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贵族饮助兴,贩夫走卒亦消愁
酒种是一神奇的饮料,几乎人人皆饮之。上到帝王,下至乞丐,雅人品酒作乐,俗人喝酒解渴。喜乐时饮酒助兴,悲苦时饮酒消愁。多饮常招病祸,少饮健康安乐。酒能成事,亦能败事。亲朋好友相聚要饮酒,红白喜事要饮酒,有时就算是一人独坐,面前摆着一碟花生,还是想斟杯酒来喝喝。于是,酒便成为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不仅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在人类生活的多个层面和诸多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我国古代有“酒色财气”一说,可见这酒在诸多嗜好之中位列第一。笔者抛开饮酒之好坏不说,在此单讲几个酒的典故,以增乐趣。
话说这长山有一位刘员外,身体肥胖,没有别的什么爱好,端嗜这杯中之物,几乎每天都要来一坛酒才痛快,好在家资颇丰,不会因酒而累。一天,一位游方僧人至此,见到刘员外的样子边说:你身患疾病,可得注意啊!僧人平白无故的这么一说,这刘员外当然不信,说我心宽体阔,面有红光,何来病痛之说。僧人问他:你是不是每次喝酒都喝不醉?刘员外自豪的说:确有此事。僧人说:这是酒虫在作怪啊!刘员外听这话害怕了,忙求医治之法。僧人说这个容易,让刘员外双手抱脚将自己绑在床头,并在床头之下放一坛美酒。刘员外照僧人的话去做,过了一会儿,酒香入鼻,刘员外馋火烧心,却只能闻到酒香,喝不到美酒。正当刘员外快要崩溃的时候,突然觉得喉中一痒,一物从喉中窜出,射入酒中。解了绳索刘员外端过酒坛一看,只见坛中有一两寸长的红色小肉虫在游动。僧人告诉他说,这便是酒虫了。诱出了酒虫,刘员外欲以重金相酬,却被僧人谢绝了,说:你要感谢我,就把这只虫子送给我吧。刘员外奇怪了:你要这虫子干嘛?僧人说:这虫子是酒的精气所成,如果将坛中灌满水,再将这虫子扔进去搅搅,这坛水便会变成一坛美酒了。刘员外试了试,果然如此。说来也奇怪,自从这酒虫被拔出之后,刘员外一闻到酒香便想吐,从此滴酒不沾,后来连饭都不想吃了。也正因为如此,刘员外日渐消瘦,终日恍惚,也无心打理家业,刘家就这样慢慢的衰败了。由此,这酒虫是祸是福,可见一斑。
聊斋中有这么一个酒友的故事: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意是覆裳堕耳。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而犬卧。视其瓶,则空矣。因笑曰:“此我酒友也。”不忍惊,覆衣加臂,与之共寝。留烛以观其变。半夜,狐欠伸。生笑曰:“美哉睡乎!”启覆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我癖于曲蘖,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当为糟丘之良友。”曳登榻,复寝。且言:“卿可常临,无相猜。”狐诺之。生既醒,则狐已去。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量豪,善谐,于是恨相得晚。狐曰:“屡叨良酝,何以报德?”生曰:“斗酒之欢,何置齿颊!”狐曰:“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乃市佳肴,以佐夜饮。狐又告曰:“院后有窖藏,宜发之。”如其言,果得钱百余千。喜曰:“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狐曰:“不然。辙中小胡可以久掬?合更谋之。”异日,谓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荞四十余石。人咸非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日稔密,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后生卒,狐遂不复来。
美酒传说流千古,个中滋味人间尝
关于酒的来历,从《进化论》来讲,由于人类的祖先是猿猴,所以这酒也应该是由类人猿所造了。古猿猴群居深山老林,遇到熟透坠落的果子便食,然后将剩余的存放在石洼中。于是,野果自然发酵,产生酒味。猿猴偶尔一尝,觉得味道极美,便集体采摘,贮藏野果,酝酿成酒。有史以来许多古籍中也有猿猴造酒的记载,其中最为形象生动的恐怕要数清朝《蝶阶外史》中所描述的“猴儿酒”:永平与边城近地多山,山多猴。一旦,群猴移家,百十为队,携持保抱遍山谷,山下居民聚观甚众,有稚子拍手呼,猴谓人将图已,并狂窜去,遗土盎甚多。范土而成,大可受斗许,小变数升,浑合如铸,居民拾而凿焉,清汁满中,深红浅碧不一色,酸甘涩不一味,并芳洌,盖猴杂采山果酿成,大风雪不能出,乃开饮之,亦旨,蓄御冬之意也,故名猴儿酒。
当然,从民间传说来看,这造酒之功还应该归于仪狄与杜康两人。关于仪狄造酒的说法,据汉代刘向所著《战国策·魏策》上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酒字条》中,也有同样的说法。在《太平御览》也曾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另外一种说法是“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
对于仪狄造酒,相传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得到了皇位,但是也因为国事操烦,而十分劳累,庞大的压力,使得他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而逐渐瘦弱,禹的女儿眼看着父王每天繁忙国事,感到十分心疼,于是便请服侍禹膳食的仪狄来想想办法。
有一天,仪狄到深山里打猎,希望猎得山珍美味,为大禹做美味的料理,意外的却发现了一只猴子在吃一潭发酵的汁液,原来这是桃子所流出来的汁液。猴子喝了之后,便醉倒了,而且脸上还露出十分满足的样子,于是让好奇的仪狄也想亲自品尝看看。一尝之下,他感到全身热乎乎的、很舒服,整个人筋骨都活络了起来,他喝了大为惊奇,仪狄高兴的想:原来这种汁液可以让人忘却烦恼,而且让人睡的十分舒服,简直是神仙之水。
于是仪狄将此汁液带回去给大禹饮用,大禹也被这香甜浓纯的味道所深深吸引,因而胃口大开,顿时觉得精神百倍,体力也逐渐恢复了。大禹的病好了之后,又带领大家打败了共工,在庆功宴上大禹吩咐仪狄将所造的酒拿出来款待大家。大家都觉得真是人间美味,于是愈喝愈多、虽然晕头晕脑的,大家却都喝的不亦乐乎、简直就像在腾云驾雾般一样舒服呢!大禹也高兴得封仪狄为“造酒官”,命令他以后专门为朝廷造酒,并且同意了帝女与仪狄的婚事。
但是到隔天早朝时,所有的大臣都在前厅等候大禹,从天色未亮一直等到日正当中,大臣们个个汗流浃背,却不见大禹的踪影。原来大禹因为喝了酒正在呼呼大睡呢!等到大禹来到时,他很不好意思的对大家说:“酒虽然治好了我的病,却使我荒废了朝政,我以后再也不喝酒了。”从此大禹决定不再饮酒。而仪狄开了一间酒坊,还被封为“酒神”,他的造酒技术流传至人间,变成人人皆知。于是酒变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饮料。
对于杜康造酒,传说杜康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
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时,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
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杜康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黄帝了。黄帝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仓颉给这种香味很浓的水取个名字。仓颉随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饮而得神。”说完便造了一个“酒”字。从这以后,我国远古时候的酿酒事业开始出现了。后世人为了纪念杜康,便将他尊为酿酒始祖。
红楼豪宴如流水,缕缕酒香飘梦中
中华民族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红楼梦》中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大观园里,男人喝酒,女人也喝酒,十二钗个个能喝善饮,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风。对于所饮之酒的种类,《红楼梦》中也应有尽有,如甜酒、加料的药酒、烧酒、黄酒,甚至还有西洋的葡萄酒。人们常说这《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从这描写的细致入微的杯中之物就可以看出了。
《红楼梦》中描写喝酒的场面也颇多。如第五回:“游幻境指述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酒后去可卿房内午睡,梦见自己随警幻仙子游历太虚幻境,“有小丫环来调桌安椅,摆设酒馔,真是琼浆清泛琉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列,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千秋之露、万木之计,加以麟髓之醅,风乳之曲酿成,因名万艳同杯”。在这段文字里,曹雪芹把现实和想象结合在一起,通过对酒的描写,含蓄地表达出《红楼梦》的悲剧结局,“万艳同杯”寓意“万艳同悲”,众多红楼女子的悲惨结局。通过这杯虚构的酒,足以看出封建时代残酷的现实。
林黛玉是书中最为娇贵的人物,那么曹雪芹又为她安排了什么酒相匹配呢?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大观园姑娘们赏桂咏菊饮酒,黛玉食蟹后想吃点酒,宝玉一听,“便命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给黛玉吃。虽是细节,也深刻反应了宝玉对黛玉的关怀、体贴。这合欢花,为豆科植物,能舒郁理气,安神活络,令人欢乐忘忧,久服轻身明目。从合欢花的这些特点来看,饮杯合欢花酒,对终日郁郁寡欢的林黛玉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作为黛玉的知心人,这宝玉对其的关怀也的确是无微不至了。
在《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中,袭人依宝玉之命,将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子交与芳官,里面装着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厨师柳嫂误以为是宝玉平时喝的西洋葡萄酒,便忙着取烫酒的器皿“旋子”准备烫洒,其实芳官拿的是玫瑰露,一种民间古老的露酒,通过这一段的描写,可以看出宝玉平时除了爱喝黄酒外,还喜欢葡萄酒。据李时珍考证,《神农本草》中已有葡萄,大约三国时,中原人已会自酿葡萄酒;到明代,已有多种葡萄酒了。而红楼中的西洋葡萄酒,“西洋”二字也许是为了突出此酒为洋人的贡酒,从而显示出贾府的荣华与富贵。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湘云醉酒归来,倒在路边石凳上马上就“香梦沉酣”了,花飞满身,红香散乱,而且她又用鲛帕包了花瓣枕头,以至引来蜂蝶无数。众人来看时她还念着“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眉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的酒令,美人之醉态真是别有一番景趣,让后人读起来臆想连连,回味无穷。
怡红院快乐生活的高峰是出现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这是一次年轻人的盛宴,主仆数人,席间不分主次,猜酒行令,直到天之将明,酒后又横七竖八躺到一地,芳官更是和宝玉同榻而眠,宝玉意犹未尽,还说要还席,晚上接着再喝。有喜就有悲,这巨大的欢乐背后,也正是后文悲哀的开始。
一杯杯《红楼梦》中的美酒,几乎折射出了所有《红楼梦》中的悲欢离合,当繁华散去,这些酒香也许只有去梦中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