切为了革命化、现代化军队建设”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增强了贯彻执行总路线、支持和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积极性。
1957年6月,县兵役局根据上级安排,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干部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原则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积极采取措施边整边改,认真解决上下级关系、军民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内外团结。
1959~1961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及时进行了正确对待暂时困难的思想教育。其方法是开展“两忆三查”(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教育,引导全体人员正确认识国内形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教育,广大干部提高了阶级觉悟,增强了战胜暂时困难的意志和信心,为完成各项任务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1962年3月,县人民武装部营以上干部参加了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部党委召开以检查民主集中制和改进党委内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交心通气会,并对全体人员进行形势教育,统一了思想,活跃了民主气氛,增强了相互间的团结。
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干扰,也进行过一些错误的思想教育。如:1958年进行以拥护“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人民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受到歪曲。1959年开展的以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使军队的民主生活遭到损害。
“文化大革命”中,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对干部、战士的政治教育总体上贯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影响了部队的思想建设。但政治教育中许多符合军队优良传统与实际的内容和做法,仍然得到坚持。例如:1970年县人民武装部展开以战备动员为中心的专题教育运动,使广大官兵增强了战备观念。由于坚持经常性形势战备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等,切实增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部队在当时极度混乱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高度的稳定与集中统一,同时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志丹县人民武装部集中了一段时间进行揭露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教育。
1977年,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深入进行:应该不应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应该不应该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反对资产阶级?应该不应该坚持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应该不应该整顿军队?应该不应该严格遵守革命纪律和规章制度?应该不应该按照接班人的五个条件搞好老、中、青三结合?应该不应该强调军队要稳定?应该不应该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应该不应该坚持野战军、地方武装、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应该不应该坚持准备打大仗等10个专题的学习、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时期。志丹县人民武装部等地方军事组织把深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每当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重要会议或下发重要文件、指示、命令时,都认真组织学习,开展专题教育。如进行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新时期总目标、总任务的教育,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精神教育,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教育,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精神的传达,等等。
二、政治理论教育
土地革命时期,驻境红军的政治理论教育是结合土地革命任务进行的。主要组织官兵学习《共产党的建设》《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军人读本》等。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教导2旅等部驻县境,部队依据上级安排,对干部分类编组进行政治教育。团营级机关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概论》《中国近代革命史》《社会科学概论》《共产党的建设》等,并以《解放日报》上的重要文章为辅助教材;连排干部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政治常识》《中国近代革命史》及《解放日报》上的重要文章,以提高各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及其他军事组织在各级干部中立即进行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教育,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理论学习热潮。
1951年,陕西省军区按照文化程度及理论水平高低,将干部分别编为初、中、高级班。初级班学习《政治常识》,中级班学习《社会发展史》,高级班学习《政治经济学》《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所属干部主要参加了初、中级班的学习。
1952~1955年,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工学矛盾,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将中、高级班的课程分别简化为政治常识和历史唯物论、中共党史等基本课程,并建立了每日学习政治理论两小时的制度。
1956年,志丹县兵役局及县中队采取办夜校,每周半日学习政治理论,以及参加上级理论集训等措施,组织校级军官学习《中共党史》《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党的建设》等五门课程;尉级军官学习《政治常识》《理论常识》和《党的基本知识》等三门课程。
1957~1965年,驻境部队官兵的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读或选读毛泽东著作。
1960年5月,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加强理论工作和理论教育的指示》,规定部队的理论教育要以毛泽东著作为主要内容,在三年左右时间内,团以上军官通读完《毛泽东选集》,营以下军官和士兵通读完《毛泽东著作选读》。同年10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发行后,志丹县人民武装部迅速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群众运动。至1964年12月,团以上军官大多读完了《毛泽东选集》,营以下军官和士兵大多通读完《毛泽东著作选读》,基本实现了总政治部提出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三年规划。1964年以后,受林彪“走捷径”“背誓句”“学语录”的影响,部队学习毛泽东著作出现了庸俗化、简单化的倾向。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的干扰,强调所谓“活学活用,立竿见影”,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学习毛泽东著作几乎被学语录、背警句所代替。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志丹县人民武装部组织干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反杜林论》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反对本本主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哲学著作,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所好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各级政治机关的要求,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对干部战士进行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979~1983年,县人民武装部干部分批参加省军区、军分区组织的读书班、轮训班,团以上干部以轮训为主,学习政治经济学、哲学,营以下干部和战士主要学习《政治常识》课本。1984年7月,根据总政治部规定,政工干部和团职以上的军事、后勤干部,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史等四门课程;业务技术干部和营职以下军事、后勤干部,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常识和中国革命史两门课程,并结合学习马列和毛泽东的有关著作;连队战士则根据《战士政治教育大纲》的规定,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
在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和武警志丹县中队官兵学习的主要内容。《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后,志丹各地方军事组织立即掀起了学习热潮,县人民武装部成立有中心学习小组,党委成员定期集中学习政治理论,主要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至1989年初,志丹县人民武装部深入开展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
1999年,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党委及武警志丹县中队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党委成员和领导干部联系实际,认真开展党性分析,检查批评和民主评议,着重解决党性原则不强、革命精神不振作、思想和工作作风不端正问题。
2003年,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和武警志丹县中队组织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的先进性。
2005年5月,志丹县人民武装部党委根据延安军分区的统一安排部署,组织机关15名党员,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对照理想信念、党性观念、打赢本领、精神状态、拒腐防变五方面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