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诡计
2673600000006

第6章 历史诡计第五趁 火打劫

伊塔:来,第五计,“趁火打劫”……

胡图:做人要厚道啊,人家都水深火热了,还跑去打劫,这不是雪上加霜吗?我们应该发扬优良的社会主义传统,雪中送炭,去给他们捐款啊。

伊塔……这里说的可是对付敌人的手段唉。难道你还要给敌人雪中送炭啊?

胡图:哦,原来这样啊。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柔也。

“注译”

害:困难,危厄的处境。刚柔:语出《易经·》卦;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乾为天,卦象有洪水涨上天的意象;卦辞说:“决也。刚决柔也。”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之卦,所以有抓住机会,就势取胜的意思。

“大意”

敌方遇到困难、危机时,就要趁机出击,获得胜利。这是个果敢决断,把握时机,以强击弱的策略。

伊塔:明白了吧,对待敌人一定要抓住机会,乘人之危,在敌人虚弱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下手啊。

胡图:嗯,明白。仇家那着火了,我就可以拎着把刀去打劫IC、IP、IQ卡了。

伊塔:明末清初的徐珂在他的《清稗类钞》中记载了个关于趁火打劫的小故事。原文是这样的:“有所谓趁火打劫者,临时之盗也。遇有人家失火,即约一二伴侣,飞奔入内,见物即取,或持之,或负之,或扛之。主人加以呵斥,则曰:将为汝寄顿于吾家也。盖仓卒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也。”

胡图:翻译一下,文言文听着头大……

伊塔:就是说,所谓趁火打劫的人,其实是一些临时的盗贼。看到别人家起火了,就带上一两个同伙跑进别人家,看见财物就拿,有的人用手拿,有的人用背驮,有的人用肩扛。主人指责他们时,他们就说:我们这是准备替你把东西寄存到我家呢。这就是仓促间起的念头,乘人之危捞得利益。

胡图:啊,这个就是不厚道的行为了。

伊塔:嗯,这个只是计策名字的来源,下面的故事才是这个计策在历史上的运用。

故事

秦晋与郑国结盟、撤兵之后,过了两年,晋文公就病死了,在位才八年,非常遗憾。著名的史书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为晋文公下葬时,正值冬天,棺木发出一种声音,像牛在哞叫。掌管卜筮的官员说:“这是晋文公发布大事的命令,秦国的军队将偷越我境,如果伏击他们,会打一个大胜仗。”

恰在那时,先前秦国留在郑国的军队送来密报:“郑国让我们掌管他们的北门,如果派兵来偷袭,一定可以灭掉郑国。”由于被晋国所阻,秦国无法东出中原,秦穆公一想到这事,心里就堵得慌,现在看到密报,立刻兴奋起来,去征求骞叔的意见。骞叔说:“跑这么远的路去袭击别的国家,我从来没听说过。只怕我们的军队还在路上,郑国就做好了防备,偷袭怎么会得手呢?况且大军行程千里,谁不知道啊?”

这一番话,秦穆公很不爱听,称霸中原是他的梦想,现在正是一个机会,他不想错过,就召来三员大将,主帅为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副将为西乞术、白乙丙,骞叔的儿子,让他们率军出发。骞叔哭着说:“我看得到军队出去,看不到军队回来啊。”秦穆公很厌恶,派人跟骞叔说:“你知道什么呢?老家伙!你已经活得够老了。”骞叔又跟自己的儿子说:“晋军一定会在崤山伏击你们。崤山分两崤,你们一定会死在其间,我帮你们收尸吧。”连伏击地点都警告到了,年轻人却没有重视,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第二年春天,秦军到达东周王朝的都城洛阳。按当时的制度,军队路过王都城门,必须摘了头盔,下车步行,通过城门之后,还应该轻缓上车,以示尊敬。摘头盔,下车步行,秦军都照做了,惟独在上车时,一个个都跳上去。这一个无礼细节正好被周王的一个孙子看见,他虽然年纪还小,却说:“秦军骄傲无礼,必败。”

秦军继续东去,到达滑国地界(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大概距郑国还有90公里),突然遇到一个新情况,郑国派人送来12头牛,说是要犒劳秦军。原来,那是一位爱国商人的越权行为。他叫弦高,郑国人,正要把12头牛赶到洛阳去卖,听说秦国军队要来攻打郑国,急中生智,一面派人报告郑国,一面冒充郑国使者,前去迎接秦军(这当属谋略六品中的第六品,小巧)。郑国能够不灭,前者有壮士夜晚缒城而出,说服秦穆公退兵,现在有商人积极爱国,为国家安全奉献个人财物,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

郑国得到报告,立即派人去察看,秦国驻军果然正在厉兵秣马,于是知道弦高的消息无误,就跟秦军说:“你们住在这里两年多了,吃我们的,喝我们的,我们感到很困乏了。现在听说你们要走,正好北边有一块园圃,跟你们秦国的园圃很像,那里麋鹿很多,你们可以去那里打猎为食,如何?”听郑国这么一说,秦军知道郑国已有准备,偷袭肯定不会成功,考虑到回秦国也要获罪,就逃到别的国家去了。

孟明视等人看着12头牛(可能还有四张熟牛皮),知道郑国已经得到消息,偷袭自然落空,如果强行进攻,不仅兵力单薄,而且孤军深入,缺乏后援,不能持久,于是命令大军停止前进,驻留在滑国地界,商量对策。大概军资也匮乏了,他们决定顺手牵羊,夜袭滑国,好回去跟秦穆公复命。他们袭击滑国,滑君逃往狄,滑国灭亡。又得到驻扎郑国的秦军逃散的消息,知道袭击郑国是根本无望了,就满载了滑国的子女玉帛,按原路返回秦国。大概在春末夏初,秦军队列进入崤函地区。

秦军袭郑灭滑的消息传到晋国,晋国君臣展开一场大争论。先轸,他在晋楚城濮之战中立下大功,说:“秦违骞叔,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也在城濮之战中有功,则认为:“晋国曾受过秦国的恩惠,还没报恩就要出兵,这恐怕对不起刚刚死去的晋文公。”先轸驳斥道:“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晋、郑、滑都姓姬),丝毫不给我国面子,那算什么恩惠?我也听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我们为子孙着想,是对不起晋文公吗?”刚刚即位的晋襄公与其他一些大臣,大都站在先轸一边,意见就定下来了。

晋襄公决定亲自出征。为确保战斗成功,还联络崤山一带的姜戎部队协同攻击。兵力部署如下:

晋军集中于东西二崤道路两侧高地及绝涧之旁,待秦军全部进入裂谷槽路之中,立即阻绝道路,分割包围,然后歼灭之。姜戎部队惯于山地战,且熟悉地形,故埋伏在战场各山径小路沟谷,伺机袭击秦军。意图在崤函险道上,利用地形优势,布成一个大陷阱,等待秦军落网。

秦军三月初从滑国返回,车上满载财物,又有俘虏,所以行动迟缓。大概在三月末,秦军抵达崤函地区。由于道路狭窄,崎岖难行,很多地方只能一人通过,行军队列拉得很长,首尾完全不能相顾,直到四月初,才全部进入裂谷槽路之中,竟然没有做丝毫防范,也没有派出任何侦察部队,如此疏忽大意,不知原因何在。

埋伏在两旁的晋军和姜戎部队,立刻发起攻击,迅速完成对敌分割包围。秦军首尾无法相救,也无力组织有效抵抗,结果被全部歼灭在山谷中,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被活捉。晋军以全胜结束战斗。

晋襄公的母亲是秦穆公的女儿,想救孟明视三人性命,跟晋襄公说:“都是这三个家伙破坏了秦晋关系,把他们放回去,让秦国惩罚他们吧(这当属谋略六品中的小巧)。”晋襄公没有察觉母亲的意图,就答应了。先轸朝见晋襄公,问起三个俘虏,听说被放走了,不禁大怒:“将士奋力拼杀才捉到他们,妇人却在刹那间就放走了,这算什么呢?亡国不远了啊!”也不顾晋襄公的面子,当场吐起口水来。晋襄公醒悟过来,赶紧派兵去追。

追兵赶到黄河边,孟明视三人乘坐的船已经到河水中间了。追兵高声说道:“国君赠送马匹给你们,回来取吧。”孟明视知道那是诓人的,在船上行礼说:“谢谢国君的好意。如果我等不死,三年之后,一定回来报答。”意即三年之后回来报仇。

听说三人回来了,秦穆公穿了丧服,亲自到城外迎接,向着崤函方向哭着说:“我不听骞叔的劝告,让你们受屈辱,都是我的错啊!”不仅没有责罚,反而授以军权。秦穆公不迁怒于人,主动承担责任,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欲图强复仇。三年后,秦国渡过黄河,把船都烧掉,显示了不胜不归的决心,终于打赢晋国。秦穆公亲自到达崤函战场,埋葬当年的尸体,“哭之三日”,再次重申:“如果听了骞叔、百里奚的劝告,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皇帝崇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想要重新振兴起来。可惜崇祯帝的想法和愿望虽好,明朝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弊政却是一时难以改变的。崇祯本人也是猜疑成性,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身边的大臣、太监们多是些奸邪小人,贤臣良将很难在朝廷立足。这样,明朝老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了。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各地的老百姓吃不上饭,纷纷起义对抗朝廷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闯王”李自成。他带起义军到处游击,还跑到凤阳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祖坟和他当过和尚的皇觉寺一把火给烧了。

崇祯帝那个生气啊,调动了全国的兵力来打他。可是,明朝那时已经千疮百孔,军队里都是些混饭吃的人,和李自成起义军的战斗力比起来根本可以忽略。这样,李自成最后终于攻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看到大势已去,万念俱灰,觉得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意义,世界失去了光彩,于是跑出故宫的后门,在石景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自尽了。

李自成占领北京,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完成了人生计划的第一步,非常开心。他的人生计划的第二步就是当皇帝,所以他一站稳脚跟就开始为自己的称帝做准备了。不过虽然明朝皇帝是上吊了,可边疆上还有很多原来忠于明朝的大将在呢,这批人要造反起来也是件麻烦事,所以李自成一边派人去招降,一边把这些将领在北京的家人都扣押起来当人质。

当时专门负责守卫山海关的将军是吴三桂。那天通讯员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向吴三桂报道:“大事不好啦,李闯的部队已经开进北京城啦。”

吴三桂冷冷抬头道:“是么,皇上怎么样?逃出来了没?”

“皇上他,皇上他,皇上他已经……”不知道是真情流露还是假戏真做,通讯员说到这已经哭成泪人了。

吴三桂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看着帐外如血的夕阳,他的心中波涛汹涌。心想,崇祯小皇帝虽然待我不错,但是现在天下已经不再姓“朱”了。人活着为了什么,不就是图个活得快活一点吗?既然现在李自成打下了天下,他能给我荣华富贵,我就去跟着他混吧。

吴三桂就提起笔来开始写投降书。快要写完的时候,通讯员又跑了进来:

“报告主将,那个李自成派人把主将的家给抄了!”

吴三桂头也没抬,边写边说:“没事,等我把这投降书写完送过去,他就会把我的财产送还回来的。说不定还会有额外的奖赏呢。”

“那个李自成把主将的父亲也抓起来了!”

“没事,等我把这投降书写完送过去,他就会把我的老爹送还回来的。说不定还会专门派保姆来照顾呢。”

“哦,那等将军的投降书送过去,被抓去的夫人也会送还回来喽?”

“什么?我的夫人圆圆也被抓去了?苍天啊,大地啊,就算到时放圆圆回来,我的圆圆也不再是完整的圆圆,我和圆圆之间的爱也不再是完整的爱。李自成,你这个色狼,大变态,我和你不共戴天!”

说罢,吴三桂一把撕掉刚写完的投降书,拔出剑来砍掉桌子的一个角,道:“我要冲冠一怒为红颜,李自成,这张桌子就是你将来的下场!”

砍完桌子,吴三桂就坐下来开始细细思量,自己手上守卫山海关的士兵并不多,要和李自成的部队打起来赚不到什么便宜,这样下去还是会被他灭掉,也难报夺妾之仇。想来想去,想到了关外的清军,清军兵马充足,要是和清军联合起来,肯定能把李自成赶跑。虽说崇祯帝派自己来山海关的目的就是防卫清军,不过崇祯都已经挂了,也就无所谓了。想到这里,吴三桂提起笔来,按照刚才写给李自成的降书的格式,重新给清军写了封降书。

话说当时山海关外差不多已经都是满清的地盘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在世时,就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野心,无奈总是打不下山海关。顺治帝即位时还是个六岁的小娃子,上皇座还得有人搀扶着,国家一切事情都由摄政王多尔衮来处理。

多尔衮看到李自成攻入北京,灭了大明,关内正一片混乱,心里高兴啊,连晚上睡觉都能笑出声来。这时通讯员屁颠屁颠地跑过来送上了吴三桂的投降信,信中大大痛骂李自成的禽兽行为,又歌颂了一番清军的威严。多尔衮看得喜笑颜开,天赐良机,这正是进山海关趁火打劫的最好时机啊。

多尔衮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来到山海关。吴三桂早就在城下等着了,见到多尔衮后是热泪盈眶:“大人,你一定要帮我把圆圆抢回来啊!”

多尔衮笑道:“好说好说,李自成这乡巴佬有什么本事,我们联手起来,保准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这时中原内部还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多尔衮联合吴三桂的部队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从山海关打到了北京。李自成逃出北京,转入游击战,最后不见了踪影。吴三桂的圆圆也是从此没有了音信。

多尔衮赶跑了李自成,又趁势扫清了其他起义军,往南消灭了南明,最后终于统一了中原。

胡图:唉,要不是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被抓而决定与李自成为敌的话,历史就是另一个局面了。

伊塔: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而且就算当时李自成收服了吴三桂,建立了大顺王朝,在这种新王朝刚建立的虚弱时刻,多尔衮在关外也不会没有动作的。

胡图:只能怪明朝政治太黑暗了,奸人横行,最后不小心失了火,给了人打劫的机会。

伊塔:嗯,就是这样。打劫要看准时候,要在人家最乱,最虚弱,最没有还手之力的时候上,清朝正是看准了打劫的时机,成功入主了中原。

按语

趁火打劫是乘敌人之危,劫掳他的财物或趁机把敌人搞垮。一言以蔽之,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筑在敌人的痛苦之上。此计用在军事上就是当敌人遇到麻烦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出兵攻击,制服对手。在政治斗争中则表现为,当对手内部有乱或处于险境时,要趁机打击他,落井下石。同样的,在现代的商场斗争中,趁对手处于困难境地时,落井下石,从而使自己获得利益。

商场如战场,在对手陷于困境的时候,常常已经丧失了讨价还价的主动权,在谈判桌上陷入被动的地位。他们往往不惜血本,力图使自己尽快摆脱困境。这便是获取谈判胜利的最好时机。

胡图:不错不错,对待敌人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看准弱点,一击必杀。

伊塔:咳咳,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吧?

胡图:当然……春秋末年的时候,在吴越之战中吃了败仗的越王勾践被打发到吴王夫差的宫中当奴仆。他打草喂马,挑水扫地,一刻也不歇息,三年后,勾践的“诚意”终于感动了吴王,被释放回国。当他踏上越国的土地时,心中百感交集,复仇的火焰透过晶莹的泪水熊熊燃烧着,他发誓要振奋越国。然后他下工夫注意选拔人才,训练军队,亲自下田干活,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越国开始复兴了。勾践不敢有一丝松懈,他睡在草席上,身边挂着个苦胆,不时舔一下,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忘记失败的痛苦。

伊塔:嗯,20年后,越国已经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军队训练有素。而在这期间,吴王却整天沉溺在声色犬马中,和越国进贡来的美女西施形影不离,全不把国事放在心上。勾践不但向吴王选送美女,还采集木材,选派巧匠,为夫差扩建姑苏台,夫差自然十分喜欢。

胡图:那个伍子胥还劝过夫差万万不可轻视越国呢。

伊塔:这话夫差哪里听得进去,他反而责怪伍子胥多事呢。夫差一心要当霸王,不断向各国进军,公元前482年,他又率兵北上,打算同各路诸侯在黄池会盟,一路上杀气腾腾,好不威风。就在夫差远征北方的时候,勾践乘机向吴国发动了突然袭击,一举获胜。吴王连忙向勾践求和,加上吴国又大旱,粮食匮乏,民不聊生。勾践抓住机会发兵猛攻吴国,夫差被困在姑苏台上,思前想后,无地自容,最后自杀身亡,成为天下笑柄。

胡图:勾践就是抓住了吴国国内虚弱的好时机,一举获胜的啊。

导师语录

打劫啦,打劫啦,打的就是你这种没有抵抗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