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2666700000019

第19章 实行战时教育(上)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我国,全国人民奋起抗战,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信阳师范师生精神为之一振。8月30日,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周祖训校长讲了抗战形势和抗战必胜的道理,提出“学校教育要战时化,师生生活要战斗化”的要求,受到师生的热烈响应。

周祖训在大学读的是教育专业,素对国难教育研究极为重视。他审时度势,首先倡导成立了“国难教育研究社”,自任研究社主任,除学校领导成员参加外,还吸收各科教师代表参加,集思广益,广泛深入地研究抗日战争发展情况和学校教育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为了大造声势,动员师生积极投身国难教育研究,周祖训独出心裁地在学校大院的主要通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放满各种抗战报刊书籍的报架和书橱,任师生自由阅览。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公开出版的《新华日报》、《毛泽东传》、《朱德传》等,是最受欢迎的书报,师生争相浏览。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全校师生集合于大礼堂里,抽签报告抗战时事。一时间全校形成了争相阅读抗战新闻、演讲抗日战况、人人关心抗战救亡的热潮。

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学校决定各科增加有关抗日的教材以至完全采取抗日教材,并与抗日宣传活动相结合。如国文课可讲授有关抗日文告、抗日报告文学,教学生编写抗日宣讲文稿和抗日战报;史地课增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和侵占我国领土情况;理化课可讲各种武器的常识和使用;教育课可讲国难教育措施及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方法;体育课除正规训练外,增加跑步活动量和爬山演习;音乐课编写和教唱抗日歌曲;美术课教画抗日宣传画、漫画;军训课除正常训练外,特别注重实战演习和游击战训练。

为了宣传发动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周祖训在学校组织宣传团体,想方设法宣传抗日。当时建立起来的主要宣传团体有五个。

(1)话剧团。演出的剧目为当时流行的抗日话剧,如《三江好》、《民族公敌》、《天津的黑影》等。演出场次最多且最感人的是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该剧的演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和愤怒。有一次师生在信阳城附近的杨柳河村召开数千人的抗日宣传大会,当《放下你的鞭子》在台上演出时,台下男女老幼痛哭失声。还有一次,话剧团在信阳城郊山区演出,当演到日本兵毒打我国同胞时,台下有位观众怒不可遏,挥拳高呼:“不准日本鬼子欺压中国人!”并抛出手中的半截砖,猛砸台上饰演日本兵的学生,演出中断。后经过劝解,才算平静下来。足见宣传的作用和威力。

(2)歌咏队。演唱的歌曲主要有《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毕业歌》、《旗正飘飘》、《救国军歌》、《中华民族不会亡》、《松花江上》、《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锄头舞歌》、《伏尔加船夫曲》等。

(3)壁报组。校内的大字壁报叫《我们的号音》,主要是报道抗战进展情况,鼓舞师生抗战热情。出版内容主要有关于痛歼日寇的台儿庄大捷的,后方群众父送子、妻送郎参战救亡的,辍学投笔从戎抗敌的,还有揭露日寇“杀光、抢光、烧光”暴行的漫画等等。壁报组每日还写有《战报》贴在信阳城四门,以激励民众抗战斗志。

(4)漫画组。画有大幅漫画,宣传军民英勇抗战情况并揭露日军暴行。这些画悬挂在校内和街头,观看的民众络绎不绝。

(5)讲演组。讲演前拟好稿背熟,在演剧和歌咏中间穿插讲演。

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对鼓舞城乡居民抗战情绪,坚定民众的抗日信心和扩大救亡运动都起到极大作用,而且也教育提高了师生自己的觉悟和积极性,他们纷纷踊跃投入抗战救亡运动中。例如,师生主动捐款捐物,慰问收容在信阳的伤员;到伤员住处进行文艺慰问演出;女同学自觉为伤员洗、晒衣服、被褥,喂饭喂药。还有一部分学生报名从军,投身抗战前线,有的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据回忆统计,当年参军赴前线抗日和去延安参加革命工作的信阳师范女同学就有36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