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勤俭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2677700000007

第7章 穷兵黩武(2)

宦官鱼朝忠非常嫉妒郭子仪的功劳,一直在找机会陷害他。

郭子仪在攻打鹏城叛军时,由于唐军九个节度使不相统属,不慎被叛军打败。鱼朝忠便归罪于他,向肃宗进谗,肃宗原来就怕郭子仪权重,就乘机解除了他的兵权,让他做一个无实权的太尉。

后来,叛军攻陷汴州、郑州、河洛,京城危急,肃宗又给他兵权,并晋封他为汾阳郡王。他出征前要见肃宗,肃宗有病,不见朝官,他在门外哭着说:“老臣受命,将死在战场上,不见陛下,死不瞑目。”肃宗在病榻上接见了他,对他说:“大唐江山,全靠你了。”

郭子仪的一生是在戎马生涯中度过的,对叛乱藩镇进行了20多年的战争,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因战功显赫而屡屡升迁,被唐德宗赐号为“尚父”。

他死时85岁,德宗为他的死五天不上朝听政,下诏说:“……你可以同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姜尚相比,是上天降下的人杰。你爱兵如子,料敌如神……”

虎口余生

从老虎口中剩下生命,形容侥幸度过难关,得以生存。

此典出自元·脱脱等《宋史》。

宋朝时,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朱泰,住在浙江湖州西山下。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朱泰拿起斧子,准备上山砍柴卖钱,但母亲见屋外寒风凛冽,不肯让儿子出门。朱泰让母亲放心,说罢,顶着刺骨的寒风走出茅屋。

朱泰干了半天,觉得有些累了,便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

才休息了一会儿,忽听背后传来一阵心惊胆战的吼叫,只见一头斑斓猛虎从一片矮树丛中窜出来,直扑向他。朱泰已吓出了一身冷汗,正要逃走,那猛虎早张开血盆大口,朱泰见已没有退路,举起斧子死拼,猛虎却一口咬住了他的大腿。

朱泰大叫一声:“娘啊,儿不能服侍您了!”然后闭着眼睛等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寒风把昏迷在地的朱泰吹醒,朱泰挣扎着爬起来,发现自己的大腿上鲜血还在不停地流,而那只猛虎已经不见了。朱泰忽然瞥见自己砍柴用的那把斧子掉在一边,上面沾满了虎血。原来,正当那猛虎咬住未泰的一瞬间,朱泰感到一阵剧痛,手一扬,那把斧子落下来正好砸在猛虎的头上,猛虎吓了一大跳,丢下即将到口的美餐慌忙逃走了。

当朱泰心有余悸地回到家,向母亲述及此事时,母亲流着泪说:“孩子,你真是虎口余生啊!”

爱才若渴

爱惜人才就像口渴时要喝水一样。

此典出自现代·赵尔巽等《清史稿·艺术传三·王时敏》。

王锡爵,江苏太仓人,明末大学士,喜爱收藏书画、典籍、古玩等。王时敏是他的孙子,从小爱上绘画,王锡爵特地为他建造别墅一处,重金收买历代名画家的真迹,供孙子观摩学习。

王锡爵跟礼部尚书、松江的董其昌关系甚好,董其昌有“江南第一”才子的美称,因为避阉党之乱,辞官家居。王锡爵就让孙子到松江拜董其昌为师,王时敏从此书画技艺大有长进。

王时敏在万历年间考取进士,明亡后,时敏从此退隐于太仓,以读书作画自娱。王时敏作画,除得董其昌神韵风致外,画面构图布局设施,运笔勾勒所致,均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王时敏很注重提携后进。《清史稿》评价他“爱才若渴”最为得当。他曾经将家中收藏的名画装成巨册,放在圆室书房里,供四方画家前来观赏。只要对方有要求,王时敏必定亲自指点,不遗余力。得到他指点的画家,当时都相当有名。

秋风过耳

比喻对某件事漠不关心。

此典出自东汉·越晔《吴越春秋》。

季札是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小儿子,贤能懂礼,很受宠爱。寿梦临终前表示,要改变传位给长子的制度,让季札继承王位,但季札表示坚决不受王位。于是寿梦把长子诸樊叫来,要他别忘了自己这一遗命。

寿梦去世后,继位的诸樊与弟弟余祭、余昧一起立下誓约:今后王位不再父子相传,而是兄弟依次相传,最后务必让最小的弟弟季札继位。

果然,诸樊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余昧继位。季札忠心耿耿地辅佐兄长治理朝政,贤名远扬。余昧临死时,按誓约将王位传给季札,但季札无论如何不愿接受,并且真诚地向朝中人说:“父王离世前,我就表明不受王位。做人要行为正派,品格高尚,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像吹过耳的秋风,我对它漠不关心。”

为了向众人表示自己的决心,季札索性前往自己的封地隐居起来。直到余昧的儿子僚继位后,他才考虑重回朝中,帮助吴王僚治理朝政。

残杯冷炙

吃剩下的酒食。

此典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有一段时间被迫在十分悲辛的处境里生活。

杜甫从小聪明好学,志高务实,但一直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直到三十五岁那年,早已盛负诗名的他才踏上通往京都长安的大道。考试完后,杜甫觉得文章写得得心应手。但他哪里知道,主持这次考试的大臣李林甫根本不想选用贤才,而对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一概采取排斥的态度。

杜甫没有料到自己会应试失败,内心非常痛苦,对前途悲观失望。从此,他流落长安,以“宾客”的身份出入于达官贵人之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时常赴王公大臣宴饮,席间吟诗辞歌赋助兴。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生计,一方面也是希望得到权贵们的推荐,求得一官半职。他在《奉赠韦左丞文》中写道:“残杯冷炙,到处潜悲辛。”后来演变成“残杯冷炙”。

相得甚欢

彼此相处得十分愉快。

此典出自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张全义传》。

后唐时由于战火不断,各地民心惶恐。盗贼四起,但唯独河南地界还算平静,主要因为当时河南太守张全义治理有方。他一方面鼓励农民不管战事如何,都要死守家园,辛劳耕作才能吃饱穿暖,另一方面令军队加强治安,安定民心,并且他自己以身作则,勤劳节俭,并对那些庄稼丰收、副业兴旺的农民给予奖励。

由于张全义重视农耕,又善于做农民工作,因此仓库的粮食囤积得很充足。当时的另一个守将李罕之,贪污财物,对百姓施以暴力,军中常常缺乏粮食,每次都是从张全义那里索要部队的给养。当初,李罕之和张全义两人相得甚欢,到后来,因为李罕之总是向张全义索要东西,有时还动不动辱骂欺负张全义他们,张全义只得心里暗暗叫苦。

李罕之总是说,种田的人有什么了不起。对此,张全义很是看不惯他这种态度。可每次李罕之写信来索要军队吃的粮食和布匹时,张全义又说:“李太傅要,我不得不给他。”

对此,李罕之越发狂妄,以为张全义怕自己,因而对张全义从不防备。等到李罕之率领部队去攻打和收复怀、泽等地的时候,张全义悄悄地召集部队,趁着夜色奔袭李罕之,到了天明的时候,就把原来李罕之占据的三座城池攻占了。

变化无方

善于变化但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形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有时也用于贬义。

此典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袁绍、曹操本来不是互不两立的仇家,而是朋友,在袁绍被董卓逼离长安,被迫在渤海郡起义,自任车骑将军,同时又为义军盟主时,曹操就投奔他做了他的奋武将军。

董卓出关向义军进逼,袁绍手下有10多万人,却不敢接战,曹操说:“举义兵是为了诛暴乱,联军已经组成,董卓弃关中之险来攻,我们可以一战而平定天下,机不可失!”结果只有曹操带着几千兵在荧阳跟董将徐荣交战,因众寡悬殊,打了个大败仗。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力量渐增,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局面基本形成,袁绍拥有精兵10万,战马万匹,随时准备攻打曹操的大本营许昌。

刘备占领徐州,响应袁绍,曹操向东攻打刘备,许昌空虚。谋土田丰劝袁绍急促进军。

袁绍说:“我儿子正在害病,等他病好了再发军不迟。”

田丰说:“处在战乱的年代,因婴儿生病丢失良机,可惜啊!”

曹操在击败刘备,返回许昌后,袁绍才领兵出发,袁绍又错误地派有勇无谋的颜良打先锋,结果颜良被曹军杀死于阵前。

袁绍另一大将文丑沿河追击主动撤军的曹操,在延津被曹军杀个回马枪,文丑阵亡。

曹操军队继续撤退到官渡。两军在官渡初遇,袁军打了几次小胜仗,袁绍便骄傲地对沮授说:“你们谋士就是怕冲锋陷阵,渡江之前,田丰也劝过我,说是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方,人众虽少,不可轻视。曹操是善于用兵,但我也久经沙场,加上人多势众,压也压垮他。现在不是打了胜仗了吗?”

袁绍依然我行我素,骄傲轻敌,又不肯听谋士们的正确建议,终被曹操击败。

咄咄逼人

咄咄:叹词,使人惊诧和感叹的声音。形容盛气凌人,令人十分难堪。

此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一日,在一棵老树下坐着三个人,他们是桓玄、殷仲堪、顾恺之。他们正海阔天空地谈话。桓玄说:“我们现在做个游戏吧,每人咏一句诗表达‘了结’如何?”

顾恺之脱口而出:“火烧平原无遗燎。”(大火烧平原,灰烬都没了。)

桓玄摇头晃脑,接着说:“白布缠棺竖旒。”(白布缠柏材,飘起招魂幡。)

殷仲堪说:“投鱼深渊放飞鸟。”(投鱼归深渊,放鸟飞长空)。他吟完又说:“现在换个主题吧,表现‘危险’。”

话音刚落,桓玄一马当先,双手比划着说:“矛头淅米剑头炊人。”(脚踩矛尖淘米,蹲在剑头上烧饭。)

殷仲堪有意装出苍老的样子,慢吞吞地咏道:“百岁老翁攀枯枝。”(百岁老翁颤巍巍,手攀枯枝嘎嘎地响。)

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井上辘轳转,卧着婴儿。)

这时,殷仲堪部下的一个参军坐在旁边,吟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子骑上瞎马,深夜驰近深渊。)

听了这句,仲堪大叫:“咄咄逼人,叫人好难受啊!”

大家都向有声音的地方望去:原来殷仲堪的参军只有一只眼睛。

松筠之节

筠:竹子。节:节操。指具有松和竹那样的坚贞节操。

此典出自唐·魏征等《隋书·柳庄传》。

北周宣帝宇文赟于公元579年病死,宇文阐继位,史称静帝。由于宇文阐幼小不能处理政事,由史大夫郑泽和御正大夫刘防以此为借口召杨坚入朝,这样朝中大权落在了杨坚之手,杨坚刚刚掌握大权,政局不稳,人心难服。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反对杨坚,各州郡也纷纷响应。与此同时,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和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赵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膛王宇文等六王也先后到达长安,密谋对付杨坚。

杨坚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然而他深谋远虑,先是杀鸡骇猴,除掉毕王宇文贤,对其他五王则不再追究,反而让他们享受“剑履上殿,人朝不趋”的特殊礼遇,以避免矛盾激化。对各州郡,也以礼相待,稳定人心。

这时,后梁大臣柳庄奉明帝萧岿之意入关,杨坚为了稳定边关,搞好边界关系,特召见柳庄,对他表明心迹:“我过去深蒙梁主的照顾,至今铭记在心。当今皇上年幼,我受托辅主,诚惶诚恐。梁主英明无比,从今以后,更显出松筠之节。

你回去后,请向梁主转达我的意思。”

当时后梁也在为讨伐北周而意见不一,一种主张趁北周整顿内乱之机出兵,另一种主要是萧岿的犹豫不定。

柳庄从长安回到后梁,向皇上禀明杨坚友好结交的意思,并劝说萧岿不可妄动,以休养生息,静观天下变化。

萧岿认为柳庄讲得在理,没有轻举妄动。

事实证明,萧岿是正确的,杨坚在平息了内乱之后组织兵力征讨尉迟迥,尉迟迥兵败而死,却没有动后梁一寸土地。

一举两得

做一件事却有两种收获。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张仪列传》。

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出了名的勇士叫卞庄,他非常勇敢,敢同老虎搏斗。一天,听说山上有两只老虎,他就提剑上山,要去刺死它们。旅馆的僮仆劝阻他道:“且慢,那两只老虎,此刻正在争吃一头牛,二虎相争的结果,一定是力气较小的老虎要被咬死,但力气较大的老虎也要受伤,那时,你上山去,同一只受伤老虎搏斗,就容易取胜,而且只要刺死一只伤虎,就可以获得刺死两只猛虎的美名。”卞庄听从了他的话,后来果然轻易地把那只存活的老虎杀死了,并因此而美名传于天下。