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志丹县军事志
2651100000024

第24章 军事人物(3)

三、当代人物传

曹力如(1902~1949) 原名曹崇本,字力如,志丹县旦八镇吊坪村人。1920年考入榆林中学。1925年春,进入北平国民2军无线电讲习所学习。次年4月回陕,在杨虎城部炮兵营任文书。11月,经魏野畴推荐,到西安在共产党创办的军事政治队工作,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到杨虎城部国民第10军工作,先后担任政治处组织科科长、代理政治处处长、第2师政治处处长等职,随杨虎城部东出潼关,参加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下令实行全面“清党”。曹力如说服代军长孙蔚如,使近百名共产党员离开杨虎城部,安全出境。曹力如到达皖北,参加中共皖北特委扩大会议,被选为特委委员兼秘书长,参与皖北暴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皖北暴动失败后,曹力如机智脱险,先后到开封、西安等地寻找党组织,均未接上关系。1928年秋,曹力如在回家乡途经甘泉县下寺湾时,与刘志丹相遇。两人一起回到保安县政府所在地永宁山,通过社会关系,曹力如担任永宁山县立高小校长,并协助刘志丹整顿保安党团组织,建立起中共永宁山支部,并担任组织委员。1929年春,通过开展合法斗争,迫使国民党保安县政府改选县民团团总,使刘志丹当选为保安县民团团总,曹力如当选为副团总。1931年春,永宁山党支部派刘兆庆以县民团的名义赴山西为刘志丹买枪,不慎密信被国民党延安驻军高双成部查获。5月,永宁山党支部遭破坏,曹力如、王子宜、刘兆庆、曹继芝等被捕,被押入榆林城监狱。1934年冬,经中共党组织营救获释。1935年7月,曹力如在中共陕甘边特委印刷厂工作。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曹力如先后任中共陕甘省委文书、秘书、秘书长等职。红军西征时,任中共陕甘工委军事部部长。1937年1月,任中共志丹县委书记。同年7月,调任陕北西区专员。1938年1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后被选为边区政府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审计室主任。1940年10月,任边区政府财政厅副厅长兼审计处处长。1941年8月,任绥德分区副专员。1943年1月,任延属分区专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秘书长、陕北行署主任等职。胡宗南部进犯延安时,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林伯渠、曹力如、王子宜、马锡五等七人组成后方委员会,坚持开展工作。1949年5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命曹力如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全权代表,和朱侠夫、张汉武等赴榆林与国民党榆林驻军谈判,达成和平解放榆林的协议。榆林解放后,曹力如任军管会主任。在任期间,消灭匪特,整顿金融市场,解决粮食危机,使榆林社会秩序很快稳定下来,生产得到迅速恢复。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曹力如被派赴新疆任省政府副主席。12月8日,在赴任途中因车祸遇难。

刘安堂(1912~1954) 志丹县金鼎马莲沟村人。1933年11月,在吴堡川李家砭参加游击队,任经济员。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保安游击队改编为红26军第42师第2团,刘安堂任经济处处长。1935年3月,红2团在吴起杨青川伏击张廷芝骑兵连,刘安堂奉命带领前锋连从小路急进,抢先占领张廷芝部骑兵必经的西沟塌,隐蔽在路边的山洼里,利用有利地形,击溃张廷芝骑兵连,缴获战马数十匹,步枪数十支。为红2团组建了一个骑兵连,刘安堂任连长。不久,红2团从安定堡回师吴旗,刘宝堂带一排骑兵担任侦察,中途遭到张廷芝部伏击。刘安堂巧用番号迷惑对方,带骑兵直奔梁台,袭击张廷芝团部,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马匹。同年5月,刘安堂调任第1连连长。6月,红军攻打靖边县城,刘安堂带领全连承担主攻任务。28日深夜攻城战斗打响,第1连架起云梯,登上城墙,在城东南角打开通道,红军大部队涌进县城,活捉了国民党靖边县县长,解放了靖边县城。刘安堂在战斗中左臂中弹,在红26军医院手术治疗后回家养伤。1936年冬,刘安堂任志丹县军事部部长。1937年5月,刘安堂带领部队在永宁白沙川剿匪获胜。1938年1月,任志丹县保安大队大队长。1940年,任陕甘宁边区保安第2团第2营营长。1943年,任定边县公安局局长。1945年,任米脂县一科科长。1946年,任镇川县保安大队队长。1947年,任榆林横北前线指挥部参谋长。1948年,任神木支队支队长。不久支队改编为第39团,任团长。1949年6月榆林解放后,刘安堂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2师第5团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安堂因病在陕西省军区疗养。1953年7月,任陕西省公安总队参谋长。1954年4月,因病情恶化,在西安康复医院逝世。

马锡五(1899~1962) 又名马文章,祖籍延川县马家圪塔。父辈时逃荒落户到保安(今志丹)。年少当过兵,参加过哥老会。1930年春,参加革命,在部队从事军需工作。1931年10月,任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管理科科长,负责后勤工作。1935年春转地方工作,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部长、国民经济部部长等职。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红军西征,苏区扩大,马锡五任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为配合西征,主动请求省委批准,到环县、曲子一带做哥老会工作,为开辟陇东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1937年5月15日,中共陕甘宁特区委员会成立,马锡五被选为候补执委委员。同年8月,任环庆分区专员。1940年,环庆分区并入陇东分区,马锡五任陇东分区专员,他积极完成边区政府分配给陇东分区的运盐和粮食征收任务。1943年3月,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在各分区设分庭,马锡五兼任陇东分庭庭长,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1946年,马锡五被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选举为边区政府委员、高等法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锡五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院长,兼西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4年8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62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刘宗焕(1910~1967) 志丹县金鼎小蒜川人。1934年3月,随其三哥刘约三参加游击队。1936年6月,任共青团志丹县委书记。同年12月,共青团改称青年救国会,任青年救国会主任。1938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建设厅文书,后到边区民政科工作。194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清涧县民政科科长,后任县政府秘书。1947年,任西北野战军粮秣队队长,后到西北军委监委会秘书处任副处长、处长,随军转战南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监察部专员,湖南省监察厅副厅长,湖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湖南省劳动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走资派”“叛徒”“反革命分子”,遭受残酷迫害,1969年5月24日含冤逝世。1979年1月18日,湖南省省委、省政府为其平反昭雪,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王儒贤(1924~1973) 志丹县金鼎香柏沟人。1944年在志丹县政府红军后勤给养队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军,在第一野战医院后勤部服役,后随部队转战大西北。1950~1955年,历任西安陆军医院附属医院总务科股长、副科长、科长。1955~1973年,历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营房管理处副处长、处长。1973年因病去世。

张应德(1931~1975) 志丹县顺宁高家湾村人。1947年11月入伍,为陆军第76师第3团第3营第9连战士。1948年1月,调入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3旅第7团第1营第1连。同年3月参加宜瓦战役,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随部队进军陕南,在铜川、泾阳、扶风、凤县、西安、宝鸡、兰州等地参加大小战斗20多次。6月,被提升为排长。

1950年,张应德奉命赴河西走廊完成剿匪任务,被评为模范工作者。1951年,被选调到空军部队,在锦州航空学校学习。195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飞行部队。因刻苦钻研,认真实践,圆满完成训练任务,提前放了单飞,并荣立三等功。同年9月,任飞行中队中队长。1954年再次荣立三等功。1959年,任飞行大队大队长,创造安全飞行1500多小时的优异成绩。曾出席沈阳军区首次空军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荣获“二级优等射手”“一级优等飞行员”称号。在1968年团级以上干部学习班上,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首长接见。1970年,任空军第61团团长,所在单位61团被评为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75年10月16日,在一次战备飞行训练中,因飞机失事,以身殉职。

杨启秀(1925~1976) 志丹县金鼎禅堂寺人。1946年1月入伍,在独立团1营1连当战士。1946年4月至1949年4月,任联防司令部炮兵营炮兵连班长。1949年5月,任第6军炮2团1营1连副排长。1950年2月,任第6军炮2团1营1连排长。1950年5月,在第6军教导团速成中学学习。1951年12月,任第6军17师50团炮兵连副连长。1954年4月,任国防第12团炮兵营战炮连连长。1956年1月,任国防12团炮兵营副营长、营党委委员。1957年,转业到新疆地矿局党委塔城地质队,任党总支副书记。1958年,任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队党委副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错误路线迫害。1976年3月17日因患癌症病故。197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委党组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处理,为杨启秀恢复名誉。

胡占元(1911~1978) 志丹县永宁镇杨城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任陕甘宁边区警卫队经济员,后为警卫2连经济员、骑兵5连任司务长。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乡党支部书记。1945年,任延安专署民政科科长。1947年,任志丹县委组织部部长、代县长。1948年,任志丹县县委书记。1954年,任西北煤矿学校副校长。1958年,任铜川煤矿技术学校校长。1960年,任铜川矿务局副局长。1963年,任铜川矿务局党委监委书记。1969年,回志丹县养病。1978年5月,因病去世。

龚逢春(1908~1978)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1925年考入汉中联合中学。1927年秋投笔从戎,考入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军官学校学习。不久,转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到城固县高小教书。193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月,经中共陕南地下党特委书记贾拓夫派遣,入西北军杨虎城部赵寿山第51旅102团团部任文书,后到杨虎城部警备第1旅从事兵运工作。1933年春,随警备第1旅调往西安。同年6~7月,参加了王泰吉骑兵团在耀县举行的抗日武装起义。耀县起义后,骑兵团改编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龚逢春任政治部主任。1934年冬,任红26军第42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春,任陕甘边特委宣传部部长兼红军干部学校教员,其间创办了《西北红旗》报。同年夏,任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政委,在庆阳、定边、靖边一带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0月19日,中共中央、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龚逢春得知后立即从安边赶到吴起,向中共中央、毛泽东详细汇报陕北苏区情况。同年12月,“赤安事变”发生后,任赤安中心县委书记。1936年1~4月,与刘景范等率领赤安县独立营在吴起、定边、靖边等地七战七捷,全歼叛匪,恢复了红色政权。1937年8月,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1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驻榆林办事处主任、榆林地区特委书记。1938年夏,任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宣传部部长。1939年初,任中共晋西北地区党委组织部部长。1940年2月,任中共晋西北区党委委员兼武装部部长和晋西北抗日武装自卫队总指挥。同年冬,改任宣传部部长。其间,创办了区党委机关报《抗战日报》,举办各种干部学校和训练班,办冬学、夜校、识字班,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1943年冬,任晋绥分局学校校长,领导党校的整风学习。1949年1月,负责晋绥分局建团工作,并兼青年干部学校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随贺龙、李井泉进入四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川西区委第三书记兼农协临时委员会主任。1951年夏,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川西行政公署土改委员会主任。1952年9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兼西南局党校副校长、党委书记。1954年,西南局党校改称中央第七中级党校,任校长、党委书记。1958年,第七中级党校与四川省委党校合并,任校长、党委书记。1963年,调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8年春平反,同年12月1日病逝。

赵耀先(1904~1980) 字光祖,祖籍榆林,1913年与父母逃荒到保安,定居永宁山寨子。1925年毕业于榆林中学,被县政府聘为永宁山高小教员。1926年3月加入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协助王子宜在永宁山组建和发展党团组织,在学校师生中培养积极分子,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活动,是王子宜的得力助手。

1929年,赵耀先协助刘志丹、曹力如、王子宜等通过合法斗争,夺取了县民团的领导权。这年陕北遭灾,地主恶霸乘机哄抬粮价,发难民财。中共永宁山支部发动群众成立平粟委员会,制止粮价暴涨,并提出“要吃饭”“吃大户”的口号。赵耀发按党组织决定,带领饥民冲进县府,迫使县长派人到刘老庄等地主老财家,打开粮仓,将粮食平价卖给饥民。1931年,因刘兆庆到山西为刘志丹购买武器的密信被国民党延安驻军高双成部查获,使王子宜、曹力如、赵耀先、刘兆庆等国民党逮捕,押在榆林审查。赵耀先在狱中经受了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始终没暴露党组织。直到1933年7月,经贺明堂先生保释出狱。

赵耀先出狱后又回到永宁山,继续协助王子宜恢复党团组织,进行革命斗争。1935年,永宁山党支部决定策动县民团起义,配合游击队解放永宁山寨子。赵耀先立即与县民团中的共产党员金玉贵取得联系,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一举解放了永宁山寨子。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赵耀先被分配在陕甘宁印刷厂工作,后调任陕甘宁省内务部经济科科长、国民经济部副部长。1938年1月至1940年6月,任志丹县县长。1940年8月后,先后任陕甘宁边区财政厅科长,曲子县县长,高等法院书记长,陕北行署、西北交通厅和中央司法部财务处处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委副主任、科协副主席和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80年1月在银川病逝。

刘约三(1903~1981) 名宗汉,字约三,志丹县金鼎小蒜川村人。1927年绥德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在保安县平民学校教书,后任保安县教育科科长,因营救和保护谢子长,被县府贬在金鼎山小学任教。192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先后在驻甘肃骑兵第4师苏雨生部、陇东民团谭世麟部搞兵运。1931年,同吴岱峰到山西吕梁地区组织游击队。同年9月,游击队受到阎锡山部“围剿”,被迫撤到陕北。10月下旬,晋西游击队与南梁游击队会合,改称西北反帝同盟军,刘约三任第2支队供给处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32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刘约三任供应部部长。8月,其与杨重远、阎红彦带骑兵大队到三原给红军搞物资,因杨虎城部队在三原戒备森严,无法与省委联系,物资没有搞到。他们听说平凉一带常有贩卖鸦片的奸商结队通过,便在要道守候,截获一批鸦片,又用鸦片换回大批布匹、棉花、粮食、药品,解决了部队急需。

1933年5月,陕甘红军南下渭华,开辟新的根据地,在秦岭山中遭到国民党军重兵围攻,部队伤亡惨重,刘约三身负重伤。在秦岭山中养好伤后,刘约三化装进入西安城,联络杨虎城兵工厂的15名修械工,在中共西安党组织的帮助下,回到照金根据地。同年11月,红26军第42师成立,刘约三任总后勤处主任。红军离开照金,刘约三留下领导后方工作。在根据地遭到重兵围困时,他率后勤机关100余人突围,回到南梁根据地。

1934年,刘约三任保安、安塞、合水、庆阳四县游击队总指挥。他按照刘志丹的指示,率领20多人的保安游击队,在陕甘边袭击地方民团,几个月内发展为4个中队、170多人。之后,又相继建立起合水游击支队,庆阳游击支队,安塞第1、第2游击支队和靖边游击支队,共6个支队720多人,在陕甘边接连摧垮国民党军六个据点。同年8月,刘约三率合水游击队打开旦八寨子,缴枪50多支和大量粮食、弹药。之后,又带庆阳和安塞游击支队援助陕北根据地,与贺晋年领导的游击队一起歼灭国民党军张建南部两个连。11月,任红26军骑兵第1团参谋长,与杨森率骑兵团智取长武县城,俘获民团300多人枪,又配合庆阳游击支队奇袭环县,击溃县民团千余人,缴获长短枪300多支,战马150匹。1935年2月,陕甘、陕北特委在安定县周家硷(今属子洲县)召开联席会议后,红26军和红27军联合对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展开全面反击。刘约三带领骑兵团迂回作战,沿途警戒,保护军委和后方机关安全转移。随后又从延安三十里铺东进,突袭宜川,缴枪540支、子弹万余发、手榴弹数百枚。1937年,刘约三任蒙汉骑兵支队队长,后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出校后任保安司令部参谋长、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处秘书长、贸易局局长。1945年10月,刘约三奉命去东北新解放区工作,任热河军分区参谋长。1946年冬,刘约三到佳木斯西南的依兰县任城防司令兼独立团团长,他带领部队进深山老林剿匪,胜利完成任务。后任骑兵旅旅长、松江省税务局副局长、第四野战军骑兵纵队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参加了辽沈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秘书主任,西北国营运输公司总经理,西北农林部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交通厅、农业厅副厅长等职。1981年在西安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