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土耳其人
2659400000027

第27章 东西合璧的文化

“文化”既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又是一个在近代被赋予了新涵义的词汇。而现代通用的“文化”一词,是从拉丁语Culture(拜神、耕作)翻译而来的,它含有广义和狭义的双重内容。就其广义来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其狭义而言,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如宗教、科技、文学艺术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与依托,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人类行为与思维模式的习惯性存在。传统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以及群体认同感。但传统文化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鲜活的精神之流,它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和日益广泛的文化交流中,不断地被形成,也不断地被超越。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尊不变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越远,它就膨胀得越大。”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会孤悬于世界文化总体之外,它总是要不断摄取并消化周边各族文化,并将自己的影响也施加于彼方。特别是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类型形成的前提和条件。

文化往往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一种有色眼镜。打开世界地图,在东半球的中心有一个横跨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它北临黑海,西濒爱琴海,南靠地中海,两座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索桥飞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将欧亚大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就是土耳其。地缘和环境是一个地区内人群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群体性格、体质形态等种族或民族异质性指数的根源。所以,不同文明民族的差异同各自的地缘和环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土耳其在地理上的特殊性,使它成为东西合璧、南北荟萃之地。在那里,从种族到语言和文化、从服饰到饮食和建筑、从生活习惯到思维观念和宗教信仰,无不体现出融合与多元的文化特征。

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发祥于中国新疆的阿尔泰山一带,8世纪以前它的文化起源于游牧经济世界与农业经济世界的交往、碰撞和融合,具有极强的掠夺性和扩张性。8世纪至11世纪初,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开始大规模西迁,经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之艰辛,不远万里来到如今土耳其共和国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所到之处不断与当地人杂居通婚。13世纪,蒙古人的入侵又给土耳其人增添了新的血液。14世纪以后,土耳其人进入奥斯曼帝国这一鼎盛时期。奥斯曼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前后持续了五百年,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这种大融合造就了土耳其人的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当初,土耳其人自身的文化底子很薄,在不断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他们所建立的幅员辽阔的帝国把众多民族都纳入他们的统治。这众多的民族不仅在血缘上相互融合,而且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也相互融合。因此,土耳其人在陆续接触并吸收了阿拉伯人、波斯人特别是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基础之上,也像其他民族一样,随着政治上的稳定、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多民族、多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创造出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独特新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语言文字的改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翻开土耳其人语言的“家谱”,人们可以看到,它是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族中的一员。古代土耳其语即奥斯曼语在字形和发音上不仅类似于阿拉伯语,而且有许多词汇都来源于阿拉伯语和波斯语。1932年,土耳其人改革文字,实行拉丁化,并大量借用英语、法语、德语等外来词汇,使之进一步丰富。今天的土耳其语在字形和书写上与西方语言无甚区别。

另外,土耳其人具有一种强烈的“欧洲情结”,这也是他们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土耳其,虽然仅有3.1%的领土位于欧洲,96.9%的领土都在亚洲,但它始终坚持自己是一个欧洲国家,一直把靠拢和融入欧洲当作基本的国策。因为土耳其人清醒地认识到,能不能最终加入欧洲联盟,融入到欧洲大家庭中,关系到土耳其21世纪的整个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

此外,土耳其人很懂得欣赏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光彩。他们认为,西方文化能够发展到今日,并非完全是霸权的结果,西方文化中积极合理的成分对于今日西方社会繁荣的景象无疑贡献良多。因此,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社会改革时期,土耳其人就开始了接近西方社会、吸收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这种同西方文明的接触,无论从年代上还是从亲密程度上,都是任何地方甚至包括北非在内的其他伊斯兰国家所不及的。

在早期,土耳其人主要是通过贸易、外交、战争以及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移民等方式,同西方社会保持密切的交往。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向外派驻的26个外交机构中,就有19个在欧洲国家,可见它对西方社会的重视。早在1963年,土耳其就与当时只有6个成员国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前身)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该协定不仅允许土耳其公民从1986年开始可以在欧洲经济共同体内自由迁徙,而且还答应它加入该组织。1973年土耳其又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订了至1995年逐步取消关税的附加议定书。1987年土耳其觉得时机成熟了,正式提出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的要求,欧洲委员会也认为它基本符合条件。目前土耳其有50%以上的外贸是同欧洲联盟国家进行的,有60%以上的外贸是由欧洲联盟国家提供的,每年在欧洲联盟国家打工的数百万土耳其人寄回国内的外汇达数十亿美元。因此,早日加入欧洲联盟对于土耳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欧洲联盟国家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和帮助,土耳其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就会进一步加剧,而加入欧洲联盟是其迅速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关系到它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早日加入欧洲联盟,实现脱亚入欧的社会发展战略的转变,是土耳其的基本国策和历届政府所追求的目标。

土耳其人拥有“欧洲情结”并非没有道理。从文化渊源上讲,土耳其人长期居住的小亚细亚的文明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耳其地中海沿岸,人们发现了古代露天剧场、斗兽场和城市遗迹。历史上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在这里爆发的,至今特洛伊木马的复制模型仍然矗立在土耳其境内西部的恰纳克卡累城。罗马教皇保罗二世曾经拜谒过坐落于土耳其西南部的著名的埃菲斯古城遗址中的圣母玛利亚故居。埃菲斯古城在古罗马时期是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土耳其东部的阿勒山的山顶上发现了圣经中传说的诺亚方舟遗址。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角度上讲,自16世纪末期以来,在历史上一度骄横一世,令世界战怵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开始破落衰竭,土耳其人被欧洲列强称为“欧洲病夫”而受尽凌辱。近代以来,土耳其人进行了一系列以西方化为重要内容的社会改革,坚持了一种世俗化的治国方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耳其人对富强和繁荣、文明和进步的渴望追求。在这方面,足球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国际足球比赛中,土耳其一直参加欧洲的赛事,最好的成绩也只是在欧洲联盟杯赛中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足球行家认为,土耳其人的足球水平在亚洲绝对鹤立鸡群,属于冠军级别,但它宁肯在欧洲足球赛事中为“牛尾”,而不愿意在亚洲做“鸡头”。此事折射出土耳其人崇尚西方文明的一种独特心理反应。因为在土耳其人看来,欧洲与亚洲的分界不在一条山脉、一条河流或一片海洋,而在于国家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形态,在于社会的伦理道德,更在于人们心中的价值观念。

2003年10月,欧盟对入盟候选成员国进行了评估,特别是对土耳其进行了重点评估。评估的结论是,欧盟认为土耳其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更加接近了加入欧盟的各项标准。但是欧盟同时也指出,土耳其在人权领域,特别是在塞浦路斯问题上,还离欧盟的要求相差甚远。针对欧盟的指责,土耳其政府一方面提出塞浦路斯问题不应该成为其加入欧盟的政治标准,并对于欧盟在候选成员国中制定双重标准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外交部长居尔代表土耳其政府表示,要及早和平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并且敦促塞浦路斯希族与土族双方要拿出诚意,为早日解决塞浦路斯问题创造条件。纵观21世纪,土耳其与欧盟未来关系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即双方经贸关系的长足发展,政治领域内的充分信任,以及土耳其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程度。在这些层面上,虽然土耳其与欧盟完全有合作的基础,但也存在着大量影响两者关系健康发展的消极因素。因此,笔者认为,虽然欧盟倾向于接受美国对土耳其战略地位的分析,表示欧盟的大门对土耳其是敞开的,土耳其最终也可能会被欧盟所接纳,欧盟国家也会在经济上给予土耳其适当的照顾,但在短时间内土耳其不会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如此看来,土耳其与欧盟之间那种关系密切但又不会很快成为其正式成员国的特殊状态将会长期维持下去。

在土耳其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尽管近代以来土耳其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坚持了一种接受西方社会文明的治国方略,但因为其独特的地缘和悠久的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在土耳其人传统的文化中具有很深的东方文化的烙印,特别是土耳其人在历史上除了深受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与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之外,还深受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影响,成为世界文明交往的典型事例。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交往的大动脉,而中国的古城西安与土耳其著名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正位于这条大动脉的东西两端,丝绸之路这条金光闪闪的交通大道把世界上两大民族紧密地联结了起来,使中土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中国的汉代,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与中原王朝就有友好往来;在突厥政权的强盛时期,与中原王朝的交往更加密切。这种交往既有战又有和,特别是在和平年代两者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有过通婚、公主互嫁王室等举措。此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突厥人到中国诸多王朝去做官,并建立过丰功伟绩。联姻和做官说明了土耳其人的祖先突厥人与中原王朝的交往频繁而广泛。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称土耳其人所建立的王朝为“芦眉国”,明朝称“鲁迷国”,清朝正式采用土耳其这一名称。特别是一条沟通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丝绸之路把中土两国紧紧相连,不仅沟通了中国人民与土耳其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还促进了中土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丝绸和瓷器是最早的国际贸易商品,而中国则是蚕桑丝绸的发源地,也是瓷器的故乡。正是通过丝绸之路这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黄金桥梁,使得丝绸、瓷器等商品运销到了土耳其等地。由于中国的丝绸与瓷器精致典雅,再加上路途遥远,险阻重重,所以成功运抵的丝绸与瓷器自然身价不菲,珍同珙璧。因此土耳其人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视它们为世界之宝,并被它们的使用价值所深深地吸引,亲切地称瓷器为“绥尼”,意思为“中国的”。在历史上,除了奥斯曼王室与显宦富贵之家广泛地使用丝绸与瓷器之外,每位土耳其人也都以饮中国茶为时尚,都以使用中国瓷器和丝绸织品作为其身份与财富的象征。此外,在土耳其,每逢素丹登基、百姓寿辰与大婚及其他重要的庆典,中国的丝绸与瓷器都是必见的贺礼。同样,不少的土耳其商人带着当地的特产,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来到东方文明昌盛的中原王朝进行贸易,像玻璃、玛瑙、珊瑚、硼砂、香料、麝香、丁香、石榴、鸵鸟、斑马、胡羊、狮子、犀牛等珍贵物品,都从土耳其运到了中原,有的作为礼品献给了中原王朝的皇帝,有的作为贸易之物在市场上出售,其中不少的珍贵物品都来自欧洲和非洲。

此外,土耳其人为促进东西方文明交往而作出巨大贡献的另外一个佐证,就是郁金香的西传。据有关史料记载:郁金香最早盛产于中国,后传入伊朗种植。16世纪奥斯曼帝国强盛时期,郁金香的球茎被移植于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在土耳其的历史上,17世纪盛产郁金花并以此花为象征优美欢乐的时代,被称之为“郁金香时代”。此后,郁金香又被荷兰人从伊斯坦布尔发现而带回荷兰种植。由于荷兰气候湿润,而且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所以郁金香在荷兰大受欢迎,许多人为了种植郁金香而不惜耗费巨资,一度在荷兰的历史上形成郁金香种植热潮,其结果便是荷兰今日培植郁金香的技术完善而发达,不但使郁金香以后成为了荷兰的国花,而且还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郁金香经济”。今天的荷兰郁金香已经誉满全球,而且颇获经济效益,但是人们谁又会想到郁金香竟是由土耳其西传至荷兰的“中国花”。另外,根据著名的鄂文浑碑文的记载,在土耳其人早期的文字中就存在着许多汉字。由于土耳其人同中原诸多王朝存在着长期甚为密切的交往,所以土耳其语也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重大影响。例如汉语里的一些单词“茶叶”、“瓷器”、“水”、“衣服”等都被土耳其语所采用,特别是发音与汉语极为相近。此外,早期土耳其人所采用的十二生肖,就是最典型的中原文化,也是两国文化广泛交流、互相影响的最好例证。另外,12世纪的时候,中国的皮影戏传到了土耳其,而且流传至今。土耳其人把皮影戏称之为黑眼睛剧场,剧中多是反映土耳其人家庭生活趣味的内容,主体多是些劝善惩恶的说教,故事剧情的矛盾解决,也都落到了伊斯兰教经典规范的准则上,使人们在皮影戏这个小巧玲珑的舞台方寸之间,领略到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在电影没有出现之前,皮影戏是土耳其人最喜爱的娱乐活动形式之一。

总之,土耳其人灿烂的社会文化,是在继承了东西方各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具有突出的多民族、多来源的特征。特别是土耳其人的文化,由于遵循了敞开大门与世界沟通的开放精神,因此更显得开阔、明亮、一片生机,在东西方的文化沟通上,在人类社会的文明交往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对世界历史文化发展的路径取向,有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力,为东西方文化的贯通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